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案-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比较分析

方案-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比较分析

方案-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比较分析
方案-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比较分析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比较分析

'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比较分析

[摘要]在会计学中,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构成了会计核算理论体系的一条基本主线。对这三个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分析他们之问的内在的、必然的,是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前提条件。研究会计要素,就必须研究会计科目。有了会计科目,我们就可以科学地、系统地对

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因为会计科目指明了具体的核算对象,明确了具体的核算内容。这样,我们才可以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

。本文在对比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的基础上,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讨论了中外会计要素划分及会计科目在设置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矛盾与协调等问题[关键词]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比较

一、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

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所构成。包括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由于会计的主要特点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它只能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计量表现的那些内容。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作为统一整体的再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社会产品,即一切财产物资都可以用货币表现,而再生产过程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和货币本身就称之为资金。资金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形式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其表现为资金的筹措、投入、运用、耗费、增殖、收回、分配等活动。资金运动贯穿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哪里有财产物资(包括无形的)哪里就有资金和资金运动,就有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因此,概括地说会计的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研究会计对象,必须研究资金运动规律。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成分。我们所讲的会计要素是特指的大类,会计报表所列示的具体事项,则称为项目。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具体分类。则是会计科目。六项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量要素,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计量的因素。它们与资产负债表有密切关系,是资产负债表的重要项目,因此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增量要素,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和盈利状况,是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计量的要素。它们与利润表有密切联系,是利润表的重要项目,也称为利润表要素。

在实际

中,为了全面、完整地核算和监督经济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系统、连续地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增减变动情况。必须对其分门别类地加以反映。这种反映是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和账尸来进行的。会计科目就是按照经济

的要求,对会计要素所作的具体分类。也可表述为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

可以看到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研究会计,就必须研究会计对象,抽象地讲就是“资金及其运动”,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只能说明会计学科的性质,还不能满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对会计对象进行初次分类或者叫第一次分类。对会计对象进行第一次分类,我们称为会计要素。我们研究会计对象,就必须研究会计要素。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只能了解和掌握宏观会计信息,满足大类的“报告”,但还不能满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需要。因此,我们

需要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也可以称为第二次分类),我们称为会计科目。

二、中外会计要素划分比较分析

对会计要素不同的

在表述上不完全相同。FASB称为财务报告要素,IASB和ASB称为财务报表要素,我国则有会计要素、会计对象要素等称谓。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研究的出发点及各国会计研究历史习惯不同造成的,并不影响彼此的理解。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PASB)在1985年

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六辑(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中规定的财务报表要素有: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溢余(或利得)、损失。英国ASB财务报表的要素是财务报表得以建设的基础,即是对财务报表组成项目的分类。原则财务报表的要素包括:(1)资产;(2)负债;(3)所有者权益;(4)利得;(5)损失;(6)业主投资;

(7)向业主分派。而我国

部1993年公布的《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财务报表要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则提出的财务报表要素有:资产、负债、产权(或权益)、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费用(包括损失和费用)。

四个要素体系之间的差别主要集中在下面两个方面:其一,要素的具体细化不同,如FASB用收入和利得两个要素概括的内容,我国用收入要素和利润要素的一部分表述,而IASC 只用收入一个要素以概括,英国的利得相当于FASB的收入和利得,相当于IASC的收入,相当于我国的收入和利润的一部分;其二,是否设置某些要素,如FASB和我国都有利润(综合收益)这个要素,而IASC和英国则没有,再如FASB和英国还有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这两个要素,而我国和IASC则没有。

关于四个要素体系之间的差别,可以解释为会计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间接地影响到会计要素的设置,会计要素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实体的经济活动特征和投资者等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要求。而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各异,其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同,进而导致在会计目标影响下的会计要素的设置各不相同。

三、会计科目在设置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矛盾与协调

新准则下,会计科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目设置上更加体现了可靠性和相关性,科目种类上增设了共同类科目,是适应新的经济

的结果。但因经济业务的复杂性,难免极少科目的设置上会存在一些瑕疵,分类上与会计要素会存在一些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部分会计科目在设置上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协调。

从会计科目的设置上来看,以“投资收益”科目为例,在颁布新准则以前,投资收益不是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但现在是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这符合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资本市场日趋完善和市场经济的不断

。企业生产经营曰趋多元化,除传统的经过原材料投入、加工、销售方式获取利润外,还可以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拓宽生产经营渠道,提高获利能力。投资是企业为了获得收益或实现资本增值向被投资单位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企业对外投资按管理层持有意图不同可以分为交易性投资、可供出售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现在,这种投资行

