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大溪客运站有限公司建筑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汽车客运站设计分析报告1. 引言汽车客运站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节点,起着连接城乡交通、改善出行环境的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汽车客运站设计进行分析,从空间布局、设施设备、服务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估,为汽车客运站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2. 空间布局汽车客运站的空间布局直接关系到其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设计中,应根据预估的客运量确定站点规模,并合理规划各项功能区域,包括候车大厅、售票处、候车室、服务台、出站口等。
在候车大厅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客流量峰值时的承载能力,采用合理的座椅布局和通道设计,增加候车区域的舒适度和通行效率。
售票处应设立人工窗口和自助售票机,提供多样化的购票方式,方便乘客购票。
候车室和服务台要合理设置,方便乘客咨询、办理退票等服务。
出站口应设置明确的标识和引导,方便乘客找到正确的出口。
同时,出站口附近应规划合理的交通枢纽,便于其他交通工具接驳。
3. 设施设备客运站的设施设备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
在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引入自动售票、自动检票等设备,缩短排队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 候车设施:提供干净、整洁的候车座椅,同时设置充电插座,方便乘客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 卫生设施:设置卫生间、洗手间等公共卫生设施,并保持其清洁与卫生。
- 等候信息显示:通过大屏幕等设备,及时向乘客提供班次信息、延误信息等,提高乘客的等候体验。
4. 服务体验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是汽车客运站设计的重要目标。
在设计和运营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乘车指引:在汽车客运站内外设置明确的标识和指引,方便乘客找到正确的乘车通道和站点。
- 服务人员:增加站务人员的数量,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礼仪意识,提供高质量的乘车指导和服务。
- 线上服务:建设客运站官网或APP,提供班次查询、购票、预订座位等线上服务,方便乘客提前规划出行。
- 站点安全:加强站点的安全管理,配备监控设备,并设置安全应急设施,确保乘客和财产安全。
建筑设计说明怎么写方案阶段的建筑设计说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1.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这一部分可以谈谈设计理念、创作灵感,多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内容。
比如平面的推演,造型的变化,方案怎样体现出建筑本身的特质,建筑与周围环境、或当地文化的契合等等。
2. 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
这一部分要具体一些,谈谈建筑的平面和竖向构成、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等等,比如你对于日照、通风、采光的考虑。
3.建筑的功能布局。
这一部分要说明建筑的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布置,各种出入口的布置,垂直交通运输设施的设置(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
4.其他方面的说明。
这一部分包括建筑的防火、安全疏散设计、无障碍设计等。
如有建筑节能设计或特殊声学考虑等,也应在此说明。
只要按照以上罗列的方面分项来写,保证你能写够字数。
另外要注意的就是要根据建筑的特性突出重点。
加油吧!。
房屋建筑设计说明怎么写建筑设计说明项目背景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的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80年代开始扩展,近年继续拉大城市框架,进一步丰满城市形象。
2005年共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实施“东延北扩西改”战略,建立“四纵四横”道路骨架。
已建成大溪中学、新世界国际大酒店、十六层信用社大楼,目前31层皇家花园和25层荷兰花园正在加紧建设中。
今年加大投入,对镇政府广场、河滨公园、城区主干道一级公路的两侧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大溪初展小城市风姿。
由于温岭市铁路站场建设涉及到下洋张村全村拆迁,根据大溪镇下洋张村村民公寓式住宅建设安置办法,特制定此项目解决方案。
一.项目概况1.地理位置大溪位于浙江省温岭市西北端。
东毗泽国,南邻温峤,西接乐清大荆,北交黄岩、路桥,是台州市与温州市的交接处,距温岭市区14.5公里。
镇区面积129平方公里,辖5个管理区,110个村(居)。
常住人口12.1万人。
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16元;工业总产值154.2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2.22亿元。
温岭市铁路站场综合交通枢纽结构方案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温岭铁路新区核心区,距温岭市中心约15公里,距台州市路桥区约12公里。
规划用地范围550亩,其中核心设计范围105亩。
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站前广场及S1号线以及单轨示范线站房外观改造。
