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图书编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97.37 KB
- 文档页数:3
编辑出版H 硌 V s f i 第4卷第03期图书编辑出版中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娜仁(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内蒙古通辽028000)摘要:图书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图书可以汲取到更多知识,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然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电子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图书编辑出版造成巨大影响,尤其是当前开展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存在的无措不成书、选题重复等问题,制约了图书出版行业稳定长远发展。
迫切需要对图书编辑出版存在质量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树立图书质量观念理念,通过完善图书质量制度体系、提高图书编辑专业素质、健全法规和加强市场监管等举措,使图书编辑出版获得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图书编辑出版;质量问题;解决办法;分析中图分类号:G 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 2021 ) 03-0100-02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对信息、知识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图书也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随着人们对图书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图书编辑出版量也不断增加,相应质量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对读者阅读体验和图书出版行业发展也产生极大影响。
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和智能电子设备己经成为当下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也造成巨大冲击,要求加快图书编辑出版革新,对当前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在明确质量问题出现真正原因以后,采取相对应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推动图书出版行业获得更好发展。
本文联系图书编辑出版存在质量问题,对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树立质量观念、完善质量制度、提高编辑素质、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图书编辑出版中的质量问题当前,图书编辑出版显露出以下质量问题:(1) 无错不成书现象普遍,与以往图书编校质量 相比较,近几年图书编校质量呈现直线下降状态,并且 存在的很多图书都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质量标准,面对 这种情况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政 策进行规范和引导,但是依然存在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而不重视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情况,不仅影响了整体图 书质量,还严重制约了图书出版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论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的误区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是图书出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检查和纠正图书中的错误,保证图书的质量和可读性。
在实际的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使得图书的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本文将就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的误区进行逐一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改进。
误区一:忽视语言表达规范在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很多人会忽视语言表达规范这一关键环节。
他们可能只关注于拼写错误、标点符号等基本问题,而忽略了语言的规范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语言表达规范是衡量一本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不符合规范的语言表达会影响读者对书籍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在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必须要重视语言表达规范这一点,严格要求作者使用规范的语言和书写方式。
误区二:只注重表面问题很多人在进行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时,只注重图书中的表面问题,比如拼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而忽视了图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实际上,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不仅仅是纠正表面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图书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只有内容完整、逻辑清晰的图书才能够真正满足读者的需求,所以在进行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时,一定要注重图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误区三:缺乏对行业标准的了解在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很多人缺乏对行业标准的了解,导致无法准确地评判图书的质量。
他们可能会根据个人的经验和主观感受来进行质量检查,而忽视了行业标准对图书质量的要求。
