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足迹
- 格式:docx
- 大小:18.84 KB
- 文档页数:3
寻访红色足迹作文 【篇1】寻访红色足迹作文 在华夏广袤的土地上,红色足迹犹如历史的纹理,细腻而深沉,它们纵横交错,将过去的岁月与今朝紧密相连。这些足迹,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携手共进的印记,是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与人民的自由,英勇斗争的历史见证。
我们追溯“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开启了对红色足迹的探寻之旅。那些历经风雨的革命旧址,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遗物,都似乎在低声细语,向我们讲述那些曾经烽火连天的岁月。先烈们以生命为笔,以热血为墨,书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英雄传说。
沿着红色足迹,我们的思绪仿佛被拉回到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眼前浮现出先烈们坚毅的身影,他们为了理想与信仰,奋不顾身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他们的呐喊声,穿越时空的隧道,至今仍在我们的耳畔回响,激励着后来人为理想而努力拼搏。
身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的重任。我们要深刻铭记这段历史,不忘初心,坚守使命。红色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进,以更加炽热的情感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于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红色足迹不仅仅是历史的痕迹,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们提醒着我们,要不忘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继续追寻那些红色足迹,感受那份深厚的革命情怀,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篇2】寻访红色足迹作文 寻访红色足迹,便是追溯那段革命历史,重温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举国欢庆。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新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仍充满荆棘。此时,周恩来等同志便肩负起了重任,他们率领中共代表团共赴南京梅园新村,为解决战后政治问题开启了长达10个月的南京谈判。
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革命先辈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为国家前途、人民利益而奋斗的身影。他们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猛烈进攻,毫不畏惧,坚定地走上了谈判桌。周恩来总理多次提议进行谈判,以避免内战的爆发。他们的努力最终促成了汉口协议,为中原部队的胜利突围提供了有利条件。
寻访红色足迹简要描述《寻访红色足迹简要描述》篇一红色足迹,那是一段段热血与激情交织的历史记忆。
对我来说,寻访红色足迹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我记得去参观本地的一个红色纪念馆。
刚踏入那扇大门,就仿佛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笼罩了。
展厅里摆放着一件件陈旧却充满故事的物品,那生锈的枪支,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当年战场上的硝烟弥漫。
我心里想,这玩意儿看起来破破旧旧的,可在当时那就是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利器啊,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在战士们手中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墙上挂着一幅幅黑白照片,照片里的人们眼神坚定,充满希望。
我看到一位战士的照片,他瘦得皮包骨头,可是眼睛里却透着一种坚毅的光。
也许在当时,他已经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饱饭了,可是他心中的信念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怎么也不会熄灭。
我就在想,要是我在那种环境下,我能像他一样坚强吗?我可能会犹豫,会害怕,毕竟我生活在这个衣食无忧的年代。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个复原的战争场景。
小小的空间里,摆放着一些假人,他们模拟着战斗时的样子。
看到那惨烈的画面,我突然觉得战争是如此的残酷。
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些电影里的战争场面,那些血腥和牺牲。
我在想,和平真的是来之不易啊,那些为了和平牺牲的人们,他们的付出是无法用言语来衡量的。
在纪念馆里,还有一些当年的书信。
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却写满了深情。
有战士写给家人的信,信里满是对家人的思念,可是又坚定地表示为了革命一定会坚持到底。
我读着那些信,心里酸酸的。
我想,这些战士也是普通人啊,他们也有家人,也有思念,可是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他们甘愿奉献一切。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洗礼。
我之前对于红色历史的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可是这次寻访,让那些抽象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
我对那些英雄们充满了敬意,同时也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的幸运。
可是,我又在想,我们是不是太容易忘记这些历史了呢?我们是不是应该让更多的人来寻访这些红色足迹,让红色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呢?这一路的寻访,让我有了太多的思考,太多的感慨。
寻访红色足迹开头《寻访红色足迹》篇一寻访红色足迹,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旅行。
我站在那古老的红色遗址前,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闯入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那是一个有点破旧的小院子,墙壁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像一位满脸皱纹的老者在默默诉说着往昔。
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热血青年们秘密集会的地方,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对未来的希望,就像黑暗中的点点星火,随时准备燎原。
我走进那间小小的屋子,里面的陈列很简单,一张破旧的桌子,几把摇摇晃晃的椅子。
我仿佛看到当年的革命者们围坐在这张桌子前,激烈地讨论着作战计划。
他们眉头紧皱,表情严肃,那气氛紧张得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我在想,当时他们是不是也会有害怕的时候呢?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
可是,他们却依然坚定地选择了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这让我有点自惭形秽,我平常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退缩,和他们比起来,我简直弱爆了。
我看到墙上挂着的那些黑白照片,照片里的人看起来都很朴素,但他们的眼神却有着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
