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 (1)
- 格式:ppt
- 大小:11.70 MB
- 文档页数:39
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2.学习多角度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的方法。
3.领悟文中情感与人生哲理,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重难点】1、学习多角度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的方法。
2、领悟文中情感与人生哲理,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课文1、导语设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东坡达观的人生哲学启示我们: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乃自然常理;生活有悲欢、人生有起伏,在所难免。
同学们,当挫折和不幸与我们不期而遇时,我们该如何面对?现在让我们跟着现代女作家宗璞走近“紫藤萝瀑布”。
2、作家作品宗璞,1928年生,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代表作为:《三生石》、《南渡记》、《丁香结》等。
3、写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二、预习反馈:1、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bèng )溅伶仃(líng dīng) 酒酿(niàng)仙露琼浆(qióng) 盘虬卧龙(qiú)2、解释下面的生词: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沉淀:比喻凝聚,积累。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忍俊:含笑。
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三、感知全文1、全文围绕“花”抒发感情,可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1—6段) __赏__花(花瀑、花穗、花朵)。
第18课《紫藤萝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文本,欣赏藤萝之美。
2.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体会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效果。
3.感悟文章主旨,激发热爱大自然、从自然中汲取力量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文本,欣赏藤萝之美。
三、教学难点感悟文章主旨,激发热爱大自然、从自然中汲取力量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天地万物往往能给人以思考和启迪,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
2.展示紫藤萝的图片,大致了解这种植物。
3. 了解背景1)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她创作翻译并举,小说散文俱佳,是当代女作家中屈指可数的学者型作家。
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
2)在昆明时严重贫血,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宗璞《花朝节的纪念》)3)(弟弟)肿瘤取出来了,有一个半成人的拳头大,一面已经坏死﹣怎么能让这致命东西在他身体里长到这样大!那一段悲痛的焦虑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
每一念及,便泪下如雨,纸上一片模糊。
(宗璞《哭小弟》)4.检测预习,纠正生字词。
①迸(bèng )溅②琼(qióng )浆③忍俊不禁(j īn)④仙露琼(qióng)浆⑤伫(zhù)立⑥酒酿(niàng )⑦伶仃(dīng )⑧盘虬(qiú)发端:开始,开端。
终极:终点。
迸bèng溅:向四处飞溅。
繁密:多而密。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依傍:依靠。
伶仃:文中指孤独,没有依靠。
仙露琼浆:比喻酒非常鲜美;文中比喻花朵中装的露水。
盘虬卧龙: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二)任务一:朗读,看花寻美1.自由朗读课文、听范文朗读;2.小组内分享课前在书本上批注的含修辞的句子以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课题《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授课教师龙国精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
过程与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全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爱。
课前:完成爱学APP或教学资源平台网上任务自主学习发布任务自主学习在钉钉班级群上发布回顾课文的任务任务1、预习《紫藤萝瀑布》,思考问题1、课文围绕着“花”写了哪些内容?请在下列横线上各填上一个词。
———花———花———花2、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3、这篇文章是单纯写紫藤萝瀑布吗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收集学情二次备课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调整课程内容科任老师根据自己班级的爱学或预习任务完成的准确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自行进行二次备课。
课堂: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教师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间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解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
2.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让学生了解课题相关知识,明确学习目标。
1分钟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弦上的梦》、《红豆》,散文集《丁香结》。
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宗璞及其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
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弟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从花的盛衰感悟到生命永恒,写成此文。
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分钟整体感知1、结构框架:请同学们在下列括号里各填一字。
()花()花()花2、找出表现作者感情的变化的语句:赏花前:焦虑悲痛赏花时:宁静喜悦赏花后:振奋向前3、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8《紫藤萝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是宗璞的一篇写景抒情性散文。
本篇文章是这一单元的首篇,作者从紫藤萝花盛放引人驻足写起,细致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壮丽景象,并通过眼前花盛开景象与10年前家门外紫藤的衰败之景进行对比,体会出生命历程曲折,生命存在永恒的道理。
该单元选文体裁多样,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都蕴涵了丰富的生活哲理,人文要素是自然景物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语文要素是学习和体会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情分析:学习了《陋室铭》和《爱莲说》之后,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了一定的认知,同时对于散文这种文体已经不陌生了,也掌握了一些赏析语言、分析景物特点的方法。
但由于初一的学生,对文本理解程度不够,再加上本文缺少背景的交代,学生难以建立“物”与“志"之间的联系。
因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聚焦深入,运用情境引导法,让学生充分阅读文章,品析语言,找到景物与作者情感间的联系,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目标:1.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加深对紫藤萝形美、意美的认识。
2. 通过细致赏析字词句的妙处,学习写景状物和托物言志的方法。
