北邮通原软件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0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课程实验实验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2010211203班学号:姓名:2013年6月3日实验二抑制载波双边带的产生一、实验目的1.了解抑制载波双边带(SC-DSB)调制器的基本原理。
2.测试SC-DSB 调制器的特性。
二、实验步骤1.将TIMS 系统中的音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主振荡器(Master Signals)、缓冲放大器(Buffer Amplifiers)和乘法器(Multiplier)按下图连接。
图1 实验连接图方式一2.用频率计来调整音频振荡器,使其输出为1kHz 作为调制信号,并调整冲放大器的K1,使其输出到乘法器的电压振幅为1V。
3.调整缓冲放大器的K2,使主振荡器输至乘法器的电压为1V 作为载波号。
4.测量乘法器的输出电压,并绘制其波形。
如下图2所示。
图2 乘法器输出电压波形5.调整音频振荡器的输出,重复步骤4。
如下图3所示。
图3 调整后输出波形6.将电压控制振荡器(VCO)模快和可调低通滤波器(Tuneable LPF)模块按下图4连接。
图4 实验连接图方式二7.VCO 得频率选择开关器至于“LO”状态下,调整VCO 的Vin(控制电压DC -3V~3V )使VCO 的输出频率为10kHZ。
8.将可调低通滤波器的频率范围选择范围至“wide”状态,并将频率调整至最大,此时截至频率大约在12kHz 左右。
LPF 截止频率最大的时候输出如图5所示。
图5 截止频率最大时输出9.将可调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至频率计,其读数除360 就为LPF 的3dB 截止频率。
10.降低可调LPF 的截止频率,使SC-DSB 信号刚好完全通过低通滤波器,记录此频率(fh=fc+F)。
11.再降低3dB 截止频率,至刚好只有单一频率的正弦波通过低通滤波器,记录频率(fl=fc-F)只通过单一频率的LPF 输出如图6所示。
图6 单一低通滤波器输出12.变化音频振荡器输出为频率为800Hz、500Hz,重复步骤10、11,得到的波形如图7和8所示。
北京邮电大学微机原理软件实验报告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微机原理软件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班内序号:时间:微机原理软件实验·报告实验一DEBUG 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汇编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执行的全过程;2.学习和掌握用DEBUG 调试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用编辑软件,输入以下汇编语言源程序:DAT SEGMENTA DB 20 ;(自定)B DB 15 ;(自定)Y DB 3 DUP (0)Z DB 0, 0DAT ENDSSTA SEGMENT STACKDW 50 DUP (?)STA ENDSCOD SEGMENTASSUME CS: COD, DS: DATSTAR PROC FARPUSH DSXOR AX, AXPUSH AXMOV AX, DATMOV DS, AXMOV AX, STAMOV SS, AXMOV AL, AMOV Z, ALMOV Z+1, ALCALL SUB1MOV AL,B微机原理软件实验·报告MOV Z,ALMOV Z+1,ALCALL SUB1MOV AL,AMOV Z,ALMOV AL,BMOV Z+1,ALCALL SUB1ADD WORD PTR Y,AXADC BYTE PTR[Y+2],0RETSTAR ENDPSUB1 PROCMOV AL, ZMOV AH, Z+1MUL AHADD WORD PTR Y, AXADC BYTE PTR[Y+2], 0RETSUB1 ENDPCOD ENDSEND STAR2. 通过编译,连接形成可执行文件。
3. 用DEBUG 将可执行文件调入,并进行调试。
1) 用D 命令观察数据区在内存中的具体内容,记录单元A 和B 的具体地址。
2) 用U 命令对目标代码反汇编,观察反汇编后的结果。
注意发现源程序的起始位置,并记录这个起始地址。
3) 用T 命令作单步跟踪调试。
比较每条指令执行后的结果和原来的理解是否一致,得出程序运行的结果:它们是写在什么单元,具体内容是什么;并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通信系统仿真实践实验报告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班级: 2021211127 专业:信息工程姓名:成绩:通信系统仿真实践实验报告实验三简单基带传输系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熟悉系统仿真软件systemview,掌握观察系统时域波形,特别是眼图的操作方法。
要求:自己构建一个简单的基带传输系统,进行系统性能的测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实验内容:构造一个简单示意性基带传输系统。
以双极性 PN码发生器模拟一个数据信源,码速率为100bit/s,低通型信道噪声为加性高斯噪声(标准差=0.3v)。
要求:1.观测接收输入和滤波输出的时域波形; 2.观测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眼图。
实验原理:简单的基带传输系统原理框图如下,该系统并不是无码间干扰设计的,为使基带信号能量更为集中,形成滤波器采用高斯滤波器。
高斯噪声源系统框图PN码发生器形成滤波器低通抽样判决三、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SystemView仿真软件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第1步:进入SystemView系统视窗,设置“时间窗”参数: ①运行时间:Start Time: 0秒; Stop Time: 0.5秒;②采样频率:Sample Rate:10000Hz。
第2步:调用图符块创建仿真分析系统,各模块参数如下:编号 0 图符块属性Source 类型 PN Seq 参数 Amp=1v,Offset=0v,Rate=100Hz,Levels=2, 通信系统仿真实践实验报告Phase=0 deg 1 Comm Pulse Shape Gaussian,Time 2 3 4 Adder Source Operator -- Gauss Noise Linear Sys Offset=0 sec,Pulse Width=0.01 sec, Std Dev=0.0005v. -- Std Dev=0.3v,Mean=0v Butterworth Poles,Fc=200Hz. Lowpass IIR,5 5 Operator Sampler Interpolating,Rate=100Hz,Aperture=0 sec, Aperture Jitter=0 sec, Last Value ,Gain=2 Comparison=’>=’,True Output=1V,False Output =0v, Ainput=t6 Output0,B input=t8 Output0 6 7 Operator Operator Hold Compare 8 9 10 11 12 Source Sink Sink Sink Sink Sinusoid Analysis Analysis Analysis Analysis Amp=0v,Freq=0Hz,Phase=0 deg Input from t0 Output Port0 Input from t0 Output Port0 Input from t0 Output Port0 Input from t0 Output Port0 第3步:单击运行按钮,运算结束后按“分析窗”按钮,进入分析窗后,单击“绘制新图”按钮,分别显示出“PN码输出”、“信道输入”、“信道输出”和“判决比较输出”时域波形;第4步:观察信源 PN码和波形形成输出的功率谱;第5步:观察信道输入和输出信号眼图。
