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制度篇一: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成立鲁山八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小组组长:李天佑(校长)副组长:张三刚(副校长)成员:任学军蔡凌松陈丽萍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小组主要成员职责:1、应急小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平时加强监督管理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负责组织抢救中毒师生、安排检查现场、调查事件的起因负责善后工作。
2、副组长负责组织每天对食堂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并客观填写记录表,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责令限期整改并向组长报告;经常与地方防疫部门联系接受监督。
如果发生食物中毒立刻报告,在组长的领导下及时展开工作,抢救中毒师生和配合协调解决问题。
三、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程序1、学校如发生集体中毒事件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2、一旦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学校有关领导,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汇报。
3、由副组长负责组织把中毒的师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确保在第一时间保证中毒师生的生命安全。
4、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积极配合卫生和有关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控制食物中毒事故进一步扩大,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6、食堂中毒事故得到控制后,学校必须将事件的详细情况和最终处理结果、整改情况等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鲁山八中膳食处篇二:学校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学校食物中毒报告制度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为了对中毒人员进行及时有效救治,以及对食物中毒事故进行妥善处理,特制定本报告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提高学校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食堂、餐饮服务单位及校内相关工作人员。
三、应急组织1. 成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3. 应急指挥部成员由学校分管领导、食堂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校医、保卫处、后勤处等相关人员组成。
四、应急报告程序1. 发现食品安全事故苗头或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情况,并报告应急指挥部。
3.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4.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向学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五、应急处理措施1. 采取隔离、封存、销毁等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 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3. 对涉及事故的食品进行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4.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追究相关责任。
5. 对受影响师生进行健康检查,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
六、应急信息发布1.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2. 事故信息发布应遵循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
3. 事故信息发布形式包括:校内广播、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
七、应急演练1. 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食堂食品安全应急演练。
2. 演练内容包括:应急响应、事故调查、信息发布、善后处理等。
3. 演练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实施本制度,进一步提高我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目的为保障学校师生饮食安全,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食品事故信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食堂、食品销售点、食品加工制作场所等涉及食品安全的部门和单位。
三、信息上报原则1. 及时性:发生食品事故后,相关部门应在第一时间上报,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2. 准确性:上报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伪造、篡改。
3. 全覆盖:对食品事故进行全面调查,确保上报信息无遗漏。
4. 可追溯性:对食品事故发生、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便于追溯。
四、信息上报流程1. 发现食品事故后,相关部门应立即采取措施,隔离事故食品,防止事故扩大。
2. 相关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向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学校食品事故报告表》。
3.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4. 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5. 调查处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事故调查、处置和善后工作。
6. 事故调查结束后,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将事故调查报告、处理结果等信息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五、信息上报内容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故原因等基本信息。
2. 事故发生的经过、现场情况、处置措施等详细情况。
3. 受害者的病情、治疗情况等。
4. 事故原因分析、责任认定、整改措施等。
5. 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的相关证据、资料等。
六、责任追究1. 对迟报、漏报、瞒报食品事故信息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对因食品安全管理不善导致食品事故发生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对在食品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旨在提高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师生饮食安全,为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XX中学校学生集中用餐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一、背景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为了加强我校学生集中用餐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学校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和指挥全校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
2.设立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受理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协调相关部门等。
三、应急预案1.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分级: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事故分为四级,分别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2)事故报告: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应当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办公室,并按照相关规定逐级上报。
(3)事故处置:根据事故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发展,防止事故扩大。
(4)事故调查:组织力量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依法依规处理。
(5)善后处理:做好事故善后工作,包括对受害师生的救治、赔偿、心理疏导等。
四、突发事故报告制度1.突发事故报告应当遵循及时、准确、完整的原则,确保事故信息畅通。
2.发生突发事故,当事人或目击者应当在第一时间向现场负责人报告,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向学校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
3.学校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核实,并根据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4.学校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办公室应当及时将事故情况报告学校领导,并根据领导指示向上级部门报告。
5.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性质、影响范围、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是指一种规定和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必须向相关部门报告的制度。
该制度旨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及时掌握和处理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公众健康和权益。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通常包括以下要点:
1. 报告主体:食品生产经营者是主体,其包括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营企业等相关单位。
2. 报告内容: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的基本情况、原因、危害程度以及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相关信息。
3. 报告渠道: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向哪个部门进行报告,通常是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4. 报告时限:规定了报告的时限,通常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发生事故后的一定时间内完成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实施可以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状况,及早采取措施处理事故,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而言,遵守报告制度有助于维护企业声誉,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通过报告制度可以加强对食品安全事故的管理和监督,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 1 页共 1 页。