3. 通过对关键词句和对比手法的评析,探究主题,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细致赏析字词句的妙处,学习写景状物和托物言志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关键词句和对比手法的评析,探究主题,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过程:一、趣味分享1.同学们,花开花飞花满天,春去春来又一年,春光相宜,流连花海,你最喜欢春天的哪种花呢,为什么,期待你的简单分享。
2.杨老师也超级爱花,有时遇到不认识的花,我习惯用这款“形色”识花软件搜查。
曾经,我用了两种不同造型的紫藤图片,搜出来都是这样一个结果。
我们来给这款软件提提建议,“紫藤"名片上还可以加点什么内容,让他更完整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由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完成大任务:为“形色”软件补充完善有关紫藤萝的名片内容,让其成为“紫藤"名片的文案范本。
17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想象和赏析能力;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结合作者的生活,谈谈对散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3.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自我反思,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文章描写景物的部分。
难点:抒情部分既是作品的重点也是难点,依据作者的经历及思想情感,教师多做讲解。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情不自禁地停住脚步。
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脚步。
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合作讨论法、感悟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展示导入通过展示“紫藤萝”图片导入新课。
(二)知识预览1.作者简介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弦上的梦》《红豆》,散文集《丁香结》。
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本文节选自《铁箫人语》。
2.写作背景在“文化大革命”中,宗璞一家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 1982年10月小弟病逝)。
她徘徊于庭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
紫藤萝瀑布(一等奖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紫藤萝瀑布》一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自然段划分、生字词学习、文章主题及写作特色的分析。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内容的理解,朗读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紫藤萝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文章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并适时进行提问检查。
4.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自然段划分,理解文章大意。
5. 主题思想学习: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6. 写作特色分析:讲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紫藤萝瀑布自然段划分:13段描述紫藤萝46段赞美紫藤萝79段思考生命2. 生字词3. 写作特色:比喻、拟人【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根据课文内容,划分自然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2) 选取文章中的一个比喻句,仿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2. 答案:(1) 自然段划分及大意见板书。
(2) 示例:阳光洒在湖面上,像一把金色的画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的理解,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赞美自然、生命的文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体会文章写景妙处,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3.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1.体会文章写景妙处,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2.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设置法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一个爱花之人在像今天这样春风沉醉的日子里,漫步林径,遇到了一树紫藤萝花,写下了花的美,也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咱们今天就要学习这篇美文。
题目是:(板书)紫藤萝瀑布宗璞(pú)1、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什么?“紫藤萝”2、为什么用“瀑布”形容紫藤萝?(一种是植物,一种是水流,作者却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很明显,作者在拟这个题目时用了一种修辞-比喻)二、整体感知1、字词学习。
(预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比较难的字词?)盘虬qi ú卧龙(虬:有角的小龙,形容弯弯曲曲的枝干)忍俊不禁j īn(忍不住笑)2、自读课文,出声地阅读。
你读到了一树怎样的紫藤萝?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到的?出示:这是一树________的紫藤萝。
三、赏美景,品美文1、茂盛、壮观、有生命力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改句法:这一处藤萝真盛啊,我看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瀑布,从空中垂下。
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
(比较重点词语:从未见过、只见、欢笑、生长…得出结论:比作“瀑布”,写出茂盛;“辉煌”“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中,发现了瀑布的“壮观”;“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说明生命的活力在延续。
)读出茂盛、壮观、有生命力。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 èng)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紫藤萝瀑布》,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紫藤萝瀑布》是出自名家之手的散文名篇,安排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它是以生动而细腻的笔触,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从色、形、态多方面描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生机勃勃,辉煌灿烂,让人感受到它的繁茂与顽强的生命力,从而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说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及可操作性,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
2、品味欣赏文本精巧的构思以及多种修辞手法,优美而富于哲理性的语言。
3、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4、珍爱生命,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苦难和不幸。
四、说教法与学法第一课时对文本的赏析,第二课时着重解决的就是“悟”的问题,由于十年文革离学生的生活已经久远,所以适当补充十年文革期间一些“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这样也就解释了学生们对于“花和生活腐化有必然关系”的疑惑,也需要简略介绍一下作者小弟病故的背景,这样也就解释了学生们对于“生死迷、手足情”的疑惑,作者在写景时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内心的情绪融入在了文章中,当学生把这些句子找出后,就可以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作者情绪的变化,学生也就能感受到在宁静的环境下人物内心的波澜壮阔,学生也会发现在文章结尾人、花合一,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