行业标准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依据,只有深入了解并严格遵守行业标准,才能够做好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工作。
进行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人员应该加强对行业标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进行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时,很多人缺乏对作者意图的了解,导致在修改图书内容时产生了偏差。
他们可能会过分改动作者原本的表达方式,甚至篡改作者的原意,从而影响了图书的质量和可读性。
事实上,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应该是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基础上,对图书内容进行合理的修改和调整,而不是独断专行地对图书进行修改。
浅析新形势下图书出版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李荣来源:《速读·下旬》2020年第08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各个领域都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近些年来,图书出版领域也逐渐充斥着商业化、市场化气息,这直接导致了图书的良莠不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图书不仅仅是商品,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出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头绪多、涉及面广,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和矛盾也接踵而至。
本文着重分析出版行业从业人员在新时代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出版行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弱化”。
现阶段,出版行业存在将出版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割裂开来的现象,认为发展经济是务实的,是迫切的,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的。
将思想政治工作当成一般任务完成,停留在完成上级任务的阶段,一心抓经济,全力抓效益。
形式上往往只有单纯的理论灌输,没有深入结合实践,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二是宣传教育形式“老化”。
思想政治教育仅靠口头讲,靠会议传达,思想阵地建设的观念陈旧,难以发挥正常作用。
同时对新时代的网络舆论阵地管理缺失,没有专业化的人员管理网络阵地,不能在创新上下功夫,不能深入思考如何应对网络时代带来的思想变革。
一些出版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手段仍停留于传统的宣传栏、会议等,一些现代科技手段不会用、不敢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引起群众的关注和共鸣。
二、出版行业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个构成这个世界的除了原子和真空外,就是思想,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要依赖于人。
所以更要着重抓好出版行业从业人员的思想问题,抓思想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突出“以人为本”一是要以诚待人。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机遇往往和挑战并存。
在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保持对祖国和对党的绝对忠诚,在突出以人为本理念中,要有团结人、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赤子之心。
当前编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展开全文当前,编校质量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编校工作的难点、出版业务管理的痛点1责任心不强。
错字、漏字、颠倒字等低级差错普遍存在,是编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编校质量不合格出版物的差错类型来看,低级差错占比最大。
出现低级差错的主要原因在于编校人员责任心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逐字逐句地编校书稿,即使看了也没有用心比较、判断、查证。
编校工作,责任心是第一位的。
责任心缺失,就会导致心态浮躁、工作马虎、质量不高;没有责任心的强有力支撑,编校人员就很难坐得住冷板凳,全身心投入,练就高水平业务能力。
2专业功底不牢。
字、词、句、拼音、标点、数字等差错高发,政治、历史、文化、语言、科技等知识和事实判断能力较弱,封面、版权页、版式、格式等规范把握存在漏洞,是很多出版单位编校质量的现状。
有的编辑专业功底不扎实,低层次、低水平编校现象突出,有的编辑缺乏好疑、勤查、善辨、慎断的习惯,编校知识和经验体系不成熟。
编校是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苦功夫,是既博杂又专精的硬功夫,是能做到“万无一失”的真功夫,只有勤学苦练,坚持查漏补缺,用心积累知识和经验,一步步打好专业基础,才能在关键时刻看出问题、辨别是非、判断对错。
01即使看了也没有用心比较、判断、查证02政治、历史、文化、语言、科技等知识和事实判断能力较弱03编校,不只是校对的事,更是编辑的工作3工匠精神不够。
事非经过不知难。
一个优秀编辑的“火眼金睛”和敏锐直觉,源自不为人知的付出、坚持不懈的积累、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离不开多年如一日的刻苦、执着、较真;一本经得起各种检验的高质量出版物,不是一气呵成、一蹴而就的,而是投入大量精力,综合运用知识、经验和眼力,靠用心、细心、耐心一字一句磨出来的。
从主管部门抽查到出版单位自查中,不仅有相当一部分编校质量不合格出版物,还有较多处于临界点如果从严就不合格的出版物,除低级差错普遍存在外,知识性差错、搭配不当及句子成分残缺、杂糅等语法错误的隐患较大。
论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的误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图书编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质量检查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的误区,并提出解决对策。