为已曰趋普遍,成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xa0 \xa0 \xa0 \xa0 \xa0 \xa0 \xa0 \xa0 \xa0 \xa0 \xa0 \xa0 '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本章重要名词 1.会计要素 2.资产 3.负债 4.所有者权益 5.收入 6.费用 7.利润 二﹑本章关键问题 (一)什么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二)简述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三)经济业务有哪几种类型?每类经济业务变动会引起资产与权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三﹑单项选择题 1.资产通常按流动性分为()。 A.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 B.货币资产与非货币资产 C.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 D.本企业资产与租入的资产 2.下列各项目中属于负债的是()。 A.预收账款 B.库存现金 C.存货 D.股本 3.下列会计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B.负债 = 资产 - 所有者权益 C.资产–负债 = 所有者权益 D.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4.下列经济活动中,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是()。 A.以银行存款偿付前欠货款 B.购买材料货款尚未支付 C.收回应收账款 D.接受其他单位捐赠新设备 5.下列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使会计等式两边总额发生变化的有()。 A.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购料款 B.从银行提取现金 C.向银行取得借款存入银行 D.收到预收账款存入银行 6.会计科目是()的名称。 A.会计账户 B.会计等式 C.会计对象 D.会计要素 7.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录增加,哪一方记录减少是由()决定的。 A.账户的性质 B.记账规则 C.账户的结构 D.业务的性质 8.按照借贷记账法,下列账户中,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的是()。A.实收资本 B.应付职工薪酬 C.主营业务收入 D.所得税费用 9.不属于损益类会计科目的是()。 A.投资收益 B.管理费用 C.主营业务成本 D.生产成本 10.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是()。 A.期末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之间区别和联系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它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来设置。只有通过对会计要素内容的再分类,确定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信息。然而我国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会计科目,在分类上同各会计要素的名称存在较大的差异,前后不能连贯统一,缺乏严密性、合理性。本文通过对二者差异的分析,进而提出协调二者的改进建议,实现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分类的统一,以便于有关各方能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一、二者差异 1.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而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会计科目。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容和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分类内容没有差别,而其他三个会计要素的划分和相应的会计科目划分就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名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外,在内容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会计要素中没有成本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有成本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会计要素中有收入、费用两大会计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收入、费用类会计科目,而是将二者合并划归为损益类会计科目;另外,会计要素中有利润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利润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 2.成本类会计科目包括“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等科目,由于前者于期末应转入后者账户的借方,因此前者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而后者期末余额表示尚未生产完工的在产品,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将“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列入存货项目中,作为资产要素中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 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中包含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会计科目,除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科目外,其他科目都和利润有关,如“盈余公积”是从利润中提取出来的,“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要素,而且包含利润要素,而会计要素中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是并列的互不相容的两大会计要素,并且利润要素没有对应的利润类会计科目,这在概念划分上是很不明朗的。 4.损益类会计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反映的是广义上的收入和费用,而《企业会计制度》中收入与费用两大要素,均是狭义上的收入和费用,仅指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并不包括“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广义收入类科目所核算的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广义费用类科目所核算的

会计科目与账户练习答案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单项选择题 1、()具体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A、账户 B、会计科目 C、账簿 D、财务报表 2、下列关于账户和会计科目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名称,会计科目是账户是具体应用 B、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C、实际工作中,对账户和会计科目不加严格区别,而是互相通用 D、账户能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其结果,而会计科目不能 3、下列各项中,()属于反映费用的科目。 A、制造费用 B、长期待摊费用 C、销售费用 D、应交税费 4、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为()。 A、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 B、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 C、总账科目和二级科目 D、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 5、()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会计对象 B、会计科目 C、会计账户 D、明细分类账 6、下列关于会计科目设置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 B、应当符合单位自身特点 C、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D、应当满足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 7、“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属于()类科目。 A、成本 B、资产 C、损益 D、所有者权益 8、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分类科目提供会计要素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B、明细分类科目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C、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设立二级科目或多级科目 D、会计科目按所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六大类 9、“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属于()。 A、资产类科目 B、负债类科目 C、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会计科目与账户练习题

