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频率和台站管理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21
浙江省信息产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业余无线电台设台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信息产业厅•【公布日期】2006.11.03•【字号】浙信无[2006]229号•【施行日期】2006.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浙江省信息产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业余无线电台设台管理规定》的通知(浙信无[2006]229号)各市无线电管理处:为加强对浙江省业余无线电台的管理,使业余无线电活动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根据《浙江省业余无线电台设台管理暂行规定》试行一年来的实践情况,在归纳总结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制定了《浙江省业余无线电台设台管理规定》,现予发布施行。
原《浙江省信息产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业余无线电台设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浙信无[2005]78号)同时废止。
浙江省信息产业厅二○○六年十一月三日浙江省业余无线电台设台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使业余无线电活动在我省健康、有序地开展,规范业余无线电台的设台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国家体委、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暂行规定》[(82)无发文53号]、《个人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暂行办法》[(92)国无管字15号]、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加强业余无线电台站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信无函(2004)51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业余无线电通信,是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的一项活动。
业余无线电台应遵守国家无线电频率使用的有关规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业余无线业务为主要业务的频段。
业余无线电台不得使用非业余无线电业务频段。
目前在业余无线电业务为次要业务的频段操作的电台,不得对同频段主要业务电台产生有害干扰,同时按国家有关通知精神应逐步退出这些频段。
从发文之日起,不再办理新设使用次要业务频段的业余无线电台的设台手续。
现已办理过电台执照的设备可使用至报废。
无线电管理收费规定模版无线电管理收费规定是为了加强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维护无线电通信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保障广大用户的权益和利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无线电管理实践,制定本收费规定。
以下是本规定的相关内容:一、无线电管理收费的基本原则1. 公平合理原则:无线电管理收费应当依法合理、公平公正,不得侵犯用户的利益。
2. 风险补偿原则:无线电管理收费应当根据实际风险情况合理确定,对于高风险频率资源的使用应当收取相应高额的管理费用。
3. 激励引导原则:无线电管理收费应当引导用户按顺序、规范、高效使用无线电频率资源,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
二、无线电管理收费的范围和标准1. 无线电频率使用权收费:a) 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地面站等持有电台执照的单位或个体经营者,根据执照类别和覆盖范围,按照相关规定缴纳无线电频率使用权收费。
b) 无线电频率使用权的收费标准由无线电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根据频段、功率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2. 无线电设备登记应用费:a) 各类无线电设备销售商、代理商、经营者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缴纳无线电设备登记应用费。
b) 无线电设备登记应用费的收费标准由无线电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根据设备类型、功能、频率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三、无线电管理收费的缴纳方式和时限1. 无线电频率使用权收费的缴纳方式:a) 无线电频率使用权收费可通过银行转账、电子支付等方式进行缴纳。
b) 用户应当在收到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收费通知后,在规定的时限内缴纳相应的费用。
2. 无线电设备登记应用费的缴纳方式:a) 无线电设备登记应用费可通过银行转账、电子支付等方式进行缴纳。
b) 无线电设备销售商、代理商、经营者应当在销售或使用无线电设备之前,向无线电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并在规定的时限内缴纳相应费用。
四、无线电管理收费违规处理办法1. 拒不缴纳无线电管理收费的,无线电管理部门有权采取如下处罚措施:a) 给予警告,并限期缴纳;b) 暂停或取消用户的无线电频率使用权;c)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惩罚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证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运行,防止各种无线电业务、无线电台站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2016年版)和我国无线电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研制、生产、进口、销售、试验和设置使用各种无线电设备,应当遵守本规定,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相应的手续。
第三条在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内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分别遵守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有关无线电管理的法律规定。
本规定中列入的中国香港、澳门无线电频率划分表由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分别制定和执行,相关资料和规定以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法定文本为准。
本规定暂未列入中国台湾地区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第四条本规定自20XX年X月X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11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6号)同时废止。
目录第1章无线电管理的术语与定义 (1)1.1 一般术语 (1)1.2 有关频率管理的专用术语 (2)1.3 无线电业务 (3)1.4 无线电台与系统 (6)1.5 操作术语 (11)1.6 发射与无线电设备的特性 (13)1.7 频率共用 (16)1.8 空间技术术语 (17)1.9 无线电频段和波段的命名 (18)1.10 常用字母代码和业务频段对应表 (19)1.11 国际电信联盟(ITU)区域划分 (19)第2章电台的技术特性 (21)第3章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22)3.1 引言 (22)3.2 业务种类与划分 (22)3.3 一般规定 (23)3.4 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24)3.5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频率划分脚注 (138)3.6 中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脚注 (209)附录 (213)附录1 发射机频率容限 (214)附录2 发射设备杂散域发射功率限值要求 (218)附件1 确定杂散域发射和带外域发射界限的补充规定 (221)附件2 固定业务参考测量带宽的规定值 (223)附件3 陆地移动业务参考测量带宽的规定值 (224)附录3 发射标识和必要带宽 (226)第1章无线电管理的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取自中国国家标准《无线电管理术语》(GB/T 13622-2012)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2016年版,这些术语与定义仅作本规定统一称呼和理解其含义之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2010)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0.09.14•【文号】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16号•【施行日期】2010.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1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已经2010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1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毅中二0一0年九月十四日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前言第一条为了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证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运行,防止各种无线电业务、无线电台站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2008年版)和我国无线电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研制、生产、进口、销售、试验和设置使用各种无线电设备,应当遵守本规定,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相应的手续。
