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无线网络上行干扰集中分析与整治项目
- 格式:docx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16
LTE 干扰日常分析介绍1、概述:对于移动通信网络,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是使用干净的频谱,即该频段没有被其他系统使用或干扰。
否如此,会使受干扰系统的性能以与终端用户感受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4G LTE 基站的逐步建设、优化,已形成了2/3/4G 基站共存的局面,系统间干扰的概率也大幅提升,在目前已建设的基站中,已发现大量的TD-LTE 基站受到干扰。
这些干扰主要包括两方面:①系统外干扰表现为:2/3G 以与FDD-LTE 小区对TDD-LTE 小区的阻塞、互调和杂散干扰,此外还有其他无线电设备,如手机信号屏蔽器带来的外部同频干扰;②系统内干扰表现为:GPS 跑偏、远端干扰、用户间同频干扰、时隙偏移干扰的一样频段信号干扰。
具体干扰可以分为如下类型:干扰表现为:特殊子帧与上行子帧PRB 的IOT 波动在干扰特点:相同频段小区区域性存在干扰,子帧1&6与2&7全频段存在干扰,干扰小区的IOT按照移动最新提出的干扰要求,TD-LTE 上行100个PRB 检测到的干扰噪声平均值超过-113dBm 即达到存在干扰,需要处理。
2、干扰判断规如此:系统外干扰判断:由于特殊子帧1前四个PRB 与子帧6后四个PRB 为空闲PRB ,正常情况下IOT指标为-117dbm〔我司的IOT提升3dbm〕,即无干扰时为-120dbm。
当子帧1的前4个PRB或子帧6的后4个PRB的IOT至少同时满足3个以与3个以上都大于-113dBm时,判断存在系统外部干扰。
2.1 系统外干扰系统外干扰主要有如下几类为:阻塞、杂散、互调、工程问题以与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如手机信号屏蔽器带来的外部同频干扰〕2.1.1 阻塞干扰判断子帧1和子帧6全部200个PRB中,至少150个PRB的IOT大于-113 dBm;且子帧1的前4个PRB且子帧6的后4个PRB的IOT至少同时满足3个以与3个以上都大于-113dBm。
符合这种条件的时段不小于3个。
2.6GHz 频段5G 上行干扰分析与识别研究宋心刚1,张冬晨2,李行政1,彭玉丽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 本文针对2.6 GHz频段5G干扰小区分析与干扰类型识别问题,梳理总结了5G常见干扰类型,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小区时频域特征的5G干扰分析和类型识别方法,给出了各种5G干扰类型的排查流程和方法建议,为5G干扰分析排查提供理论指导,支撑5G干扰优化工作。
关键词 5G;2.6 GHz频段;干扰分析;干扰识别;干扰排查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21)04-0074-08收稿日期:2020-07-20随着5G 网络的规模商用和5G 建设的全面展开,上行干扰问题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也愈发突出。
2.6 GHz 频段是5G 部署的重点频段,大带宽部署的5G 系统将面临多种干扰问题。
如何准确评估干扰强度、精准识别干扰类型是5G 干扰优化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本文在收集梳理5G 常见干扰类型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干扰底噪分别计算全频段干扰均值、D1频段干扰均值和D2频段干扰均值的5G 干扰分析方法,全面分析评估5G 受扰程度。
在提炼总结5G 常见干扰类型时频域干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5G 干扰识别方法,并结合5G 干扰排查经验,给出了各种干扰类型的干扰排查流程和方法建议。
上述研究成果可为5G 干扰自动化分析提供理论指导,支撑5G 干扰优化工作。
1 5G 常见干扰类型为保证5G 网络的领先地位,2.6 GHz 频段优先采用100 MHz 组网建设方案,与D1/D2频段已部署的TD-LTE 系统频率重叠。
在D1/D2频段TD-LTE 未清频区域,5G 将面临严重的LTE 同频干扰问题。
此外,根据5G 干扰案例梳理总结,2.6 GHz 频段5G 还将面临广电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干扰、视频监控无线回传设备干扰、伪基站干扰和干扰器干扰等。