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学校是一个大型集体,每天都需要提供大量的用餐食品,这就对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学校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
一、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学校能够有序快速地进行处置和应对的一系列措施和准备工作。
下面是建立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的几个方面。
1.预防措施:学校应当加强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师生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对厨房及食堂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消毒工作,确保食堂的环境和设施的安全卫生。
另外,还需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食品安全管理的职责。
2.食品供应链管理: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与食品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确保食品供应商能够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和配送。
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食品供应商的考核制度,对食品供应商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考核。
3.应急准备: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流程,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处置和救援。
同时,学校还应当购买相关的应急物资,建立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专用设备和工具。
4.应急演练:学校应当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模拟各种突发情况,检验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演练中应当注重培养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提高他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突发事故报告制度是指学校在发生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学校内部报告,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建立突发事故报告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流程:学校应当建立详细的事故报告流程和报告渠道,明确事故报告的责任人和报告对象。
学校内部应当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接收和处理突发事故报告。
2.报告内容:突发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发生原因、对师生员工的危害程度以及已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做好突发事故的处理和应对工作至关重要。
学校食物中毒报告制度一、目的和意义为了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学校食物中毒的报告程序、责任分工、报告内容等要求,旨在提高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降低食物中毒事故对师生健康的影响,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报告范围和责任主体1.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食堂、学生集体用餐、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
2.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堂经营者、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均有报告食物中毒事故的责任。
3.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隐患。
4. 食堂经营者负责食品的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安全,确保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营养要求。
5. 教师和学生家长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三、报告程序和时间要求1. 发现食物中毒事故时,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报告。
2.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在1小时内向学校负责人报告。
3. 学校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治和调查处理,并在2小时内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4.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员进行调查和指导,并根据情况报上级部门。
四、报告内容和要求1. 报告内容应包括:学校名称、地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发生食物中毒的时间、地点、人数、主要症状、疑似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等。
2. 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报告,随后补交书面报告。
3. 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迟报、谎报、漏报。
五、调查和处理1. 学校应积极配合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2. 学校应根据调查结果,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排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及流程一、总则为了加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及时应对和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故,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幼儿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幼儿园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部,由园长担任指挥长,分管食品安全的副园长、保健医生、食堂负责人、班级教师等组成。
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处理工作。
三、事故报告制度1. 事故报告原则:及时、准确、完整。
2. 事故报告流程:(1)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并立即向指挥部报告。
(2)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受害人数、事故原因、事故处理情况等内容。
(4)事故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同时也可以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快捷方式报告。
四、事故处理流程1. 现场抢救:事故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如采取急救措施、联系医疗机构等。
2. 事故调查:指挥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3.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指挥部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对事故原因进行整改等。
4. 事故总结:对事故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五、事故责任追究对在食品安全突发事故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人员,将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制定,旨在加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幼儿园应对和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能力,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幼儿园应认真执行本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简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旨在提高食品行业的安全性和透明度,确保及时处理和通报食品安全事故。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基本原则、流程和相关责任。
基本原则1. 及时性:任何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都必须及时报告。
2. 透明度:报告应真实、完整地反映事故的情况,不得隐瞒或篡改信息。
3. 责任追究:对于事故责任方,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惩处。
报告流程1. 发现事故:任何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故都应当立即发现并评估。
2. 报告上级单位:事故发生后,直接向上级单位报告,包括相关部门、食品监管机构等。
3. 事故调查:上级单位将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判断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方。
4. 报告撰写:事故调查完成后,负责人员应编写事故报告,并注明调查结果和建议。
5. 报告审核:事故报告应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6. 报告通报:审核通过后,事故报告将及时通报给相关单位和公众,以增加社会的监督和防范。
相关责任1. 上级单位:负责组织和监督事故调查和报告流程的有效执行。
2. 报告编写人员:负责准确编写事故报告,注明调查结果和建议。
3. 相关部门:负责审核和采取措施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 公众:应积极参与监督和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相关线索和信息。
总结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是确保食品行业安全和透明的重要机制。
通过及时报告、真实透明、追究责任等原则,可以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各相关方应共同努力,切实履行相关责任,建立起更健康、可靠的食品安全环境。
学校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成立果陇小学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小组主要成员职责:
