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打造一堂优秀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何杰2014年12月6日至8日,全国第九届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会议中有来自全国的三十二位英语教师进行现场教学演示,并特邀全国英语界专家进行现场点评。
这次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使笔者大开眼界,受益非浅,对新课改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困惑也随之豁然而解。
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及策略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注重情感因素、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及健全的人格。
新课改一改过去英语课堂中传统的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的做法。
因此,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是转型中的教师不断探讨的课题:英语课该怎么上?如何既教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同时学到了策略?如何提高文化素养、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做一名出色的英语教师?如何打造一堂优秀的高中英语课?随着课改的推广,教师们不断在摸索。
首先,学会了整体教学,不再只会逐词、逐句的讲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其次,学会了运用多媒体,增加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文化内涵。
再者,学会了放权,不再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有了学生活动的空间。
最后,甚至学会了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自主增删教学内容,不会再像以往以本为刚。
英语课堂现在热闹起来。
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一直在动,没有空闲。
可是,笔者内心一直隐有不安,英语课这样教学真的有效吗?为什么会有困惑会有隐忧?问题出在哪里?观摩过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及聆听过专家的点评以后,不禁恍然大悟,若迷途之人突然有人指点迷津,欣喜之余,手舞之足蹈之.心得第一条,要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要首先练好基本功—口语,要能做到心随意动,心到言到,真正地脱口而出。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案
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这份教案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探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教师需要精心挑选适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并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包含预习任务。
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问题,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文章进行初步的了解。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查找文章中的关键词汇,或者提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课堂上,教师应该首先引入新课。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或者简短的介绍,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抓住文章的大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扫读和略读技巧,帮助他们快速找到文章的主要信息。
深入阅读环节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详细解读文章中的难句、分析作者的论点和论据、讨论文章的结构等。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教案中加入辩论或角色扮演的环节。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学会理性分析和评价不同的观点。
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案应该包含总结和反馈环节。
在课程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
如何上高中英语Reading部分高中英语Reading部分既体现阅读技巧又体现本单元的主要语言点,既可作快速阅读理解训练又可作精读讲解,以何种形式上好Reading部分正是每位高中英语教师要去反复研究、不断创新的课题。
高中英语的课本结构分为Warming-up(热身)、Listening(听力)、Speaking(说)、Reading(阅读)、Word study(单词学习)、Grammar(语法)、Integrating Skill(综合技巧)和Writing(写作)。
在教参和众多教辅书上,把Warming-up、Listening、Speaking列为第一课时,Reading列为第二课时,Word Study、Grammar 列为第三课时,Integrating Skills、Writing列为第四课时,第五、第六课时为练习课。
在青年教师赛课或示范课、汇报课等公开课中,较多采用Reading部分为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既体现阅读技巧又体现本单元的主要语言点,既可作快速阅读理解训练又可作精读讲解,以何种形式上好Reading部分正是每位高中英语教师要去反复研究、不断创新的课题。
在我自己的教学以及向其他同事学习的过程中,发现Reading部分一般分两节上完:第一节为快速阅读训练;第二节为讲解语言点。
一、快速阅读训练在青年教师赛课或示范课、汇报课等公开课中,通常使用第一节内容——突出阅读训练。
因为阅读理解课文便于用全英语上课,又利于使用一定的教具和多媒体辅助,这样显得课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气氛活跃。
如:上高一(上册)Unit Weastern Mannars时用多媒体上课,可以在屏幕上呈现西方餐桌上的摆设,以直观、生动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直奔主题。
学生通过对所呈现的图片进行讨论,又达到练习口语的目的。
设问:This is a western table.What can you see on the table?Can you put the things on the right place?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western table and a Chinese table?…… 导入后通过限时阅读,学生回答手头上参考资料上的阅读问题(如《英语周报》、《红色经典》、《优化设计》、《绿色通道》等)。
高中英语课上学期英语阅读训练工作计划三篇《篇一》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深知英语阅读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因此,我计划在学期的英语课程中,引入一系列英语阅读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并增强他们的语感。
1.精选阅读材料:从各类英语报刊、杂志、网络资源中,挑选出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涵盖文化、科技、社会、历史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阅读指导:在学生阅读之前,我会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快速获取信息、推理判断、猜测词义等阅读技巧。
3.阅读讨论:阅读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和感悟,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激发他们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4.阅读评价:定期对学生的阅读进度和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5.第一阶段(第1-4周):宣传计划,引起学生对英语阅读的重视,同时进行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指导。
