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443.50 KB
- 文档页数:18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分析与检测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农药残留则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为了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农药的使用量也日益增加。
然而,过量或不当使用农药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物的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分析与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国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
农药残留分析与检测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食品中农药残留物的浓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定量检测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物,能够准确地判断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水平,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农药残留分析与检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
首先,长期摄入农药残留物会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其次,一些农药残留物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致畸性,对人体的基因组和细胞结构造成损害。
此外,农药残留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在食品中对农药残留进行分析与检测,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除了对食品中农药残留进行分析与检测外,预防农药残留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农药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农药包括根据作物特点选择合适的农药、正确施用农药以及遵循农药的使用说明。
其次,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特性来控制病害和虫害的方法,不会产生农药残留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此外,消费者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有机食品,减少农药残留对自身健康的潜在威胁。
农药残留分析与检测是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确的农药使用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有效分析与检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食品的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农药残留的分析与检测只是食品安全的一部分,还有其他的因素也需要关注,如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污染等。
蔬菜、水果中51种农药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摘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可以检测到蔬菜和水果中多达51种农药的残留量。
这种测试方法能快速准确地确定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帮助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通过对样品进行分析,可以确定食物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并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这种先进的检测技术使得农药残留问题得到有效监控和控制,有助于保证人们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的质量和安全性。
关键词:蔬菜;水果;农药多残留;气相色谱-质谱法前言: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可以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来进行。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出51种农药的残留物。
蔬菜和水果通常会遭受多种农药的残留,为了准确测定其残留物的含量,可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到51种常见农药的残留量,以确保蔬菜和水果的安全性。
常见的蔬菜和水果中常见的农药,如有机磷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都可以通过GC-MS进行检测[1]。
1.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农药多残留原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用于测定农药在食品、水、土壤等样品中的残留量。
其原理如下:1.1样品制备:首先,需要将样品进行预处理,以提取和浓缩农药。
常用的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液液萃取、凝胶渗透色谱法等。
1.2气相色谱分离:提取的样品溶液经过进样器注入气相色谱柱,柱内涂有具有选择性的固定相。
样品中的农药化合物在柱内根据其分配系数的差异被分离开来。
1.3质谱检测: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检测器。
质谱通过对分离化合物的质荷比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含量。
每个农药分子都有其特定的质谱图谱,可以用来鉴定和定量目标化合物。
1.4数据分析:通过对质谱图谱的解析,可以确定样品中农药的种类和含量。
通常使用内标法或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
总的来说,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鉴定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农药在样品中的残留量。
这种方法在农药残留监测和食品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
食物中的农药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农药残留在食物中的检测方法,掌握测定食物中农药残留的技术步骤和实验操作。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器材:酒精灯、分液漏斗、研钵、千分之一称量皿、聚乙烯瓶、移液管、滤纸、离心机等。
2. 试剂:乙酸乙酯、苯酚、醋酸乙酯、氯仿、硫酸、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钠、氯化钙等。
三、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选择食物样本,尽量选择新鲜、无昆虫伤害的样品。
如水果、蔬菜等。
将样品洗净并晾干。
2. 样品研磨:将样品磨碎成粉末状,注意避免与空气和灰尘接触。
3. 样品称量:取适量磨碎后的样品,使用千分之一称量皿称取。
4. 提取农药:将样品放入聚乙烯瓶中,加入适量的提取剂,如乙酸乙酯等。
密封瓶口并用酒精灯进行摇匀提取。
5. 过滤提取液:将提取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醋酸乙酯和苯酚混合溶液,再加入硫酸。
轻轻振荡几下后,使两层液分离。
6. 收集有机层:打开分液漏斗滴取出有机层,注意不要滴到水层中。
7. 农药检测:将有机层溶液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离心后留下的液体即为含农药样品。
8. 蒸发溶剂:将离心后的有机层溶液放在通风处进行挥发,使其溶剂蒸发。
9. 添加溶剂:将蒸发后的残渣溶于氯仿溶剂中,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和氯化钙。
10. 过滤溶液:将溶液过滤,用滤纸过滤出杂质。
11. 高温蒸发:将过滤后的溶液放入加热器上进行高温蒸发,直到残渣完全干燥。