实验名称:程序设计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北邮计算机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C语言编程环境,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
2. 通过实际编程,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理解算法设计的重要性,掌握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编写一个计算两个整数相加的程序。
2. 编写一个计算两个整数相减的程序。
3. 编写一个计算两个整数相乘的程序。
4. 编写一个计算两个整数相除的程序(要求考虑除数为0的情况)。
5. 编写一个判断两个整数是否相等的程序。
三、实验步骤1. 打开C语言编程环境,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2. 编写计算两个整数相加的程序:```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 b, sum;printf("请输入两个整数:\n");scanf("%d %d", &a, &b);sum = a + b;printf("两个整数相加的结果为:%d\n", sum); return 0;}```3. 编写计算两个整数相减的程序:```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 b, sub;printf("请输入两个整数:\n");scanf("%d %d", &a, &b);sub = a - b;printf("两个整数相减的结果为:%d\n", sub); return 0;}```4. 编写计算两个整数相乘的程序:```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 b, mul;printf("请输入两个整数:\n");scanf("%d %d", &a, &b);mul = a b;printf("两个整数相乘的结果为:%d\n", mul);return 0;}```5. 编写计算两个整数相除的程序(考虑除数为0的情况):```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 b, div;printf("请输入两个整数:\n");scanf("%d %d", &a, &b);if (b == 0) {printf("除数不能为0,请重新输入。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通原综合实验旨在通过对通信原理和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对通信系统基本原理、通信设备工作原理以及通信协议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通信设备,分析通信系统性能,并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和调试能力。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通信实验箱、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计算机等。
2. 实验软件:通信原理仿真软件、网络分析仪等。
三、实验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通信系统基本组成,掌握调制解调原理。
(2)实验内容:搭建调制解调实验平台,观察调制解调过程,分析调制解调系统性能。
(3)实验步骤:步骤一:搭建调制解调实验平台,包括调制器、解调器、信号源、示波器等。
步骤二:设置调制器参数,进行调制实验,观察调制过程。
步骤三:设置解调器参数,进行解调实验,观察解调过程。
步骤四:分析调制解调系统性能,如调制指数、解调灵敏度等。
2. 通信设备工作原理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通信设备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观察通信设备工作过程,分析设备性能。
(3)实验步骤:步骤一:观察通信设备外观,了解设备基本组成。
步骤二:观察通信设备工作过程,如发射、接收、传输等。
步骤三:分析设备性能,如传输速率、误码率等。
3. 通信协议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通信协议。
(2)实验内容:分析通信协议,实现通信协议功能。
(3)实验步骤:步骤一:学习通信协议基本概念,如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等。
步骤二:分析常用通信协议,如HTTP、FTP等。
步骤三:根据协议要求,实现通信协议功能,如数据传输、错误处理等。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方法,提高通信系统设计能力。
(2)实验内容:分析通信系统性能,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3)实验步骤:步骤一:搭建通信系统实验平台,包括调制解调器、信道等。
步骤二:设置实验参数,如调制方式、信道参数等。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2. 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
3. 熟悉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过程。
4. 学会使用通信系统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实验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主要依赖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实现信息的传输。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调制方法,如幅度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以及相应的解调技术。
实验设备与材料:1. 计算机一台,安装有通信仿真软件。
2. 通信原理实验箱一套,包括调制解调模块、信号源模块等。
3. 通信信号发生器。
4. 示波器。
实验步骤:1. 打开通信仿真软件,设置实验参数,如信号频率、调制方式等。
2. 使用通信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输入到通信原理实验箱的信号源模块。
