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

李哉平姚瑰玲李汉桥

体态语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身体行为和表情变化而完成交际的一种信息传递工具。教师在通过言语传递思想和知识的同时,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丰富的体态语将众多信息输送给学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态度。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体态语的特性和功能,从而更好地将它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一、体态语的特有性质

⒈真实性。人们的言语信息大都是有意识发出的,而体态语所表达的信息往往是无意识或半意识显示出来的,虚假的成分少。“情,动之于中,形之于外。”体态语的具体动作、表情与它所表达的意义之间往往有一种本能的联系。它比言语更真实地反映人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特别是当两者不一致时,往往是某些体态语(如人际距离、衣着服饰、环境布置、教学时间调控和类语言)更能反映人的真实情感。体态语提供的刺激是通过生动的视觉形象把刺激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像言语所呈现的刺激还要通过学生的心理机制转换成意义实体而为其同化、顺应。

⒉辅助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觉器官(感知言语)和视觉器官(感知体态语)这两条渠道获取信息。两条渠道畅通无阻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而它们的畅通与否是以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系统能否保持兴奋为前提的。如教师在言语讲授的同时,恰如其分地运用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发射信息,就可以变声波对学生的单项刺激为多项刺激,提高学生听觉系统对声波刺激的感受灵敏度和持久性,增大有用信息的摄入率。但由于受约定俗成和人的生理机能自然表露的限制,体态语的适应范围较言语小,表情达意也不如言语那么确切;由于心理背景和交流场景与气氛的各不相同,会使相同的体态语包含不同的思想内容,产生语言认识上的歧义。因此课堂教学中,言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体态语起着次要和辅助作用。

⒊直观性。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表达主要诉诸学生的听觉,而体态语更

多地诉诸学生的视觉,形象生动、鲜明真实。学生在回忆尚未完全内化的知识时,总是连带着授课教师的眼神、手势、表情等,此时体态语成了学生回忆的重要线索。人们通过眼睛获得的信息量远远超过通过耳朵获得的信息量,因而体态语表达的直观性具有言语表达所没有的优势。体态语是无声语言,所传递的是非理性的情感信息,往往伴随着言语的交流而出现,其信息量及作用是很大的。在课堂教学中用它处理某些偶发事件,在不影响全班学习的前提下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⒋连续性。教师只要走进教室,哪怕他没说一句话,其体态语表达就在他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开始,并源源不断地发出信息,被学生所感受到,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心理场”。不同的教师与其特定的教育对象和内容组合而形成不同的“心理场”,其中有许多默会知识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体态语是很重要的一类。体态语可以连续不断地伴随人们的言语活动,而且人们停止言语行为时,其体态语仍在继续着。教师的体态语在学生面前呈现了许多用言语无法替代的刺激,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呈现言语刺激的同时呈现出体态语的刺激。学生入“场”是获取教师的感受和体验,对其移情悟理的教化过程。学生一旦入“场”,师生产生心理共鸣,学生拥有教师的感受和体验,就容易产生同化、顺应、建构的认知过程。

二、体态语的基本功能

⒈辅助课堂讲授。体态语具有强化言语语义、增加口头言语表达的功能,教师通过加重语气、提高语音,或慷慨激昂,或反复指着板书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讲授时,伴以适当的体态语,以姿势助说话,以眼神传真情,就能把学生带进与教材相应的气氛中,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课文中的内容能形象生动地再现在脑海中,有利于迅速理解。体态语与言语的融合协调,多种信息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大脑两半球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接受言语信息的同时,看到生动的形象,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和谐统一,从而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⒉反馈教学信息。教师教学时单凭信息输出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学生身上搜索各种反馈信息,从而对教学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言语反馈无疑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方法,但体态语反馈更具有特殊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有环境,学生不能随便以口头言语干扰教学,体态语成了学生内心状

况和意向的主要表露形式。教师要想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最便捷而有效的方式就是观察学生的各种体态语,可从中觉察出他“尽在不言中”的情况。如学生坐立不安、看窗外或做小动作,表明注意力分散;突然有口哨声或笑声,说明有学生搞恶作剧;学生听课打呵欠或眼神黯淡,表示教师讲的内容不新鲜、不生动或没有被理解。只有积极捕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态语所反馈的信息,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⒊调控学生行为。由于教师和学生长期的课堂共同活动与情感上的交融,使他们对许多问题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形成了对体态语表征信息的统一的系列条件反射。因此,师生交流时双方的体态语大多不需要任何中介环节,就可以表现为肯定或否定、接纳与排斥等为对方所熟知的信号,它较之于言语提供的信息更简洁了。如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通过眼神扫视,从教室的各个角落获得反馈信息。若发现某个学生开小差,就通过眼神给予信号,如凝视他,或点头示意,也可临近控制,边讲课边靠近他。无需多余的言语,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得到集中,这样做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不易影响全班同学的情绪。

⒋促使情感交流。师生双方的交流包括知识和情感的信息沟通,而情感的沟通主要依靠体态语来实现。因人的动作表情比理性语言更直接表达情感和欲望,通过对方的体态语可帮助我们获得真正的信息,真正明白对方的意象行为。教师的体态语以间接的方式,通过暗示、模仿、感染、认同等途径,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表达难以用言语表述的情感。如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某种“暗含的期待”的信息,通过教师种种积极的情感表现如肯定、鼓励、期待、信任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这些积极的情感信息,他们在教师的尊重爱护之中,从内心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和情感迁移,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接受这些良好的反馈信息后,必然又会强化“暗含的期待”,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

三、运用体态语的原则

⒈系统协同。教师的体态语是教学系统的一部分,必须和其他教学行为紧密配合。教师体态语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师内心情感表达需要而定,只有达成与言语等教学行为的合理搭配和最佳选择,才能取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