12. 农药残留测定:用溶液溶于适量的溶剂中,用移液管移取一定量的溶液,并采用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进行测定。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2. 实验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注意提取液的使用量和摇匀的时间。
3. 在分液漏斗操作中,要注意两层溶液的分离。
4. 使用化学试剂时要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
5. 实验器材要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五、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得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食物样本中农药的浓度。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随着人们对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食品中化学污染物质的检测和评估
也变得愈加重要。
其中,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机磷农药是广泛使
用的一类农药,它们具有高效、低毒、便于分解等特点,但是当它们残留在食品中时,就
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需要对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以保障人们
的健康。
一、气相色谱法(GC)
GC是一种常用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样品经过提取和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仪分离不同的有机磷农药,并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质谱检测器进行
检测。
该方法具有分离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不过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对样品进行多次处理,操作难度较大等。
三、免疫学检测法
免疫学检测法是一种比较新的检测方法,它具有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抗体特异性与有机磷农药残留物相结合,形成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
然后利用此复合物进行检测。
该方法不需要前处理,能够快速检测样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不过,这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因此只能用于快速筛查和初步检测。
总之,以上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具体使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和
需要决定。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保证它们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灵敏度,以确保检测
结果的信誉性和可靠性。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农药残留在食品中的量。
农药残留主要包括农药本身和其代谢物。
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通常采用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1. 水果和蔬菜:常见的农药残留包括有机磷农药(如甲基对硫磷、氯氟磷等)、有机氯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甲胺磷等)等。
2. 肉类和禽类:常见的农药残留包括兽药残留和饲料中的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主要包括抗生素(如磺胺类、青霉素类等)和激素(如雌激素等)。
饲料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是因为动物摄入了含有农药的饲料。
3. 谷物和粮食制品:常见的农药残留包括杀虫剂(如氯氟烃、氨基甲酸酯等)、除草剂(如草甘膦等)和杀菌剂(如三唑酮等)等。
4. 水产品:常见的农药残留包括兽药残留和水体中的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主要是因为水产品生长过程中使用了抗生素等兽药。
水体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是因为农田中的农药通过水体流入水产品的生长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应该符合国家和地区
的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应该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农药残留的监测和控制,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是一大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为了确保人们食用的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日益重要。
本文将介绍不同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一、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其中,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是两种主要的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法常用于挥发性农药残留的检测,而液相色谱法适用于非挥发性农药残留的检测。
色谱法的原理是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单个成分,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每个成分的信号强度来确定其含量。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因此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中被广泛应用。
二、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快速、非破坏性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常用的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利用不同化合物的吸收特性来鉴别和定量农药残留。
红外光谱则通过不同化学键的振动来分析和识别样品中的农药残留。
拉曼光谱在分子振动和转动过程中散射出的光谱信息来进行分析。
光谱法具有快速、无损、多样化的特点,成为农药残留检测的有力手段。
三、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利用生物元件将目标物质转化为可测量信号的技术。
常见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包括酶传感器、抗体传感器和细胞传感器等。
酶传感器利用酶的特异性催化作用来检测和测量农药残留。
抗体传感器则利用抗体与农药结合的特异性来实现检测。
细胞传感器则使用改造的细胞来检测和报告农药残留。
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快速、灵敏、便携等特点,对于农药残留的定量分析有很大潜力。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基于质荷比的分析技术,常用于农药残留的检测。
质谱法可以分析和鉴定农药分子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测定样品中农药的含量。
质谱法包括质谱仪和离子化技术。
质谱仪根据质荷比分离离子,然后通过离子化技术将化学物质转化为离子,从而进行分析。
质谱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优势。