误区一:只重视语法和拼写错误在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很多人只注重语法和拼写错误,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问题。
虽然语法和拼写错误是需要及时修改的,但图书编校不仅仅是为了修正这些表面问题,更应该是对内容进行深度把握和审查。
这包括逻辑性、观点的合理性、事实依据的真实性等方面的检查。
如果仅仅停留在语法和拼写错误的修改上,就会忽略了更重要的问题,导致图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针对这个误区,我们需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建设,让他们了解图书编校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去开展工作。
也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检查和辅助人员对内容方面的问题进行审查和修改,以提高质量检查的综合水平。
误区二:只重视表面现象,忽略深层次问题有些人在进行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时,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深层次的问题。
他们只修饰文句,而没有对内容进行全面的审查和确认。
这样的质量检查,往往无法真正保证图书质量,甚至可能会因此而造成一些潜在的问题。
对于这个误区,我们应该重视对内容的审查和确认,而不仅仅是对表面现象的追求。
这需要图书编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能够对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评判。
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对每一本图书都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确认,确保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误区三:不重视可读性和读者体验在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有些人只是专注于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可读性和读者体验。
他们可能会过分追求文笔的优美和修饰,而忽略了读者的实际需求和理解。
这样的质量检查,可能会导致图书难以被读者接受,从而影响了图书的传播和影响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图书编校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图书编校的本质是为了服务读者,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技术和规范的要求。
第12卷第1期Vol.12 No.1201浅谈汇编类图书的编辑工作宋艳歌(重庆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61)摘要:汇编类图书既涉及主题及版式体例的统一,又涉及字、词、句、数字、标点等细微方面的规范和一致,因此编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
本文根据笔者在编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著作权、格式体例、常见编校错误等方面入手,浅谈汇编类图书编辑中应注意的细节。
关键词:汇编;图书;编辑;著作权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201-02汇编图书是将若干作品或作品的片段等按照特定的选择或者编排汇集而成的新作,与其他图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1]。
在汇编图书的编辑过程中,既要注意共性,又要注意个性,如著作权问题、格式体例问题及其他共性的编辑问题等。
一、著作权问题近年来,出版方与作者之间的版权纠纷频频出现,如经典作品《神笔马良》屡遭侵权、2018年几位作家诉出版社侵权案等。
这些纠纷不断增多,不仅与作者著作权意识日益增强有关,也与编辑、汇编者著作权意识的淡薄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不熟悉相关。
2020年11月,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颁布,并定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著作权的归属问题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表明,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属于汇编人,但汇编人不能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汇编时必须经原著作权人同意,并支付稿酬。
也就是说,汇编作品涉及两个层面的著作权,第一个层面是汇编者的著作权,第二个层面是原作品的著作权。
目前,有些出版方因为原作品涉及的作者太多、出版节奏太快或联系不上原作者等原因便先斩后奏,用了再说。
还有些在汇编作品上发个声明,表明因种种原因没能够联系上部分作者,望作者见到书后与出版社联系,方便支付稿酬等。
首先,先斩后奏的做法显然侵犯了原作品作者的著作权。
第24卷第2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24No.2 2010年4月JOU RNAL OF H EFEI U NIVE RSIT Y OF T ECH NOLOGY(Social S ciences)Apr.2010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及其对策陆向军(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合肥 230009)摘 要:以第四次全国教辅图书质检结果和2008年皖版图书质检结果为例,分析了目前图书编校质量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编校人员的素质、加强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营造提高图书质量的氛围等解决办法。
