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1框同在中华大地学案鲁人版六三制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1.1 同在中华大地【教学依据】第一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项目“同在中华大地”是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三4.6“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内容规定而构建的。
【教学内容分析】教育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实现了共同繁荣。
引导学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本课时的主要知识:1、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2、各民族大团结的表现、意义和要求3、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和措施4、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5、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本课时的难点:个民族共同繁荣【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新型的民族关系;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2、了解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采取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提高与少数民族交往的能力。
3、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新型的民族关系;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教学难点】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学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关于“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的相关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年2月发布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2.要做好教学资料的准备,如搜集反映民族特色、西部大开发战略、反映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图片、歌曲、真实资料,教学时做到有理有据。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1同在中华大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同在中华大地”,主要围绕“我们国家”展开,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情况和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白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应该怎样去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存在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不够强烈,对公民责任的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情感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接纳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明白作为中华儿女,应该怎样去热爱我们的祖国。
3.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公民责任意识,明白作为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入理解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应该怎样去热爱我们的祖国。
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公民责任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展示。
2.准备一些关于公民责任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历史和文化的短片,让学生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怎样去热爱我们的祖国。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公民责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具备哪些责任意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些生动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民责任的重要性。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框《同在中华大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同在中华大地》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引导学生在了解祖国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有道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国家、民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深入理解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
2.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有道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2.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有道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材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情景剧剧本。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哪些民族?他们各自有哪些传统文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增强法治观念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增强法治观念的。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框《同在中华大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框《同在中华大地》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
它主要讲述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民族构成以及56个民族的团结互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互助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面临着诸多诱惑,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是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民族构成等基本国情,掌握56个民族团结互助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民族构成;56个民族团结互助的意义和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教案、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56个民族团结互助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5.课堂讲解:讲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强调民族团结、互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同在祖国大地”共案(总 1 课时)科目道德与法制年级九年级课题同在祖国大地课型新授课时间9:5 执笔张秀莲审核魏春学林梅张秀莲【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活动一活动二的探究,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热点的方法和技能。
2、学生通过活动一说说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及风俗习惯、国家政策。
掌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3、学生通过活动二民族繁荣,我参与探究,掌握民族地区繁荣的原因、措施、举措学习重点: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民族共同繁荣。
青少年做法学习难点: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措施、举措【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激情导入【学前预习:】、1、学生自主学习P2—4、找出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四个表现2、自主学习教材P4---5,找出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措施、举措【合作探究,目标达成】活动一说说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及风俗习惯、国家政策(学生展示,结合教材归纳)1、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2、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我国民族平等的保障与表现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民族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的平等地位,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压迫。
①全国各民族人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②平等地享有宗教信仰自③平等地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④平等地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4、.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哪些?活动二民族繁荣,我参与2010年党中央做出对口支援新疆政策------(结合P2材料)思考1、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还采取了哪些政策?几年党和国家魏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举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铁路等标志性工程实施对口援疆援藏工程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鼓励教师、医生、干部支援西部(中考热点)2、国家为什么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1)我国的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2)。
同在中华大地【教学依据】第一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项目“同在中华大地”是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三4.6“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内容规定而构建的。
【教学内容分析】教育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实现了共同繁荣。
引导学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本课时的主要知识:1、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2、各民族大团结的表现、意义和要求3、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和措施4、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5、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本课时的难点:个民族共同繁荣【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新型的民族关系;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2、了解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采取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提高与少数民族交往的能力。
3、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新型的民族关系;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教学难点】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学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关于“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的相关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年2月发布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2.要做好教学资料的准备,如搜集反映民族特色、西部大开发战略、反映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图片、歌曲、真实资料,教学时做到有理有据。
学生准备: 1.搜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西部开工建设或建成的标志性工程的图片、资料等。
同在中华大地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能力目标: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重难点】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课时数】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各民族的统称。
2、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1)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确立并实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政策。
(2)民族关系: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关系。
3、如何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
(1)我国宪法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各民族人民平等地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3)国家保障各民族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的________________,坚决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族团结的意义
民族团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
5、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采取的各项方针、政策或措施有哪些?
6、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7、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1)应该筑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觉维护___________。
(2)在日常生活中:
【师生合作探究】
1、我国民族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2、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维护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作用?
3、我们青少年怎样为维护民族团结做贡献?
【学习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因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组国的四面八方。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①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城自治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在近几年的援疆工作中,广东省扎实推进民生项目建设.把大量援疆资全向民生领域倾斜,省力推进安居富民、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建设。
广东援疆有助于( )
A.实现祖国统一保障国家安全 B 促进民族团结,推进共同繁荣
C.推动新疆发展,率先全面小康
D. 实现高度自治维护社会稳定
3、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成立60周年大庆,60年来,两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
团结奋斗。
经济社会发展取解历史性成就,为我国民族团情进步作出了重要而献。
其成就的取得受益于( )
①实施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③采取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④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将继续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等四县。
新的发展周期,山东省将更加突出“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提高被支援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关注民族地区基层民众需求,多做增加民众就业、提高民众收入的实事,进一步体现综合效应。
这说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
B.在我国,各民族的政治地位一律平等
C.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新时期,应赋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自治权
5、在思想品德课上,米热古丽讲到:“在新疆,每逢少数民族群众过节,汉族群众会上门道贺;每逢汉族百姓过节,少数民族群众也送来自制的糕点同乐。
无论谁家遇到婚丧嫁娶的大事,大家必定要前去帮忙。
”米热古丽的话使同学们体会到()
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各民族亲如一家
③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④各民族之间没有差别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6、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发展了多种经济、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捍卫了国家的统一。
这表明我国各族人民()
①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②共同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④都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学习、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②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学习少数民族文化
③和少数民族同学开玩笑,嘲笑少数民族同学讲话
④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8、材料一2018年2月,新疆国民经济情况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2017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GDP)首过万亿,达到1092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1.63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4291.95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4936.51亿元,增长9.8%。
材料二《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指出:“新疆的发展与进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实现的,是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的,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
离开了国家统一,离开了社会稳定,离开了民族团结,新疆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请你分析新疆发展与进步的原因。
(3)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些什么?
【答案提示】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D4C5D6B7B
二、非选择题
8、(1)反映了近年来,新疆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
①团结稳定是新疆社会发展、繁荣昌盛的前提和重要保障;②民族团结是新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③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党和政府的殷切关怀与支持;兄弟省市的鼎力相助;④新疆各族人民感恩伟大祖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谱写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3)中学生要①热爱祖国,心存感恩,树立远大理想;②树立“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增强公民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③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同一切分裂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做斗争;④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刻苦学习,掌握本领,立志为新疆的发展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