总结: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涵盖了色谱法、光谱法、生物传感器技术和质谱法等多种方法。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实验方法步骤(精)实验一粮食、水果和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Experiment 1 Determination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stuff,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1. 方法原理样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在加入无水硫酸钠后,用有乙酸乙酯提取、过滤、浓缩、定容,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或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检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2. 方法适用范围本法规定了粮食(大米、小麦、玉米、水果(苹果、梨、桃等、蔬莱(黄瓜、大白菜、西红柿等中速灭磷(mevinphos、甲拌磷(phorate、二嗪磷(diazinon、异稻瘟净(iprobenfos、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杀螟硫磷(fenitrothion、溴硫磷(bromophos 、水胺硫磷(isocarbophos、稻丰散(phenthoate、杀扑磷(methidathion等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3. 仪器与试剂3.1 试剂无水硫酸钠:分析纯,650℃灼烧4h ,冷却后贮于密闭容器中备有。
丙酮:分析纯,重蒸馏。
乙酸乙酯:分析纯,重蒸馏。
所需有机磷农药标准溶液:纯度≥98.0%。
3.2 仪器与设备气相色谱仪:配FPD 或NPD高速组织捣碎机微量注射器:5μL ,10μL 。
梨形瓶:200mL具塞刻度试管:10mL 。
鸡心瓶:100mL 。
4. 样品处理步骤4.1 提取和净化称取试样25.0g 置于组织捣碎机中,加入25.0g 无水硫酸钠和50.0mL 乙酸乙酯,高速匀浆3min ,提取液经铺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过滤,残渣用10mL 乙酸乙酯洗涤2次,合并滤液于梨形瓶中,用旋转蒸发器在45℃水浴减压浓缩后定容至5.0mL ,采用GC 测定。
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检测方法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有害物质,例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添加剂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加强对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1.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农药在食品生产中广泛使用,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的检测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等。
HPLC能够对农药残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具有准确性高、灵敏度好的优点。
GC则适用于检测易于挥发的农药。
LC-MS/MS结合质谱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特别适用于多农药残留的检测。
2. 重金属检测方法重金属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有害物质。
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有铅、汞、镉等。
重金属的检测通常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
AAS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分析方法,对各种重金属元素都有较好的灵敏度。
而ICP-MS则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多元素分析能力,适用于复杂样品中重金属的检测。
3. 有害添加剂检测方法有害添加剂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另一个风险因素。
常见的有害添加剂有硼砂、甜蜜素、苏丹红等。
有害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等。
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样品的荧光强度来分析有害添加剂的含量,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
紫外-可见光谱法则利用样品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检测有害添加剂的存在。
4. 冷冻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冷冻食品中常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以提高质感和稳定性。
这些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冷冻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纸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检测方法,对冷冻食品添加剂的半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适用于更多类型和更复杂的添加剂检测。
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测定实验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农药残留作为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人们饮食的安全和健康,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测定实验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介绍食物中农药残留测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实验目的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测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并确定其残留量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通过实验的定量结果,可以评估食品的安全性,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选择。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食物样品:选择市场上常见的食品样本,如水果、蔬菜、肉类等;- 农药标准品:选择多种农药标准品,以覆盖常见的农药种类;- 水:用于制备农药标准品及样品的溶液;- 有机溶剂:如乙腈、甲醇等,用于提取农药;- 盐酸、氢氧化钠等: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度。
2. 实验仪器:- 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农药的分离和定量检测;- 色谱柱:选择合适的色谱柱,以实现农药的分离;- 进样器、检测器等:与液相色谱仪配套的相关设备;- 天平、移液器等:用于称量和移液的实验仪器。
三、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 将食品样品彻底清洗并去皮,确保样品表面的干净;- 将样品冷冻并研磨成粉末,以增加提取效果;- 依照一定比例,取一定量的样品,制备实验样品。
2. 农药标准品制备:- 分别称取不同农药标准品,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得到一系列农药标准品溶液。
3. 样品提取:- 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进行振荡提取;- 将提取液离心分离,得到有机相。
4. 样品净化:- 通过进样器将样品净化,并进入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5. 液相色谱分析:- 将样品进入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 设置适当的流动相和梯度条件,实现农药的分离与检测;- 根据标准曲线,对样品中的农药进行定量测定。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室操作:-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以防交叉污染。