6.第二阶段(第5-8周):开始阅读训练,每周安排一篇英语,学生在课后阅读,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
7.第三阶段(第9-12周):进行阅读评价,总结学生的阅读成果,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对进步空间较大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工作的设想:1.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我希望学生能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增强语感,拓展视野,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能够主动寻找并阅读英语,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素养。
3.通过阅读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每周安排一篇英语,学生在课后阅读,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
5.每两周进行一次阅读评价,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和效果。
6.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并针对性的指导。
7.精选阅读材料,确保质量。
8.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9.组织好阅读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0.做好阅读评价,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11.宣传计划:通过班会、家长会等方式,向学生和家长介绍本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引起他们的重视。
课堂指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
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该是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
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讲评如果只专注于大量高考真题或模拟题的训练和讲解,把重点放在语法、词汇、单句的分析理解上,用“翻译法”理解文章,而缺乏对语篇的主题意义以及思维逻辑关系的重视,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那么就无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篇意识和思维品质。
“探究主题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源,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语篇,也可以通过主题式教学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经验、智慧。
对周围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讲评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相应主题以及复习目标,通过分析语篇的主题意义、语篇结构、语言特征等,有效利用语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科普类说明文词汇量大、长难句多,信息丰富,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此外,科普类说明文阅读选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关联性,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文将通过一次高三英语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题讲评课,探讨如何在高三英语教学中有效落实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理念。
1.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重点选取近年江苏高考阅读理解题中的两篇科技类说明文,包括2017年的B篇(以下简称passage A)和2013年的C篇(以下简称passage B)。
两篇科普类型的文章都是以“人与环境、人与动植物”为主题,通过自然界动物的一些现象,展现科学研究的过程,引起学生对人与自然的思考。
科普类阅读的特点是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较多,但文章逻辑和结构清晰,对学生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思维逻辑方面的要求比较高。
教师应以“人、环境、动物”为主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主题意义———自然法则、生物进化和适者生存。
如何上好高中英语阅读课作者:冯英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3年第10期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变更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是摆在每位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运用与阅读相关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浓厚兴趣。
我现就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变以往“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主导下的教学方法,这就对教师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挑战,迫切要求英语教师转换角色,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改变教学行为,具备整合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师要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首先,创造必要的教学工具。
教师要想让自己的阅读课堂丰富多彩,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创造有利于自己课堂的相应教学工具。
比如说,我在上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这一课前,让班上的一个学生画了一张英国地图,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地图上清楚地看到英国的四个王国:英格兰(England)、威尔士(Wales)、苏格兰(Scotland)和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
这样就让学生对英国的地理位置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再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① How many countries make up the United Kingdom?② What is the capital of the UK?学生们都能积极回答,这样让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在课堂中的作用。
其次,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录音机、学生对话、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进行学习。
浅议如何上好高中英语阅读课摘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实施课文整体教学, 精读, 泛读和课外自读相结合, 从量和质两方面促进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实现培养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的教学目标, 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全面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高中外语教学逐渐由重知识教育转化为重运用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强调能懂会说的学习效果。
