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电影学系电影学电影文化研究方向招生目录电影学电影文化研究研究方向简要介绍电影文化研究:本方向与中国电影历史学科相近,侧重对中国影像历史演变过程的研究,具体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探讨当代电影的产业形成结构和叙事发展脉络;二是探讨影像构成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关系。
强调将影像创作现象置于专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知识背景下进行研究,着重培养视觉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掌握本学科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方法。
具备独立从事相关专业科研、教学、编辑工作以及项目开发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论文提要,并为攻读影视专业或相关人文类专业博士学位提供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诞生于2002年12月,其宗旨为依托本部门宽厚的学科理论基础,拓宽传统电影研究的专业面,着眼影像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培养跨媒体就业的新型专业人才。
电影学系与北京电影学院第一个院级研究所——电影研究所实为一体。
在机构上包含了久负盛名的电影理论研究室、《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编辑部和学院网站工作室。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是我院理论研究的主要基地,主要从事电影历史与理论,电影艺术与美学,电影文化与传播等有关电影电视的多学科和综合研究工作。
研究所聘请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电影学者作为学术顾问和客座研究员,承担有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科研课题。
电影研究所有一支以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他们的学术研究面广、理论和实践经验兼具,能够保证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需要。
研究所原来只承担研究生层次学生的培养任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方向有:电影美学、影视传播、类型电影研究、日本电影研究、影视叙事研究、中外电影史、影视创作理论、文化市场研究等。
电影学系(电影研究所)2003年首次面向社会招收大学本科学生,2005年招收的本科为影视戏剧文学专业影视媒体理论方向。
热烈欢迎各位考生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电影学电影文化研究研究方向导师介绍张冲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责任编辑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学科群建设团队成员获2011年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一、简历:1973年出生于吉林省镇赉县。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戏剧与影视学电影理论与美学考研参考书目大家好,我是才思教育的一名学员,现已经考上北京电影资料馆;以下是我之前在才思老师们的指导下看过的参考书的内容。
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收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招生目录及参考书学科、专业名称(代码)):戏剧与影视学(130300))研究方向:01、电影理论与美学02、中国电影史03、当代中国电影04、外国电影研究05、电影档案06、影视创作及理论07、电影产业招生人数:20 人。
考试科目初试:1、思想政治理论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4、中外电影史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文艺理论: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影理论:1、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德)中国电影出版社2、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克拉考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3、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中国电影出版社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美)世界图书出版社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6、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美)中国电影出版社7、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8、当代电影(期刊)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9、电影艺术(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10、世界电影(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外电影史:1、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2、中国电影简史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3、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中国电影出版社4、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法)中国电影出版社5、世界电影史(第三卷,上、下)乌·格雷戈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7、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影片分析:1、结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中国电影出版社2、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3、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4、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四、综合艺术综合艺术的重要种类( 1 )戏剧艺术。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简介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CHINA FILM CULTURE INSTITUTE)是北京电影学院成立的五大研究院之一。
研究院成立的宗旨是整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术研究力量和资源,吸纳院外海外优质智力资源,增强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实力,提升中国电影文化理论研究水平;放眼国际,发挥文化智囊、创作引领、理论创新、教学探索的作用,打造代表中国电影学术研究水平的品牌智库。
研究院的主要工作包括:重大、前沿性影视文化理论课题的研究;开展与海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朮交流与合作;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探索高端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2011计划”的推动与实施。
研究院下设五个研究所:电影创作与批评研究所、电影文化与理论研究所、中外电影研究所、儿童电影研究所、纪录电影研究所。
宗旨·整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术研究力量和资源,吸纳院外、海外优质智力资源,增强北京电影学院的科研实力,提升中国电影文化理论研究水平·放眼国际,发挥文化智囊、创作引领、理论创新、教学探索的作用,打造代表中国电影学术研究水平的品牌智库。