GSM无线网络干扰成因测试及解决方案GSM无线网络干扰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径传播:当无线信号经过建筑物等障碍物时,会发生多径传播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信号的多个版本在接收端同时到达,从而产生失真和干扰。
2. 天线阻塞:天线周围的障碍物,如建筑物、树木等,会导致信号传播的阻塞和衰减。
这会导致信号强度不足或跳变,从而产生干扰。
3. 电磁辐射干扰:电子设备、电源、电线等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对无线信号产生干扰。
特别是在高密度电子设备的场所,干扰现象较为严重。
4. 邻频干扰:GSM网络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如CDMA、WCDMA等)频段相邻,频段间的干扰会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针对以上成因,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多径传播:使用智能天线系统可以减少多径传播干扰。
智能天线系统可以通过使用波束成型技术,选择性地接收、抑制多径信号,从而提升通信质量。
2. 天线阻塞:优化天线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尽量避免建筑物和障碍物对天线的阻挡。
在需要覆盖的区域设置多个天线,以提高信号覆盖率和强度。
3. 电磁辐射干扰:减少电子设备和无线信号源的电磁辐射,例如使用电磁屏蔽材料、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等。
4. 邻频干扰:对于邻频干扰问题,可以利用频谱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和管理邻频干扰源。
此外,对于干扰源较多的地区,可以考虑通过频段重叠和冗余,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加强对GSM无线网络干扰问题的监测和研究,促进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不断提升GSM无线网络的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GSM无线网络干扰成因测试及解决方案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干扰成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降低GSM无线网络干扰,提升通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在解决GSM无线网络干扰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5. 信道规划和优化:合理规划和优化GSM基站的信道分配,避免信道冲突和交叉干扰。
通过有效的信道管理,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抗干扰能力。
GSM移动通信网络上行干扰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摘要】上行干扰作为gsm系统运行中常见的问题,若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则会影响到移动通信网络质量和通话质量。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了移动通信网络干扰的种类,在探讨gsm 系统上行干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处理措施,并进一步分析了相关上行干扰问题案例。
【关键词】gsm系统;上行干扰;处理;案例gsm移动通信网络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并成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通信网络质量和通话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gsm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不断进行优化。
但gsm系统在运行过程时常遇到上行干扰的问题,这也是影响无线网络掉话率、基站覆盖范围和通话质量的重要因素,若技术人员不及时解决上行干扰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到通信网络的正常运作,引起用户对网络质量的不满,并且也会增加gsm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工作的难度。
