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注意事项
- 格式:pdf
- 大小:150.74 KB
- 文档页数:5
小麦代替玉米的鸡饲料配方1. 小麦代替玉米的比例以及营养分析在使用小麦代替玉米的饲料配方中,需要合理控制小麦代替玉米的比例。
一般来说,可以将小麦代替玉米的比例控制在20%-40%以内。
小麦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粗物和灰分。
在营养上,小麦中含有的蛋白质量和氨基酸种类与玉米相似,但其能量价值较低,因此,需要在用小麦代替玉米时,增加蛋白质含量或添加其它高能源或高蛋白的原料。
2. 配方示例小麦 35%豆粕 20%麸皮 10%骨粉 8%玉米淀粉 4%油菜粕 3%脱脂大豆粉 2%盐 0.3%DL-蛋氨酸 0.1%复合微量元素 0.2%维生素和矿物质 0.2%此配方中小麦占比达到35%,相对占比较大。
豆粕、麸皮、鱼粉和骨粉都是高蛋白原料,可以提供一定的蛋白质和营养。
油菜粕和脱脂大豆粉可以增加能源和蛋白质的含量。
盐、DL-蛋氨酸、复合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供必要的营养和微量元素,保证鸡的健康生长。
3. 饲喂注意事项(1)使用小麦代替玉米的饲料配方可减少成本,但不能以此为代价降低鸡的生产性能。
在使用小麦代替玉米时,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或添加高能源和高蛋白质的原料。
(2)在使用小麦代替玉米时,应注意小麦的粒度和处理方式。
小麦中的非淀粉性多糖和纤维素可以影响其消化吸收,因此,需要在小麦中添加适当的酵素预处理。
(3)鸡饲料的使用量也应根据鸡的品种、生长阶段和品质要求来确定。
对于肉鸡而言,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喂量。
特别要注意的是,饲喂过少或过多均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效益。
在蛋鸡饲料中使用小麦的优势近年来,由于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在畜禽日粮中,小麦开始逐渐取代玉米,成为畜禽饲料的主要能量原料之一,特别是随着小麦酶制剂的使用,在某些家畜日粮中,小麦已全部替代玉米,成为主要的能量饲料,在肉鸡和肉鸭日粮中,小麦也已经占据能量饲料的60%左右。
但是在蛋鸡生产中,绝大多数养殖场仍然采用的是玉米豆粕型的饲料配方,小麦的使用率较低。
在蛋鸡日粮中,使用小麦代替玉米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小麦本身的营养特点,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小麦中含有约6%左右的非淀粉多糖,这种非淀粉多糖以阿拉伯木聚糖为主,具有很强的粘性,不能被鸡只消化吸收,同时会影响饲料中其它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并导致粪便具有粘性。
我们在饲料中添加了按一定比例配比的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很好的解决了非淀粉多糖的消化吸收问题,同时还能够提高其它饲料原料中纤维素等物质的消化利用率,鸡只的粪便与使用玉米豆粕型日粮无明显差异。
2、小麦的能值低于玉米,可能会导致日粮能量偏低。
据NRC的标准,12%水分的小麦禽代谢能为3040大卡/kg,而14%水分的优质玉米禽代谢能值为3240大卡/kg,比小麦高出200大卡。
据大量实验表明,在添加足量复合小麦酶之后,可提高小麦的禽代谢能值140~230大卡/kg,已经基本与优质玉米相当。
而市售玉米,特别是山东本地玉米,水分往往在16%左右甚至更高,而且其中杂质较多,霉变状况时有出现,其代谢能甚至不足3150大卡/kg,而市售小麦的水分多在10%~12%之间,其代谢能值甚至比玉米还略有优势。
3、氨基酸平衡问题。
优质玉米的粗蛋白含量为8.7%,而小麦的粗蛋白含量高达13.9%,在谷物类饲料中名列前茅,因此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同时要减少一部分豆粕用量。
但对蛋鸡来说,小麦的氨基酸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赖氨酸水平偏低。
因此,在使用小麦型饲料时需要额外添加一定量的赖氨酸,同时将日粮中的粗蛋白水平略微提高,以数量换平衡。
小麦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用玉米作为家禽配合饲料的能量原料是我国使用的典型配方。