我不禁想,要是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吗?可能我会犹豫吧,毕竟战争是残酷的,随时可能丢掉性命。
但又或许,当我看到同胞们遭受苦难,我也会像他们一样,毫不犹豫地站出来。
从那个小院出来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红色的足迹,不仅仅是留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遗迹,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它就像一盏明灯,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真正在意这些红色足迹呢?有些地方被商业化得厉害,人们更多地是在那里拍照打卡,而不是去感受背后的革命精神。
这难道不可悲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现状呢?寻访红色足迹,让我收获了太多的感动与思考,这一路,就像在心灵的沙漠中找到了清泉,虽然有点沉重,但却无比珍贵。
《寻访红色足迹》篇二寻访红色足迹,这听起来就像是一场很酷的冒险,但真正踏上这条路,才发现它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来到了一座深山里的革命老区,这里的山路崎岖得像麻花一样,我在车里被颠得七荤八素,心里直犯嘀咕:“这鬼地方,当年的革命者们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啊?”当我终于到达目的地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有点傻眼。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寻访红色足迹》寻访红色足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引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需要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选择“寻访红色足迹”这一主题,通过实地体验和亲身观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砥砺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 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活动准备:1. 整理有关红色文化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2. 安排教师和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地点的考察和调查,确定寻访红色足迹的具体活动地点。
3. 准备问卷调查表,用于学生实地调查。
活动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红色文化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来展示革命先烈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伟大和牺牲。
第二步:知识扩展(20分钟)通过讲解,教师介绍中国革命的基本历史背景,例如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土地革命、长征等。
可以结合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三步:小组调查(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指派一个地点进行调查。
调查地点可以是红色旧址、纪念馆、革命纪念碑等。
学生可以用问卷或实地观察的方式,了解这些地点与中国革命历史的相关性。
第四步:整理分享(2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调查结果。
可以组织小组展示,让学生利用图片、讲解等方式,将调查结果呈现给全班同学。
然后,全班同学可以提问、讨论和补充相关内容。
第五步:反思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你们通过这次活动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 在红色足迹中,你们最受启发的是哪个地方或事件?- 你们觉得如何将革命精神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活动延伸:1. 学校可以组织参观纪念馆或进行纪念活动。
寻访红色足迹观后感
摘要:
一、引言
二、红色足迹的内涵与价值
三、寻访红色足迹的感受与启示
四、结尾
正文:
【引言】
红色足迹是我国革命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近日,我参加了一次寻访红色足迹的活动,旨在深入了解革命历程,传承红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在此,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
【红色足迹的内涵与价值】
红色足迹是指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光辉事迹和伟大成就的历史痕迹。
这些足迹见证了先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付出的艰辛努力,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教育意义和旅游资源价值。
红色足迹不仅包括革命烈士陵园、红色遗址、纪念馆等有形遗产,还包括红色故事、革命精神等无形文化。
【寻访红色足迹的感受与启示】
在寻访红色足迹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勇敢的担当。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我对革命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同时,红色足迹也给我带来了启
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结尾】
总之,寻访红色足迹让我深刻领悟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事迹和崇高精神。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橘子洲头寻访红色足迹感言1. 站在橘子洲头,那感觉简直绝了!就好像走进了历史的长廊,每一步都踏在红色的记忆上。
想想当年先辈们在这里奋斗的场景,能不让人热血沸腾吗?例子:这就好比你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束光,那种激动啊!2. 橘子洲头啊,这里真的充满了故事!每一处景色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难道你不想听听吗?例子:就像一本精彩的书,等着你去翻开。
3. 哇塞,在橘子洲头寻访红色足迹,真的太震撼了!那种心灵的触动,难道不是很特别吗?例子:就如同被电了一下,浑身充满力量。
4. 橘子洲头的红色足迹,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感受!这不就像是我们人生中的灯塔吗?例子: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5. 来到橘子洲头,才知道红色足迹的魅力有多大!这不恰似一道光照亮了我们的内心吗?例子: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6. 橘子洲头的一草一木,都好像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这难道不神奇吗?例子:像一个忠诚的守护者。
7. 在这里寻访红色足迹,那种感动真的难以言表!这不是和找到宝藏一样让人兴奋吗?例子:心都要跳出来啦!8. 橘子洲头的红色气息,真的会让人沉醉其中!这不就像一杯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吗?例子:越品越有味道。
9. 踏上橘子洲头,感受红色足迹,真的会让你感慨万千!这难道不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吗?例子:就像在你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10. 橘子洲头,永远的红色圣地!在这里寻访红色足迹,就是在和历史对话,就是在汲取力量,这是多么重要啊!例子:如同给自己的灵魂注入了能量。