因此,gsm系统上行干扰问题就成为了通信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探讨gsm系统上行干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处理措施,以确保gsm系统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1.移动通信网络干扰的种类根据移动通信信号的特点,可将其所受的干扰按照下面几种方法进行划分:(1)根据频段划分为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上行干扰是指在移动网络上行频段上外界干扰源对基站产生的干扰。
(2)根据干扰来源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移动通信蜂窝系统一般采用频率复用技术以提高频谱效率。
这虽然增加系统的容量,但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干扰。
2.gsm系统上行干扰问题的分析根据在实际网络优化工作中长期对上行干扰问题的分析,基本上可将其产生原因分为以下几类:(1)无线系统自身问题无线系统自身问题一般集中在天线器件、基站接收通路的问题上,由于基站子系统问题造成的上行干扰高存在以下规律:interferenceband统计值随话务量变化,话务量高时,interferenceband也随之增高,到深夜话务量降低后,interferenceband统计恢复正常。
通过KPI分析上行干扰摘要:目前发现干扰主要方式为投诉和网管告警,C网出现干扰时会出现低噪异常同时存在DIV告警,L网目前不会出现告警,同时因为4G暂不支持语音业务,很少有用户主动反馈4G网络问题。
本案例主要探讨如何通过KPI分析找出受干扰小区,先于用户发现网络问题。
关键字:KPI RSSI【故障现象】:KPI分析发现L网上行底噪异常:通过华为PRS创建查询KPI指标,指标内容选择N个RB上检测干扰噪声检测,同时选择平均RB干扰噪声,时间选择为夜间2点-5点,此时用户较少,收到用户上行干扰较小。
指标如下:通过查询筛查出平均PRB干扰噪声大于-105的小区,查询出宿州名宿华府7号小区干扰噪声平均-102,最大-70。
通过U2000平台查询进行该小区信令跟踪,选择RSSI监控和干扰检测监控。
查询结果为天线A、B口天线接收。
明显为B端口RSSI值更高。
已为-50DBM 左右。
【原因分析】:无线干扰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干扰因素有:无线点系统占用没有明确划分的频谱资源,不同运营商网络配置参数配置参数问题,基站故障滤波器性能不达标,小区间互相干扰、人为干扰、终端故障等。
干扰来源分为LTE系统内干扰、外部干扰及基站设备本身运行故障产生的干扰。
系统内干扰来自现网小区小区产生的干扰,LTE使用同频组网使得某些情况下容易造成干扰,一般引起干扰原因为超远覆盖干扰、小区间下行干扰、设备故障等。
干扰一般同时存在上下行干扰。
外部干扰一般为系统间的干扰是上行干扰的主要部分,其中主要包括杂散干扰、阻塞干扰、互调干扰。
主要来源为:1.不同系统间的干扰,主要为不同制式对LTE的干扰,天线隔离度,滤波器性能不规范导致信号外泄、非法使用无线频率。
2.专业信号屏蔽器干扰,特意制造的干扰器,限制特定区域无法使用手机信号。
如考试现场,一般该类屏蔽器为全频段干扰。
3.电器设备使用时意外造成干扰,如私自安装手机放大器、民用节能电表、广电射频接头等。
一、2013年汕尾GSM网络干扰综合整治项目总结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司在汕尾开展了上行干扰综合整治项目,每周、每月各乡镇区域突击整治,经过12个月的共同努力,2013年汕尾全网的干扰水平由1月的6.27%下降到12月30日的0.64%,下降比例达5.63% ,高干扰小区个数从174个左右下降至19个左右,同比下降了155个,效果明显;项目考核期间高干扰平均个数为26.85个,干扰小区占比平均为0.91%,达到预期目标。
尤为显著汕尾从春节2月6号六忙时136个高干扰小区到12月26号六忙时8个高干扰小区,汕尾从全省六忙时1月份ICMB4/5采样点平均值3.27%下降到12月份六忙时0.47%,下降了2.8%,,从排名18名上升到第4名,上升了14名。
二、整治效果呈现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共计完成高干扰小区整治670个,稳定解决高干扰小区600个,处理干扰类型分为外部干扰、互调干扰、直放站干扰、频率干扰、覆盖问题,以外部干扰及互调干扰排查为主详细分类如下:外部干扰排查:通过扫频排查截至12月份累计共发现私装放大器446个,完成处理的强干扰源有272个,其中关闭干扰外部干扰排查:通过扫频排查截至12月份累计共发现私装放大器446个,完成处理的强干扰源有272个,其中关闭干扰源54个、拆除121个、添加衰减器或整改94个;有108个由于业主不在或协调问题需要再次进行协调处理。
