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双边贸易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国—澳大利亚双边自由贸易经济效应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由于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峻的挑战,所以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中国甚至世界国家发展经济贸易的重要方式。
中国已经和多个国家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2015年6月17日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双边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贸易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标签:双边;自由贸易;经济效应1绪论1.1选题背景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同其他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中国与东盟、巴基斯坦、新加坡、新西兰、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与澳大利亚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适应了中国与澳大利亚发展的国情,有利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两国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
中国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从2005年到2015年历时十年之久。
中国和澳大利亚协定了包括货物、服务和投资等在内的十几个经济领域方面,是中国截止到目前已经签署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
中国和澳大利亚一直是经济贸易的重要伙伴,双边经贸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投资和贸易方面。
2014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额为1369亿美元,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各类投资的总额是749亿美元。
在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货物、资金流动将会更加的来往密切,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将会极大的发展。
1.2研究的意义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在推动世界各国贸易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了WTO,但由于多边贸易体制固有的弊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WTO中之后,弊端就会显现的更明显。
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和制度参差不齐,在WTO的调节机制下,各国经济利益发生矛盾,就会使得多数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近年来,由于中国的经济崛起迅速,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就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实行反倾销、非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了中国贸易经济的发展。
中澳农矿产品贸易问题引言2003年10月,《中国澳大利亚贸易与经济框架》签订以来,两国经贸合作更加紧密,双边贸易迅速增长,贸易领域不断拓宽,中澳贸易总额从2003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亿美元,增长了%;2005年又创下272亿美元新高,比2004年增长%。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以纺织品、服装、鞋类、机电产品、玩具、化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兼有少量高新技术产品;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主要是铁矿砂、铜矿砂、镍矿砂、煤、原油、羊毛、牛肉、棉花和大麦等矿产品和农产品。
虽然中澳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互补性很强,但在过去十年的双边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而且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矿产品和农产品部门。
因此,中澳自贸区协定谈判须着力解决的关键是中方资源性农矿产品的贸易逆差累计增大问题。
本文拟就这一领域作深入分析,并试图提出综合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中澳农矿产品贸易结构产品结构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盛产牛、羊、小麦和棉花,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品位高,许多矿藏如铁矿石、铝土矿、煤等的蕴藏量均居世界前列。
表1说明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资源性农矿产品主要包括:金属矿砂、纺织纤维、谷类产品等。
中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紧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
在农、矿类产品贸易中,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是水果、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以及以农矿产品为原料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如钢材、纺织品、肉类制品和粮食制品等。
而中国从澳进口的农矿产品则主要用于工业制成品的生产,澳大利亚的羊毛和麦芽供应是中国服装和啤酒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铁、铜、镍、铝等各种矿石也是中国工业高速发展的必备原料。
由此可见,中澳两国相互出口的产品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澳大利亚向中国输出原材料来换取廉价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中国对澳出口以消费品为主,从澳进口的产品则主要用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
592020年09期 (3月下旬)经贸论坛摘要:中国和澳大利亚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政治关系良好。
中国和澳大利亚在经济、教育、贸易等方面的合作将不断深入。
本文研究了中国和澳大利亚双边贸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澳大利亚;经济合作;双边贸易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
澳大利亚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本文研究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贸关系。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世界经济数据库(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2019年10月的数据,从GDP 的角度看,排名第一的是美国,排名第二的是中国。
从第三名开始,依次是:日本、德国、印度、英国、法国、意大利、巴西、加拿大、俄罗斯、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
澳大利亚的GDP 总量排名世界第14位。
