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保定市区保广地势【原创版】目录1.保定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2.保定市的地势特点3.保定市的名称由来及别称4.保定市在京津冀地区的地位与作用5.保定市的交通与城市发展正文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
其地理坐标介于北纬 38°14"29"~39°57"3",东经 113°45"32"~116°19"41"之间。
东接廊坊市,东南邻廊坊市及沧州市,南界衡水市,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北部与北京市和天津市相邻。
保定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政治地位。
保定市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在 20 米至 1000 米之间。
境内有太行山、燕山、军都山等山脉,地势高低落差较大,西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平原,东南部为洼地。
这种地势特点为保定市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野三坡、白洋淀等著名景点。
保定市古称上谷、保州、保府,又名靴城。
其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流传的是因城池形状似靴而得名。
在历史长河中,保定市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素有“京畿门户”之称。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保定市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保定市境内有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京昆高速公路等多条交通干线穿过,连接了京津冀地区与全国各地。
总之,保定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了我国北方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保定市城市文化定位研究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保定市作为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其城市文化定位备受关注。
保定市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其城市文化定位对于发展和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保定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探讨保定市城市文化定位的研究。
一、保定市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保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周朝时期,保定就已经成为了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
随着历史的发展,保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民俗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构成了保定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
保定地处京津冀城市群的中部地带,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使得保定具备了发展的条件和优势。
二、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与意义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制定的重大发展战略,旨在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共同发展,加强城市协调发展,实现产业互补和资源共享。
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为保定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保定市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城市文化定位将对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全面推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保定市城市文化的特色与定位2. 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保定市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如保定蚁养、保定车鼓、保定民歌等。
这些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是保定城市文化的独特品牌,应该在城市文化定位中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扬,推动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3. 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文化环境保定市城市文化定位应该注重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文化环境,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流入保定,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 加强城市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保定市应该加强对城市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建立城市文化资源数据库,充分保护和利用传统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2.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保定市应该注重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推动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提升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自我介绍中保定市的特点是
1、地形特点
保定市地处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貌分为山区和平原两大类。
以黄海高程100米等高线划分,山区面积10988.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7%。
平原(含洼地)11124.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3%。
2、气候特点