2. 样品处理:- 样品的收集、储存和运输应注意避免二次污染;- 实验前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尽量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农药残留关系着食品安全,是重要的食品检测的项目,现阶段食品中农残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最常用的色谱质谱联用外,还有波谱、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和酶抑制法等多种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Pesticideresidues),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
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
农残剥离器可以降解水果蔬菜表面的农药残留。
1波谱法该方法是根据有机磷农药中某些官能团或水解、还原产物与特殊的显色剂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氧化、磺酸化、酯化、络合等化学反应,产生特定波长的颜色反应来进行定性或定量(限量) 测定。
2色谱法(1)薄层色谱法(TLC)薄层色谱法是一种成熟的、应用也较广的微量快速检测方法。
它在农药残留测定技术上有它独特的用处,它既是重要的分离手段,又是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检测过程一般先用适宜的溶剂提取有机磷农药,经纯化浓缩后,在薄层硅胶板上分离展开,显色后与标准的有机磷农药比较Rf值进行定性测定或用仪器进行定量测定。
(2)气相色谱法(GC)该方法是利用经提取、纯化、浓缩后的有机磷农药注入气相色谱柱,程序化升温汽化后,不同的有机磷农药在固相中分离,经不同的检测器检测扫描绘出气相色谱图,通过保留时间来定性,通过峰或峰面积与标准曲线对照来定量。
一次可同时测定多组份,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准确性也好。
而色谱条件的最佳设定是气相色谱技术的关键。
(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液相色谱柱层析的基础上,引入气相色谱理论并加以改进而发展起来的色谱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农药残留分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因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适合分析沸点高而不太容易汽化、热不稳定和强极性农药及其代谢产物;且可以与柱前提取、纯化及柱后荧光衍生化反应和质谱等联用,易实现分析自动化;同时一些新型检测器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灵敏度。
家庭如何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在如今的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其中农药残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方面。
毕竟,我们每天都要进食各种食品,而如果这些食品中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那么,作为普通家庭,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呢?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农药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是常见的,它可以帮助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过量使用,农药就可能残留在农产品上。
长期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甚至有可能诱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家庭中常见的检测食品农药残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方法是观察法。
在购买蔬菜和水果时,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其外观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有农药残留。
比如,表面过于光滑、颜色过于鲜艳均匀的蔬菜和水果,有可能是经过农药处理的。
正常生长的蔬菜和水果,往往会有一些自然的瑕疵、斑点或者颜色的差异。
第二种方法是浸泡法。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且常用的方法。
将蔬菜和水果浸泡在清水中,一般浸泡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
浸泡过程中,可以适当搅拌或者轻轻搓洗。
如果担心浸泡效果不好,还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用碱或者小苏打,因为农药在碱性环境中更容易分解。
浸泡结束后,观察浸泡水的情况,如果水变得浑浊,可能意味着有一定的农药残留。
第三种方法是削皮法。
对于一些可以削皮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梨、土豆等,削皮是一种有效的去除农药残留的方式。
因为农药往往残留在果皮表面,削皮可以大大减少摄入农药残留的风险。
第四种方法是闻气味法。
有些蔬菜和水果如果残留有农药,可能会散发出一些特殊的气味。
例如,正常的黄瓜会有淡淡的清香味,如果闻到有刺鼻的化学气味,那就可能存在农药残留问题。
第五种方法是使用农药残留检测试纸。
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更加准确和直观。
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专门的农药残留检测试纸,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检测。
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
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是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残留农药
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准确测定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
以下是常用的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
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这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样品经提取、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农药,并具有较低的检测限和较高的选择性。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 这种方法同样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样品在提取和净化后,通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再利用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LC-MS方法适用于复杂样品基质中的农药残留分析,如水果、蔬菜等。
3. 高效液相色谱(HPLC): 这种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样品经
过提取和净化处理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然后利用紫外检测器定量测定农药残留量。
HPLC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并且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农产品。
4.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这是一种迅速、简便的农药残留测定方法。
使用特定的抗体和农药结合,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农药残留量。
ELISA方法适用
于大规模样品筛查和快速检测。
总之,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在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各种
方法应根据不同样品的特点选择,以确保准确测定农药残留量,并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