会计科目与账户练习题 姓名:联系电话: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每一个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进行分 门别类的划分,需要 A 设臵会计科目B设臵账户C复式记账法 D 编制会计报表E填制凭证F登记账簿 2 .会计要素是对下列哪一选项的基本分类 A 会计主体 B 会计客体 C 会计对象 D 会计分期 E 会计 期间F会计等式 3 .会计科目的实质是 A 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B 为设臵账户奠定基础 C 记账的理论依据 D 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 E 是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 F 为复式记账奠定基础 4 .二级会计科目要不要设,设臵多少,主要取决于下 列哪一选项的需要 A 总分类科目 B 企业效益 C 企业经营管理 D 领导意图 E 主管部门要求 F 投资者要求 5 .设臵账户是下列哪项会计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A 会计监督 B 会计决策 C 会计分析 D 会计核算 E 会计 预算 F 会计控制

6 .下列会计科目属于损益类的是 A 主营业务收入 B 生产成本 C 应收账款 D 应付利润 E 制造费用 F 应交税费 7 .账户之间最基本的区别在于 A 账户的用途不同 B 账户的结构不同 C 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D 账户的分类不同 E 使用的会计科目不同 F 借贷方向不同 8 .账户的期末余额指 A 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B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C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D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E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F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9. 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 A 账户的左方 B 账户的右方 C 增加方 D 减少方 E 可能 在左方也可 能在右方 10. 下列对会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之间基本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期末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会计科目表(会计六大要素具体内容)

会计科目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11001库存现金 21002银行存款 3100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41011存放同业 51012其他货币资金 61021结算备付金 71031存出保证金 8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 91111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101121应收票据 111122应收账款 121123预付账款 131131应收股利 141132应收利息 151201应收代位追偿款 161211应收分保账款 171212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序 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续)三、共同类(续)551606固定资产清理1073101衍生工具561611未担保余值1083201套期工具571621生产性生物资产1093202被套期项目581622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 旧四、所有者权益类591623公益性生物资产1104001实收资本601631油气资产1114002资本公积611632累计折耗1124101盈余公积621701无形资产1134102一般风险准备631702累计摊销1144103本年利润64170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154104利润分配651711商誉1164201库存股661801长期待摊费用五、成本类 671811递延所得税资产1175001生产成本681821独立账户资产1185101制造费用69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1195201劳务成本 二、负债类1205301研发支出702001短期借款1215401工程施工 181221其他应收款 191231坏账准备 201301贴现资产 211302拆出资金712002存入保证金 722003拆入资金 732004向中央银行借款 7420111225402工程结算1235403机械作业 六、损益类 吸收存款1246001主营业务收入221303贷款 231304贷款损失准备 241311代理兑付证券 251321代理业务资产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的含义、分类。这是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会计工作人员规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一般对象,了解企业会计对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不同点,掌握企业会计各项要素的定义,特征及分类;掌握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a. 理解会计对象的含义、会计要素的分类。 b. 掌握六大会计要素的含义,能根据其特征判断分属的类别。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在教师讲解基础上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b.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认真、准确、严谨的学习习惯及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热 爱财会专业的思想,树立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计的要素及其分类 难点:会计要素的内容 教学设计: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会计对象:1. 一般对象:资金运动 2. 具体对象:会计要素 基本分类具体分类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一)企业单位的会计对象 1. 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 资金运动表现为:筹措使用退出 供应生产销售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2. 商业企业的会计对象:商品采购过程商品销售过程 资金运动表现为: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二)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经费收支 二、会计要素: 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进行的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一)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未来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会计科目表(会计六大要素具体内容)

会计科目 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 序 号 编号会计科目名称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一、资产类(续)三、共同类(续)11001库存现金551606固定资产清理1073101衍生工具21002银行存款561611未担保余值1083201套期工具3100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571621生产性生物资产1093202被套期项目 41011存放同业581622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 旧 四、所有者权益类 51012其他货币资金591623公益性生物资产1104001实收资本61021结算备付金601631油气资产1114002资本公积71031存出保证金611632累计折耗1124101盈余公积8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621701无形资产1134102一般风险准备91111买入返售金融资产631702累计摊销1144103本年利润101121应收票据64170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154104利润分配111122应收账款651711商誉1164201库存股121123预付账款661801长期待摊费用五、成本类 131131应收股利671811递延所得税资产1175001生产成本141132应收利息681821独立账户资产1185101制造费用151201应收代位追偿款69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1195201劳务成本161211应收分保账款二、负债类1205301研发支出171212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702001短期借款1215401工程施工