站前广场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局部上设风雨廊等)。
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停车,地面层主要为车道、商业等,高架层主要为人行广场。
站前广场平面尺寸约为88m×214m,屋顶高度12.150m。
二、设计依据1、设计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年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9)其余现行的国家和地方规范、规程和规定2、工程地质条件:目前项目区域内尚未进行地质勘察。
3、地震作用: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
4、风荷载:基本风压:W o=0.70N/㎡(50年,用于主体结构)W o=0.77kN/㎡(100年,用于钢屋盖)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5、温度作用: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温岭最高基本气温36℃,最低基本气温0℃。
客运站建筑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个完整而高效的客运站建筑设计方案。
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方案应满足安全、便捷、舒适和美观等各方面的要求。
2. 设计目标客运站建筑设计的目标是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旅游和交通服务。
具体的设计目标如下:•提供高效的交通接驳方案,包括与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容量。
•提供舒适的室内外公共空间,以满足乘客在候车和换乘过程中的需求。
•保证乘客的安全,包括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理设施的规划。
•运用可持续设计原则,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设计美观大方的外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设计方案概述本设计方案基于上述目标,提供了以下具体方案和设计原则:3.1. 交通接驳方案客运站的交通接驳方案应考虑不同交通模式的整合,并提供便利的接驳和换乘体验。
客运站应设有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站点,以及足够数量的停车场供自驾乘客使用。
3.2. 公共空间设计客运站的公共空间设计应注重乘客的舒适感和便利性。
大厅和候车区域应宽敞明亮,配备舒适的座椅、自助贩卖机和充电设施等。
同时,室外候车区应设置防晒设施和遮雨棚,以便乘客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等候。
3.3. 安全设施规划客运站的安全设施规划应包括火灾预防和灭火设备、紧急疏散通道和应急灯光等。
此外,应为乘客提供紧急报警设备和医疗急救设施,以应对突发事件。
3.4. 可持续设计原则在客运站的设计中应采用可持续设计原则,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例如,可以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用于照明和供电系统。
另外,应优化建筑外墙和屋顶的绝缘设计,以降低能源消耗。
3.5. 美观设计客运站的外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体现城市的审美价值。
建筑设计应注重线条的简洁和流畅,色彩的搭配和比例的合理性。
此外,应采用合适的照明设计,使夜间客运站具有独特的魅力。
4. 实施计划为了高效地实施客运站建筑设计方案,建议采取以下步骤:•完成项目计划和需求调研,明确设计目标。
前言1996年12月上旬,温岭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委托我院承担温岭市锦屏中心区的城市设计编制工作。
其后,我院派人先后数次到现场对周围地形、环境、现状进行踏勘和收集必要资料。
我院以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锦屏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结合温岭市、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指示,对锦屏地区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及人文条件,以及对城市景观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进行了科学分析;最后完成了锦屏中心区城市设计的文本和图则,期望通过此次城市设计的实施,能对温岭市的城市风貌和特色,对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山水环境的相互渗透和协调起到良好的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我院始终得到温岭市人民政府、温岭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和温岭市规划办公室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一九九七年四月一、总则1.1区位条件温岭市锦屏中心区位于温岭市建成区东部,东接五龙山风景区,南至万泉路,西迄东辉中路,北靠三星大道。
中心区内南北向道路有:体育场路、东环路、锦屏路和东辉中路;东西向道路有:人民东路、万泉路和三星大道。
中心区内主要建设项目有:行政中心、商务次中心、体育中心、职教城、锦屏公园和瓦屿山公园等。
总用地面积为2平方公里。
1.2规划依据.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温岭市锦屏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温岭市锦屏公园详细规划.温岭市瓦屿山公园详细规划.1:2000地形图1.3规划期限与温岭市锦屏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年限相一致。