玉米的短缺或是价高,对生产者来说就意味着饲料成本的提高。
生产者应考虑应用价格较为低廉的谷物来抵消玉米价格的升高。
一般认为用小麦作动物饲料价格太昂贵,但近些年来,随着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价格的走低,小麦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小麦的代谢能是玉米的90%。
小麦中的营养成份比较容易消化。
用肉仔鸡、产蛋鸡和火鸡做的试验表明,小麦可以作为家禽的主要能量饲料。
但小麦与典型的能量饲料玉米比较有其特殊性,在家禽配合饲料中应注意其合理使用。
1、小麦与玉米比作家禽饲料的优点小麦蛋白质高于玉米,有的品种甚至高过一倍,赖氨酸含量较高,而苏氨酸的含量与玉米相当。
小麦氨基酸利用率与玉米没有显著差别。
用小麦替代玉米作能量饲料时,配合饲料中的豆粕用量可降低。
小麦总磷的含量高于玉米,而且利用率高,这是由于小麦中含有植酸酶,能分解植酸获得无机磷。
小麦面粉遇水易变得粘稠,是很好的自然粘结剂,有利于制粒。
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是籽实中最低者,小麦约为53℃~64℃,玉米约为61℃~72℃。
2、小麦与玉米比作家禽饲料的缺点与采取的对策小麦的能量和亚油酸含量比玉米低,小麦中亚油酸仅0.8%,玉米中亚油酸有2.0%。
日粮中用50%的玉米则能满足鸡必需脂肪酸的需要,而小麦则不能。
小麦中不含叶黄素,而黄玉米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22mg/kg),叶黄素能沉积在脂肪、皮肤和蛋黄中。
可向日粮中添加混合脂肪以调节能量和亚油酸的含量,叶黄素则通过添加2%―3%的苜蓿(含叶黄素198―396mg/kg)或玉米蛋白粉(粗蛋白质为60%的玉米蛋白粉含叶黄素253mg/kg)而得到补充。
表1显示了用小麦取代25%玉米同时作或不作养分调整的效果。
按重量计以小麦取代玉米时,日粮中的能量和亚油酸含量有中等程度的降低,而叶黄素含量则大大降低。
添加2%的苜蓿和1%的混合脂肪,则小麦日粮的养分水平被调整到了近似玉米的日粮。
小麦替代玉米的应用技术[来源:德佳技术部点击数:770 ]一、小麦的品种分类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按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两种;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
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
多数冬小麦是白皮、软粒的,而春小麦是红皮、硬粒的。
二、小麦与玉米的营养成分差别注意:数据引自中国饲料数据库小麦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木聚糖。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玉米相比,小麦的能量、亚油酸含量要低于玉米,而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等要比玉米高。
三、小麦替代玉米的基本比例及限量1、在4周龄以下的家禽日粮中,小麦用量不超过20%,加酶后用量不超过40%;4周龄以上的禽料,小麦不超过25%,加酶后用量不超过50%。
在蛋禽或种禽中,一般不超过20%,加酶后一般不超过40%,幼龄阶段用量要相对少些。
2、在猪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一般比例为:乳仔猪30——50%,生长猪50——70%,育肥猪70——100%。
3、小麦不适于完全直接替代玉米用于鸭、鹅肥肝生产。
四、青年鸡、蛋鸡、育肥猪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简易方法1、 200公斤小麦可替代180公斤玉米和20公斤豆粕2、 250公斤小麦可替代220公斤玉米和30公斤豆粕五、小麦替代玉米的注意事项1、如果用小麦全部代替玉米,必须添加小麦酶(木聚糖酶)。
以高活性、高含量的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才是真正的小麦专用酶。
同时利用配方软件调整赖氨酸、苏氨酸和磷的水平。
2、小麦能量略低的问题1)小麦酶(木聚糖酶)能提高4—7%的能量(140—230Kcal/kg,根据小麦酶产品不同可能有些差异),要计算在内;2)全部取代时,对于蛋鸡日粮要考虑补油,同时考虑亚油酸的问题;3、关于小麦代替玉米对猪、禽日粮配方的区别:猪日粮建议小麦简单代替部分玉米;家禽日粮中应用小麦作为主要能量饲料时,应当将亚油酸作为最重要的营养指标之一。