澳大利亚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改变了之前自给自足的指导思想,开始逐渐建立并发展与欧美国家的贸易往来。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为美国,其次是欧洲国家。
美国、欧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互补性强,与欧美国家贸易,能够充分发挥中国的要素禀赋特点及比较优势。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是一个劳动力禀赋充裕、资本稀缺的国家。
美国、欧洲国家是劳动力稀缺,资本丰裕的国家。
中国与欧美经济的互补性明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展,中国依靠发挥自身劳动力禀赋丰裕的特点,逐渐扩大了同欧美国家的贸易规模,并在贸易中积累了经验,逐渐实现产业升级。
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事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进一步加深了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贸易规模、贸易产品种类大大提高。
同时,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大大降低。
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也吸引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与中国进行经贸往来。
澳大利亚作为南半球重要的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澳大利亚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浅谈中澳自由贸易区建立:知易行难引言自由贸易区是一种通过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国与国之间自由贸易的机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自由贸易区成为国际贸易的核心议题之一。
中澳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澳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探讨,并指出其中存在的知易行难问题。
一、中澳自由贸易区简介中澳自由贸易区,简称FTA(China-Australia Free Trade Agreement),旨在加强中澳之间的经贸关系,推动双边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此贸易协定于2015年生效,是中澳两国间重要合作的成果之一。
二、中澳自由贸易区的优势1. 促进贸易便利化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将取消或降低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
这将带来贸易程序的简化和加速,使中澳两国的贸易更加便利。
2. 扩大市场准入自由贸易区将促进市场准入的扩大,使两国企业能够更轻松地进入对方市场,开展贸易活动。
这将带来更多商机和经济增长的机会。
3. 促进投资和经济合作中澳自由贸易区有望促进双方的投资和经济合作。
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和提供更好的投资保护,吸引更多的投资流入两国,助力双方经济的发展。
三、知易行难问题的存在尽管中澳自由贸易区建立带来了一系列优势,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知易行难的问题需要解决。
1. 规则不对称中澳自由贸易区中,两国在规则制定上存在差异,这使得双方在合作中面临不少挑战。
比如,中国在一些领域对市场准入有限制,而澳大利亚则对一些商品的进口设置了技术壁垒。
这种规则上的不对称可能会降低自由贸易区的效能。
2. 行政体制难以配合中澳两国的行政体制不同,这对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
行政体制的差异可能导致合作过程中的决策和执行效率下降,延长贸易流程,影响双方贸易的便利性。
3. 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中澳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两国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
这对合作双方的企业来说意味着需要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并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大利亚贸易与经济框架文章属性•【缔约国】澳大利亚•【条约领域】贸易•【公布日期】2003.10.24•【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堪培拉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大利亚贸易与经济框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双方”):认识到自1972年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希望加强长期友好与合作的关系,建立面向21世纪稳定健康发展的中澳全面合作关系;忆及双方建交以来一直作为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基础的“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贸易协定”;重申它们承诺致力于加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及通过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愿望;重申双方承诺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优势互补的原则下,制定经贸合作框架;强调双方承诺发展贸易和投资,并相信,为逐步开展谈判和对话制定一个框架,乃是发挥这种经济关系潜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认为双方签署贸易与经济框架将体现两国建立更强大经贸关系的愿望,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达成以下谅解:第一条双方将通过全面经贸合作,致力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平衡和全面的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
第二条双方将采取措施促进在具有突出潜力的领域进行战略合作。
这些领域主要包括能源与矿产资源、纺织品服装与鞋类、农业、机电产品、旅游、教育、检验检疫、海关、环境保护、投资、信息和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及知识产权。
双方将为相互间的商务访问和商业协会的活动提供便利,双方将联合参与中国中西部开发的计划。
上述领域的合作和计划将协助两国的企业确定商业机会,并加强双边的贸易和投资。
有关领域战略合作的具体内容参见本框架附件一。
第三条双方认识到,领导人和包括负责贸易、经济、农业、资源和能源的其他部长之间的双边会晤,有益于建立更加强劲的双边伙伴关系。
双方将携手合作促进此种会晤,包括在多边和地区论坛。
双方将就经济贸易合作加强对话,将强化中澳部长级经济联委会的机制,促进双边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和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
最新中澳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论文最新中澳现状及其对策分析摩擦现状中澳是近年来中澳两国贸易关系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双方在贸易政策、市场准入和投资等方面的分歧,导致了的加剧。
其中,以下是当前最引人注目的问题:1. 关税措施:中澳之间实施的相互关税措施对双方贸易造成了不利影响。
双方相互提高商品的关税,限制了贸易规模和多样化。
2. 市场准入限制:中澳之间存在市场准入限制,加重了贸易的不平衡。
双方需进一步开放市场,促进贸易的公平和自由。
3. 投资审查:澳大利亚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进行审查的政策措施,给中资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带来了不确定性。
对策分析要解决中澳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对话与协商:中澳应加强对话与协商,通过平等、有建设性的谈判,寻找共同利益的平衡点。