二.城市设计目标、范围和要求 2.1城市设计目标以市行政中心和市民广场为重点,充分考虑石夫人、瓦屿山、五龙山等城市环境与自然景观的影响,协调周边关系,为地区建设开发确立一个总的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方案,致力构建一个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味要求、并充分体现温岭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山水城市环境。
2.2城市设计范围和要求三.城市设计原则3.1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应紧密结合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并应贯穿在全过程之中。
客运站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进行制定,以下是一个可
能的客运站建筑设计方案的概述:
1. 建筑布局:客运站应该设置在交通主干道附近,方便乘客的进出
和换乘。
建筑布局应考虑到乘客流动的方便性和流线性,包括大厅、候车室、售票厅、出站口等功能区域。
2. 建筑外观:客运站外观设计应简洁、现代,同时考虑到地域特色
和相关建筑规定。
建筑材料应耐久、易于维护。
外墙可以考虑使用
玻璃幕墙,提高室内采光条件。
3. 功能区域设计:候车室应设立充足的座位和咖啡厅、便利店等服
务设施,提供乘客休息的空间。
售票厅应设置多个售票窗口,方便
高峰时期乘客买票。
4. 室内设计:室内空间布局应合理,可以根据乘客流量设置通道和
隔断。
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室内采光和舒适性。
室内装饰应简洁、
舒适,同时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5. 周边环境设计:客运站周边环境设计应充分考虑道路的引导和停车设施的设置,确保乘客的乘车便利性。
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友好和绿化等因素。
6. 后勤设施:客运站还需要考虑到后勤设施,如员工休息室、卫生间、储存等设施的设置。
7. 环保考虑:在设计客运站时,应考虑到节能和环保因素,比如通过使用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系统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客运站建筑设计方案应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和优化。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等因素。
第一章规划的基本背景第一节区域宏观环境一、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变化1.加入WTO意味着机遇、挑战,同时意味着世界一些主流发展理念、规划思想的导入融入世界,更要求城市结构符合世界性的发展潮流,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维护、山水园林风貌等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2.温岭市经济、人口等要素流动性大,开放功能强加入WTO后,其开放度不断扩大,使得温岭市域对外联系的通道与接口对城市的影响加大,尤其是与具有国际性、区际性口岸性质的港口城市联系日益重要。
上海、宁波、温州、台州等港口是吸引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外在影响因素。
二、浙江省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全省杭、甬、温三大中心城市主导的城市化区域正在形成。
尤其是沪杭甬都市连绵区、温台都市连绵区在全省经济地位不断上升。
温岭位于甬、温两大中心城市之间,是沿海开放地带的前岸,是其中发展基础与发展潜力有较大优势的城市。
三、台州市域的发展战略1.建设大城市、大港口、大交通、大工业是台州市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战略选择。
甬台温高速通道与台州沿海大通道将台州南北资源与经济整合成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发展整体。
2.温岭市地处台州市南部城镇与经济密集地区,市域支柱产业与台州市大工业发展战略相一致,是台州市大工业战略的重要实施区域。
3.随着台州中心城市与港口的发展,温岭市应作为最邻近中心城区与港口的城市,充分融入台州都市区地域,承担区域产业基地与设施基地功能。
四、相邻区县的崛起1.台州市区的发展,尤其是紧邻的路桥区作为台州新市区后,功能、地位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2.玉环县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成绩显著,同时大麦屿港作为台州港的重要组成,并可能承担温州港的部分功能,作为近邻的温岭市,压力与竞争不可忽视。
第二节温岭市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内部结构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温岭经济经历的是一段快速增长时期,经济总量迅速扩大。
至2000年,全市GDP达179.9亿元(当年价),人均15841元,二十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23.8%和22.8%。
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一、概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某市公路交通客运量成倍增长,原有客运站的规模及运送旅客的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
现拟在该市中心边缘接近火车站附近选址,新建一座长途汽车客运站,总用地面积约23585平方米,主体二层。
基地位于城市干道与环城公路交叉口,西去火车站为1km,地势平坦;规模为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为3000人次,日发车量80辆,停车场驻车40辆,该站的规模按三级客运站的要求进行设计。