禽料中用小麦代替玉米的相关问题探索我国饲料资源不足,尤其能量饲料缺口更大。
长期以来能量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玉米。
近年来,以玉米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如:赖氨酸,乙醇,淀粉,酿酒等)快速发展,造成玉米供应日趋紧张。
加之小麦产量逐年增加,导致今年各地区的小麦价格往往低于玉米100元/吨以上,形成了小麦与玉米价格的倒挂。
这为小麦用作畜禽饲料提供了成本基础。
本文简要对小麦代替玉米的应用技术作一概述,供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参考。
1.应用条件玉米和小麦的饲料总能相差很小,但由于小麦含6-8%阿拉伯木聚糖,造成饲料在消化道内产生食糜黏度大,导致动物对小麦营养的消化率较低。
小麦部分代替玉米可有效节约部分蛋白原料如豆粕,小麦氨基酸含量高于玉米,但显着低于豆粕含量,若小麦代替玉米后将配方粗蛋白水平保持原水平,则由于豆粕用量下降导致某些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等)下降量是无法用小麦弥补的。
为保持氨基酸含量必须添加人工合成的氨基酸,而结果有时会超过替代前配方的成本。
建议小麦替代玉米后适当提高配方粗蛋白水平,关注氨基酸平衡。
综上因素及小麦酶添加,当每公斤小麦的价格比玉米低0.1元时,即可考虑小麦大比例替代玉米,以获得降低成本之目的。
2.代替比例以玉米-豆粕型配方为例,提出如下建议。
当使用杂粕或糠麸时适当降低替代比例。
禽日粮中小麦用量:雏禽10-20%;中、大、蛋禽20-30%,必须添加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小麦专用酶或复合酶。
3.配方调整3.1能量小麦对鸡代谢能为3040 Kcal/Kg ,低于玉米200 Kcal/Kg 。
若小麦代替玉米30%,能量下降是40 Kcal/Kg,若不添加小麦酶足以引起生产性能下降。
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适量添加木聚糖酶可使小麦日粮的禽代谢能提高6-7%,可使小麦表观代谢能提高7%左右(140-230Kcal/kg)。
在酶作用下(保证酶活而非酶量),小麦对禽代谢能由3040 Kcal/Kg升到3250 Kcal/Kg,与玉米相当,在添加酶的情况下,小麦的代谢能可等同于玉米进行配方。
小麦替代玉米词喂畜禽的方法我国饲养畜禽的日粮以玉米、豆粕型为主,非常规饲料原料在畜禽日粮中使用的比例较小。
随着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畜禽养殖效益日趋降低,因此,采取"非常规饲料原料+饲料酶"的养殖概念逐渐为广大养殖户和饲料厂所接受,现笔者侧重讲述小麦代替玉米饲喂畜禽的优缺点及使用小麦时的一些基本知识。
1 小麦替代玉米的优缺点优点:一是小麦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小麦13.5%,而玉米8.7%),可以节省昂贵的蛋白质原料的费用;二是小麦的有效磷含量高(小麦0.21%,而玉米0.10%),可以节省磷酸氢钙的使用量;三是小麦的粗脂肪含量低(小麦1.70%,而玉米3.60%),能很大程度改善肉胴体品质。
缺点:一是小麦中纤维素含量高,主要是木聚糖,不同品种小麦的木聚糖含量常在1%~10%,而猪消化道由于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必须通过外源添加物质才能提高猪对小麦的消化率;二是水溶性的木聚糖在胃肠道中会产生黏性,从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形成对胃肠多肽的抑制,导致胰液分泌紊乱;三是木聚糖会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细胞壁包裹淀粉颗粒后,会阻碍动物对淀粉的消化;四是由于木聚糖会被肠道微生物利用,导致微生物增殖,从而产生腹泻等问题。
2 猪日粮中使用小麦采用小麦日粮来替代玉米日粮,可以大幅度地节约饲料成本,平均每吨全价饲料可节约50~200元,同时通过使用小麦专用酶(HF1302),能够使猪获得与饲喂玉米、豆粕日粮后同样的生长性能。
用小麦日粮替代玉米需要对小麦的营养价值、小麦的加工、小麦日粮配方的调整和小麦日粮中加酶等环节有深入全面的认识,否则替代效果会受到影响。
2.1 猪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小麦可以替代各阶段猪(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和母猪)日粮中玉米的30%~100%。
