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民俗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的名城,享有古城的声誉。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在推动着我们一步步向前进,但是这些文化,有形的无形的都在遭受着不同的破坏,而提起保定的风俗文化,知道的也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想在这个大时代,经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我们那些宝贵的历史文化也应该得到好的传承和发扬,因为这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记录他就是在记录文化发展的进程。

灿烂的历史文化离不开人的创造, 从古至今, 保定历史文化名人灿若群星, 他们是保定人的杰出代表。战国时有助燕昭王中兴复国的郭隗, 有以筑击秦王的高渐离。汉代有纵横家剧通, 音乐家李延年, 不畏权贵的卢植。三国时有建立蜀国的刘备, 猛将张飞。晋代有爱国诗人刘琨, 爱国将领祖逖。南北朝时有科学家祖冲之、祖暅之父子, 有散文家郦道元和杨炫之, 文史学家许懋、许亨父子。隋唐时期有史学家、文学家许善心、许敬宗, 高僧、翻译家义净, 高僧、禅宗六祖慧能, 唐代诗人有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 及卢藏用、卢仝、崔护, 大历十才子中的郎士元、崔峒,有被称为" 诗豪" 的刘禹锡,有“苦吟派”代表贾岛,还有画家卢鸿一。五代时有书法家剧可久, 史学家刘煦。北宋时有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 思想家邵雍、邵伯温父子, 宋代理学的奠基人程颐、程颢弟兄。金代有医学家张元素。元代有名将张柔、张弘范父子, 史弼等, 还有为捍卫南宋而献身的张世杰。

元代杂剧兴盛, 保定是元杂剧重要发祥地之一, 执杂剧创作演出之牛耳的当属保定人, 在杂剧、散曲创作上著名的有关汉卿、王实甫、李好古、王伯成、赵才卿等,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李好古的《张生煮海》, 流传千古, 久演不衰。文学家有郝经、刘因等。明代有史学家刘吉、兵学家孙承宗、散曲家薛论道, 有被称为明代第一谏臣的杨继盛。清代有学者孙奇逢、李霨、颜元、李塨、刁包、郭棻, 其中颜元、李塨所创" 颜李学派" 体现了保定学者崇尚实学的特点, 具有很大影响。尚有著述家郝浴、王振纲, 画家冯源济, 音韵学家赵绍箕, 方志学家王树楠等。

近代以来, 戏曲在保定兴起, 有北昆、老调、河北梆子、京剧、评剧及多种富有特色的地方剧种, 著名北昆演员有陶显庭、侯益隆、侯玉山、白云生、韩世昌、白玉珍等, 老调有周福才、王贯英等, 京剧有李吉瑞、李春来、李万春、盖叫天等, 河北梆子有田际云、韩俊卿、王玉磬、齐花坦等, 戏剧学家有齐如山等,曲艺有王尊三、王艳芬等。电影界知名人士有王元龙、梁山、张瑞芳、田华、村里等。音乐界名人有罗宗贤、李抱忱、张寒晖、王昆、唐诃、晨耕、王铁锤、吕烈等。文学家、剧作家有冯至、梁斌、王宗元、李英儒、栗茂章、和谷岩、崔璇、张天民、徐光耀、阎肃、傅锋、苏叔阳等, 美术摄影界有陈嘉楷、胡佩衡、李智超、孟庆彪、袁苓、陈勃等。

保定传统文化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早期曾称京梆子、秦腔和山陕梆子,是由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演变而成。流行于京、津、保定一带,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形成一个深受群众喜爱的全国性大剧种。音乐唱腔高亢激越,节奏铿锵,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充分体现了慷慨悲壮的气势。剧目丰富,有500多个传统剧目和100多个现代戏,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是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保定的河北梆子知名演员辈出,如田际云(高阳县人)、杨韵谱(高阳县人)、韩俊卿(雄县人)、王玉磬(安新县人)等,唱腔高亢优美,富于变化,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老调

【老调】又称保定老调,脱胎于元、明时期流行于燕赵的民间俗曲河西调。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委婉,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经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所以民间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老调是河北省较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除在河北省流行外,山西和东北部分地区也有它的影响。早期有以生行演员韩大仓为代表的艺人,开创了老调的先声;后有名旦小莲花(张桂良)、名老生周福才推陈出新,把老调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建了专业老调剧团,老调艺术在表演和声腔上都获得全面发展。保定老调剧团曾多次进京汇报演出。尤其是老调剧目《潘杨讼》、《忠烈千秋》、《梁红玉》拍成电影电视后,这一古老剧种的影响扩展到全国。

哈哈腔

【哈哈腔】产生于河北、山东民间的地方剧种。据艺人传说是由柳子调演变而成。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东、中、西三路,在保定清苑农村流行的是哈哈腔西路。唱腔是典型的宫调式。唱词通俗质朴,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表演程式和方法多数来源于劳动生产,具有清新、刚健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喜剧色彩。主要伴奏乐器以板胡、笛子为主,具有民间打击乐的特点。清末,各地逐步建起一些季节性戏班,在农村巡回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苑县组建了专业性的哈哈腔剧团,曾赴京演出。哈哈腔传统剧目有100多个,在农村深受欢迎。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原名"梅花调",传入天津后因天津人习惯把大清河称西河,遂将由大清河流域传入的梅花调称为西河大鼓。是河北省从业人员最多、流行地区最广的一个地方曲种,源于冀中保定一带,流行于北方。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演员自击鼓板,一般是一人说唱,一人伴奏。演唱者右手击鼓,左手操鸳鸯板,用方言演唱,曲调灵活,语言大众化,富有表现力。说唱并重,长、中、短篇书目均有。唱词格律基本上由七字句和十字句组成,板头有头板、二板、三板等。传统书目和现代书目都非常丰富。在保定乃至河北,演唱西河大鼓较早且最有声望的当属马三峰(安新县端村人),被曲坛称为西河大鼓的创始人之一。其弟子朱大观(雄县人)、王振元(艺名"毛奔",高碑店市人)、王再望(艺名"转眼王",雄县人),都是名家。其中以朱大观最负盛名,在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并带了不少门徒,形成保定一带农村庞大的西河大鼓体系。

徐水狮子舞

【徐水狮子舞】俗称狮子会,两人合扮一头狮子,加上道具成一狮形,前有一"狮童"(或称"引狮郎")手持彩色绣球引狮起舞。表演有文狮、武狮之分。文狮基本动作有"搔痒"、"舔毛"、"打滚"、"抖毛"、"弓腰"、"啃爪"、"掏耳朵"等;武狮有"腾上"、"翻下"、"托竿"、"转弯"及"甩"、"卧"、"跳"、"窜"等高难动作。配乐为鼓、铙、锣等打击乐。徐水多数村庄有狮子舞班子,多为业余性质,其中以北北里狮子会最为有名。该会始建于1925年,学艺者有30多人。1952年经省逐级调演,被选送重点培养,接受正规舞蹈艺术训练。1953年5月,在北京怀仁堂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7月随中央歌舞团参加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