双方可设立高层对话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
2. 扩大市场开放:中澳应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
双方可以探讨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必要的市场准入限制。
3. 加强合作项目:中澳可以加强在创新、科技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项目,提升双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共同开展研究和技术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4. 推动投资便利化:中澳可以加强投资合作,建立更加开放和稳定的投资环境。
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吸引更多中资企业投资澳大利亚。
5. 强调多边主义:中澳应共同坚守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开放合作。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结论中澳问题是当前中澳贸易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通过对话与协商、扩大市场开放、加强合作项目、推动投资便利化和强调多边主义等对策,有望缓解,促进双方贸易的繁荣和稳定发展。
中国与澳大利亚食品贸易状况及措施***1. 引言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食品贸易一直在不断增长,双方之间的合作对于双方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与澳大利亚食品贸易的状况,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以促进双方的食品贸易。
2. 中国与澳大利亚食品贸易概况近年来,中国与澳大利亚的食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是澳大利亚的重要食品进口市场之一,而澳大利亚则是中国的重要食品进口来源之一。
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领域:肉类、奶制品、海鲜、水果等。
中国市场对于澳大利亚的食品出口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国的人口众多,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质量、安全的食品需求不断增长。
澳大利亚以其清洁的环境和高品质的农产品享誉世界,正好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
3. 食品贸易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食品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是双方合作中的一个主要关切。
中国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因此,澳大利亚的食品出口商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向中国市场提供的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此外,贸易壁垒和国际贸易政策也对食品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双方需要加强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协定的签订,降低贸易壁垒,扩大贸易规模。
4. 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食品贸易的措施为了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食品贸易的发展,以下是几个可行的措施:(1)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澳大利亚的食品出口商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卫生标准符合中国的要求。
同时,建立起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以便快速回溯问题产品的来源,确保食品安全。
(2) 促进贸易合作双方应加强贸易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订,降低贸易壁垒,提供更好的贸易环境。
同时,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澳大利亚食品选择。
(3) 加强合作与交流双方的食品企业应加强合作与交流,进行技术和经验的分享,以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
加强行业协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中澳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我国政府推行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快的进步,其不但推动了国际贸易整体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其中我国同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规模扩大,中澳双边贸易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倍受关注。
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双边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
又由于两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众多相似,诸如不断进行的经济改革、较高经济速度增长的保持、国际分工格局中的重新定位等等,均加强了中澳双边贸易的相互竞争。
近年来中澳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但整体规模仍然很小。
研究中澳双边贸易互补与竞争的态势,对展望中国外贸的未来趋势、制定正确的外贸政策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互补性;竞争性;中澳;双边贸易一、中澳双边贸易概括(一)中澳双边贸易额1.中澳双边贸易出口额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的经济建设,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也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机会。
中澳双边经贸关系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从贸易额来看,本世纪中澳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每年都呈跳跃式增长。
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中澳贸易额从84.5亿美元增长到883.26亿美元,十年间贸易额增长了9倍。
在此十年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放大,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额增加了4倍达到307亿美元,中国从澳大利亚的进口额则增加了10倍达到603亿美元,而中国从澳大利亚逆差增长了21.25倍达到了338.85亿美元。
2.中澳双边贸易进口额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6月中澳双边贸易额为528.7亿美元,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331.2亿美元,同比增长44.2%;澳方顺差133.7亿美元,同比增长75.9%。
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8.5%;预计2011年中澳贸易额将突破千亿美元。
3.中澳双边贸易总额中澳双方贸易额从两国建交时的8655万美元到第一个100亿美元用了30年的时间;从2002年第10州乙开始到2007年仅仅用了5年;中澳贸易就达到了400亿美元元;从2007年到2011年,短短的四年再次突破达到1000亿美元。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合作也越来越密切。