关键词:图书质量;合格率;竞争力;全程监控;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3634(2010)02 0173 04On t he Q uality of Book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and the CountermeasuresLU Xiang jun(Publishing H ou se,H efei University of T ech nology,H efei230009,China)Abstract:By sho w ing the results of the fo urth national quality ex amination fo r supplementary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quality examination for books published in Anhui in2008,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 blems in boo k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at present.Based on the analysis,it puts fo rw ar d some so lutions,such as improving the pro fessional skills o f editors and pro ofr eaders,conso lidating the book quality guarantee sy stem,creating a better atmosphere for boo k making,etc.Key words:bo ok quality;pass percentage;com petitiveness;overall monito ring;econo mic benefit图书质量,是指图书内含的思想政治因素、健康系数、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
浅议如何规范图书编校流程作者:何章艳来源:《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09期摘要:图书质量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如何提高图书质量是每个出版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三审环节、编辑加工环节、校对环节、通读环节四个方面来阐述图书编校流程的规范化问题,以期通过加强图书编校流程管理来保障图书质量。
关键词:编校流程;三审;编辑加工;校对;通读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9-0-02图书质量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
然而目前我国图书市场的现状令人堪忧,每年质检中都有一批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编校制度没有落实到位,部分出版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图书出版流程的管理;另一方面是编校人员责任心不够,工作中不按流程来做,存在“以编代审”“编校合一”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不断加大图书质量检查力度,同时还对图书出版“三审三校”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进一步加强出版管理,提高图书质量。
本文主要从三审环节、编辑加工环节、校对环节、通读环节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规范图书编校流程,切实提高图书质量。
一、三审环节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
目前,图书出版的审稿工作实行三审责任制,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都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审稿主要是对书稿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衡量和评价,重点考查书稿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文化积累性和可读性,同时应注意作品内容的创新性,防止剽窃他人劳动成果。
(一)初审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一般为责任编辑担任)。
初审要通读全部稿件,然后在此基础上从专业角度对书稿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进行审查,把好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
初审时编辑可通读两遍书稿:第一遍略读,了解书稿的主要内容、体例结构、语言风格等,重点关注书稿辅文,了解书稿的来龙去脉,对其总体质量做到心中有数;第二遍精读,即逐字逐句地细读书稿,对其内容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等进行鉴别和审查,同时处理书稿文字表述方面的问题,如纠正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修改病句等。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综合措施摘要:图书的编校质量是图书出版的生命底线。
然而,目前图书编校质量确已成为困扰出版社和责任编辑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着眼于出版社内部督查机制的建构,从加强出版社编校人员的业务能力、选题规划等方面完善图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从而提高图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图书质量;出版社;管理体系;编辑图书的编校质量是出版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中能够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但现在图书市场的出版物质量良莠不齐,严重破坏了纸质印刷物的传统形象。
造成图书编校质量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作者、编辑、排版、校对等各个环节都可能是引致图书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
如何规避诱发因素,有效提高图书编校质量,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迫切问题。
1图书质量不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国家出版物监管机构近些年每年都开展多次有关出版物内容、编校、印制等方面,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检查图书质量的专项工作,如 2017年 2 月开展的出版物“质量管理2017”专项工作以及 8 月开展的关于“三审三校”专项制度检查工作。
1.1作者出书的目的不纯粹现在作者出版图书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给读者,有的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是为了评职称等等。
书稿的质量本身就不好,内容也大多是拼凑起来的,没有逻辑性、系统性。
1.2编辑的工作压力沉重每家出版社对编辑都有一定的任务要求,每年须完成几百万字的书稿编辑加工任务,完不成就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这样就造成编辑压力比较大,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地干活,没有思考、总结、提升的时间和空间,这样难免出现对有些错误“视而不见”“浑噩不觉”的现象。