181221其他应收款712002存入保证金1225402工程结算 191231坏账准备722003拆入资金1235403机械作业 201301贴现资产732004向中央银行借款六、损益类 211302拆出资金742011吸收存款1246001主营业务收入 221303贷款752012同业存放1256011利息收入 231304贷款损失准备762021贴现负债126602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41311代理兑付证券772101交易性金融负债1276031保费收入 251321代理业务资产782111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1286041租赁收入 261401材料采购792201应付票据1296051其他业务收入 271402在途物资802202应付账款1306061汇兑损益 281403原材料812203预收账款131610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91404材料成本差异822211应付职工薪酬1326111投资收益 301405库存商品832221应交税费1336201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311406发出商品842231应付利息1346202摊回赔付支出 321407商品进销差价852232应付股利1356203摊回分保费用 331408委托加工物资862241其他应付款1366301营业外收入 341411周转材料872251应付保单红利1376401主营业务成本 351421消耗性生物资产882261应付分保账款1386402其他业务成本 361431贵金属892311代理买卖证券款1396403营业税金及附加371441抵债资产902312代理承销证券款1406411利息支出 381451损余物资912313代理兑付证券款1416421手续费及佣金支出391461融资租赁资产922314代理业务负债1426501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401471存货跌价准备932401递延收益1436502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41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942501长期借款1446511赔付支出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练习题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一个账户的增加发生额与该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都应在该账户的( )。 A. 借方 B. 贷方 C. 相同方向 D. 相反方向 2. 损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 )。 A. 在借方 B. 在贷方 C. 无法确定方向 D. 为零 3. 某账户的期初余额为 900 元,期末余额为 5 000元,本期减少发生额为 加发生额为( )元。 500 700 300 4.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本质区别在于( A. 反映的经济业务不同 B. 记录资产和权益的内容不同 C. 记录资产和权益的方法不同 D. 会计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无结构 5. ( )不是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A. 实用性原则 B. 相关性原则 C. 权责发生制原则 D. 合法性原则 6. 总分类会计科目一般按( A. 企业管理的需要 B. 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C. 会计核算的需要 D. 经济业务的种类不同 7. 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 )。 A. 所记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 B. 开设账户时间的长短 C. 所记金额的大小 D. 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 8. 关于会计科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的规定 B.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C. 企业不可以自行设置会计科目 D. 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9. 有关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B. 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C. 账户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依据 D. 会计科目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10. 会计科目是对( )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 经济业务 B. 会计主体 C. 会计对象 D. 会计要素 二、多项选择题 1. 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包括( )。 A. 财务费用 B. 制造费用 C. 管理费用 D. 直接人工费用 600 元,则本期增 )。 )进行设置。

第二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什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总称为会计要素。 二、会计要素 (一)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可以具有实物形态,如房屋、机器设备、现金、商品、材料等,也可以不具备实物形态,如以债权形态出现的各种应收款项,以特殊权利形态出现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一般)是指不符合流动资产定义的资产,或

者是超过一年变现、耗用的资产,通常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其他财产。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无形资产是指可供企业长期使用、无实物形态而有较高价值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誉等。 资产的特征是很明显的。首先,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的或所控制的。拥有是指拥有产权(所有权);控制是指虽然没有产权,但有支配使用权,如从银行取得借款存在自己的账户上,应该列入本企业的资产。其次,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的形态各异,但都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再次,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的交易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加以确认。最后,它必须能以货币计量,不能确认和计量其价值的不能作为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它又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等。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负债的特征表现为:首先,负债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是实实在在的偿还义务,潜在的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其次,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最后,负债一定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投入的资本以及在经营中形成的盈余。 投入资本就是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 盈余则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积累的资本增值额。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表现为:首先,所有者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所有权,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其次,所有者权益不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其非独立性表现在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认、计量需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 (四)收入