科学、合理地组织客流、车流和货流的进出站路线,确保旅客安全、快捷、方便地乘车。
二、设计依据1.《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JGJ60—99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 CJJ15-87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8.任务书提供的设计地形图三、总平面设计在该建筑平面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周边的环境协调,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结合默契,形成优美的生态景观。
结合市政绿化用地设置站前广场,站前广场为2400平方米,成为防止旅客进出车站人流过大,对城市交通造成阻碍的缓冲带。
硬质广场为旅客进入主站房的主要集散广场,休闲广场为旅客及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地。
在交通组织设计上进出口道路分别设在主站房西侧,使进出车辆互不干扰,车辆在车站内的行驶线形更加合理,更为流畅。
室外停、发车场用地设置北面,洗车台、安检台及检修车间按流程进行线型布置,设在停车场东侧。
基地内建筑可四面环行,符合总平面的消防要求。
四、建筑设计建筑形体上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风格,立面,空间张驰有度。
1.平面设计结合现有场地条件及相临道路环境,将主体置于场地前区,同时退出充足的场地以结合城市绿地设计。
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质量,使汽车客运站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汽车客运站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建筑等级划分表1.0.3第1.0.4条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
第1.0.5条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第2.0.1条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olume Perdiem In A Year。
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第2.0.2条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Gather Passenger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第2.0.3条发车位Seat of Delivery Passenger Vehicle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第2.0.4条站前广场Plaz Before The Station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用的广场。
第2.0.5条停车场Coach Parking Lot车站内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
第2.0.6条站房Station指车站内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和驻站办公等主要建筑用房的总称。
第2.0.7条行包装卸廊Package Transportation Corridor指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
第3章站址和总平面3.1 站址选择第3.1.1条汽车客运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与城市干道联系密切,流向合理及出入方便;地点适中,方便旅客集散和换乘其他交通;具有必要的水源、电源、消防、通信、疏散及排污等条件。
3.2 总平面设计第3.2.1条汽车客运站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总平面布置应包括站前广场、站房、停车场、附属建筑、车辆进出口及绿化等内容;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流线简捷,应避免旅客、车辆及行包流线的交叉;布置紧凑,合理利用地形,节约用地,并留有发展余地,与周围建筑关系应协调;应处理好站区内排水坡度,防止积水。
客运中心建筑方案设计一、项目概况客运中心作为城市的重要枢纽,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本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毗邻主干道和轨交站点,交通便利,周边商业繁荣,是市民出行的重要场所。
客运中心总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包括候车大厅、售票厅、行李托运处、出租车等候区、商业服务区、停车场等功能。
二、设计理念1. 人性化设计:考虑到乘客的舒适体验,建筑设计应注重人性化,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合理布局空间,优化流线,提高服务效率。
2. 环保节能: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环保,采用节能设计手段,减少能耗,降低运营成本。
3. 风格统一:建筑外观风格要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体现城市的整体形象,提升城市品质。
三、设计方案1. 建筑外观设计客运中心建筑外观采用现代简约风格,主体建筑为三层矩形体量,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和金属板材相间的设计,整体造型简洁大方,具有现代感和科技感。
入口处设置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建筑更具透明感和开放感,为乘客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