双方在贸易、投资、旅游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澳经济合作的现状、潜力和前景。
一、贸易合作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贸易关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但近年来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
2018年,中澳贸易总额达到了2140亿美元,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成为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矿产品、天然气、农产品等资源类产品,而中国则主要出口制造业产品、电子产品等消费品。
双方的贸易互补性很强,为两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商机。
除了一般贸易,中澳之间还有着雄厚的服务贸易合作潜力。
随着中国国内的经济升级和对高品质服务需求的增长,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发达的服务业国家,有很大的机会与中国进行服务贸易合作。
例如,中澳间的教育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目前已成为澳大利亚服务出口的主要部分。
二、投资合作在投资合作领域,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之一。
自2013年以来,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总额已达到1700亿澳元。
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农业等领域。
例如,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购买大型矿业公司,如力拓公司、澳洲煤气局等;同时也进入了生产、金融、零售业等行业。
澳大利亚也在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主要集中在采矿、能源、农业和金融领域。
例如,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已在中国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同时澳大利亚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
同时,中澳投资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政治因素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使得一些澳大利亚政治领袖和公众开始质疑中国的投资是否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这种情况需要双方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三、旅游合作除了贸易和投资,旅游也是中澳之间重要的经济合作领域。
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海外旅游市场之一,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游客来到澳大利亚旅游,为澳大利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摘要中国和澳大利亚是两个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两国在生产要素和经济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但是中澳两国自建交以来都非常注重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并且两国在经济方面有极强的互补性和发展空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澳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关系。
自2006年4月中澳双方就发展21世纪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关系达成共识以来,中澳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发展,双边关系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本文从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两国今后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经贸合作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关系目录引言 (1)1.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 (2)1.1.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中取得的成绩 (2)1.2.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4)2.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发展的建议 (5)2.1.深化贸易关系,推动双边贸易自由化 (5)2.2.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双边贸易的互利性和可持续性 (5)2.3.拓宽贸易渠道,增强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和多层次性 (6)2.4.借鉴国际合作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两国贸易水平 (6)2.5.研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两国贸易长期共同发展 (7)3.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机遇 (7)3.1.中澳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 (7)3.2.中澳经贸合作存在的机遇 (8)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英文摘要 (12)引言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经贸合作日益成为国家间经济交往的重要方式。
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经贸合作近年来飞速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两国双边经贸关系始于20世纪中期,初步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步入快速成长期。
中澳建交30多年来,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获得了全面稳定的发展。
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中澳贸易作者:刘芹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08期【摘要】中澳贸易自21世纪以来迅速发展,产业间贸易是其主要形式,双边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强。
从贸易基础看,两国要素禀赋各异,产业结构互补,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大;从贸易结构看,两国总体贸易结构互补,货物贸易结构互补,甚至农产品内部贸易结构也是互补的。
【关键词】中澳贸易;比较优势;互补性一、中澳双边贸易发展的基本状况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经贸关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
两国政府于1972年12月建立外交关系,当年双边贸易额仅为8655万美元;1996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0亿美元。
进入21世纪,中澳双边贸易呈现跳跃性增长。
2009年中澳贸易额突破600亿美元,达到600.84亿美元;2010年中澳贸易额突破850亿美元,达到877.47亿美元。
根据中方统计,中国对澳贸易长期存在逆差,贸易不平衡状况不断加剧,2009年中澳贸易逆差近200亿美元,2010年达到332.9亿美元。
中澳双边贸易整体呈现为产业间贸易的特征,产业内贸易指数非常低。