3. 通过实验箱的调制模块对信号进行调制,观察示波器上信号的变化。
4. 将调制后的信号传输至解调模块,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5.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频谱特性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调制信号与原始信号的波形对比,展示了调制过程中信号的变化。
2. 解调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对比,验证了调制解调技术的准确性。
3. 通过频谱分析,观察到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理解了调制对信号频谱的影响。
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的影响各有不同。
例如,ASK调制主要改变信号的幅度,而FSK和PSK调制则分别改变信号的频率和相位。
通过解调过程,我们能够从调制信号中恢复出原始信号,验证了通信系统的有效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现代通信技术中的数字信号调制与解调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调制解调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恢复。
同时,实验也加深了我们对通信系统基本原理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通信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姓名: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一、实验目的1、了解DSB-SC AM信号的产生以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了解DSB-SC AM信号波形以及振幅频谱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了解在发送DSB-SC AM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4、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DSB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频域表达式为其波形和频谱如下图所示DSB-SC AM 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将均值为零的模拟基带信号m(t)与正弦载波c(t)相乘得到DSB —SC AM信号,其频谱不包含离散的载波分量。
DSB —SC AM 信号的解调只能采用相干解调。
为了能在接收端获取载波,一种方法是在发送端加导频,如上图所示。
收端可用锁相环来提取导频信号作为恢复载波。
此锁相环必须是窄带锁相,仅用来跟踪导频信号。
在锁相环锁定时,VCO 输出信号sin (2ππππ+π)与输入的导频信号cos (2πf c t )的频率相同,但二者的相位差为(π+90°),其中很小。
锁相环中乘法器的两个输入信号分别为发来的信号s(t)(已调信号加导频)与锁相环中VCO 的输出信号,二者相乘得到[πππ(π)cos (2ππππ)+ππcos (2ππππ)]∙sin (2ππππ+π) =ππ2π(π)[sin π+sin (4ππππ+π)]+ππ2[sin π+sin (4ππππ+π)] 在锁相环中的LPF 带宽窄,能通过ππ2sin π分量,滤除m(t)的频率分量及四倍频载频分量,因为很小,所以约等于。
LPF 的输出以负反馈的方式控制VCO,使其保持在锁相状态。
锁定后的VCO 输出信号sin (2πf c t +φ)经90度移相后,以cos (2ππππ+π)作为相干解调的恢复载波,它与输入的导频信号cos (2ππππ)同频,几乎同相。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所专注于信息与通信工程的高校,北京邮电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在通信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
本实验报告将对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和解码等相关知识。
三、实验内容1.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讲解。
学生们了解到数字通信系统主要由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信道、解调解码等几个关键部分组成。
2. 调制解调技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重点学习了调制解调技术。
学生们使用软件仿真工具进行了调制解调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他们深入理解了调制解调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信道编码和解码信道编码和解码是数字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们通过实验了解了不同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如卷积码、RS码等,并分析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调制解调技术的选择对通信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调制解调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 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误码率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3.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评估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和解码等相关知识。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班级:2013211124专业:信息工程姓名:曹爽成绩:目录实验一:抽样定理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要求 (3)三、实验原理 (3)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3)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9)实验二: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要求 (10)三、实验原理 (10)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10)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19)实验三:16QAM的调制与解调 (20)一、实验目的 (20)二、实验要求 (20)三、实验原理 (20)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21)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33)心得体会和实验建议 (34)实验一:抽样定理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抽样定理。