会计6要素和会计科目

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 资产就是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例如,现金、银行存款等活钱;还有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固定资产等东西;而专利权、商标权等摸不着的也是资产,投资也属于资产。资产需要能够控制,租用别人的东西,不能算做自己的资产,而租给别人的东西,虽不在自己手里,但仍算做自己的资产。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而且必须是经济资源。所谓经济资源就是能赚钱的东西。象报废的机器就不应记作资产。 负债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后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它又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一般指时间较短的,一般在一年内或者比一年长但是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比这个长的就是长期负债。如短期借款属于流动负债,期限为几年的银行贷款就是长期负债了。只有目前和过去的业务才会形成当前的债务。对于预期要发生的业务所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债务。负债是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即使现在没有货币也要作为负债。比如,借款的利息一般半年支付一次,但每月都要记帐,把应付利息作为一项负债处理。负债必须可以估价并且是在以后用现金或其它资产或劳务来偿付的确实的债务,需要有凭有据。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资金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投的钱,即所有者权益,另一部分是借来的钱,也就是债权人的钱。由于借款是一定要还的,当企业经营不好或亏本时,减少的钱是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说,亏只能亏股东的。当然,当企业盈利是,所有者权益也会增大,所以所有者权益并不一定等于股东初始的投资额,而是随企业经营好坏而增减。所有者权益不同于负债,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归谁所有,不用偿还。负债表明企业欠谁的钱,是要还的。所有者权益不需要付利息但可参加分红,负债则需要付利息但不可参加分红。在企业破产清算时,要先还负债,有剩余才会偿还给投资者。 收入 收入是企业业务中产生的收益,是企业卖出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和将发生的现金流入,或债务的清偿。收入要能用货币计量,且有据可查,必须与相关费用匹配。收入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额可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故收入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一项基本指标。 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可以理解为成本。包括为取得营业收入而花的所有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人、财、物的耗费。费用一般包括料、工、费。料指材料;工指人工,可以理解为为人工花的工资;费指各项管理费用,(可以理解为管理人员工资)、财务费用(支付利息)、销售费用(如广告费)。费用与收入要匹配,即凡是取得收入都要付出代价,若费用增长而收入不变,所有者权益就会减少。 利润 收入减费用就是利润,要是费用比收入还大,那就是亏损 会计科目 会计是替企业经济活动中所有的收付及相关事项作帐务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针对各会计事项之性质与内容,必须取以特别的名称,以为记帐之标的,这个名称就叫做会计科目,也是各种分类帐设立的标准及制表的工具。 常听到的如现金、银行存款、存货、有价证券、应收帐款等,均是所谓的会计科目,在企业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不一致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它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来设置。只有通过对会计要素内容的再分类,确定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信息。然而我国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会计科目,在分类上同各会计要素的名称存在较大的差异,前后不能连贯统一,缺乏严密性、合理性。本文通过对二者差异的分析,进而提出协调二者的改进建议,实现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分类的统一,以便于有关各方能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一、二者差异 1.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而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会计科目。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容和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分类内容没有差别,而其他三个会计要素的划分和相应的会计科目划分就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名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外,在内容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会计要素中没有成本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有成本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会计要素中有收入、费用两大会计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收入、费用类会计科目,而是将二者合并划归为损益类会计科目;另外,会计要素中有利润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利润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 2.成本类会计科目包括“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等科目,由于前者于期末应转入后者账户的借方,因此前者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而后者期末余额表示尚未生产完工的在产品,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将“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列入存货项目中,作为资产要素中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 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中包含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会计科目,除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科目外,其他科目都和利润有关,如“盈余公积”是从利润中提取出来的,“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要素,而且包含利润要素,而会计要素中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是并列的互不相容的两大会计要素,并且利润要素没有对应的利润类会计科目,这在概念划分上是很不明朗的。 4.损益类会计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反映的是广义上的收入和费用,而《企业会计制度》中收入与费用两大要素,均是狭义上的收入和费用,仅指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并不包括“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广义收入类科目所核算的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广义费用类科目所核算的费用。前已述及,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因此二者界定的范围本应一致,而这几个损益类会计科目对应的会计要素缺位。这种会计要素的类别名称与会计科目表上的类别名称间的差异,使得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前后一条线互不连贯。 5.投资收益处境尴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其内涵与外延不相符,其外延包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但在表示内涵的界定上却使用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定语,由于企业用资产对外债权投资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的行为,这样对外债权投资收入就理应被包含在收入里,这显然与前面对收入外延的规定相矛盾。而企业对外投资收入是通过损益类会计科目中的“投资收益”进行核算,那么该科目对应的会计要素是收入要素,还是对应的会计要素缺位?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练习题及答案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研发支出”科目按所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属于类科目。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成本 2、按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预收账款”属于类科目。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成本 3、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 A.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B.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C.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 D.实收资本与未分配利润之和 4、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项目组的是。 A.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应收款 B.应收账款及存货 C.企业的机器设备 D.商标权 5、“预收账款”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属于类科目。 A.资产 B.负债 C.成本 D.所有者权益 6、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用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这一点符合