1、应急小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平时加强监督管理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负责组织抢救中毒师生、安排检查现场、调查事件的起因负责善后工作。
2、副组长负责组织每天对食堂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并客观填写记
录表,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责令限期整改并向组长报告;经常与地方
防疫部门联系接受监督。
如果发生食物中毒立刻报告,在组长的领导
下及时展开工作,抢救中毒师生和配合协调解决问题。
三、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程序
1、学校如发生集体中毒事件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2、一旦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学校有关领导,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汇报。
3、由副组长负责组织把中毒的师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确保在第一时间保证中毒师生的生命安全。
4、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积极配合卫生和有关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控制食物中毒事故进一步扩大,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6、食堂中毒事故得到控制后,学校必须将事件的详细情况和最终处理结果、整改情况等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一、总则 为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师生饮食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 成立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3. 各部门、各班级应积极配合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食品安全办公室的工作,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三、食品安全上报要求 1. 食品供应商资质审查:学校食堂、小卖部等食品经营单位应向食品安全办公室提供供应商资质证明,包括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并确保供应商资质合法、有效。
2. 食品采购记录:学校食堂、小卖部等食品经营单位应建立食品采购记录,详细记录食品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采购日期等信息,并妥善保存。
3. 食品质量检测报告:食品经营单位应定期对采购的食品进行质量检测,并将检测报告报送食品安全办公室。
4. 食品安全事件上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时,食品经营单位应立即向食品安全办公室报告,并提供相关证据。
5. 食品安全信息报送:食品经营单位应定期向食品安全办公室报送食品安全信息,包括食品安全管理措施、食品质量状况、食品安全事故情况等。
四、食品安全检查与处理 1. 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定期对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废弃等环节。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食品安全办公室应要求食品经营单位立即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 3. 对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办公室应依法进行调查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五、宣传教育与培训 1. 学校应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食品安全意识。 2. 食品经营单位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六、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一、前言食品安全是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相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为了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师生食品安全,制定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
二、应急处理预案1.应急处理机构的建立学校食堂应当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构。
该机构由校领导、食堂负责人、相关保健部门的代表等组成,以确保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
2.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判断当学校食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急处理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工作并判断事故的严重程度。
根据事故类型和程度,确定应急处理的方式和措施。
3.应急处理的流程应急处理机构应设立应急处理的流程,包括警示、报告、封存、补救措施、处置和恢复等环节。
在处理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共享和交流,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和协调。
4.应急处理的措施应急处理机构应根据不同的食品安全事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立即停售相关食品、进行溯源调查、封存、送检等措施。
同时,也要做好食品安全事件的记录和备案工作。
5.应急处理的沟通与评估应急处理机构应与相关保健部门、学生家长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学校食堂还应定期评估食品安全应急处理预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
三、报告制度1.废物、污水、垃圾的处理学校食堂应建立废物、污水、垃圾的处理制度,规定处理方式和要求。
同时,应将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监督和检查。
2.食品溯源和流通记录学校食堂应建立食品溯源和流通记录制度,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同时,也要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以便监督和核查。
3.检测和监督报告学校食堂应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并将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
同时,也要建立食品供应商的监督制度,确保其合法合规。
4.食品安全投诉的处理学校食堂应建立食品安全投诉的处理制度,规定处理程序和时限。
同时,要将投诉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及时排查和解决问题。
5.事故和突发事件的报告学校食堂应建立事故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规定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食堂安全管理,保障师生饮食安全,及时有效地处理食堂安全事故,维护学校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事故分类及处理原则1. 事故分类(1)一般事故:指食堂发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事件、食源性疾病等,造成师生轻微伤害的事故。
(2)较大事故:指食堂发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事件、食源性疾病等,造成师生中等程度伤害的事故。
(3)重大事故:指食堂发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事件、食源性疾病等,造成师生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事故。
2. 处理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师生生命安全;(2)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事故;(3)迅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4)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事故报告与调查1. 事故报告(1)发生食堂安全事故后,食堂负责人应立即向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校长报告,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 事故调查(1)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2)调查组应全面收集证据,包括现场、当事人、相关资料等。
(3)调查组应在事故发生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报告,并向校长汇报。
四、事故处理与责任追究1. 事故处理(1)根据事故调查结果,采取以下措施:①对受伤师生进行救治;②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③对食堂进行停业整顿,消除安全隐患;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2)对事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2. 责任追究(1)对食堂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根据事故原因和情节,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对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事故调查结果,追究其管理责任。
五、事故预防与宣传教育1. 加强食堂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提高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2.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xx中心小学
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为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事故准确情况,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妥善处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特制定本制度。
1、本镇所有完小、幼儿园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因食用食品导致的群体中毒事件。
3、本制度所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物、食品、储藏、经营、消费等活动中对学校及教职员工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
4、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
具体为: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入腹泻)及时向学校校长报告,由校长报检查小组备案,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领导小组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请求医疗救援,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方案。