2. 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 实验要求改变抽样速率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三、 实验原理一个频率限制在0f 的时间连续信号()m t ,如果以012S T f的间隔进行等间隔均匀抽样,则()m t 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还原确定。
四、 实验步骤和结果1. 按照图1.4.1所示连接电路,其中三个信号源设置频率值分别为10Hz 、15Hz 、20Hz ,如图1.4.2所示。
图1.4.1 连接框图图1.4.2 信号源设置,其余两个频率值设置分别为15和202.由于三个信号源最高频率为20Hz,根据奈奎斯特抽样定理,最低抽样频率应为40Hz,才能恢复出原信号,所以设置抽样脉冲为40Hz,如图1.4.3。
图1.4.3 抽样脉冲设置3.之后设置低通滤波器,设置数字低通滤波器为巴特沃斯滤波器(其他类型的低通滤波器也可以,影响不大),截止频率设置为信号源最高频率值20Hz,如图1.4.4。
图1.4.4 滤波器设置4.为了仿真效果明显,设置系统时间如图1.4.5所示。
图1.4.5 系统时间设置5.之后开始仿真,此时选择抽样速率恰好等于奈奎斯特抽样频率,仿真结果如图1.4.6所示,图中最上面的Sink4是相加后的输入信号波形,中间的Sink8是输入信号乘以抽样脉冲之后的波形,最下面的Sink9是低通滤波恢复后的波形。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1. 引言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2.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方法•学会使用软件模拟通信系统•了解信道编码和纠错技术3. 实验步骤步骤1: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软件:•一台个人计算机•MATLAB或其他模拟通信系统的软件步骤2:信号调制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学习数字信号的调制方法。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法包括调幅(AM)和调频(FM)。
我们将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信号调制的模拟。
步骤3:信号解调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从模拟信号中恢复出数字信号。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常见的解调方法包括包络检测和相干解调。
我们将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信号解调的模拟。
步骤4:信道编码和纠错在实际通信中,信号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容易出现误码。
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我们需要使用编码和纠错技术。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对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和纠错处理。
步骤5: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加深对通信系统的认识。
4.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信号调制、解调以及信道编码和纠错的实验。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信道编码和纠错技术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非常重要。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方法,并学会了使用软件模拟通信系统。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信道编码和纠错技术的重要性。
6. 参考文献[1] 通信原理与系统仿真实验教程 [2]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以上是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的详细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
专业:
姓名:
成绩:
实验1:抽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抽样定理?
(2)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抽样定理:设时间连续信号m(t),其最高截止频率为fm ,如果用时间间隔为T<=1/2fm 的采样序列对m(t)进行抽样时,则m(t)就可被样值信号唯一地表示。
抽样过程原理图(时域)重建过程原理图(频域)
具体而言:在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f(t),如果以小于等于1/(2 f h)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抽样,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完全恢复原信号。
或者说,如果一个连续信号f(t)的频谱中最高频率不超过f h,这种信号必定是个周期性的信号,当抽样频率f S≥2 f h时,抽样后的信号就包含原连续信号的全部信息,而不会有信息丢失,当需要时,可以根据这些抽样信号的样本来还原原来的连续信号。
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完成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过程。
三.实验步骤
1.将三个基带信号相加后抽样,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信号。
?实现验证抽样定理的仿真系统,同时在必要的输出端设置观察窗。
如下图所示
2.设置各模块参数
三个基带信号频率从上至下依次为10hz、20hz、40hz。
抽样信号频率fs设置为80hz,即2*40z。
(由抽样定理知,fs≥2fH)?。
低通滤波器频率设置为40hz?。
设置系统时钟,起始时间为0,终止时间设为1s.抽样率为1khz。
3.改变抽样速率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建议、意见?