通过中澳双方的统计数据可知,两国贸易互补性很强,1988-2010年澳中贸易(澳方统计)和1992-2010年中澳贸易(中方统计)显示,其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很低,并呈下降趋势。
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农产品、矿产品和能源等初级产品;而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除了机械和电子产品外,主要还有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品、服装和鞋类等。
中澳双边贸易依存度不断加深。
据澳统计局统计,2010年澳中双边贸易额为876.75亿美元,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是其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进口来源地,澳大利亚则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国。
1988年至2010年,澳大利亚对中国进口和出口依存度从2.06%和2.17%分别上升至18.68%和25.36%,这说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十分依赖中国,特别是对华出口依存度较大。
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贸易发展现状及潜力研究作者:田燕梅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07期内容摘要:文章运用2002-2014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贸易进出口数据对中澳双边贸易现状进行描述,结果表明,中澳双边贸易规模增长较快,贸易结构互补性较强,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加深。
在此基础上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对中澳双边贸易流量及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贸易潜力巨大,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提出促进中澳双边贸易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澳大利亚贸易潜力引力模型引言2005年4月中国与澳大利亚启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历时十年,历经21轮磋商和谈判,2015年6月17日,中澳两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涵盖货物、服务、投资等十几个领域,是我国已签署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最高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是首个对中国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在服务贸易领域作出承诺的国家,是中国首次与经济总量较大的发达经济体达成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对其它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区和正在研究的自由贸易区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据商务部国别贸易报告显示,2009-2014年中国连续五年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澳大利亚在中国的贸易地位也逐年上升。
因此,研究中澳双边贸易发展现状并对两国贸易潜力进行实证分析,有利于实现两国经济优势互补,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深入发展,顺利实施中澳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加快实施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减少美国主导下的TPP和TTIP战略对中国经贸发展的影响。
目前,关于中澳经贸关系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在中澳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研究,中澳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中澳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建设及影响的研究等方面。
何好俊、祝树金(2008)提出中澳两国国际竞争力极强和较强产业互不重合,具有互补性,且综合贸易互补性呈增强趋势,合作潜力巨大。
王(2010),徐立青、张帆(2012)对中澳贸易竞争的依赖与互补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中澳双方存在不对等依赖,澳方产品较中方产品较有优势,导致贸易谈判中国处于弱势地位,中澳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2019年澳大利亚货物贸易及中澳双边贸易和投资概况2020年4月目录一、2019年澳大利亚货物贸易概况 (3)二、2019年中澳双边贸易概况 (4)三、2010-2018年中澳双边投资存量与流量统计 (5)四、澳大利亚对外贸易年度和月度表(2002-2019) (5)五、澳大利亚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2019) (6)六、澳大利亚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额(2019) (7)七、澳大利亚对主要区域组织出口额(2019) (7)八、澳大利亚自主要区域组织进口额(2019) (8)九、澳大利亚贸易差额主要来源(2019) (8)十、澳大利亚主要出口商品构成(章)(2019) (9)十一、澳大利亚主要进口商品构成(章)(2019) (10)十二、澳大利亚主要出口商品构成(类)(2019) (11)十三、澳大利亚主要进口商品构成(类)(2019) (11)十四、澳大利亚五大类出口商品的国别/地区构成(2019) (12)十五、澳大利亚五大类进口商品的国别/地区构成(2019) (13)十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章)(2019) (14)十七、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章)(2019) (15)十八、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2019) (16)十九、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2019) (17)二十、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的十大类商品及其国别/地区构成(2019) (17)一、2019年澳大利亚货物贸易概况2019年澳大利亚货物贸易保持微弱增长,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统计,货物贸易进出口486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0.4%。
其中,出口2722.7亿美元,增长5.9%;进口2138.2亿美元,下降5.8%。
贸易顺差584.5亿美元,增长94.3%。
分国别(地区)看,2019年澳大利亚对中国、日本、韩国和英国的出口额分别占澳出口总额的38.2%、14.6%、6.4%和3.9%,为1039.0亿美元、397.7亿美元、174.8亿美元和104.9亿美元,对中、英两国出口分别增长18.3%和188.1%,对日、韩两国出口分别下降3.8%和1.2%,对上述四国出口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六成三;自中国、美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额分别占澳进口总额的25.8%、11.7%、7.0%和4.8%,为550.7亿美元、250.1亿美元、149.5亿美元和103.3亿美元,自美国进口增长7.2%,自中、日、泰三国进口分别下降0.8%、11.2%和7.4%。
中澳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我国政府推行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快的进步,其不但推动了国际贸易整体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其中我国同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规模扩大,中澳双边贸易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倍受关注。