保定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多年平均气温13.4℃,1月平均气温-4.3℃,7月平均气温26.4℃。
年平均日照时数2511.0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6%。
年平均降水量498.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8天;降水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年平均风速1.8米/秒。
年平均蒸发量为1430.5毫米。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高温、雷暴、冰雹、大风、寒潮、大雾。
3、自然资源特点
保定市山地林木为落叶林、乔木,主要有桦、杨、落叶松、油松、侧柏、栎类等。
山麓和山沟有枣、柿、花椒、杏、核桃、山里红等经济林木。
灌木主要有胡枝子、虎榛子、酸枣、荆条等。
丘陵和平原主要有用材林和经济林。
白洋淀附近主要生长水生沼泽植物。
保定风俗文化保定二中1311班王兰昕“十里不同风,百里不俗”。
民俗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它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几年来的传统习惯、文化风尚和道德观念。
作为燕南越北之地的保定人,质朴憨厚,疾恶如仇,在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沉积下,留传下丰富多彩的民俗。
【庙会】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共有庙会419个,其中几万人以上的大型庙会就有154个,多在春季和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地庙会农渐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有的成了专交流会,如安国县离州的中药材庙会、曲阳下河的骡马大庙等,全国有名。
庙会一般三至五天,也有十天到半月的,保定农历三月十五日的刘守庙庙会每年都是半月左右的会期。
近年来,庙会逐渐变成了物资交流会,除进行贸易活动外,还搭台唱戏,民间高跷、耍狮子、龙灯、旱船、太平车、武术等也在庙上表演,给"庙会"增添了光彩。
既进行了物资交流,也丰富了群众的娱乐活动。
【安国国际药材节】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超常发展于改革开放以后。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已成为天下药商笃信的箴言。
自1980年以来,安国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两次迁移和扩大沿革千年历史的马路中药材市场,建成占地400亩,拥有400多座楼房和4个交易大棚的祁州药市,赢得了“天下第一药市”的赞誉,并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
自1986年以来,每年5月安国市政府都要举办国家级规模的药交会,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20届,每年的交易额在12亿元人民币左右,客流量在50万人次左右,全国各地、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都来此参加交易会。
【河北梆子】早期曾称京梆子、秦腔和山陕梆子,是由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演变而成。
流行于京、津、保定一带,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形成一个深受群众喜爱的全国性大剧种。
音乐唱腔高亢激越,节奏铿锵,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充分体现了慷慨悲壮的气势。
剧目丰富,有500多个传统剧目和100多个现代戏,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是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
关于保定的传统文化介绍保定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
本文将以《保定的传统文化介绍》为题,为您详细介绍保定的传统文化。
保定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首先,保定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保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诞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重要的文化事件。
例如,保定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名人孟子的故乡,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保定还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保定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北方民居建筑和宫殿建筑的特点。
例如,保定的古代建筑群体“清西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之一,它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
保定还以其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而闻名。
保定的传统艺术形式包括戏曲、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
其中,保定的梆子戏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湛的演技吸引了众多观众。
保定还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而著称。
保定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间习俗、民间传说等。
例如,保定的著名节日“蓝旗节”是当地人民庆祝丰收的重要活动,人们会穿着蓝色的传统服饰,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展示保定独特的民俗风情。
保定还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例如,保定的古代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城墙之一,它见证了保定悠久的历史。
保定的古代寺庙、古建筑群等也是保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展示了保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保定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
无论是古代文化名人、传统建筑艺术、传统艺术形式,还是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都展示了保定独特的文化魅力。
保定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当地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保定的传统文化,让它继续发扬光大,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启迪。