将抽样率fs设置为小于两倍fh的值,观察是否会产生混叠失真。
实验2: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无码间干扰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
(2)掌握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特性;?
(3)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奈奎斯特准则提出:只要信号经过整形后能够在抽样点保持不变,即使其波形已经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在抽样判决后恢复原始的信号,因为信息完全恢复携带在抽样点幅度上。
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时,系统冲击响应必须满足x(nTs)=1(n=0); x(nTs)=0(n=!0)。
相应的推导出满足x(t)的傅里叶变换X(f)应满足的充分必要条件:
该充要条件被称为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的奈奎斯特准则。
奈奎斯特准则还指出了信道带宽与码速率的基本关系。
即Rb=1/Tb=2?N=2BN。
说明了理想信道的频带利用率为Rb/BN=2。
在实际应用中,理想低通滤波器是不可能实现的,升余弦滤波器是在实际中满足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充要条件,已获得广泛应用。
三.实验步骤
1.根据奈奎斯特准则,设计实现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仿真系统,同时在必要输出端设置观察窗。
如下图所示
2.设置各模块的参数
3.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仿真
(1)在信道带宽B一定的条件下,无噪声时,分别观察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波形,解调信号的眼图。
(2)在信道带宽B一定的条件下,无噪声时,提高信源速率观察输入与输出信号波形变化,解调信号的眼图。
(3)在信道B一定的条件下(无码间干扰),逐渐加入噪声,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变化,解调信号的眼图。
四.实验结果
1.在信道带宽B一定的条件下,无噪声时,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波形,解调信号眼图如下:
2.在信道带宽B一定的条件下,无噪声时,提高信源速率(本实验将信源速率增加一倍),输入与输出信号波形,解调信号的眼图。
3.在信道B一定的条件下(无码间干扰),逐渐加入噪声,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变化,解调信号的眼图
五.实验建议、意见
还可以研究讨论在不同滚降系数的情况下,系统输入输出波形的变化。
实验3: 16QAM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正交幅度调制的基本原理
2.掌握正交幅度相干解调的原理?
3.学会使用SystemView软件观察信号的星座图和眼图,从而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正交幅度调制(QAM)是由两个正交载波的多电平振幅键控信号叠加而成的,因此正交幅度调制是一种频谱利用率很高的调制方式,它与MPSK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支路的多电平幅度序列是相互独立的。
1.调制原理
二进制序列
矩形星座MQAM信号的产生框图
上图中,输入二进制序列{ka},经串并变换后成为速率减半的双比特并行码元,此双比特并行码元在时间上是对齐的。
在同相及正交支路又将速率为2/bR的每K/2个比特码元变换为相应的M个可能幅度之一,形成M进制幅度序列,再经成形滤波后,得到)(tI及)(tQ的M进制PAM基带信号(数学期望为0),然后将)(tI及)(tQ分别对正交载波进行M进制ASK 调制,两者之和即为矩形星座的QAM信号。
2.解调原理
矩形星座QAM的解调框图
采用相干解调的方法。
解调器的输入信号与本地恢复的两个正交载波相乘后,经低通滤波器输出两路多电平基带信号。
多电平判决器对多电平基带信号进行判决,再经并串变换器输出。
三.实验步骤
1.根据16QAM的调制与解调原理,设计实现16QAM调制与解调的仿真系统,同时在必
要输出端设置观察窗。
如下图所示
2.设置各模块参数
3.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仿真
(1)观察无噪声时,16QAM信号波形及星座图
(2)分别通过眼图和星座图观察噪声对16QAM信号的影响
(3)改变带宽时,通过眼图和星座图观察噪声对16QAM信号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
1.信号带宽一定,无噪声时,16QAM信号眼图及星座图如下
2.信号带宽一定,无噪声时,16QAM信号眼图及星座图如下
3.改变带宽,通过眼图和星座图观察噪声对16QAM信号的影响
五.实验建议、意见
可以增加对不同噪声下星座图变化的比较
希望通原软件实验课堂时间可以安排得稍长一些,能让老师有更多时间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在课上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
六.实验心得
通过此次通原软件实验,使我了解并初步掌握了仿真软件SystemView的使用,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内容,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