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双边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
又由于两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众多相似,诸如不断进行的经济改革、较高经济速度增长的保持、国际分工格局中的重新定位等等,均加强了中澳双边贸易的相互竞争。
近年来中澳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但整体规模仍然很小。
研究中澳双边贸易互补与竞争的态势,对展望中国外贸的未来趋势、制定正确的外贸政策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互补性;竞争性;中澳;双边贸易一、中澳双边贸易概括(一)中澳双边贸易额1.中澳双边贸易出口额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的经济建设,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也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机会。
中澳双边经贸关系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从贸易额来看,本世纪中澳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每年都呈跳跃式增长。
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中澳贸易额从84.5亿美元增长到883.26亿美元,十年间贸易额增长了9倍。
在此十年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放大,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额增加了4倍达到307亿美元,中国从澳大利亚的进口额则增加了10倍达到603亿美元,而中国从澳大利亚逆差增长了21.25倍达到了338.85亿美元。
2.中澳双边贸易进口额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6月中澳双边贸易额为528.7亿美元,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331.2亿美元,同比增长44.2%;澳方顺差133.7亿美元,同比增长75.9%。
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8.5%;预计2011年中澳贸易额将突破千亿美元。
3.中澳双边贸易总额中澳双方贸易额从两国建交时的8655万美元到第一个100亿美元用了30年的时间;从2002年第10州乙开始到2007年仅仅用了5年;中澳贸易就达到了400亿美元元;从2007年到2011年,短短的四年再次突破达到1000亿美元。
在不到40年当中中澳之间的贸易增长了1000倍。
二、中澳双边贸易商品(一)中澳商品结构中国对澳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家具玩具制品三类商品占中国对澳出口的六成左右。
主要是由于中国丰富而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生产的同类产品;同时随着中国在制造业产业链地位的提高,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也日益扩大,比如中国的电机、电气和核反应堆等产品在对澳大利亚出口中占了很大的份额。
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型产品。
在2011年中澳两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中,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产品主要是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两种类型的产品占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产品总价值的56%,而农产品的比重不足3%。
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占澳大利亚对中国产品总出口的13%,矿产资源型产品以及与其相关的金属产品占76.% 。
(二)中澳商品贸易方式1.服务贸易中澳服务贸易绝对额较低,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发展速度也不及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
2000年中澳服务贸易总额为15.54亿澳元,折合成美元为8.8亿美元(按2000年澳元兑美元的平均汇率0.566折算),同期中澳货物贸易额达到87.01亿美元,服务贸易只占货物贸易的10%。
2010年中澳双边服务贸易额为76.48亿澳元,折合成美元为71.66亿美元(按2010年澳元兑美元的平均汇率0.937折算),同期中澳货物贸易额达到900.5亿美元,服务贸易只占货物贸易的7.9%。
2.货物贸易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的经济建设,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也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机会。
中澳双边经贸关系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从交易品种来看,中澳双边货物贸易中,澳对华出口呈现高度集中化,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以资源性产品为主。
其中矿产品是澳大利亚对华主要出口商品,占澳对华总出口的近八成,而其余多数产品在澳对华出口中只有百分之几的占比。
主要是由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得对矿产、能源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急剧扩大,为澳大利亚提供了广阔市场。
从贸易地位来看,货物贸易方面,2008年中国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出口来源地、第三大进口来源地,而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九位贸易伙伴;2009年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进口来源地。
至2010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量占其总量的25%,相当于其第三,第四和第五大出口市场的总和。
而澳大利亚在中国单个国家贸易伙伴中,也上升至第七位。
三、中澳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一)互补性指数界定1.互补性指数定义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
如果一国出口的产品结构与另一国进口的产品结构吻合程度高,意味着出口国产品在进口国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本文利用贸易互补性指数(Trade ComplementarityIndex)来衡量出口国的出口结构与目标国市场进口结构的吻合程度,以考察中澳两国产品贸易的互补性。
2.互补性指数内涵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内涵在于考虑了两国之间贸易商品进出口结构的相似程度,即它衡量了两国之间贸易商品进出口结构上的互补性。
当TC>1 时,说明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强,且TC 值越大,互补性越强;当TC<1 时,说明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弱,且TC 越小,互补性越不明显。
(二)互补性指数测定1.中澳双边贸易互补性指数表1-1 中澳双边贸易十大类商品的互补性指数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Rev3),SITC 十类商品可以归为两大类: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初级产品包括SITC0-SITC4 类商品,工业制成品包括SITC5-SITC9 类商品。
表1-2 和表1-3 是将上述各种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加权平均计算所得。
权数为某种产品在初级产品或工业制成品中的比重。