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同时阅读也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少教师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阅读课上应当讲些什么。
要么仅仅是把文章翻译过来,成了翻译课;要么一味讲技巧,一则阅读本身并无太多技巧可循,二则易把学生引向投机取巧的歧途;要么只是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句子意思和语法等基本知识上,而对于其他方面,关系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关系到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关系到学生语感的培养,甚至可能关系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的能力方面,似乎并没有认真细致的考虑。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呢?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阅读教学的前提阅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理解程度(即阅读理解)和读速快慢(即阅读的速度)两个方面, 欲达到大纲提出的每分钟读60个词的要求。
在进行教学或训练时, 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不要读出声音, 要默读。
2.不要动嘴或用手指(铅笔)指着所读的每行文字, 而用手来带动眼睛向前移, 手指在词下移动, 眼睛跟着往下看。
3.不要左右摇头, 默读时只需移动眼球。
4.扩大视距, 逐句、逐段的读, 不要逐字读。
5.根据上下文或常识猜测词义, 不得已时才查词典。
6.关注who what when where how why等信息点, 既抓大意又抓细节。
如何上好高中英语阅读课作者:张玲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9期张玲(河南省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我们不断研究与探索的新课题。
本文就如何上好高中英语阅读课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探讨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174-01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英语高考分值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技巧。
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如:教师阅读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滞后,师生对跨文化意识的忽视,阅读方法的不正确,导致阅读的效率低等等,影响着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把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现归纳如下。
1 明确任务与目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阅读任务,也就是说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是客观信息题还是推理判断题。
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是对文章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
这一类题必须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态度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
其次要了解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有关信息进行整合,筛选,分析,对比,有针对性的排除干扰项,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此法针对性强,尤其适用广告文体及图形表格题材的理解。
2 迅速阅读全文,获悉主旨和大意我们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
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的吸收有用信息。
我们提到的阅读能力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1通过研究,对高中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的有效性进行阐述,对英语阅读课程中的教学困难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阅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高中英语阅读课程的稳定构建,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
学习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培养阅读能力都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进行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时,要立足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为本,教师起到恰到好处的引导作用。
1.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困难在现阶段英语阅读课程构建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构建中经常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不能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英语阅读中不能进行简单、独立的推理判断,而且,在阅读解析中也不能按照文章的上下文进行生词意思的推断、不能及时发现作者的基本意图,为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造成制约。
通过对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的分析,总结了英语阅读课程中的缺陷因素,其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阅读速度相对较慢,很多高中学生的词汇量相对较少,而且,对不认识的词汇不能结合文章分析词义,导致不能对文章大意有系统性的认识。
第二,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归纳能力不足,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而且一些不能真实掌握文化的背景,不能熟悉理解文章中的错误内容,而且,一些学生的语法知识相对缺乏,导致学生对复合句子的结构不能清楚地认识,从而为学生推理能力的提升造成制约。
2.有效阅读课教学策略针对以上困难,下面结合具体案例浅谈如何进行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教学。
2.1案例(1)课题:Great women(2)内容:阅读材料中的大概内容如下:Helen Thayer ,在60岁的时候决定独闯南极,文章中系统的描述了她在整个旅途中所遇到的苦难,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急中生智以及克服困难的场景,通过文章内容的讲述,可以充分展现出Helen Thayer 临危不惧、顽强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高中英语阅读课【摘要】高中英语阅读课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个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
英语阅读课教学应以新课标为导向,师生合作探究教学环境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应该设计科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加强教学环节地位,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英语阅读和语言技能等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高中英语阅读课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个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
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阅读课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了解课文内容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方面得到提高。
