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静脉麻醉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第七章 静脉全身麻醉
一、填空题
1.静脉全麻分为 、 、 。
2.Na-P静脉麻醉的适应症 、 、 、 。
3.氯胺酮麻醉的禁忌症 、 、 、 、 、 、 。
4.异丙酚是一种新的 、 静脉麻醉药。
5.依托咪酯可使促皮质激素效应 ,皮质激素释放 ,对有免疫功能
抑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人慎用。
6.氯胺酮肌肉注射法多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首次剂量为 ,给药后 分
钟即可出现麻醉作用,维持 分钟。
二、判断题
1.依托咪酯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可作休克和心功能受损病人的全麻诱导。( )
2.羟丁酸钠具有强的镇静作用,降低脑氧耗,可用于抗惊厥治疗。( )
3.氯胺酮用于硬膜外麻醉的辅助或其他交感神经受到广泛抑制的病人时,常用剂量有时
可致血压剧降或心脏停搏。( )
4.Na-P静脉注射进度过快或过量可严重抑制呼吸和循环功能。( )
5.芬太尼在反复或大剂量使用后,可于用药后3—4小时出现迟发性呼吸抑制。( )
三、多选题
A型题
1.关于静脉麻醉药以下说法哪项不正确( )
A.氯胺酮是目前镇痛作用最强的麻醉药
B.羟丁酸钠可引起一过性血清钾升高
C.依托咪酯对循环影响小,可用于冠心病和其他心脏储备功能差的病人
D.异丙对循环的影响较等剂量的Na-P稍全重
E.异丙酚最适合于门诊手术
2.下列静脉麻醉药中可引起CBF、CPP、CMRO2及ICP增高的药物是( )
A 硫喷妥钠 B氯胺酮 C异丙酚 D咪唑安定 E依托咪酯
3.为静脉麻醉方法的最新进展是哪一种方法( )
A.电脑靶控输注系统
B.静脉分次推注
C.持续的微量泵输注系统
D.单次静脉推注
E.以上都不是
4.关于依托咪酯麻醉,以下哪项错误( )
A.可降低颅内压 B.可降低脑血流量和脑氧耗量
C.常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病人的麻醉 D.可产生注射后疼痛
E.术后可发生恶心、呕吐
5.关于Na-P麻醉,以下哪项错误( )
A.对循环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等剂量的异丙酚
B.使脑血流量减少,脑氧耗量降低
C.可用于颅高压病人麻醉
D.具有抗惊厥作用
E.可用于麻醉诱导、短小手术及小儿基础麻醉
B型题:
A.喉痉挛 B.颅内压升高
C.醒后无缩醉感 D.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
E.肠壁僵直
6.氯胺酮可致( )
7.异丙酚麻醉后( )
8.依托咪酯可致( )
9.硫贲妥钠可致( )
10.芬太尼可致( )
C型题:
A.血压升高 B.血钾降低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1.氯胺酮( )
12.羟丁酸钠( )
13.芬太尼( )
14.异丙酚( )
X型题
15.Na-P慎用于下列情况( )
A.心功能不全或心衰者 B.失血、低血容量或休克病人
C.颅脑外伤 D.严重肝脏疾患
E.哮喘病人
16.氯胺酮不用于以下哪些情况( )
A.支气管哮喘病人 B.甲亢
C.嗜路细胞瘤病人 D.颅压增高者
E.眼球开放性损伤
17.异丙酚静脉麻醉可用于( )
A.全麻诱导 B.全凭静脉麻醉
C.门诊短小手术 D.内镜或其他诊断性检查的麻醉
E. 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麻醉性镇痛药合用
18.芬太尼静脉麻醉可引起( )
A.呼吸抑制 B.肌肉僵硬
C.注射过快时可引起呛咳 D.心率减慢
E.血压下降
19.羟丁酸钠静脉麻醉的优点( )
A.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可用于循环功能差的病人
B.作用时间长
C.催眠作用强
D.主要用于麻醉诱导、特别是小儿麻醉诱导
E.麻醉后下颌松弛作用强,配合咽喉表面麻醉可做气管内插管。
20.下列哪类病人适用于以芬太尼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 )
A.颅内手术病人
B.心脏直视手术
C.颌面部手术病人
D.上腹部手术病人
E.四肢和脊柱手术病人
四、名词解释
1.静脉全麻
2.静脉基础麻醉
3.静脉诱导麻醉
4.静脉维持麻醉
5.TCI
五、问答题
1.试述静脉全麻的优、缺点。
2.试述氯胺酮麻醉的方法及用量。
3.Na-P麻醉并发症。
4.异丙酚麻醉的特点。
5.依托咪酯麻醉的并发症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静脉基础麻醉 静脉诱导麻醉,静脉维持麻醉
2.全麻诱导 短小手术 控制 惊厥 其他麻醉方法的辅助麻醉
3.高血压 颅高压、眼压增高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者 甲亢
癫痫和精神分裂病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
4.快效 短效
5.消失 减少
6. 4~6mg/kg 1~5 15~25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多选题
1.B 2.B 3.A 4.C 5.A
6.B 7.C 8.D 9.A 10.E
11.A 12.C 13.D 14.D 15.ABDE
16.BCDE 17.ABCDE 18.ABCDE 19.ABCDE 20.ABDE
四、名词解释
1.药物经静脉注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2.为控制病人的情绪,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病人入睡后,再采用其他麻醉方式的麻醉方法。
3.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病人从清醒到神志消失的过程。
4指在静脉诱导后继续静脉给药维持麻醉全过程的麻醉方法。
5.即靶控输注,是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
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
统。
五、简答题
1.答:优点:诱导迅速,操作方便简单。
对呼吸道无刺激性、无污染、舒适、苏醒较快。
缺点:可控性差、肌松作用差、镇痛效果欠佳。
2.答:(1)肌肉注射法:多用于小儿麻醉
用药剂量 4—6mg·kg-1
<1岁可达10 mg·kg-1
追加为药量的1/3—1/2。
(2)静脉注射法:用于儿童、成人的短小手术
药量:1—2 mg·kg-1
追加:药量的1/2或全量
总量控制在6 mg·kg-1以内
3)静脉滴注法:时间长而不需肌松的手术;1—2 mg·kg-1诱导后,配成0.1%溶液,
滴40—60滴/分, 有后减慢至10滴/分。
3.答:静脉炎 误注血管外,可致局部疼痛、肿胀、红斑、硬结、溃疡、甚至皮肤坏死,
误注入动脉内,可产生动脉内过敏反应,表现为麻影,头部水肿,支气管痉挛,甚至休克;
注射过快或过量可致呼吸循环抑制;肌张力亢进或肢体不自主的活动,部分病人咳嗽、呕吐、
喉痉挛
4.答: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无肌肉不自主运动、咳嗽及呃
逆等,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5.答:注射局部疼痛;恶心、呕吐;肌阵挛,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