原则。 A.相关性 B.合法性 C.谨慎性 D.实用性 7、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A.潜在义务 B.法定义务 C.推定义务 D.现时义务 8、下列关于会计科目设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法性原则就是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B.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是应遵循合理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合法性原则 C.单位在不违背国家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D.设置会计科目是为了分类反映单位的经济信息,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有关决策 9、关于所有者权益的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的唯一.企业接受捐赠物资一批,计价 10 万元,该项经济业务会引起收入增加, 10.企业以存款购买设备,该项业务会引起等式左右两方会计要素发生一增 11.企业收到某单位还来欠款 1 万元。该项经济业务会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 12.不管是什么企业发生任何经济业务,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金额永不变,

7基础会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科目:基础会计班级:13级财会职教人:吕莹莹 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三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课时计划:5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会计对象的概念并会分析经济业务 2、理解并掌握各项会计要素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3、掌握会计恒等式及其运用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运用。 2、教学难点: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运用。 教学设计: 一、会计对象 1、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就是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现象,即资金运动。 分别讲解:资金:财产物资 资金运动:货币资金-经营资金-货币资金 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企业的经济运动:供应、生产、销售2、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资金运动3个环节:(1)资金进入企业:所有者投入

债权人投入 (2)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供应过程 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上缴国家税款 偿还债务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支付工资及其他费用3、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经营过程:供应阶段 销售阶段 讲解:为什么没有生产阶段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由于是非营利组织,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指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 二、会计要素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会计的对象,那么,会计究竟核算些什么呢?以说形形色色,名目繁多,但归纳起来,就是六大类,我们今天将给大家讲解的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新课讲授: 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它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一)资产 1、概念: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特征。 第一,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 第二,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它必须具有能力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第三,作为一项资产,应当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 3、资产的内容: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有以下几种类型: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会计要素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例如,某工业企业将制造的产品售出,获得20万元。由于产品销售是该企业的日常活动,该收入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但是,如果该企业拥有一项专利技术,出租给另一企业使用,收取的租金也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因为这是与日常活动相关的其他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若把该项专利技术出售给另一企业,该项活动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关,则出售净收益不能作为企业的收入,而应作为企业的利得。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如企业销售产品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2、收入的分类 根据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容,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根据重要性要求,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所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工业企业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要记住) 【例题12·单选题】《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企业的收入不包括()。 A.销售商品的收入B.提供劳务的收入 C.因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取得的收入D.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 【答案】D 【例题13·判断题】收入的特点之一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所以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均不构成收入。()【答案】√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发生的总流出,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例如,企业进行产品广告宣传,花费10万元,这10万元广告费应该确认为企业的费用。但是,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发生净损失5万元,这5万元净损失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关,不能作为企业的费用,只能作为损失确认为营业外支出。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流出不应确认为费用。例如,企业用银行存款300万元购买生产用原材料,尽管使企业经济利益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考试试题文件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资产是企业_____ ___形成并由________的经济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________。 2.负债是企业________形成的,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________。 3.所有者权益是企业________对企业________的所有权。其金额等于________减去________后的金额。 4.收入是企业在________中形成的,会导致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是指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 减少的、与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利润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资产负债表会计要素(静态会计要素)是、和 8.利润表会计要素(动态会计要素)是、和

二.单项选择题: 1.流淌资产是指其变现或耗用期在() A.一年以内 B.一个营业周期内 C.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 D.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 2.预收账款属于会计要素中的()。 A.资产 B.负债 C.费用 D.所有者权益 3.下列项目中属于流淌资产的是()。 A.预收账款 B.应收账款 C.预提费用 D.短期借款 4.企业向银行借款直接偿还应付购货款,属于哪一种类型变化业务(B)。 A.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B.负债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C.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同增 D.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同减 5.下列各项中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的经济业务是() A.购入材料,货款未付 B.以银行存款上交税金 C.上级拨入机器一台 D.国家投资1000万元 6.下列各项中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经济业务是() A.购入材料,货款未付 B.以银行存款支付采购办公用品款