结论:橘子洲头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意义的地方,寻访红色足迹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我们应该多去感受那里的一切,让红色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第1篇一、活动背景红色足迹,是指革命先烈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是革命历史的见证。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许多红色足迹,它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特此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走进革命圣地,感悟革命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实地寻访红色足迹,让青年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 感悟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传承革命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3. 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活动主题1. 红色足迹:追寻革命先烈们的足迹,感受革命精神。
2. 红色传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3. 红色感悟:感悟革命历史,激发爱国情怀。
4. 红色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四、活动内容1. 参观革命圣地:组织青年学生参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
2. 举行红色主题讲座:邀请革命老战士、历史专家等,为青年学生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3. 开展红色文化创作:鼓励青年学生通过绘画、摄影、写作等形式,创作红色文化作品,弘扬革命精神。
4. 参观革命纪念馆:组织青年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5. 红色足迹徒步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红色足迹徒步活动,体验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的历程。
6. 红色主题团日活动:开展红色主题团日活动,通过学习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等方式,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活动安排1. 活动前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组织报名,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
2. 活动中期:组织青年学生参观革命圣地、纪念馆,举行红色主题讲座、红色文化创作等活动。
3. 活动后期:总结活动成果,收集青年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和评比。
六、活动意义1. 通过红色足迹寻访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寻访红色足迹,传承胶东红色文化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全国各地生灵涂炭,尸横遍野。
我的家乡山东也未能幸免的遭到了日寇的铁蹄践踏。
1940年2月,日寇的铁蹄踏入海阳,我们伟大的家乡人民不甘屈服于日军的暴行,不甘被日军夺走家园,残害同胞。
地雷战便出现了。
地雷战是海阳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伟大的创举之一。
海阳抗日“地雷战”以民兵为作战主体,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运用独特的作战方式,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海阳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在1943年春天召开的海阳县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上,县武委会主任栾进阶介绍了平度县大泽山区民兵摆地雷阵杀伤敌人的经验,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海阳民兵由此开始认识地雷,并同地雷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年5月,海阳小纪区瑞宇村首颗地雷炸响,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
有人告诉我,那时候的山东人民只有大刀、长矛、土枪、土炮来抵制侵略者。
当上级每一个村庄发了两颗地雷后,用地雷炸敌取得了可喜效果。
这天,我来到了海阳市地雷战纪念馆。
这里以500多件文物和300多幅照片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了在地雷战
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重要战斗和海阳民兵发明创造的十几种地雷和30多种埋雷方法及多种战术的运用。
在观看一个战役短片的时候,我不禁热血沸腾,好像自己也置身于当年的那场地雷战役中,与自己的战友们并肩战斗,奋勇杀敌,我仿佛看到了日军防不胜防多次踩到地雷的场景,听到了山东人民那豪气万丈的笑声。
比起地雷战的神出鬼没,台儿庄战役则更是大快人心。
1938年3月14日,台儿庄战役开始了,日军2000多人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向台儿庄大举进攻。
坚守台儿庄北门的186团1营在王震团长和姜常泰营长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并在城北门外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打退日军的多次进攻。
1营是新兵,入伍才半年,几乎全牺牲在台儿庄北门。
王震团长也亲自架起机枪向城外日军扫射。
日军还不停歇,当晚,日军200人突破小北门,躲进小北门附近的泰山庙,王震团长亲率将士围攻泰山庙之敌,终将其消灭。
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
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日军猛攻3天3夜,才冲进城内。
3月27日,日军已占领了全庄的三分之二,但我们顽强的山东人民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并没有将台儿庄拱手让给日军,而是拿起了武器,坚守在南关一带的中国守军至死不退,守护着台儿庄,死死地守住阵地。
这是一种怎样的精
神啊,明知道自己会死,依然奋不顾身,坚守阵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完成党的任务,也要不辜负人民对他们的希望,这是一种为了祖国拼到底的激情啊。
有战争就必有伤亡,在一次战役中,张自忠面对人数比他多一倍半的日军毫不畏缩,多次指挥部队向日军冲杀,但因寡不敌众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
5月16日下午2时,张自忠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当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倒在血泊里的时候,他义无反顾举起枪自戕,只为了不被敌人俘获,保留军人的最后尊严。
张自忠还留下了一封遗书: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最先想到的不是他的妻子儿女,不是自己的家庭,而是国家,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他为国而死,毫无怨言,毫无后悔之情,他所能想到的只有希望后代能够奋勇杀敌,拯救他所爱的中国!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现在的生活不再有战争,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和平,但我们却时时刻刻唱起国歌,战争或许不会再有了,但中国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还一直在,让我们勿忘国耻,将我们胶东的红色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