如下表:互调干扰排查全年上站互调干扰解决措施:1、基站射频机顶DIN接头2、机顶跳线的DIN接头3、下跳线4、7/8馈线两端的DIN接头5、馈线6、基站室外上跳线两端的DIN接口7、上跳线8、天线9、避雷器、直放站、C网滤波器、塔放等及接头共排查干扰小区339个,其中解决307个,剩余32个均提单更换器件,干扰小区分类如下表:三、干扰整治方案我司结合前期多次参加江苏、福建等地“工兵行动”等干扰整治项目及在广东多地市从事干扰排查专项的优化经验,总结了一套处理上行干扰的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及先进的工作方式: 先进的工作方式⏹ 排查小组组队方式:干扰整治中,因涉及多专业多地区,在人员沟通、流程梳理及专业角度均客观存在一定的隔阂。
针对该问题,建议由多专业组共同组建“全专业组合队”。
“全专业组合队”组成:干扰队伍除了我司工程师外,建议增加网优、基站代维、直放站代维人员。
优势:快速解决定位出的问题,有效提高处理周期。
⏹ 区域优先顺序:优先完成代维重合的干扰区域,重41%互调0%互调10%馈头接口互调16951%滤波器互调41%耦合器互调175%塔放互调62%跳线互调6821%件互调21%72%点排查城区、用户投诉多、巡检测试路线重点小区然后向外围逐步排查。
⏹任务指标分配:根据每期的任务,根据基站的地理位置进行任务安排,将排查任务精确到天为单位,做到每日任务明确到人。
多样的定位方法:⏹干扰源关闭法;⏹天馈倒换法;⏹天线方向角调整法;⏹用户投诉反推法;⏹3点确定扫频法;四、2013年揭阳上行干扰整治项目自2013年5月底至2013年12月底揭阳上行干扰整治项目,共排查到私装放大器数1665个,处理完成干扰类型分为外部干扰、互调干扰、直放站干扰、频率干扰、覆盖问题等高干扰小区共253个,远远超过了项目目标数100个高干扰小区。
五、整治效果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共计完成高干扰小区整治253个,稳定解决高干扰小区253个,处理干扰类型分为外部干扰、互调干扰、直放站干扰、频率干扰、覆盖问题,其中CDMA干扰3个、互调干扰59个、频率干扰18个、硬件故障4个,外部干扰132个等,以外部干扰排查为主详细分类如下:处理私装放大器情况黄色为高干扰小区,红色为私装放大器黄色为高干扰小区,绿色为处理位置点 外部干扰排查:通过扫频排查截至12月份累计共发现私装放大器1665个,完成处理的强干扰源有1106个,其中更换安装182个,关闭拆除干扰源513个、添加衰减器或整改411个;有245个由于业主不在或协调问题需要再次进行协调处理。
如下表:部分拆除更换私装放大器情况六、外部干扰处理方案目前在各地市主要从事的干扰项目过程中发现,有些覆盖盲点或城中村由于长期处于弱覆盖的情况,用户私装直放站,并且不同意其进行拆除或者更换,协调难度相当大。
因此考虑对此种情况进行改造,通过如下手段进行干扰规避:1、改变极化方向:改变私装直放站的八木天线的计划方向,使其与基站发射方向保持正交,私装直放站接收信号强度减弱,降低干扰。
2、添加衰减器:在施主天线和私装直放站之间添加同轴衰减器,控制输入电平,减小私装直放站对基站的影响。
3、修改相关参数:通过修改参数,包括功率、频点、切换参数等,降低私装直放站输入信号的强度或使MS占用干扰基站不作长期驻留。
4、替换私装放大器:通过跟业主沟通并替换成我司直放站,减少对小区干扰。
6.1、GoogleEarth应用排查应用背景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我国各大网络运营商在大力提高无线网络覆盖率的同时,对网络覆盖质量也越来越重视。
作为无线网络覆盖的重要产品,移动通信直放站产品以其稳定的工作性能、良好的性价比,在无线网络覆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原有网络(基站覆盖)基础上,引入移动通信直放站后,势必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原有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证网络运行质量,需要进行网络优化工作,将影响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内。
在优化过程中,有一项重要的指标便是直放站上行系统对网络(基站)的干扰程度,即“直放站上行底部噪声电平UNF (Uplink Noise Floor)”。
而在网络覆盖存在一些盲区,不及时控制的话私装直放站会越来越泛滥,导致上行干扰严重,严重影响网络指标。
在现实网络状态下,网络维护和网络干扰整治越来越关键。
所谓“上行底部噪声电平UNF”是指空间的白噪声和直放站的噪声通过直放站上行链路放大以后,输出到天线端的噪声功率值,如果UNF过大将会影响或干扰基站。