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科学的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它记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是这个城市的信息。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在园林绿化过程中,结合地域文化特性,在古城、新城和郊区进行不同风格的绿化,使人们在感受城市环境变迁的同时,更多地品味出了特定的文化底蕴。
保定古城素有“槐城”之称。
城内的一些街道和产品,如“四棵槐”、“槐树胡同”、“槐茂酱菜”等均以槐树命名。
国槐在保定的栽种历史悠久,保定古城,即现在由护城河围合而成的旧城区,现有百年以上的古槐树数十株。
因此,保定市把槐树定为市树。
在古城区改造中,保定市竭尽所能保存现有槐树。
施工中确实无法避开的,则全部进行移植。
2002年,在保定火车站北侧的开发项目施工,遇到了三棵百年以上的古槐。
尽管困难较大,但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全部都成功移植。
据介绍,仅去年一年,保定市旧城区移栽的老槐树就达230多棵。
目前,保定市古城区的裕华路、永华路、建华南路等主干道绿化基本上以槐树为支撑,许多次干道绿化在树种选择上也多为楸树、柏树、泡桐等树种。
再辅之以街头游园绿地、雕塑小品,墙体、屋顶、阳台垂直绿化,使整个古城区的绿化格调既充满灵动,又不失传统文化底蕴。
保定市新城区多为现代建筑景观。
这里的植物配置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空间疏朗,富于变化,充满现代气息。
树种选择上,多为千头椿、银杏、杜仲、五角枫、黄连木等现代城市绿化树种,品种较古城区更为丰富。
绿化规划上,在保证有足够的树阴供人停留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特点布置草坪、花卉,突出空间的疏密变化。
在铁路两侧和连接高速公路的七一路,以较少树种为基调,绿化尺度较大,体现了绿化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人在快速通过时能够感受其特色空间。
在护城河环城绿带、各公园及花园林阴道,科学配置乔木、灌木和花草,让人充分体会到了植物的层次变化和细节特征。
保定市郊区在绿化上则凸显了田园风光特色。
外环路全长57公里,道路两侧各为100米绿带,植物以乔木、亚乔木、常绿针叶树为主,整体风格疏密结合、参差错落;防护大堤外侧为乔木防护林,内侧为果树等经济林,堤坡以花灌木及紫穗槐为主,总体构成了一条优美的环城风景林带。
保定风俗文化保定二中1311班王兰昕“十里不同风,百里不俗”。
民俗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它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几年来的传统习惯、文化风尚和道德观念。
作为燕南越北之地的保定人,质朴憨厚,疾恶如仇,在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沉积下,留传下丰富多彩的民俗。
【庙会】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共有庙会419个,其中几万人以上的大型庙会就有154个,多在春季和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地庙会农渐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有的成了专交流会,如安国县离州的中药材庙会、曲阳下河的骡马大庙等,全国有名。
庙会一般三至五天,也有十天到半月的,保定农历三月十五日的刘守庙庙会每年都是半月左右的会期。
近年来,庙会逐渐变成了物资交流会,除进行贸易活动外,还搭台唱戏,民间高跷、耍狮子、龙灯、旱船、太平车、武术等也在庙上表演,给"庙会"增添了光彩。
既进行了物资交流,也丰富了群众的娱乐活动。
【安国国际药材节】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超常发展于改革开放以后。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已成为天下药商笃信的箴言。
自1980年以来,安国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两次迁移和扩大沿革千年历史的马路中药材市场,建成占地400亩,拥有400多座楼房和4个交易大棚的祁州药市,赢得了“天下第一药市”的赞誉,并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
自1986年以来,每年5月安国市政府都要举办国家级规模的药交会,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20届,每年的交易额在12亿元人民币左右,客流量在50万人次左右,全国各地、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都来此参加交易会。
【河北梆子】早期曾称京梆子、秦腔和山陕梆子,是由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演变而成。
流行于京、津、保定一带,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形成一个深受群众喜爱的全国性大剧种。
音乐唱腔高亢激越,节奏铿锵,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充分体现了慷慨悲壮的气势。
剧目丰富,有500多个传统剧目和100多个现代戏,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是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
初中保定知识总结初中阶段是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而保定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特殊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在初中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保定的知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将为您总结初中阶段学习中的保定相关知识,并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
保定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北方的中部。
保定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保定市辖11个县级行政区,这些区域的发展都与保定的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
保定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在古代,保定是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之一。
例如,西汉时期,保定是皇家的治理中心。
在隋唐时期,保定成为了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城市。