第三条在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内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分别遵守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有关无线电管理的法律规定。
本规定中列入的中国香港、澳门无线电频率划分表由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分别制定和执行,相关资料和规定以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法定文本为准。
本规定暂未列入中国台湾地区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第四条本规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6年10月1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40号)同时废止。
目录第1章无线电管理的术语与定义1.1 一般术语1.2 有关频率管理的专用术语1.3 无线电业务1.4 无线电台与系统1.5 操作术语1.6 发射与无线电设备的特性1.7 频率共用1.8 空间技术术语1.9 无线电频带和波段的命名1.10 常用字母代码和业务频段对应表1.11 国际电信联盟(ITU)区域划分第2章电台的技术特性第3章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3.1 引言3.2 业务种类与划分3.3 一般规定3.4 无线电频率划分表3.5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频率划分脚注3.6 中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脚注附录附录1 发射机频率容限附录2 发射设备杂散域发射功率限值要求附件1 确定杂散域发射和带外域发射界限的补充规定附件2 固定业务参考测量带宽的规定值附件3 陆地移动业务参考测量带宽的规定值附录3发射标识和必要带宽第1章无线电管理的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取自中国国家标准《无线电管理术语》(GB/T 13622-92)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2008年版,这些术语与定义仅作本规定统一称呼和理解其含义之用。
电磁频谱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有效开发、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无线电频率,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研制、生产、进口、销售和维修无线电发射设备,以及使用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对无线电频谱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有偿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无线电管理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分工管理、分级负责,贯彻科学管理、保护资源、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国家鼓励、支持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不得对依法开展的无线电业务造成有害干扰,不得利用无线电台(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第七条根据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重大任务、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等需要,国家可以实施无线电管制。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第八条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依据职责拟订无线电管理的方针、政策,统一管理无线电频率和无线电台(站),负责无线电监测、干扰查处和涉外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协调处理无线电管理相关事宜。
第九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电磁频谱管理机构负责军事系统的无线电管理工作,参与拟订国家有关无线电管理的方针、政策。
第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除军事系统外的无线电管理工作,根据审批权限实施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审查无线电台(站)的建设布局和台址,核发无线电台执照及无线电台识别码(含呼号,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无线电监测和干扰查处,协调处理本行政区域无线电管理相关事宜。
省、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派出机构。
派出机构在省、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
规范频率台站管理促进无线电事业发展
齐光友;井明坤
【期刊名称】《中国无线电》
【年(卷),期】2006(000)011
【摘要】@@ 1 健全规章制度,实现频率台站管理规范化rn1993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随后又下发了各单项管理规定,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法规依据.然而这些规定对于地市级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中的许多具体问题可操作性还不够高,容易出现管理中的真空现象.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齐光友;井明坤
【作者单位】山东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山东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6
【相关文献】
1.加强频率台站管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无线电管理规范化建设 [J], 吴海平
2.加强频率台站管理促进无线通信发展--访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刘利华[J],
3.山西省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印发山西省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规定的通知 [J], 无;
4.加强频率台站管理促进无线电健康发展─—国家无委办公室何福祺主任在全国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录) [J],
5.江西省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培训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座谈会举办 [J], 张立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条为规范无线充电(电力传输)(以下简称无线充电)设备的使用,避免对各类依法开展的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促进无线充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参考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及相关建议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无线充电是指利用磁耦合(磁感应、磁共振)以及电容耦合等机理实现电源到负荷的非波束式近场电力传输技术。
无线充电设备是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按照组成方式可分为由连接电源的能量发射端和作用于负荷的能量接收端组成的无线充电设备、仅包含能量发射端的无线充电设备、仅包含能量接收端的无线充电设备。
本规定适用于生产或者进口在国内销售、使用的移动通信终端无线充电设备、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无线充电设备(以下简称移动、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以及电动汽车(含摩托车)无线充电设备。
第三条生产或者进口在国内销售、使用的无线充电设备,无需办理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无线电台执照以及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但应当符合产品质量、电磁辐射和电气安全等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以及国家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