表1-2 2008-2011 年中国出口澳大利亚进口两大类商品互补性指数从表3.3 中,可以看出2008-2011 年中国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方面的互补性情况:(1)中国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在初级产品方面互补性较弱,并且呈逐年递减趋势。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中国不再以出口初级原料产品为主,再加上澳大利亚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在出口初级产品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就形成了中国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在初级产品上互补性弱的结果。
(2)中国出口与澳大利亚进口在工业制成品方面互补性相对较强,但是不具有绝对优势。
这个结果与我国近年来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的现状是不相符的。
这说明,中国产品出口额排名靠前的产品并不一定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相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产品也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出口额。
因为中国显性比较优势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上,附加值较低,而出口额与附加值是成正比的,这样就导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不高。
总之,在中国工业制品出口结构上,一方面要发展我们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注意发展自己品牌,注重个性化包装等,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利用中国经济当前发展良好的态势,继续吸引国外资本与先进技术,发展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优化我国商品出口结构。
表1-3 2008-2011 年澳大利亚出口与中国进口的互补性指数从表1-3 中,可以看出2008-2011 年澳大利亚出口与中国进口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方面的互补性情况:(1)澳大利亚出口与中国进口在初级产品方面的互补性指数在33.26-52.28 之间,互补性极强。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总体上属于资源缺乏型国家,有很多稀缺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相对来说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而且门类齐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形成了资源互补。
中国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初级原料产品,对澳大利亚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
这造成中澳之间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
简言之,中澳两国资源禀赋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澳贸易的互补性。
(2)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出口与中国进口在工业制成品方面的互补性很弱,互补性指数最高的时候为 1.99,其余年份都在 1 以下。
显然,这个结果与中澳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一致。
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都经过经济改革,之后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然而两国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截然不同。
中国选择了先发展制造业,澳大利亚则选择了首先发展服务业,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样,澳大利亚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制造业发达,不需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工业制成品。
(三)互补性指数总体评价1.中澳双边贸易互补性的现状从资源凛赋的角度来看,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
其中,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
黄金、铁矿石、煤、铿、锰矿石、镍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
同时,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铝和黄金出口国,澳大利亚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和生产国。
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则比较少。
由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得对矿产、能源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急剧扩大,这为澳大利亚提供了广阔市场,因此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矿产品等资源性产品的比重不会下降,未来还会随着中国需求的进一步扩大而上升。
另一角度来看,中国丰富而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生产的同类产品;同时随着中国在制造业产业链地位的提高,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也日益扩大,比如中国的电机、电气和核反应堆等产品在对澳大利亚出口中占了很大的份额。
中澳两国不仅在总体经济上互补,而且在农业部门内部也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在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2008年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加工食品占全部出口到澳大利亚农产品的72. 3%,蔬菜和水果占11. 1%, 2种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占出口到澳大利亚农产品价值的83. 4%;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中,羊毛占出口到中国农产品总价值的54. 5%,粮食作物占18. 4%,畜产品占20%, 3种农产品占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农产品总价值的92. 9%。
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而澳2.中澳双边贸易互补性的趋势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是资源型农产品,所以在农产品内部中澳两国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四)中澳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在中澳双边贸易中,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贸易额位居前五位的商品是机电类产品、化工产品、矿产品、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前五位商品是矿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及其制品和橡胶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类产品出口排在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第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