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工业催化剂制备及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14.33 MB
- 文档页数:112
第九章催化剂制备基本原理第一课时:固体催化剂一般制备方法及晶体沉淀过程教学目的:了解固体催化剂孔结构与反应的关系及晶体沉淀过程教学难点:晶体沉淀过程知识重点:孔结构与反应的关系及晶体沉淀过程优良的工业催化剂须具有活性、选择性好,寿命长,机械强度高,容易再生,成本价廉,原料自给等各方面的先进指标。
要达到这些指标,都要经历一个周密的筛选和反复试制的过程。
已经投产的催化剂,也有必要通过改造、革新,不断地提高上述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性能。
以前研制一种催化剂,要经过数以万计的配方试验,盲目性很大,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从大量的实践经验逐渐总结出了催化剂的制备规律,并通过基础研究的配合,逐渐建立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催化反应与催化剂的分类;而且由于有了比较有效的现代物理、化学的检验和评价方法,现在催化剂制备中的盲目性大大地减少了。
目前工业上使用的催化剂,大多数是固体催化剂,本章介绍的催化剂制备,除特别指出者外,都限于此类型。
催化剂制备一般经过三个步骤:(1) 选择原料及原料溶液配制。
选择原料必须考虑原料纯度(尤其是毒物的最高限量)及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原料互相起化学作用后的副产物(正、负离子)的分离或蒸发去除的难易。
(2) 通过诸如沉淀、共沉淀、浸溃、离子交换、化学交联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将原料转变为微粒大小、孔结构、相结构、化学组成合乎要求的基体材科。
(3) 通过物理方法(诸如洗涤、过滤、干燥、再结晶、研磨、成型)及化学方法(诸如分子间缩合、离子交换、加热分解、氧化还原)把基体材料中的杂质去除,并转变为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以及表面化学状态都符合要求的成品。
在这些步骤中涉及化学过程(晶形沉淀或共沉淀,胶凝或共胶凝,复分解,氧化还原,表面官能团交联),流体动力学过程(液体混合,悬浮液分离、扩散、沉降),热过程(加热、冷却、蒸发、凝缩、结晶、吸附、干燥、灼烧),以及机械过程(固体物料的混合、研磨、选粒、成型)。
本章主要叙述制备中为达到一定的宏观与微观结构所要求的化学过程原理及其有关流体动力学过程、热过程、机械过程的某些必要知识。
二章复习思考题1催化剂在人类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更新原料路线,采用更廉价的原料:革新工艺流程,促进工艺过程开发;缓和工艺操作条件,达到节能的目的;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消除环境污染或开发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化工过程。
2什么是催化剂、催化作用及催化反应的补偿效应催化剂是如何定义的?催化剂是一类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改变热力学平衡,并不被明显消耗的物质。
俳化作用:是一种化学作用,是靠用量极少而本身不被明显消耗的一种叫催化剂的外加物质来加速或减慢化学反应速度的现象。
补偿效应:在用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上,研究一个给定的催化反应时,用Arrhenius方程表示反应速率常数时,不同催化剂的指前因子A和活化能E是以彼此补偿的方式变化的,导致不同的催化剂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的反应速率常数(或反应速率)为恒值。
3催化作用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⑴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⑵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平衡常数),且催化剂可同时加速正逆反应;⑶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当反应有一个以上生成多种产物的方向时,催化剂仅加速其中的一种。
⑷侏化剂山正常运转到更换所延续时间(寿命)。
4工业催化剂的组分:活性组分、载体、助催化剂。
(1)活性组分是催化剂的主要成分,它是彳崔化剂设计的第一步,没有它,催化反应几乎不发生。
其类别主要有三:即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2)载体是催化活性的分散剂、粘合剂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
载体的功能: %1提供有效的表面和适宜的孔结构(维持活性组分高度分散是载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②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是指抗磨损、抗冲击、抗重力、抗压、和适应温度、相变的能力),使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形状:③改善催化剂的传导性:④减少活性组分的含量:⑤载体提供附加的活性中心;⑥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3)助催化剂:催化剂中加入的另一种或者多种物质,本身不具活性或活性很小的物质,但能改变催化剂的部分性质(如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构造、孔结构、分散状态、机械强度等)从而使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抗毒性或稳定性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