对保育猪能替代30%~50%,生长猪50%~70%,育肥猪70%~100%。
2.2 猪料配方调整重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小麦中赖氨酸含量比玉米、豆粕低,而赖氨酸含量与猪生长速度要求成正比,因此当用小麦配方时,日粮蛋白质赖氨酸的组成成分水平要比玉米、豆粕日粮高0.5%~1.5%,此时就应额外添加合成赖氨酸;二是小麦替代玉米,通常可以节省豆粕用量30~100千克/吨;三是小麦替代玉米,可以减少磷酸氢钙用量2~4千克/吨。
The development of feed and forage | 饲料与牧草开发94 ·2021.17率、蛋重与玉米型日粮对照组差异不显著[3]。
用小麦替代蛋鸡日粮中30%的玉米并添加酶制剂,与玉米型日粮对照组相比,产蛋率提高1.3%~2.1%,饲料转化率提高2.9%~3.3%[4]。
用小麦替代蛋鸡日粮中20%的玉米并添加酶制剂,与玉米型日粮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产蛋率提升1.67%,总蛋重提升1.58%[5]。
大量试验表明在合理使用酶制剂前提下,用一定比例的小麦替代蛋鸡日稂中的玉米可使蛋鸡的生产性能提高。
除添加酶制剂,小麦物理膨化工艺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高温高压可有效破坏小麦的细胞壁结构,提高NSP 的消化吸收率,但此法依赖于上游饲料厂的膨化设备,且具体膨化工艺有待研究和推广。
2.2 亚油酸不足问题小麦的亚油酸含量仅为玉米的1/4,亚油酸属于蛋鸡体内必需不饱和脂肪酸之一,亚油酸缺乏会干扰雏鸡的发育过程,显著降低蛋鸡的免疫水平[6]。
与玉米型日粮相比,小麦型日粮能够显著降低肉仔鸡的脾脏、法氏囊、胸腺器官指数,间接的影响机体的免疫水平。
在大比例使用小麦时需要补充饲用亚油酸制剂、花生粕、菜籽粕等油料作物压榨附属产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配合饲料中可适当添加。
2.3 小麦粉碎粒度问题蛋鸡嗉囊结构对饲料的粒度有特殊的要求,粒度过大会导致消化不完全,影响饲料利用率,粒度过小容易引起糊口、粘结导致的消化不良,适口性也会降低,另一方面可能与小麦粒度有关。
据报道,产蛋鸡日粮中使用整粒小麦替代35%的玉米,与玉米型日粮对照组相比,采食量指标无显著差异,小麦颗粒大小对鸡采食量的影响不大[7]。
由于雏鸡阶段消化道发育不完全,肌胃收缩不够,小麦的破碎粒度要求可取0.7 mm ,而到产蛋期粒度范围可以参考玉米的标准取1.0~1.3 mm 或者整粒使用。
蛋鸡日粮中小麦的粉碎加工工艺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2.4 蛋黄着色问题鸡蛋作为蛋鸡养殖的终端产出,其蛋黄颜色是消费市场的关键评价指标,消费者更青睐蛋黄偏黄色或者偏红色的鸡蛋,我们知道,蛋黄中的色素主要来源于蛋鸡从饲料中摄取和沉积在体内的叶黄素。
玉米豆粕替代要点现阶段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地方出现饲料原料短缺的情况。
自配饲料的蛋鸡养殖场通常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主,其他非常规原料使用的较少,如果玉米、豆粕出现短缺,可选择适当使用杂粕部分替代豆粕,小麦部分替代玉米暂时解决燃眉之急,稳定蛋鸡生产性能。
但同时也应关注杂粕和小麦原料中常存在的抗营养因子、霉菌毒素和适口性等问题,以及配方频繁改动引起的换料应激,本文将着重原料替代环节,分析饲料中替代玉米、豆粕的相关关键点。
小麦vs玉米1、小麦替代玉米的效益麦类有的营养指标高于玉米,且资源丰富,是玉米的最佳替代品。
饲料中合理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比如一般的硬质小麦( 主要指春小麦) 蛋白含量在13% 以上,远高于玉米,这利于减少蛋白原料如豆粕的使用,降低饲料成本。
同时小麦还能带来很多的附加价值,如玉米的脂肪主要是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所以用小麦取代玉米利于增加畜体脂肪硬度,提高酮体品质,减少家禽脂肪肝综合症(Fatty Liver-Syndrome) 的发病率等等。
2 、小麦替代玉米需要注意的问题小麦中的抗营养因子麦类籽实中含有较多的非淀粉多糖(NSP),它具有抗营养作用,严重影响了麦类所含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