5、报告应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其他快捷有效的方式(文字报告根据需要可后补)
6、各学校及相关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7、学校领导及相关单位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违反上述规定,将按照《洋县戚氏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规定予以处理。
xx中心小学
二〇二一年三月七日。
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
故报告制度
为了保障学校食品安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特制定了本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
应急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了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和突发事故上报工作。
如果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学校要及时有效地抢救中毒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校医务室及各班主任是救护人员,他们要立即做应急处理,拨打120迅速送往就近医院抢救治疗,同时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做好调查工作。
注意保护现场,学校值班领导和食堂负责人负责保护现场,食堂停止出售可疑食品,追回已售出的疑似带毒食品,搜集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封存留样菜品交调查人员送检,对制作盛放可疑食品的工具、以及可能的中毒现场予以临时保护,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做好调查工作。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教导处与班主任共同做好学生的安抚工作并通知家长,稳定学生情绪,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同时,
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向外界发布任何有关食物中毒的消息。
报告制度方面,如果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并实行紧急报告制度。
拨打120或110求助,在第一时间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所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报告信息应包括发生单位、地址、时间、疑似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有关内容,并做好记录。
一、制度背景为了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食品零报告制度。
二、制度目的1. 及时发现和报告学校食品安全隐患,确保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2. 提高全校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形成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3. 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三、制度内容1. 报告范围(1)食品采购、加工、储存、销售、使用等环节存在食品安全隐患;(2)食品原料、添加剂、包装材料等不符合国家标准;(3)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不达标;(4)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达标;(5)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2. 报告主体(1)学校食堂、超市、小卖部等食品经营单位;(2)食品从业人员;(3)全校师生;(4)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3. 报告方式(1)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时,立即向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报告;(2)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时,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4. 报告要求(1)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涉及人员、危害程度等;(2)报告时限: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或事故后,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3)报告责任:食品经营单位、食品从业人员、师生等均有报告义务。
5. 处理措施(1)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2)对食品安全事故,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确保事故得到有效控制;(3)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四、责任追究1. 对未按规定报告食品安全隐患或事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2. 对故意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的,将依法从重处罚;3. 对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 本制度由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通过实施学校食品零报告制度,我们旨在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食品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食品安全保障。
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
本文将探讨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制度。
一、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是人们饮食健康的基础,而学校作为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食品安全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学校应该把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以确保师生的饮食健康。
1. 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对食品安全的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弱。
因此,学生群体更需要学校提供安全可靠的饮食环境,以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2. 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学校必须建立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按照相关规定,学校应当明确食品安全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并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类食品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
二、学校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的建立1. 确定食品安全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学校应当明确食品安全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责任部门可以是学校的食堂管理部门,责任人可以是学校的食堂管理员或者专职安全员。
2. 制定应急预案学校应当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应急处置方案、救援方案、资源调配方案等。
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包括学校的类型、规模、区域气候等因素。
3. 组建应急小组学校可以根据需要,组建食品安全应急小组。
这个小组由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负责协助学校开展食品安全应急工作。
三、突发事故报告制度的建立1. 突发事故的定义和分类学校应当明确突发事故的定义和分类,以便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能够及时报告,并进行相应的处置。
突发事故的定义可以是指对学生饮食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事件,突发事故的分类可以是根据损失程度和紧急性进行划分。
8A Unit2 School life单元测试卷
D
1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
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
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成立鲁山八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小组
组长:李天佑(校长)
副组长:张三刚(副校长)
成员:任学军 蔡凌松 陈丽萍
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小组主要成员职责:
1、应急小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平时加强监督管理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负责组织抢救中毒师生、安排检查现场、调查事件的起因
负责善后工作。
2、副组长负责组织每天对食堂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并客观填写记录表,对发
现的问题要及时责令限期整改并向组长报告;经常与地方防疫部门联系接受监督。
如果发生食物中毒立刻报告,在组长的领导下及时展开工作,抢救中毒师生和配合
协调解决问题。
三、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程序
1、学校如发生集体中毒事件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2、一旦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学校有关
领导,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汇报。
3、由副组长负责组织把中毒的师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确保在第一时间保
证中毒师生的生命安全。
8A Unit2 School life单元测试卷
D
2
4、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和现
场。
5、积极配合卫生和有关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控制食物
中毒事故进一步扩大,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6、食堂中毒事故得到控制后,学校必须将事件的详细情况和最终处理结果、
整改情况等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8A Unit2 School life单元测试卷
D
3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鲁山八中膳食处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