1.3出版社审校制度对于“三审三校”制度,国家有明确的规定,但有些出版单位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缺乏泾渭分明的“三审”机制,而是将编辑加工、复审、终审糅合在一起进行。
基本上都已经是审校合一了。
三审中的二审和三审也基本流于形式,所有的责任都负重在一审——责任编辑身上。
理论研究New silk nwul horizon iiHH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n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n浅谈图书编辑工作创新方法文/郑小新摘要:图书编辑工作的创新是决定图书整体质量的根本所在。
创新是提高图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图书保证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图书需要根据自身内容特色,在编辑创新中要讲求符合自身特点的方法。
编辑创新要重视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形式的创新方面要为图书内容服务。
关键词:图书;编辑创新随着图书市场越来越繁荣.编辑工作的创新成为决定图书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编辑必须根据图书本身的特点,在保持图书整体内容的同时,通过编辑创新将图书内容反映得更加生动、好看,更加贴近和吸引读者。
一、培养编辑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培养编辑的创新意识,是实现优化选题,升华稿件质量,最终提高图书质量,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重中之重。
图书编辑的创新思维可使视角常有新意、选题具有突破性、思维具有现实代表性,使图书具有魅力。
(一)提高编辑发现不同的能力创意思维是编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本图书的诞生,往往是饱含作者和编丰茸的创意思维。
在新媒体时代,图书编辑的工作职责,也早已不再仅仅局限在文字修改、图片编辑和内容编排上.还要求编辑要有新的思维方式,跳出常规的思维定式,独辟蹊径想“新点子”。
同时编辑工作又具政治性、严肃性。
作为一名具有创新意识的编辑,必须要做到“吹沙见金”,在确保图书内容导向正确的同时能够发现图书的特点,从而根据特点在编辑的过程中融入创新思路。
(二)提高编辑的文化知识素养编辑作为一名从事文化工作的出版工作者,必须坚守自己的文化责任,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
2013年6月 第27卷第3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Jun.2013
V01.27 No.3
●管理学研究 做好图书编校工作的
袁翠红 几点思
(郑州大学出版社,河南郑州450052) 考
摘要:图书编校工作是图书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图书质量的关键环节。从出版社和编辑两个 角度出发,出版社改制后提高图书质量、做好图书编辑工作的对策应是:出版社应重视对编校人员的培养,编校人 员应注重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图书编辑;专业学识;加工整理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13)03—0l19—03 收稿日期:2013—02—03 作者简介:袁翠红,女,河南睢县人,郑州大学出版社编辑。
2007年年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制定 了《关于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关 于高等学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 见》,2010年出版体制改革全面深入和展开,到今 天,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工作已初见成效。绝大多数 大学出版社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 增强活力”的总要求,真正成为自我发展、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此 时,如何做好图书编校工作加强图书质量管理,也已 成为各出版社在竞争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笔者 根据这几年责编的理工类图书,结合当前的改革实 践,从出版社和编辑两个角度对如何做好图书编校 工作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出版社应重视对编校人员的培养 改革中的出版社像围城一样,有的人想走出去, 有的人想走进来,因此出版社内部随时面临着人员 的变化。但有一点一定要清醒:无论外部环境如何 变化,作为出版流程中心的编校环节是不应被轻视 和忽略的,恰恰相反,应在此时更加重视对编校人员 的培养。 (一)培养编校人员的专业学识和文字功底 出版产业化的发展、出版新技术的应用和数字 化转型的探索,都对图书编校工作产生影响;新知 识、新领域层出不穷。而编校人员既不可能是万事 通,也不可能是全才,他们只有不停地学习,弥补不 断老化的知识,才能领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思路。 体制改革后,出版社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会接触到 更多领域、更多学科的书籍稿件,编辑人员在工作过 程中会遇到很多学术知识和专业名词,这就对编辑 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学习要求,编辑人员的知识 结构需要从原来的专才拓展为通才加专才。相对来 说,理工类编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 文字功底,这就要求这些编校人员加强文学素养,学 习文字常识。 (二)培养编校人员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出版社体制改革之后,出版物的形式将是多样 化的,也必将引入和采用新的出版技术,向数字化出 版物方面转型。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掌握先 进的、新的出版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编辑加工和校 对工作 ¨拍。例如,现在的教材不仅有纸质出版物, 还常常有课件、素材等数字光盘随同出版,这就涉及 计算机领域的新知识。我们虽然不能要求编辑人员 精通计算机电子课件和素材的制作过程,但是要求 他们一定要了解和学会使用这些方面的技术却是必 要的。出版社要给编校人员培训学习的机会;编校 119 人员既要珍惜各种培训学习机会,又要有学习的恒 心、信心,主动学习,主动提高自我。 (三)培养编校人员的沟通能力、沟通艺术技巧 及政治道德素养 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形式的不断变 化,决定了编校人员不能只是低头编辑书稿,还要学 会抬头看路,要注重与其他环节的交流与沟通,要关 注出版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根据所编图书 的内容思考图书的出版形式、受读者欢迎程度,等 等。