第四条移动、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为100 -148.5kHz、6765-6795kHz、13553-13567kHz频段,且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80W,工作频率等相关技术参数应当满足《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技术要求》(见附件1)。
第五条额定传输功率大于22kW但不超过120kW的电动汽车(含摩托车)无线充电设备工作频率为19-21kHz频段;额定传输功率不超过22kW的电动汽车(含摩托车)无线充电设备工作频率为79-90kHz频段。
上述电动汽车(含摩托车)无线充电设备的工作频率等相关技术参数应当满足《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技术要求》(见附件1)。
第六条无线充电设备同时具备信息传输功能的,用于信息传输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单元(或模块)应当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
无线电管理【内蒙古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鄂尔多斯市管理处领导名录】处长:杨元泽(4月离任)申建斌(4月任职)【概况】鄂尔多斯市无线电管理处,原伊克召盟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2月,属内蒙古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委员办公室的派出机构。
2001年,随着鄂尔多斯撤盟设市,伊克召盟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更名为鄂尔多斯市无线电管理处。
内设综合室、业务室、无线电监测站。
核定编制9人,其中行政编制4人,事业编制5人。
现在职行政人员共4人,领导职数为处长1名、科级干部2名,科员2名,事业编制3人。
学历属大学以上。
职能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无线电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结合实际,拟定具体制度和办法,并组织实施。
(2)负责审批辖区内的无线电台(站)的建设布局和台址之配电台频率和呼号,核发电台执照,机手无线电管理费。
(3)负责辖区内的无线电监测,协调处理无线电干扰和无线电管理行政执法。
(4)组织协调处理鄂尔多斯市无线电管理方面的有关事宜。
(5)负责辖区内的各类无线电台(站)的监测检查工作。
(6)承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和上级无线电管理部门交办的其它事宜。
截至2008年,各类无线电台站 1872个,其中广播电视台站 68 个;集群移动系统基站 2个;无线电数据电台13 个;蜂窝移动基站中GSM基站 129 个;CD—MA基站 162 个;无线电接入系统中固定无线接入中心站 22 个;无线市话基站300 个;甚高频、特高频电台固定陆地电台113 个;微波接力站30 个;业余电台29个;其他电台4个。
2008年,鄂尔多斯市无线电管理工作坚持以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历了从少设严管到逐步放开,从封闭式管理到服务型管理的发展过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鄂尔多斯市无线电管理工作在市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遵循“科学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强频率台站管理,改进技术设施,加大执法力度,维护鄂尔多斯空中电波秩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法规名称】民用航空无线电频率分配准则【颁布部门】【颁布时间】 1974-04-09【效力属性】已修正【正文】民用航空无线电频率分配准则第 1 条主要通信方法 (Primary Means of Communication) ,指在正常情况下航空器与其他地面电台间,在有替换通信方法存在时,首先选用之方法。
第 2 条替换通信方法 (Alternativ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指一种供给相等通信情况之通信方法,以与主要方法 (Primary Means)替换使用。
第 3 条频道 (Frequency Channel)指频谱之连续部分,适用于以特定发射方式传送者。
第 4 条单工 (Simplex)指两电台间,同时间内只能单向通信之方式,在航空行动通信 (R)业务中,可细分如左:一单频道单工 (Sjngle Channel Simplex)二双频道单工 (Double Channel Simplex)三移位频率单工 (Offset Frequency Simplex)第 5 条单频道单工指两台间以同一频率频道之单工通信。
第 6 条双频道单工 (Duble Channel Simplex)指用双频率频道以供双方各用其一之单工通信。
通常视为跨频段 (Cross Band) 通信。
第 7 条移位频率 (Off Set Frequency)单工指在两台之间向每个方向,在支配之收发频谱范围内,以允许差异之频率 (偏离中心) ,作单工通信。
第 8 条双工 (Duplex) 指电信在两台之间,可同时由双方相对通信之方法。
第 9 条机航通信 (Operational Control Communications) 指航空公司及其代理人 (Operation Agencies) 与航空器之通信,以管理飞航作业。
第 10 条航空器在空中遇险时,应以使用中之正常频率与台北区域管制中心或台北通信中心连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证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运行,防止各种无线电业务、无线电台站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年版)和我国无线电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研制、生产、进口、销售、实验和设置使用各种无线电设备,应当遵守本规定,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相应的手续。
第三条在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内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分别遵守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有关无线电管理的法律规定。
本规定中列入的中国香港、澳门无线电频率划分表由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分别制定和执行,相关资料和规定以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法定文本为准。
本规定暂未列入中国台湾地区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第四条本规定自年月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年月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号)同时废止。
目录第章无线电管理的术语与定义....................................................................................一般术语 ................................................................................................................有关频率管理的专用术语 ....................................................................................无线电业务 ............................................................................................................无线电台与系统 ....................................................................................................操作术语 ................................................................................................................发射与无线电设备的特性 ....................................................................................频率共用 ................................................................................................................空间技术术语 ........................................................................................................无线电频段和波段的命名 ....................................................................................常用字母代码和业务频段对应表 ........................................................................国际电信联盟()区域划分 ................................................................................ 第章电台的技术特性.................................................................................................... 