在明清时期,保定则发展成为一个古文化名城,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保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被誉为“万里长城上的博物馆”的崇礼县延庆段长城。
这一部分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人类历史遗迹之一。
此外,保定还有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
这里有宏伟的宫殿、寺庙、湖泊和花园,以及富有特色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保定还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而闻名。
这座城市有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传统节日,如腊月二十三的“炖糖糕”活动。
这是保定地区一种特殊的传统食品,由邻里邀请,共同制作和品尝。
此外,保定还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华夏地区的鼓书表演、传统的皮影戏等。
在初中的历史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更多关于保定历史和文化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保定的历史沧桑和文化传统,有机会参观一些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进一步加深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骄傲感。
此外,保定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也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保定拥有许多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了解到保定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提供一些参考。
保定的风土人情[共5篇]第一篇:保定的风土人情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保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游泳之乡、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也被人们称为“长寿之城”、“冠军之城”,入选2008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拥有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中国电谷。
是中国内地首个官方宣布加入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全球关灯活动的城市。
1994年底,国务院批准原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了新的保定市。
保定市统辖各县(市)、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千万,其中市区人口一百余万,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居重要地位。
行政区划保定市管辖4市(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8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清苑县、满城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3区(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其中:都市区面积312.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3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100 万(其中:市区人口106万人)。
区位交通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
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
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
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
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而已经开工的京石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和即将开工的保津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将实现到北京30分钟和到天津40分钟的公交化联系,将进一步巩固区位地位。
浅谈保定文化保定文化为弘扬古城文化而辛勤笔耕——读郑新芳《月旦名流》及其他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不仅要有较为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较丰富的文化遗存,而且要有与此相关的文化名人、历史典故、故事传说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
就保定而言,它作为被国务院命名的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文化遗存中,书院、学堂、学校多,如莲池书院、育德中学、河北省二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等。
从中走出的文化名人多。
尤其是近现代,从保定走出或与保定有关的文化名人不仅数量多,而且知名度高,影响大,他们不仅以自己的文化业绩丰富和发展了保定的文化精神,而且还以他们的名气和贡献扩大了保定文化的影响,为保定赢得了声誉,使保定在全国文化界有了名气,成了文化名城。
鲁迅在谈到名人与名文的关系时曾说过:“人以文传(ZHUAN),文以人传(CHUAN)”。
是说名人的业绩要靠名文记载下来,而名文的流传要凭借名人的影响才能长久。
今天我们在谈名人与名城的关系上,也不妨套用一下鲁迅的这句话,那就是:“人以城传(ZHUAN),城以人传(CHUAN)”。
就是说,人一生的成败得失常常与某个城市(地方)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某些城市得以名扬四海又常常与某些名人的活动、作为密切相关。
例如,张学良一生的功过得失与西安这座古城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而岳阳楼名扬天下则与范仲淹和他的文章有密切的关系。
孙犁的文学成就与白洋淀这一独特的地域融为一个水乳交融的有机整体,而保定浓郁的文化气息又是与孙犁、梁斌、李英儒、徐光耀等文化名人在保定的学习、生活、工作及其著述密切相关。
正是历代一大批出现于保定的文化名人使保定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郑新芳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是我的师兄,早我两届。
他先后在天津和保定教书、担任名校校长,诗文著作早已闻名京津冀,可谓北方的文化人之一。
他深知,一个城市够不够称得上文化名城,关键不仅在于历史的长短和古迹的多少,还在于与之相关的文化名人及其影响的大小。