同时,编校人员要有整个出版社一盘棋的思想, 要及时了解其他环节的运作,并做好与其他部门沟 通、交流并协同作战的准备。编校人员还要有正确 的政治观点,联系工作实际做好政治把关工作,对涉 及政治原则的问题,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善于及时 发现和消除出版物稿件中的政治错误 J。 二、编校人员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和能力 编辑的工作对象是别人已经写好的稿件,编辑 的劳动是在原作基础上的“补漏拾遗”、“锦上添 花”,为此要编校出高质量的图书还需要编辑在加 工书稿时学会做一个有“责任心、存疑心”的有心 人,多细心,勤用心,真虚心,有耐心 J。在编校书 稿的同时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学 习,提高专业工作能力。 (一)把好图书的审稿关 审稿,作为编辑过程的环节之一,就是对稿件进 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可接受但需要修改的 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对高质量的稿 件,编辑应注意从中吸取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 审稿的过程,从编辑工作的角度看,就是对稿件按出 版的质量和标准审查把关;从增长个人学识的角度 看,则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机会。针对理工类图书的 特点,编辑人员需从以下方面把好审稿关。 1.通读检查,从整体上把握图书质量 通读是对稿件的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 (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的把握的过 程,也是对稿件的具体内容、体例、文字进行全面审 查和研究的过程。理工类图书内容上虽然一般不会 出现整体性的政治性错误,但会出现因文字表达不 当或政治敏锐性不强所造成的政治性差错,比如将 港澳台与国家并列使用,出现涉及民族宗教信仰的 问题,等等。科学价值是理工类图书比较突出的特 点,通读检查时重点应把握:概念和定义是否准确, 介绍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是否陈旧、不当和错误,所述 1 20 事实和引用的材料是否确切等。 2.统一体例,从形式上做好编校工作 稿件的内容即使再好,如果形式设计不到位,给 读者的使用造成困难,也难以起到顺利传播知识信 息的作用,同时,也会影响到图书的销量和出版社的 经济效益。因此,任何稿件都应该具备合理的结构 框架及明显的层次安排。理工类图书,特别是教材 类,一般都是由不同的作者编写各章节,其中的语言 习惯、层次结构安排及前后照应往往有很大差别,这 就要求我们在审稿时就对稿件的体例做好统一。 比如在同一书稿中,有的每章开始是一段叙述 性的文字,总体概括本章的主要内容,而有些章名后 直接就是节级标题,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整理全书 的章前引语,同时与作者进一步沟通,补齐缺少的章 节间的文字内容。 (二)重视书稿的加工整理 书稿的加工整理是对稿件再次从各个方面进行 审核并作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理工类书 稿中符号多、公式多、图表多、例题多,其中,量、单 位、符号及术语的正确使用无疑会给编辑加工带来
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理工类书稿的加工阶段主要应 把握好以下几点。 1.正确使用量和单位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 3101--1993)规定:量符号必须使用斜体,对于矢量 和张量,还要使用黑斜体;只有pH例外。而单位符 号则须使用正体。由于大多数作者在用word编写 书稿时只是进行文字性的录入,对量和单位符号的 正斜体、上下标及大小写几乎没有概念或者不注意, 原稿中常常存在物理量字母使用不规范、公式及字 母输人错误的现象,同时,还存在数字1与字母l、1 分不清,数字0与英文字母O的混淆等现象。因此 在对稿件加工整理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国标规定修改 错误的符号。 2.注意化学反应式、数学公式与计算的细节问 题 化学反应式中的分子结构复杂,要求严格,除了 横向排列外,还有斜向、纵向排列,编校时应检查各 反应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反应式两边是否配平、 反应符号的使用是否标准等,参照《物理化学和分 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GB 3102.8—1993)的规定 进行把关。 数学公式的式样繁多,层次重叠,所用字体、字 母、符号又多,这就造成排版、校对上的复杂性。编 校时要辨别式中使用的是哪种字母,大写还是小写, 符号的位置高低,字距、符号线的长短,式子是一行 还是分行,整个式子中部分式子间的空开等。对具 有积分及求和符号的长式子,编辑加工时还要注意 层次间空距、转行的位置、等号后字母的对齐,还有 方程式中字母的正斜体等。 3.规范图表线型及编排格式 作者交来的稿件中大多数的图表线型和格式不 符合规范要求,在书稿发排时需要重新修理和适当 缩放。合理安排图表在版面中的位置会使版面美观 而且便于阅读。要特别注意核对图与文是否配套, 防止张冠李戴,图中人物的左右应依读者立场来分。 跨页图必须双码跨单码。横置图一律朝向左侧,即 反时针转90。。图的顺序号应按章编排。此外,还 要防止图的倒置和反片。表格的格式一般是先排表 序、表题,然后排表头、横竖表线、数字、注释、资料来 源等。表序一般以章节顺序和表格顺序组成;表头 有横竖两种,必要时可以互换;项目中的隶属关系要 清晰,小项目要缩格排;续表必须加排表头;跨页表 必须双页跨单页;表中数字一般以末位数对齐,注意 不要错格。 (三)做好付印前的校样处理工作 付印前校样的审读是编辑在图书成书前的最后 一次把关机会,应从排版质量角度检查付印清样,查 看格式是否统一,该更改的地方是否都已经改正,版 心的位置是否平齐,图、表是否有污点或断线,等等。 同时还要从全书的结构组成角度检查付印清样,查 看封面、书名页包括插页等结构部件以及出版说明、 前言、后记、目录、各种附录等辅文的内容是否齐全, 与正文相关的部件是否一致等。
三、结语 出版社转企改制已进入后时代,出版形式多元 化已成趋势。出版社的发展涉及出版社每个人的利 益,改制后的出版社面向市场环境、市场竞争,需要 每个人做好自己的角色,同时又要形成合力。尽力 只能称职,尽心才能优秀,做好图书编校工作还需要 编辑工作者为把好图书质量关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 版专业基础(中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 版专业实务(中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米戎.略谈在编校行为中持续保持警觉性的问题[J].科 技与出版,2009,(4). [4]陈文华.浅谈出版单位改制后图书编辑的对策[J].经济 与社会发展,2009,(12). [责任编辑张萌]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