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
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有着这样的理解。
一是深度解读文本。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和抓手,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前提。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逐步从文本进行简单的文字信息处理,过渡到深层涵义的文学性解读和文化性意义建构。
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进行递进式的深度解读,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生成乃至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二是优化教学设计1、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而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又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
如何上好新教材中的英语阅读课刘自波郧西县间池乡中学进入高中以后,英语阅读课是每个单元教学的重心。
我们经常可以在教室中看到这样的教学模式:先教生词,再讲语法,逐句讲解,朗读背诵,大量模仿,仿佛阅读课文只是为了掌握词汇和语法。
新的高中大纲强调: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
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要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技巧。
现在我们正在使用的牛津译林版新教材阅读文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用以往的老教法来教新教材,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面临着新课程改革下的更富有挑战性的英语阅读课,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组织教学呢?我根据一轮教过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教学体会。
一、精心备课,并充分发动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1.寻找背景知识介绍等相关的补充素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篇文章总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立场观点。
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表达的方式等各方面的知识了解,将有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增强跨文化意识,减少阅读障碍。
2. 吃透课文,精心准备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完几个单元后,便以为掌握了阅读课文的一般教法,可以不看教参,不查资料,不作教学设计,步步照搬老模式。
殊不知每篇文章的题材不同,体裁各异,阅读目的也就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教法。
我们同样也可以发现,有不少有经验的教师,教学过程衔接有序,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
有的在上课之前往往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表格,或画一幅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一些主要的信息填入其中,并以此为线索,组织学生复述或复习课文。
虽然他们的课看似上得很轻松,但课前却作了大量的准备。
因此,在教课之前,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阅读课文的基础。
3. 预习指导。
牛津译林版教材阅读文章考虑到中学阶段的基础性,为学生以后的阅读作准备,所选择的材料包括各种题材和体裁,具有内容新、时代感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高中英语阅读课优秀教案一个优秀的教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此,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既要包括语言知识的掌握,也要涉及阅读技能的提升,如快速获取信息、推理判断、批判性思维等。
同时,教案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分层次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有所进步。
课堂内容的安排要科学合理。
一方面,教师需要精选适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应覆盖广泛的主题和体裁,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例如,可以从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开始,逐步过渡到句子结构、段落大意的理解,最后再到全文的分析和讨论。
在教学方法上,互动式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教案中还应包含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和活动,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些练习可以是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旨在检测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创新的活动,如让学生自己编写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短文或故事,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评价机制也是教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需要通过定期的测验、作业检查和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这种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更要关注他们的阅读技能和策略的运用。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一个优秀的教案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反馈,适时调整教案内容和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教案才能真正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如何上好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
高金梅
内蒙古集宁一中
关键字英语阅读文化背景语法词汇技巧方法
摘要阅读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所以教师要进行有效地教学,让学生在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掌握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有一定的阅读技巧的基础上进行阅读,阅读的效果通过练习进行检测。
随着信息社会的出现,教育既要传播信息,又要培养学生摄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交际性阅读能力,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实现交际的目的。
阅读课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阅读中要善于提出明确的目标,阅读后加强训练以巩固,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亦为英语学习输入的重要手段。
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了解文化背景知识。