职能·重大、前沿性影视文化理论课题的研究·开展与海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朮交流与合作·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探索高端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一、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娜姐解析:2016年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第一年进行招生,师资整合了北京电影学院各个学院的师资,之前主要以文学系和电影学系为主,现在包括导演系、摄影系、以及表演学院等等,专业以学术型为主,艺术理论与创意方向相对来说是比较好考的,初试以理论知识为主,跨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2017年艺术理论与创意方向有调剂名额,外语考英语一,难度非常大,2018年的考生,尤其是跨专业想考北电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师资和平台都很不错。
娜姐提醒大家注意:2018年招生专业目录有所变化,艺术理论与创意方向业务课二由17年的艺术批评改为艺术史与理论。
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国际电影文化传播考研资料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的国际电影文化传播和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的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有点相似,都是研究电影史的。
但是国际电影文化传播对英语要求比较高。
一、招生信息院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拟招人数考试科目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艺术学理论艺术学国际电影文化传播8(拟收推免2人)①思想政治理论②英语一或日语或俄语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④电影历史及理论二、分数线以及高低分2019年分数线:政治53英语45专业课一105专业课二89总分341录取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政治最高分:69最低分:58英语最高分:82最低分:55专业一最高分:133最低分:116专业二最高分:125最低分:101总分最高分:396最低分:3452018年分数线:政治36英语36专业课一54专业课二54总分350录取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政治最高分:68最低分:54英语最高分:82最低分:49专业一最高分:133最低分:116专业二最高分:135最低分:109总分最高分:400最低分:3652017年分数线:政治50英语55专业课一120专业课二100总分369录取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政治最高分:69最低分:54英语最高分:80最低分:56专业一最高分:137最低分:122专业二最高分:136最低分:122总分最高分:408最低分:369解析:第一,纵观历年分数线,英语要求比较高。
虽然有低分,但近3年的英语最高分全部是80+,而且国际电影文化传播考的课是英语一。
第二,专业二的成绩都不是很高,主要是题目稍难,给的分也不会很高,而且与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的出题范围虽然差不多,但风格还是有差别的。
第三,总分区间在[360,401]比较稳当,分开来讲,政治最低55,英语最低55,专业一最低120,专业最低115,总分345这是保底的分数。
向更高分段冲刺的目标可以定在政治69,英语80,专业一135,专业二130,当然这只是个参考。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院系: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研究方向名称:电影创作理论与历史研究方向介绍:该研究方向培养交叉型电影研究人才,兼具“电影艺术本体研究”(Film Art Reseach)和“电影研究”(Film study,含史论与文化研究)两个领域,在聚焦于影像、造型及声音等本体的基础上,拓展至文化、历史与产业研究领域。
业务课二名称:电影文化与创作综论业务课二介绍:该科目着重考察考生对电影艺术本体理论的理解情况,即对电影艺术创作的要素、规范及规律的了解情况,同时,考察对电影研究(史论、文化与产业)的掌握情况。
好莱坞经典电影风格和原则的形成与确立名词解释:1.好莱坞经典电影2.明星制3.有声影片4.类型片填空:1.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具体指__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2.___是有声片诞生的标志,同时也是美国社会文化生活发生变化的一次预演。
3.彩色影片的技术并不复杂,至少可以用手工着色。
__、爱迪生都在部分电影上着过色,《___》中开枪烟火的黄色就是着色的。
从1922年的《___》(切.斯特弗兰克林导演)到1926年《___》(阿尔伯特派克导演)使用的是新研制的“红、绿”双色胶片。
4.三色胶片首先在卡通片《___》(1932)和《___》(1933)上试验成功,双双获得奥斯卡奖。
<1938>___年的《罗宾汉历险记》获得三项奥斯卡奖。
1939年的《____》获得了历史性成功,其两位摄影师获摄影奖。
5.电影制片系统包括__、__、和__三个方面,从___开始,人们就知道电影是一种商业活动。
6.胡拉考尔在《____》(1977)一书中总结出好莱坞社会最著名的两个行为倾向:第一是_____,第二是____。
7.好莱坞的五大电影公司分别是___、___、___、___、___,8.好莱坞的三小公司分别是___、___、___。
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的问题设定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的问题设定一、引言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背景、地理环境、文化传承等因素的探究,以及对中国电影与地缘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围绕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的问题设定展开讨论,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探索这一领域。
二、中国电影地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中国电影作为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艺术形式,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演变受到了很多限制。
因此,研究中国电影地缘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许多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这些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风格和题材。
深入研究中国电影与地缘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其次,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可以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特色。
通过研究中国电影与地缘文化的关系,可以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的瑰宝,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知。
这对于提升中国电影的整体品质和增强地方文化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对于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也具有积极作用。
电影是一种全球性的艺术形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作品相互影响和交流,可以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的提倡和增进国家间的友好交流。
通过研究中国电影地缘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中国电影与其他国家电影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机会。
三、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的问题设定在进行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问题设定:1. 中国电影地理环境对电影产业的影响中国地域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