另一方面,小麦的种类多,不同种类小麦能量有比较大的差异,这给实际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酶制剂可有效减小小麦能值的波动,缩小原料质量差异,稳定饲料品质和动物生产性能表现。
小麦使用成功的关键是消除其抗营养因子木聚糖和β- 葡聚糖,并在配方中调整、平衡其营养。
小麦中主要的抗营养N S P 是木聚糖和β- 葡聚糖,所以小麦型日粮中添加酶制剂时,建议同时添加木聚糖酶和β- 葡聚糖酶;小麦的采购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易感染赤霉病产生呕吐毒素,所以使用小麦一定要防止霉变或加入霉菌毒素吸附剂;换料应激部分畜禽在由玉米型饲粮向小麦型饲粮转换时有一个应激过程,表现在短期内的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略下降、蛋壳颜色稍变浅。
饲粮中小麦替代玉米的可行性分析与探索进入2020年以来,玉米价格一路飞涨并且库存少,进口难,而小麦价格相对稳定,库存充盈。
在这种形势下,小麦相比较于玉米,有更好的营养价值性价比,符合养殖企业对生产性能和成本控制的需求。
1、小麦和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分析
由上面表1~6分析表明小麦和玉米,在常规成分及可利用氨基酸、维生素、有效能、非淀粉多糖等方面各有优势和缺点。
2、饲粮中小麦代替玉米可行性研究
以上研究表明,在饲粮中全部或部分使用小麦是可行的。
3、饲粮中小麦代替玉米时注意事项:
(1)小麦使用量加大时,需要解决加工工艺参数,解决颗粒料过硬问题;进入养殖动物肠道食糜粘性增加,需要增加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等的使用量或采购适用于麦类配方的复合酶。
(2)小麦和玉米外观差异大,相比较于玉米豆粕型饲粮,小麦型饲粮颜色变浅。
(3)由于配方结构的变化,为了减少动物采食应激,建议逐步加大小麦使用量,循序渐进过渡饲喂动物。
小麦替代玉米和豆粕饲喂畜禽的方法选自《畜牧人》杂志总第四期来自乡下的狼来自乡下的狼楼主我国饲养畜禽的日粮以玉米、豆粕型为主,非常规饲料原料在畜禽日粮中使用的比例较小。
随着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畜禽养殖效益日趋降低,因此,采取"非常规饲料原料+饲料酶"的养殖概念逐渐为广大养殖户和饲料厂所接受,但对于如何科学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仍存在一定的迷惑,本文就针对这一情况侧重讲述小麦代替玉米、豆粕作为日粮饲喂畜禽及使用小麦时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小麦替代玉米的优缺点优点:一是小麦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小麦13.5%,而玉米8.7%),可以节省昂贵的增加蛋白质原料的费用;二是小麦的有效磷含量高(小麦0.21%,而玉米0.10%),可以节省磷酸氢钙的使用量;三是小麦的粗脂肪含量低(小麦1.70%,而玉米3.6%),能很大程度改善肉质。
缺点:一是小麦中纤维素含量高,主要是木聚糖,不同品种小麦的木聚糖含量常在1%~10%,而猪消化道由于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必须通过外源添加酶制剂才能提高猪对小麦的消化率;二是水溶性的木聚糖在胃肠道中会产生粘度,从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形成对胃肠多肽的抑制,导致胰液分泌紊乱;三是木聚糖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细胞壁包裹淀粉颗粒后,会阻碍动物对淀粉的消化;四是由于木聚糖会被后肠道微生物利用,导致微生物增殖,从而产生腹泻等问题。
二、小麦替代玉米、豆粕日粮的适宜时间:小麦替代玉米,可减少玉米的使用量,尤其是在玉米价格较高的时候;小麦也可以替代豆粕,减少豆粕等蛋白质原料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何时采用小麦替代玉米和豆粕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取决于豆粕的价格,一般豆粕原料价格高于2000元/吨时可考虑使用小麦。
二是取决于小麦与玉米的价格差。
一般价格差在100元/吨时可考虑使用小麦。
上述两点是独立的,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达到节约饲料成本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豆粕原料价格高的时候,如果小麦替代玉米,能节约饲料中蛋白质原料的含用量。