保定人,你了解保定的文化吗?[转]2009-12-16 12:32:24来自: (正在画鱼!)众所周知,保定市在河北省的文化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作为百年文化古城,保定市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各项文化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身处保定,我们对保定文化领域内发生的变化是否了解呢。
我们不求了若指掌,但如果一个保定人连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不清晰、无动于衷,那么我敢说,他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保定人。
前段时间,闲来无聊,漫步街市,琳琅满目的商行中时不时闪现一些带有文化气息的店面门头。
突然感觉,其实保定市每一寸土地上都被其独有的浓厚的文化所浸润和滋养。
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保定人,你一定想保定是我的故乡,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我的牵挂,她的文化是哺育我成长的精神食量,是渗透在灵魂中的蜜汁琼浆,我怎能不想知道她的模样。
而作为一名生活在保定的外地人,也想踱进到这浓郁的文化殿堂之中,得到熏陶,得到滋补。
这才是最亲密的接触,也是最真实和确切的融入。
抛砖引玉。
我将最近几天和前段时间所获得的一些信息包括文字和图片发到这里。
希望更多朋友参与进来,让我们集合所有的力量,展示美丽可爱的保定吧。
——“小道消息”我的家,“文化保定”我爱她。
首先看看我们的书画艺术——保定的美术、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从汉墓中发掘出的大量造型精湛、工艺奇巧的文物中,可见当时艺术水平的高超。
元、明、清以来,保定的著名画家有田汉卿、王朴、金百陶、谢签礼、吴焕彩等,颇有名气,民初又有姚丹坡、姚锷、姚兆化祖孙三人,皆以书画名重一时。
石刻名作则有无署名的“棉花图”。
“莲池书院名家法贴”对保定书法界影响极大。
而最杰出的书法家代表则是曾任莲池书院院长的张裕钊。
他因书艺绝俗,致使日本学者慕名渡海前来就学,遂使张裕钊的书法艺术在日本发扬光大,成为当今日本书道界重要的一大流派,从者达万人。
抗日战争前,保定还曾建立过“莲池画院”,主持人朱迈群擅长花卉,画师张和庵名震京津。
画家范学礼等高手为行家所推崇。
保定饮食文化保定地处广袤的冀中平原,物产丰富,特产居多。
自古以来,保定一直是京畿重地,深受宫廷菜的影响,再加上地方官府的来来往往,使得各地的菜肴都多多少少与保定饮食相结合,从而促进了保定餐饮历史的弘扬。
保定传统食品有驴肉火烧、大慈阁香油、大慈阁素面、大慈阁酱菜、大慈阁糕点、白运章包子、白肉罩火烧等久负盛名的特色美食。
保定素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闻名,槐茂酱菜、冰糖葫芦王、驴肉火烧、牛肉罩火烧、马家老鸡,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保定传统小吃。
近年,保定餐饮企业纷纷投资石家庄,建起连锁店,传统的保定菜和保定小吃在石家庄“走红”起来。
保定的饮食为北方风味,特点以浓香为主。
美食山、天一宫、中银等饭店环境较好,价位也相对高;吃火锅的较好的地方有东来顺、老城根儿。
除此之外,遍布大街小巷的大小饭馆也各有各的招牌菜。
保定的饮食为北方风味,特点以浓香为主。
美食山、天一宫、中银等饭店环境较好,价位也相对高;吃火锅的较好的地方有东来顺、老城根儿。
除此之外,遍布大街小巷的大小饭馆也各有各的招牌菜。
特色菜有卤煮鸡。
要吃到正宗的卤煮鸡,除马家老鸡铺外,就要到清真寺街上,每天都会有十几个摊位卖热气腾腾的整鸡和鸡胗,其中又以刘氏三兄弟的鸡最为著名,但假冒的也不少,要认清招牌。
在这儿也可买到刚出锅的羊肉、羊蹄及羊杂等。
保定的特色小吃还有驴肉火烧及冰糖葫芦等。
驴肉火烧是很多当地人的主要早餐,切碎的驴肉填进开口的火烧即烧饼里,皮酥肉嫩,2元一个,物美价廉。
保定的冰糖葫芦在省内远近闻名,有一年还进入了央视春节晚会的现场。
保定的冰糖葫芦丝毫不输北京庙会上的花样,种类有全部山楂的、山楂加红豆沙馅、山楂加绿豆沙馅、麻山药正名为淮山的等等,款款诱人,最贵的也不过3元一串。
当地最有名的字号是糖葫芦王和吕记。
保定驴肉火烧驴肉火烧是流行于华北地区的著名汉族小吃,发源于河北省古城保定,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其中以保定北部徐水县的漕河地区历史最为悠久,把熟驴肉夹到火烧里食用,火烧口感酥脆,驴肉肥而不腻,回味醇厚。
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科学的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它记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是这个城市的信息。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在园林绿化过程中,结合地域文化特性,在古城、新城和郊区进行不同风格的绿化,使人们在感受城市环境变迁的同时,更多地品味出了特定的文化底蕴。
保定古城素有“槐城”之称。
城内的一些街道和产品,如“四棵槐”、“槐树胡同”、“槐茂酱菜”等均以槐树命名。
国槐在保定的栽种历史悠久,保定古城,即现在由护城河围合而成的旧城区,现有百年以上的古槐树数十株。
因此,保定市把槐树定为市树。
在古城区改造中,保定市竭尽所能保存现有槐树。
施工中确实无法避开的,则全部进行移植。
2002年,在保定火车站北侧的开发项目施工,遇到了三棵百年以上的古槐。
尽管困难较大,但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全部都成功移植。
据介绍,仅去年一年,保定市旧城区移栽的老槐树就达230多棵。
目前,保定市古城区的裕华路、永华路、建华南路等主干道绿化基本上以槐树为支撑,许多次干道绿化在树种选择上也多为楸树、柏树、泡桐等树种。
再辅之以街头游园绿地、雕塑小品,墙体、屋顶、阳台垂直绿化,使整个古城区的绿化格调既充满灵动,又不失传统文化底蕴。
保定市新城区多为现代建筑景观。
这里的植物配置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空间疏朗,富于变化,充满现代气息。
树种选择上,多为千头椿、银杏、杜仲、五角枫、黄连木等现代城市绿化树种,品种较古城区更为丰富。
绿化规划上,在保证有足够的树阴供人停留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特点布置草坪、花卉,突出空间的疏密变化。
在铁路两侧和连接高速公路的七一路,以较少树种为基调,绿化尺度较大,体现了绿化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人在快速通过时能够感受其特色空间。
在护城河环城绿带、各公园及花园林阴道,科学配置乔木、灌木和花草,让人充分体会到了植物的层次变化和细节特征。
保定市郊区在绿化上则凸显了田园风光特色。
外环路全长57公里,道路两侧各为100米绿带,植物以乔木、亚乔木、常绿针叶树为主,整体风格疏密结合、参差错落;防护大堤外侧为乔木防护林,内侧为果树等经济林,堤坡以花灌木及紫穗槐为主,总体构成了一条优美的环城风景林带。
同时,郊区在规划上还保持了原有的村庄规模,保留了基本农田和原有果园,从而使整个郊区形成了有林、有果、有田、有村庄,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自然风光。
(园林宣、林凤斌)
/item.htm?id=135********&prt=1332318987553 /item.htm?spm=110-WgE-3qBo2.4GCs-9uhD.3-4MzwEM &id=5453608537&prt=1331193242753&pr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