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回顾】第一章主要内容: 一是会计的基本职能(2个)与会计对象(资金运动) 二是会计基本假设(4个) 三是会计基础(2个) 本章2010年考核分值约15分。主要是针对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是学习日常会计处理方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学习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记忆,善于总结规律,辅以足够的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会计要素。6大会计要素。 二是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基本分类涉及2种分类。 三是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遵循3原则。 四是常用会计科目列举。常用会计科目应有必要的了解。 第一节会计要素(重要) 本节讲了两个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定性)、会计要素的计量(定量)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在第一章中讲到资金运动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的最高概括, 第一层次——会计对象 第二层次——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报表要素) 第三层次——会计科目(根据会计要素进行划分) 会计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

这些基本分类在会计上都有特定的含义和特征,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了基础,也为财务会计报表构筑了基本框架,因而会计要素也可称为会计报表要素。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对象共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时点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 P138 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时期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第八章财务报告中讲解)P145 资产负债表要素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定义可知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能作为资产确认。 第二: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临时租用其他企业的物品,不能算作本企业的资产;而租给别人的物品,虽已不在本企业,但本企业能够控制,仍作为本企业的资产。 第三: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商品、机器设备,是企业的资产。 如果是不能继续使用的变质或毁损材料,已经无法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在市场上也不能卖出价钱,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作为企业资产。 资产的确认条件: 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大于50%小于等于95%); 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题·判断题】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正确答案』√ 2.资产的分类 流动资产,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 【例题·多选题】下列事项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是(B) A.收入 B.资产 C.费用 D.利润 2.下列属于流动资产的是(D)。 A.专利权 B.厂房 C.机器设备 D.存货 3.下列不属于企业资产的是(A)。 A.实收资本 B.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C.机器设备 D.专利权 4.下列各项中,符合会计要素收入定义的是(A)。 A.出售材料收入 B.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 C.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 D.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5.下列不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是(D)。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利润 6.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投入企业后,形成企业的(C)。 A.成本

B.费用 C.资产 D.负债本文摘自安徽会计考试网-w w w.a h k j k s w.c o m 7.下列属于企业资产的是(B)。 A.应付账款 B.融资租入的设备 C.预收账款 D.即将购入的原材料 8.下列属于企业流动资产的是(C)。 A.预收账款 B.累计折旧 C.预付账款 D.无形资产 9.总分类会计科目一般按(B)进行设置。 A.企业管理的需要B.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C.会计核算的需要D.经济业务的种类不同 10.下列不属于会计科目设置原则的是(C)。 A.相关性 B.实用性 C.科学 性 D.合法性 1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D)。 A.实收资本B.资本公积 C.盈余公积D.未分配利润 12.下列会计科目中,不属于资产类的是(C)。 A.应收账款B.待摊费用 C.应付账款D.短期投资

13.在下列项目中,与管理费用属于同一类科目的是(D)。A.固定资产B.盈余公积 C.应付账款D.主营业务收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比较分析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比较分析 【摘要】会计部门是我国企业的重要部门,从会计学的角度出发,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并将中外会计要素进行分析对比,针对会计科目在设置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矛盾与协调等问题作出了归纳,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比较分析 0.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资金、人才都在迅速流通,财务系统作为企业中的基础部门十分重要,而会计是财务系统中最关键的一个运行元素。会计对象是会计工作者所从事工作的主要内容,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而会计科目则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具体分类。三者构成了会计核算理论体系的一条基本主线。只有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利用三者中的核算元素,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展会计工作,完成核算目标,保证工作质量。 1.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简单来说,会计对象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生产中的资金活动、产品交换时的资金流通、以及社会分配中的资金分配。同时又因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了社会再生产,所以也可以认为会计工作包括了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在整个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会计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会计工作职能负责核算并监督再生产过程中的有关货币计量部分的工作。由于社会再生产是一个巨大儿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以及货币的本身都被称为资金,并以筹措、投入、运用、流转、增值、收益、分配等活动不停运动,因此,资金成为整个社会再生产活动中的价值形式。但是,资金的运动时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贯穿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范围广、形式多样。而这对于会计工作者来说,这些在社会生产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资金流动、存储、调动、调整等运动,全部都是会计工作的对象。因此,了解会计对象,把握会计对象的研究内容,就一定要熟悉了解资金在社会生产及再生产过程中的运动过程,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而会计要素则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例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以及利润,都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分类后得到的会计要素,都是用来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在会计报表中所显示的各个具体事项则是会计要素分析中的大类,统一被称之为项目。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六项会计要素中的存量要素,表现出了一个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以及这段时间企业履行的义务,是直接与企业收益的财务计量相关的,并且与企业资产的负债表密切关联,是负债表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对于会计工作者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