⼩麦与⽟⽶的营养价值差异及⼩麦替代⽟⽶的可⾏性【附:⼩麦的品质鉴别⽅法】⽟⽶作为主要的能量饲料,主产区有东北产区和华北黄淮产区,它在饲料配⽅中占40%以上。
⽽⼩麦作为能量饲料,主产区集中在华北黄淮地区,⽬前北⽅⼴⼤农村,余粮贮量很⼤,随着⼩麦夏收顺利完成,⽬前⼩麦的价格要低于⽟⽶,⼀些养猪场、养户要求试⽤⼩麦代替⽟⽶养猪。
在⼩麦价格⽐⽟⽶低的地区,完全可考虑⽤⼩麦来代替⽟⽶进⾏饲喂⽣长猪,肥猪⽣长速度快,饲料报酬⾼,经济效益显著。
采⽤经济有效的加⼯⼿法和⽣物技术可以提⾼⼩麦的饲⽤价值,同时研究⼩麦在动物饲料不同阶段的合理⽐例是⽬前国内动物营养界深⼊研究的课题。
1 ⼩麦和⽟⽶的营养差异1.1⼩麦的主要成分⼩麦蛋⽩质含量⽐⽟⽶⾼,但氨基酸组成则与⽟⽶差不多,能量⽐⽟⽶低。
⼩麦的消化率与⽟⽶差不多,总可消化营养分亦与⽟⽶相近。
矿物质含量中,钙、磷、锰等⽐⽟⽶稍多,但维⽣素⽅⾯,胡萝⼘素、维⽣素D均不⾜,维⽣素B1多,维⽣素B2少,烟碱酸⽐⽟⽶多。
但⼩麦中含有⼀定的抗营养因⼦-NSP(⾮淀粉多糖),⽔溶性的NSP是⼩麦的主要抗营养因⼦,它影响了⼩麦在畜牧⽣产中的应⽤效果,因此加强对⼩麦NSP的抗营养机理研究,降低其抗营养作⽤,成为提⾼动物采⾷量、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产效率的主要⼿段。
1.2⽟⽶的主要成分⽟⽶是常见⾕物中能量最⾼的⼀种饲料原料,油脂是⼩麦与⼤麦的两倍,但与⼩麦相⽐蛋⽩质及纤维、矿物质含量较少。
亚油酸含量⾼达2%,是⾕实类饲料中含量最⾼者。
如果⽟⽶在⽇粮中的配⽐达50%以上,仅⽟⽶即可满⾜猪对亚油酸的需要量。
氨基酸不平衡,赖氨酸、⾊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不⾜。
维⽣素中脂溶性维⽣素E较多。
2 ⼩麦的饲养特性2.1 适⼝性⼩麦对猪的适⼝性优于⽟⽶,在商品猪⽇粮可部分替代⽟⽶。
家畜对⼩麦的适⼝性良好,但因其粒⼩且硬,所以给予猪时应粉碎2.5毫⽶为佳,粉碎太细适⼝性反⽽不好。
Conha(1997) 也指出,⼩麦对猪的适⼝性⽐⽟⽶强。
饲粮中小麦替代玉米的应用与实践刘胜利1徐毅"李嫔3秦秀云4钱娟娟1郭庆文1王兴吉1李华1王德海1郭志英1 (1.山东隆科特酶制剂有限公司,临沂276400;2.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201418;3.江苏海普瑞饲料有限公司,泰州225700;4.山东和美集团有限公司,滨州251700)摘要:进入2020年以来,玉米价格一路飞涨并且库存少,进口难,而小麦价格相对稳 定,库存充盈。
在这种形势下,小麦相比较于玉米,有更好的营养价值性价比,符合养殖企业 对生产性能和成本控制的需求。
非淀粉多糖酶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可以起到分解非淀粉 多糖、改善肠道健康、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
本文总结了小麦在饲粮中替代玉米的应用与实 践。
关键词:非淀粉多糖酶;小麦;玉米;替代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Wheat to Replace Corn in DietsLiu Shengli 1 ,Xu Yi 2** ,Li Pin 3,Qin Xiuyun 4 ,Qian Juanjuan 1 , Guo Qingwen 1 ,Wang Xingji 1 , Li Hua 1 ,Wang Dehai 1 , Guo Zhiying 1(1.Shandong Lonct Enzymes Co., Ltd. Linyi Shandong 276000;2.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mentalEngineering ,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Shanghai 201418;3. Jiangsu Hipore Feed Co.,Ltd. Taizhou Jiangsu 225700;4.Shandong Highmade Group Co. ,Ltd. ,Binzhou ,Shandong ,251700)资助项目:2019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作者简介:刘胜利(1973-),男,山东滨州人,博士,研究方向:饲用酶工程和动物真菌毒素中毒及毒性机理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