第章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引言 ........................................................................................................................业务种类与划分 ....................................................................................................一般规定 ................................................................................................................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频率划分脚注 ....................................................................中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脚注 .................................................................................... 附录.................................................................................................................................... 附录发射机频率容限.................................................................................................... 附录发射设备杂散域发射功率限值要求....................................................................附件确定杂散域发射和带外域发射界限的补充规定 ........................................附件固定业务参考测量带宽的规定值 ................................................................附件陆地移动业务参考测量带宽的规定值 ........................................................ 附录发射标识和必要带宽............................................................................................第章无线电管理的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取自中国国家标准《无线电管理术语》()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年版,这些术语与定义仅作本规定统一称呼和理解其含义之用。
第七章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无线电监测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无线电监测是无线电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化的无线电频谱管理是将行政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相结合对,无线电频率和空间卫星轨道资源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
随着无线电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使用频谱资源已成为人类关注的主要问题。
为此,世界各国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对频谱资源进行计划、指配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既要保障通信业务的安全,不受干扰侵害,又要合理使用和开发频谱资源,提高频率的使用效率。
无线电管理是国家通过专门机构对无线电波和卫星轨道资源研究、开发、使用所实施的,以实现合理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的行为。
无线电管理的概念,实际上表达了四层含义:*无线电管理是一种国家行为。
它是由国家所授权和特许的机关来实施的活动。
*无线电管理的对象是研究、开发、使用无线电波的各种活动。
由于开发、使用、研究电磁波的活动是由具体的人使用设备达到的,所以无线电管理必然要涉及到人和设备。
*对开发、使用、研究无线电波和卫星轨道的活动所实施的这种管理,是通过计划、规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执行等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的。
它贯穿于无线电管理的全部过程中。
这是无线电管理的职能,也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表现为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台站的审批、频率指配、电波的监测、型号的核准、设备的管理、规卓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检查以及对用片的教育和服务等等。
*无线电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用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无线电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频率的划分、分配和指配、无线电台站的布局规划和设台电磁兼容分析及审批。
*无线电台站发射信号实施监测,对台站进行监督管理。
*无线电干扰的协调和处理。
*无线电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
*对无线电设备的测试和研制、生产、销售、进口的管理。
*代表国家参加无线电管理方面的双边和多边国际活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40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已经2006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第二十三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1年11月12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14号)同时废止。
部长:王旭东二00六年十月十六日–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前言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为了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运行,防止各种无线电业务、无线电台站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参照国际电信联盟2004年出版的最新《无线电规则》,结合我国无线电业务的发展现状,我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信息产业部第14号令)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予以公布,信息产业部2001年11月12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信息产业部第14号令)同时废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研制、生产、进口、销售、试验和设置使用的各种无线电设备,应当遵守本规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
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内无线电频率的使用应分别遵守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有关无线电管理的法律规定。
本规定中所列入的香港、澳门无线电频率划分表由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分别制定和执行,相关资料和规定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法定文本为准。
本规定暂未列入台湾地区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 ––目录1无线电管理的术语与定义 (1)1.1一般术语 (1)1.2有关频率管理的专用术语 (2)1.3无线电业务 (3)1.4无线电台与系统 (7)1.5操作术语 (13)1.6发射与无线电设备的特性 (15)1.7频率共用 (18)1.8空间技术术语 (19)1.9无线电频带和波段的命名 (20)1.10常用字母代码和业务频段对应表 (21)1.11国际电信联盟ITU区域划分 (22)2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24)2.1引言 (24)2.2业务种类与划分 (24)2.3一般规定 (25)2.4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26)2.5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频率划分脚注 (136)2.6中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脚注 (200)–3 ––1 ––1 无线电管理的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取自中国国家标准《无线电管理术语》(GB/T 13622-92)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2004年版,这些术语与定义仅作本规定统一称呼和理解其含义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