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1-压力的作用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9.16 MB
- 文档页数:66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第八章第一节,主要讲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力概念的引入和理解;2. 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探究;3. 压强概念的引入和理解;4.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分析;5. 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压力的作用效果;2.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计算方法。
难点: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海绵、尺子、气球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用力压气球使其变形,或者将物体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形变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
2. 知识点讲解:(1)压力概念的引入和理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
(2)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3)压强概念的引入和理解:教师讲解压强的定义,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4)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5)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师讲解压强计算公式,并进行示例计算。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与压力、压强有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压力概念;2. 压力作用效果实验;3. 压强概念;4. 影响压强的因素;5. 压强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压力的概念及其单位。
3. 根据压强计算公式,计算一个面积为2平方米的物体受到10牛的压力时的压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压力的作用效果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如图所示,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三角板,两个手指感受不同.以下是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的四个问题,其中较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A. 两个手指感受为什么不相同呢?B. 两个手指感受与哪些因素有关?C. 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有什么关系?D. 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2. 关于压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 压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接触面垂直C.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D. 压力的大小总是大于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3. 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 压强是垂直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一种力C. 压强所表示的就是压力产生的效果D. 压力的大小由重力的大小决定4. 如图所示,三个材料相同,但粗细、长短都不同的均匀实心铁制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最小的是A. 甲铁柱B. 乙铁柱C. 丙铁柱D. 无法确定5.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A. 帕斯卡()B. 牛顿()C. 千克()D. 秒()6. 动物的进化会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适应环境,下列用压强知识解释错误的是A. 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摄食B. 狗的犬齿很尖--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C. 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水中游行D. 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7. 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压力的施力物体一定是地球B. 压力与形变一定同时产生C.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重力大小D.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8. 关于压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 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C. 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压物体上D.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因此压力就是重力9. 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B. 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C.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D. 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10. 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 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B. 压路机上碾子的质量很大C. 载重汽车装有许多很宽的车轮D. 滑冰运动员的冰鞋上装有冰刀11. 牛/米,后来被命名为A. 牛顿B. 帕斯卡C. 焦耳D. 瓦特12. 为了备战年奥运会帆船赛,浙江省体队某运动员在钱塘江水面进行训练,当时空气是自西向东以米/秒速度流动,船以米/秒速度随风同方向运动,帆与。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8.1压力的作用效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第八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
2.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形变或者变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性质有关。
3.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压力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并能够分析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 教学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计、海绵、钢尺、玻璃板、实验桌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手指按压一块软泥,软泥会发生形变,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讲解:讲解压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压力的定义、压力的计算方法、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压力的定义是什么?(2)压力的计算方法是什么?(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2. 答案:(1)压力的定义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
(2)压力的计算方法是压力等于力除以受力面积。
(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性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成时,我力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中,我将引导孩子们进行实验,让他们亲手操作,观察不同压力下物体的变化,从而理解压力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力与物体形变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板、海绵、玻璃板、水、量筒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让孩子们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压力有关。
例如,为什么气球会爆炸?为什么衣服在身上会有压迫感?2. 实验一:压力与气球的关系。
让孩子们亲手吹气球,观察气球在吹气过程中形状的变化。
讨论:为什么气球会变大?压力是如何作用的?3. 实验二:压力与塑料板的关系。
将塑料板放在海绵上,观察塑料板下的海绵的形变。
讨论:压力越大,海绵的形变越大,为什么?4. 实验三:压力与玻璃板的关系。
将玻璃板放在水面上,观察玻璃板下的水面的形变。
讨论:为什么玻璃板下的水面会凹陷?5. 实验四:压力与量筒的关系。
在量筒中倒入不同高度的水,观察水的压力的变化。
讨论:水的压力是如何变化的?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力与物体形变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孩子们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压力现象,并进行观察、记录,下次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