2. 室内空间设计(1)候车大厅:候车大厅以流线型设计为主导,增加座位数量和舒适性,在大厅内设置绿色植物和景观装饰,营造宜人的环境氛围。
(2)售票厅:售票厅采用开放式设计,设置多个售票窗口,方便乘客购票,同时设置候车区和信息查询区,提高服务效率。
(3)商业服务区:商业服务区设置在候车大厅附近,提供餐饮、娱乐、购物等多样化服务,满足乘客的各种需求。
(4)停车场:停车场设立在客运中心地下,设置专用停车位和充电桩,方便乘客自驾出行。
3. 建筑设施设计(1)信息展示:在各个区域设置电子显示屏和互动信息展示设备,提供车次查询、天气预报等实用信息,方便乘客获取信息。
(2)安全设施:设置消防器材、紧急疏散通道和监控设备,保障乘客安全,并保持建筑的运行顺畅。
(3)绿色环保:在建筑周围设置绿化带和景观园林,增加绿化面积,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环境。
四、总结客运中心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其建筑方案设计应注重人性化、环保节能、风格统一等原则,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提高城市形象。
前言
大溪镇是浙江省新兴的现代化城市,是温岭市的一个重镇,倚山傍水、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条件,全国有名的方山就座落在该镇。
城镇的发展需要建设,也就离不开交通。
大溪镇政府领导、规划、土地部门都非常重视大溪客运站的建设,这将是未来大溪镇对外的窗口,有利于大力宣传温岭的发展变化,也有利于激发当地的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富饶而美丽的大溪镇而感到自豪。
大溪镇客运站的落成将成为城市的媒体与桥梁。
总体布局
温岭市大溪镇客运站分二期实施,总用地面积为19149.6m2,其中:一期用地面积为9071m2;二期用地面积为10078.6m2。
该用地位于一级公路北侧,规划新区内现状为农田,建筑红线后退一级公路(75.0米)道路红线30米,建筑红线后退西侧(36.0米)道路红线8米,建筑红线后退东侧规划道路红线14.8米,后退北侧道路红线3米,总体布局采用“H”形;沿西侧16米规划路布置12层的综合楼与二期的三层的管理用房。
候车大楼沿着一级公路一字形展开,行李房则沿东侧规划路沿南北向铺开与候车大楼之间则设置了12米的消防疏散通道。
“H”形的造型与凹形的弧廊空间共同围合成一个弧形的客运站前广场,用于创造人文环境景观。
整个用地设置环形消防通道,一期用地则主要是解决站场及站前广场的建设;二期用地则主要是为解决更完善的站场配建建筑及客运站的停车场问题。
建筑造型
候车大楼采用流线形的现代手法,使建筑物显得轻盈舒展,与裙房的稳重厚实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综合楼则采用方形造型与弧形的广场,流线型的候车大楼形成互动。
整体建筑造型更充分地考虑建筑空间的层次与体块关系,非常清晰明快。
主楼、裙房的亮点穿插,使得总体建筑有机协调。
稳重大方的方形综合楼与晶莹剔透的玻璃体共享大厅及过街连接体形成对比。
候车大楼的柱廊及精细的建筑构件的人性化处理,使总体建筑形象美妙多姿,更好地把人们的活动引进建筑之中,多个亮点的设计塑造了良好的景观,使得人们能够在车站中移步换景,情趣盎然。
建筑的总体布局使得建筑与环境道路、河流有机地成为一体。
通过广场、通道,展现了总体建筑形象的特色,并采用了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充分展现了现代科技交通建筑的特色,努力创造城市地方文脉的景观特色。
功能组织
候车大楼主楼三层,行李房四层,综合楼十二层。
候车大楼一层设置候车大厅、站务、执勤点、调度室、医务室、小件寄存室、售票大厅、售票室、票据室、订票室、进出口大厅;二层设
置计算机房、办公室、咖啡厅、茶座、茶餐厅、厨房;三层设置了网吧及电子游戏厅、办公楼、培训室、站长室和会议室。
行李房一层南面为卸货平台、临时仓储,西侧为驾驶员休息室,南侧为邮政、行包托运、小型超市;二层为中长期仓储库;三、四层为长期仓储、管理用房;一、二层为商场、酒店;三层为大型超市;四—十层为公寓式办公用房。
十一、十二层为会务用房,平面功能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造型大方,与候车大楼联系方便,并充分考虑了交通建筑的工艺流程及当地实际的环境及实际操作过程,各功能关系通过候车大楼有机地贯穿一体,创造了良好的人文使用环境空间。
环境设计
整体平面布局通过轴线,对景相贯穿。
充分考虑人的活动特点。
室内外环境过渡有序。
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视觉景观,如广场、水池、雕塑、过廊、绿化、室内咖啡厅、艺术画廊、连廊、共享大厅、候车大厅、售票大厅。
室内外空间通透,互为延伸,如玻璃共享大厅使建筑内部与室外广场融为一体,过街连接体形成的通道,候车大楼的连续柱廊给人以轴线空间转换关系,同时打破了沉闷、拥堵的建筑空间,体现了南方建筑的灵透、精致。
环境设计移步换景、空透精巧的人文活动空间,使人倍感亲切,使建筑环境、人文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
方正精美的综合楼、大面积玻璃墙的候车大楼、宽敞的售票大厅、园林式的广场、水池、柱廊、雕塑共同构成了亮丽的景观。
精心的灯光设计使客运站的夜景也非常的优美,景观的有机组合、优化设计,为大溪镇更添风采。
剖面设计
候车大楼三层首层5.4m,二层:3.9m,三层3.6m
行李房四层首层4.2m,二至四层3.6m
综合楼七层首层5.4m,二层3.9m,三—十二层为3.6m
候车大楼总高度为19.8m,行李房总高度为15.0m,综合楼总高度44.3m。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19149.6m2
总建筑面积:21511.8m2
总建筑占地面积:5696.2m2
总容积率:1.1
总建筑密度:30%
总绿化率:31%
一期:用地面积:13066.7m2
其中:红线内面积:9071m2
道路分摊面积:3995.7m2建筑面积:18451.7m2
其中:候车大楼:6448.1m2
综合楼:8502.5m2
行李房:3501.1m2
地下室:693.5m2
建筑占地面积:4509.7m2
道路占地面积:2779.9m2
容积率:2.0
建筑密度:50%
绿化率:27%
二期:用地面积:10078.6m2
建筑面积:3060.3m2
建筑占地面积:1186.5m2
容积率:0.3
建筑密度:12%
绿化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