直放站系统核心可以说是一个透明放大传输系统,即下行将基站信号通过放大以后,传送给手机,上行则将手机信号通过传输放大以后传给基站进行处理。
因此,为了使直放站系统不干扰基站并同时保证手机正常通信,则必须将UNF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针对UNF,大多数基站控制中心机房都有相关的测试项和指标,如Motorola公司对此指标有一测试项,即IOI(Interference On Idle TS)测试(其它移动通信系统供应厂商也有类似指标,只是说法不一样)。
IOI即指空闲信道上行干扰值,所谓空闲信道上行干扰,是指BTS测量空闲信道上行链路的干扰噪声,在信道空闲的情况下,BTS对每个信道上接收到的上行噪声信号进行测量。
这时测量到的信号被认为是上行干扰信号,干扰信号的强度反映了该信道受干扰的大小,称为上行空闲信道干扰电平(其参考噪声电平取-110dBm)。
BTS的IOI测试示意图如图1所示。
大部分私装直放站“上行底部噪声电平UNF”过大导致基站上行干扰越来越严重。
4.2.2【GoogleEarth应用排查方法介绍】GoogleEarth在干扰排查中的应用快速定位干扰源随着现网中干扰源数量的增加,受干扰的基站越来越多,这也极大影响了用户感知,如何能快速准确的定位出干扰源的蚊子越来越成为抑制优化效率提升的瓶颈。
GoogleEarth是我吗日常优化中的一种常见工具,通常用于基站的勘察。
本成果利用GoogleEarth工具和现有的干扰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快速定位干扰源的方法。
该方法已经用在日常网络优化中,不受设备或网络的限制,适用于各种网络,极大的提升了优化人员干扰排查的效率。
原有的干扰排查流程如下:确定被干扰的小区;通过MapInfo地图确定被感染小区的覆盖重叠范围;在上面的得到的重叠范围内进行“最好50米”的干扰排查。
安照现有的方式进行干扰排查工作,“最后的50米”仍然属于“面”的排查,需要人力的在整个范围内扫街。
如果出现排查人员无法找到得开阔的无线环境进行扫频的情况,干扰源就很可能被“错过”。
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我们创新的提出了一套基于GooglEarth的预排查方法。
该方法使得干扰排查工作从“面”的扫描,直接跳到了“点”的确认,使得在最复杂的现场中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效率。
优化后的干扰排查流程变为:确定被干扰的小区;通过每个小区的干扰变化情况确定干扰信号来源方向;将被干扰小区及周边不被干扰小区定位在googleearth地图上;通过阴影,确定被干扰小区的“覆盖盆地”,及“盆地内高点”;针对“盆地内高点”进行直接到点的确认性排查。
【问题描述】最近在香港公寓周边P58富美岭1、P58富美岭2、P58果陇4、P58燎原加油站2、P58耘头3、P82大洋美3、P58普宁横山1、P58普宁职校2、P58大坝菜市场2、P58普宁职校1、P58普宁横山2、P58新半径1等12小区出现成片高上行干扰,上行掉话严重,已引起用户越级投诉,详细指标如下表:后台分析12个小区同时间干扰突然性的上升,由地图上可知这些小区都是相邻靠近的,初步判定为外部直放站干扰,后台初步预判断了干扰源的位置【排查流程】由于干扰源对周边小区影响较广,初步怀疑干扰源所在位置较高,采用GoogleEarth高地定位法定位:通过“GoogleEarth在干扰排查中的应用”方法发现:通过对周边干扰小区分布情况,对其覆盖方向组成弧形方向,确定干扰源大致位置区域:再根据阴影高地判断出两个疑似干扰点:最终在1地点发现大洋美小区“流沙镇大洋美村工业区香港公寓(浩发工业城)”引起成片干扰的主要干扰源,该建筑内信号GSM信号很弱,各层走廊RxLev_Sub在-95dBm以下,电梯脱网。
所以目前物业分别安装在香港公寓1、2栋上的6台私装直放站,且低噪均很高。
扫频波形图浩发工业城香港公寓1栋(有两台私装)香港公寓2栋(有四台私装)安装在1栋的天线安装在2栋的天线从现场管理人员了解知道:香港公寓是浩发工业城的两栋高10层的出租楼,其中1、2层为商城,3到10层为出租房,每层有近20个房间供浩发工业城员工或者外来人员租住。
至今,香港公寓物业已经以室内分布系统(走暗线,布线专业)的形式在1栋和2栋共安装了6个私装直放站用于增强个别楼层信号。
考虑该私装点已经以室内分布系统(走暗线,布线专业)的形式安装,将先对6个私装直放站暂时添加衰减器,同时近期将对香港公寓规划室内分布系统替换私装直放站,解决室内覆盖问题。
【解决效果】通过添加衰减器后观察周边数个小区干扰的干扰情况,详细如下表。
从10月11日添加衰减器后,各个小区的4-5干扰有大幅度的下降,干扰问题基本解决。
通过GoogleEarth工具和现有的干扰排查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快速定位干扰源方法。
该方法极大改善干扰排查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