从西南边陲的喜马拉雅山脉到东北边疆的冰天雪地,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电影的创作和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出版物刊名: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页码: 67-6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中国电影;电影文化;研究院;科研工作;座谈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高等教育研究会;教学指导委员会
摘要:2013年9月30日上午,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型放映厅举行。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会长瞿振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副主任刘贵华、市哲科办主任副李建平、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著名电影理论家罗艺军、著名导演谢飞、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红实、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人民东方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许剑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专家、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会长胡智峰等出席仪式。
党委书记侯光明、校长张会军等校领导出席活动。
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艺术理论与创意考研真题| 参考书| 招生人数| 分数线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院系: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研究方向名称:艺术理论与创意(01)研究方向介绍:艺术学理论是对艺术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学科职责为阐释艺术的性质与特点、艺术媒介的属性与特征、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艺术的审美与接收、艺术的功能和社会运作,以及艺术与文化的交互影响等一系列核心问题。
电影学系艺术学理论方向为应对当代艺术与文化传播现状,特别突出以艺术本体论研究为核心,以跨媒介艺术批评为支撑,以文化理论与产业实践为参考的人才培养思路。
要求考生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能够献身艺术研究与批评事业。
2.具备良好的艺术史论素养,对各类艺术特别是视觉艺术具备较完备的认知,对艺术的本体论有较深入的理解。
3.具备一定的文艺学理论素养,特别是对20世纪以来的现象学、阐释学、语言学、精神分析、意识形态理论、文化研究以及当代文学、传播学等理论应有初步的了解。
4、具备一定的艺术批评与创意实践能力,毕业后可在相关媒体或艺术机构从事编辑、批评、策划或管理工作。
业务课二名称:艺术批评业务课二介绍:要求考生具一定的当代文艺理论背景,旨在考查考生运用艺术学理论视角观察和理解当代文化艺术现象的能力,特别强调考生对艺术传播、媒介与受众、文化工业等交叠领域内的现象和问题的分析与批判能力。
招生数据统计2016年艺术学招生4人最低分336 最高分3712017年艺术理论与创意3人全日制:3人最高分406最低分360专业课参考书专业一:【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学位)海翔智库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赵彬《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著*《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认识电影》(美)路易斯 .贾内梯著**《中国电影史》钟大丰《外国电影史》郑亚玲专业课真题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考研真题(学硕)一、名词解释(35分)1.再现艺术2.立体主义3.白淮南4.杜尚5.巫术说二、简答(45分)1.简述罗兰的《明室》中体现的摄影观点2.艺术鉴赏的特征3.后印象主义绘画的特征三、论述(70分)1.结合作品论述艺术的自律性和他律性2.结合当前媒介环境谈谈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海翔智库教育专业课真题解析从17年的考研真题中可以看出赵斌老师《艺术概论》在考试中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在赵老师这本书没有出来之前,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以彭吉象老师的《艺术学概论》和王宏建老师的《艺术概论》为主的。
作为理论方法的地缘文化视域:中国电影文化图景的一种阐释路径作者:贾磊磊李震牛鸿英虞吉黄望莉峻冰来源:《艺术广角》2020年第03期导语:中国电影的地缘文化研究与中国电影学派的时代建构贾磊磊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电影一百多年以来有种一以贯之的民族文化精神在延续、在回响、在激荡。
这种文化精神不是无缘无故地出现的,她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与地缘政治的相互作用下,在中国文化艺术的交相辉映下逐步形成的。
过去,我们对电影精神特质的研究往往在电影美学的体系内展开,在电影美学的体系内又将这种对电影精神层面的探讨集中在电影创作主体的范畴内——比如说对于中国电影导演不同代际特征的研究,以及对于中国电影不同艺术个性的研究等。
现在我们需要把这种电影研究的路径重新设置,将电影精神特质与文化属性的研究从美学(艺术哲学)的视域转向地缘文化的视域,将创作主体的研究转向地缘客体的研究,为中国电影的精神图景寻找一种地缘文化的阐释路径。
从这种意义上讲,电影地缘文化的研究将为中國电影研究打开了一个不同以往的阐释空间。
我们不是忽视对导演的个人风格,或某个群体的创作特质的研究,而是将这种传统的电影历史与美学的研究方法与中国电影的地缘文化特质整合起来,在中国电影学派时代的框架内确立一种独属于电影地缘文化的研究路径。
这种研究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更加关注中国电影百年以来错综复杂的生成机制,也更加关注中国电影百年以来不同地域之间的内在区别,这种对于处在相同地缘文化中创作的电影相互之间所产生的关联性、互文性、通约性的关注,是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的侧重所在。
近日来,于陕西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创立的“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中心”就是本着这样一种学术理念。
目前发表的这组文章,是与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共同合作的标志性成果。
我们确信,这种学术探讨必将会在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进程中留下更为坚实的历史脚步,产生更为深远的学术影响。
2024年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二电影理论与批评(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7×5)1.黄建新2.无声源音乐3.《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4.布莱顿学派5.上镜头性二、简答题(15×3)1.新好莱坞电影“新”在哪里?2.“谢晋电影模式”是什么?3.你如何理解电影的声画关系?三、论述题(35×2)1.运用电影理论,分析近年来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美学形式和思想特点。
2.论述“类型电影”和“作者论”电影在当今电影格局中的关系。
【北京电影学院简介】北京电影学院(Beijing Film Academy),位于北京市,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的艺术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CILECT)理事学校和亚太地区电影年会执行主席,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艺术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北京市留学生教学管理先进单位,2018中国科幻大会优秀组织单位,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
学校现有文学系、导演系、摄影系、电影学系、影视技术系、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等16个院系及研究生院、人文学部和思政部,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长片、动画片长片创作的院校。
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出品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