在阅读前,如果我们对某方面的背景知识很了解,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可以提高我们对阅读时的信心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有了背景知识,我们不必明白文章中的每一个单词就能理解文章。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查阅一些相关资料或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例如:十八世纪英国历史时有这样一个句子:“The last was the Battle of Waterlo o, won by the duke of Wellington over the great Napoleon, a victory so important and so complete that today, when we say that a man will …meet his Waterloo‟, we mean he will encounter final disaster.”此句中提到了一位历史人物拿破仑(Napoleon)和一场著名的战役———滑铁卢战役(The Battle of Waterloo)。
首先来了解一下拿破仑的身世,他在1804-1815 年间任法国皇帝,史称拿破仑一世。
而滑铁卢是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20 公里处的小村。
1815 年6 月,拿破仑一世与反法同盟联军在这里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结果,拿破仑败北,遭终生流放,这就是著名的滑铁卢之战。
滑铁卢也因此而闻名于世,它几乎成了最终失败的代名词。
该句中“meet his Waterloo”意指“最终遭受惨败”(尤指经过一段成功之后)。
因此,当我们说一个人将“meet his Waterloo”时,指的就是他将遭受彻底的失败。
又如对下列这段文字的理解:Tony Trivisonno came to America seeking the American Dream. But he didn‟t find it-he created it for himself. All he had were 24 precious hours a day,and he wasted none of them. 这段话选自弗雷德里克·C·克罗弗德(Frederick C. Crawford)的短篇故事“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
这段话是对托尼追寻美国梦的描述。
从字面上看,我们只能理解到作者在描述一个勤奋的移民来美国努力工作,最终成功的故事。
但如果我们结合“美国梦”及美国人生活特点这一社会文化背景,我们就会发现美国梦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但对许多人尤其是对移民而言,它意味着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潜在涵义。
2.注重词汇和语法知识。
阅读理解不是一项独立的英语技能,它与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知识等密切相关。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单词、语法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1)打好词汇基础。
每一篇文章都是由词汇组成的,词汇的记忆和应用是阅读理解的第一步。
高中学生应该具有3000多词汇量,这需要在平时让学生通过音标,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积累一定的词汇量。
至于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生词,长难句,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处理生词的方法,告诉他们尽量不要查字典,每个生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猜测词义。
如借助文章上下文中的同义、反义词;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 学会识别一些标识词(如:that i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say, like)、标点符号以及构词法等,并将课文中的生词或短语挑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克服学生对生词的畏惧感和厌烦心理。
课文材料中出现的长句、难句以及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等,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语言表达的特点,准确找出句子的主、谓、宾主干成分,将各种从句成功地从主句中分离出来,这对理顺学生思维非常必要。
(2)打好语法基础。
英语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表音语言,其结构比较规范,有很多规律性的内容体现在具体的行文里,而且存在大量的固定句型,惯用说法等等。
这些固定句型,惯用说法等相当于数学里的公式,可以把类似的词语往里套,构成不同的句子。
掌握了足够多的英语常用语法,便对句子结构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能够较快地捕捉句子意思。
3.掌握有益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阅读时,我们不能逐词逐句去做,那样的话,不仅限制了阅读速度,而且影响了对文章的整体感。
阅读理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
阅读课教学一般经过下面几个层次:
第一步: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
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
第二步:略读或粗读(Skimming):布置任务(理解大意)→粗读→检查。
第三步精读(intensive reading)抓细节/找主题句/猜词义等等)→按具体任务要求去读→检查。
第四步:熟读(Proficient Reading):布置任务(详细理解全文)→细读并划出段落、重点和疑点→检查。
第五步:研读(Study Reading):布置任务(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研读(力求从所读内容中受到启发,活跃思想,创造性地对待课文所提供的知识和结论)→检查。
最后:小结(Conclusion)
检查的方法包括多项选择、正误判断、Yes/No和WH问题、完型填空、信息转换等等。
以上阅读理解的几个层次经过了"读→议→再读→再议"的往复以及"整体理解→局部理解→整体理解"的过程。
给学生提供了阅
读的宏观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信息能力,为巩固和运用知识打下了基础。
4.练---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Consolidation, Practice)这是输出阶段.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使知识在记忆中痕迹得到强化,形成牢固的联系,但学生理解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会运用知识,不等于形成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
要使学生从理解概念,掌握理论到运用知识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单*动脑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的练习或操作才能达到。
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在反复练习中,从最初的不会、不准确、不熟练到比较会、比较准确,逐步地发展和完美善起来的,但为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技能、技巧,不仅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而且要提高练习的质量,改进练习的方法。
练习的方法有:1). 问答--就课文提问题。
提问可以是记忆性问题(答案是课文中现成的,记住就能回答);理解性问题(答案在课文里,但不一定是现成的);应用性问题(答案要求应用课文中的知识或新的语言知识);创造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评价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表示个人观点,发表不同意见)。
2). 就课文内容进行连贯对话。
我把课文编成对话,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做补全对话练习。
下面是对话中间部分。
3). 复述课文,这是课文教学较常用的以内容为中心的练习之一,可用来训练独白,可由引导式复述逐步进入自由复述。
引导方式有:提纲、关键词、图表及图画。
复述要防止背说,启发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文内容上。
4). 角色扮演(Role Play),双人或小组活动,教师为参加者配角色,设置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以身份说话。
总之,英语教学是完成从“知识向能力过度”的实战,对英语学习,高考,培养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常抓狠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