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务员逻辑判断推理技巧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就来对逻辑推理的常见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表达对事物直接判断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花不是白色的”等。
1、直言命题的种类分为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P)、单称肯定命题(某个 S 是 P)、单称否定命题(某个 S 不是 P)。
2、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
这两对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2)反对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所有 S 都不是P”。
两个“所有”至少一假。
(3)下反对关系:“有的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
两个“有的”至少一真。
(4)从属关系: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二、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多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
比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1、逻辑形式:A 且 B2、真假判定:A、B 都为真时,“A 且B”为真;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假,“A 且B”就为假。
三、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A 或 B。
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真,“A 或B”就为真;A、B 都为假时,“A 或B”为假。
2、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要么 A,要么 B。
A、B 中只有一个为真时,“要么 A,要么B”为真;A、B 都为真或都为假时,“要么 A,要么B”为假。
四、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反映条件关系的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如果 A,那么 B(A→B)。
A 为真且 B 为假时,“A→B”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只有 A,才 B(B→A)。
A 为假且 B 为真时,“B→A”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公务员掌握这些方法轻松应对推理判断题公务员考试中的推理判断题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部分。
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轻松地解决这类题目。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应对推理判断题的方法。
I. 理解问题在回答推理判断题之前,首先要准确地理解问题。
仔细阅读题目和材料,并理解问题的问句和背景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问题的关键点,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歧义。
II. 分析关系推理判断题通常展示了一系列事实或条件,我们需要在这些信息之间找到并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对比关系、递进关系等。
通过准确定位并理解这些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回答问题。
III. 排除错误选项在选择正确答案之前,需要先排除错误选项。
通过仔细分析和比较选项之间的差异,可以将错误选项逐一排除,留下最有可能的正确答案。
IV. 利用排除法在解决推理判断题时,排除法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
当我们无法确定选择哪个选项时,可以逐个排除不合逻辑或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确定最终的答案。
V. 注意细节推理判断题常常包含大量细节信息,这些细节信息常常是关键性的。
在阅读问题和材料时,要注意细节并了解其在问题解答中的作用。
细心观察和理解这些细节将有助于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VI. 增加练习掌握解决推理判断题的方法需要大量的练习。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熟悉不同类型的推理判断题,并逐渐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建议使用真题进行练习,并注意分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错误之处。
结论:通过学习和掌握上述方法,公务员考试中的推理判断题将变得更加容易应对。
理解问题、分析关系、排除错误选项、利用排除法、注意细节和增加练习,这些方法将帮助考生准确、高效地解决推理判断题,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祝愿所有考生都能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公务员考试⾏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假⾔命题1.如果那么(前推后):肯前肯后,否后否前2.只有才(后推前):肯前肯后,否后否前⼆、联⾔命题1. A且B为真,则AB均为真2. A且B为假,则AB⾄少⼀个为假三、选⾔命题1. A或B为真,则AB⾄少⼀个为真2. A或B为假,则AB均为假3.不相容选⾔命题:要么A真B假,要么A假B真四、三个定理1.逆否定理:A推B è -B 推 –A2.摩根定理:1) - (A或B) = -A 且 -B2) - (A且B) = -A 或 –B3.鲁滨逊定理: - (A 推 B) = A 且 -B五、集合推理1.四个基本1)所有A都是B 》A推B2)所有A都不是B 》A推-B3)有的A是B 》有的A推B4)有的A不是B 》有的A推-B2.三个换位1)所有A都是B 》有的B是A2)所有A都不是B 》所有B都不是A3)有的A是B 》有的B是A4)有的A不是B 》不能换位3.两个推出1)所有A都是B 》某个A是B 》有的A是B2)所有A都不是B 》某个A不是B 》有的A不是B4.⼀个递推1) A 推 B ,所有B 推 C 》A推C六、模态命题1.并⾮可能 = 必然不2.并⾮所有 = 有的不3.移动否定词,所有变有的,有的变所有,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七、真假推理1.⽭盾关系1)某个是和某个不是2)所有的A都是B和有的A不是B3)所有的A都不是B和有的A是B4) A推B和A且-B5) A且B和-A或-B6) A或B和-A且-B2.反对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和所有的A都是B2)有的A是B和有的A不是B3.包容关系所有都是(不是)》某个是(不是)》有些是(不是)A且B 》 A(B)》 A或B⼋、四个原则1.话题⼀致原则2.整体优先原则3.可能优先原则4.敏感词汇原则九、七种逻辑关系1.对应关系2.条件关系3.属性关系4.全同关系5.并列关系6.包容关系7.交叉关系更多精彩,关注秋风!。
判断推理技巧判断推理分四部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推理。
1、图形推理:常见各种类型如下:翻转型,旋转型,叠加型,元素拆分组合型,数量型(分为点线角等元素个数规律、数量变化和计算),求同型,奇偶型,移动型,对称型,空间折叠型,类比规律型,其他类型。
(1)叠加型的规则有三种:同无异有型,同有异无型,阴阳抵消型。
(2)元素拆分组合型:这类题特点是构成图形的各元素大小、数量都不变,只是组合顺序、元素位臵产生改变。
就好像一队人打乱顺序重新排队一样,人还是那些人,数量没有任何变化。
(3)数量型:这类题涉及到数量的运算和顺序,常计算角、边、交点、线头、部分等个数.(4)空间折叠型:其技巧是凡是相对的面就不会相邻,相邻的面不会成为相对面。
如果立体图形只看到总面数的一半,则对立面中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
(相对不相邻,相邻不相对)(5)类比规律型:类比规律就是图形分为两组,第一组各图形间有什么关系和规律,则第二组也遵循这种规律。
2、定义判断:这类题要吃透定义,严格按照定义去衡量选项的正误,凡是不符合定义的选项一定存在至少一个方面与定义不符合或相违背。
技巧是找准定义关键词!3、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实质上是找一组元素间的关系,即题干两个或几个元素间存在某种关系,选项中也有一组元素在内在上、逻辑上与其有相似性。
(用途(作用)型、性质型、同物异名、范围【(1)并列,(2)从属(包含)①元素与整体、②部分与整体,(3)交叉】关系)4、逻辑判断:(图解法和最佳假设法)(1)逻辑知识推理:原命题正确时,其逆否命题和原命题是等价命题,是正确的。
逆命题和否命题都是不正确的!!(2)矛盾推理:这类题判断的标志:“四个说法中只有一个正确”,“以上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只有A说的是实话”,“上面说法中只有两个正确”等。
做题时首先找矛盾,存在矛盾的两个命题一定一真一假,从而很快断定其他项的真伪。
(3)极端条件推理:这类题根据极端的、与众不同的条件能很快找到正确的答案。
公务员逻辑推理知识点速学在公务员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我们的思维能力,还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来为大家梳理一下公务员逻辑推理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快速学习。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最基础的部分。
它表达的是关于某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甜的”“有的学生是优秀的”等。
直言命题有四种形式: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 P)。
在解题时,我们要注意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即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二、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几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通常用“并且”“而且”等关联词连接。
比如“他聪明并且勤奋”。
而选言命题则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用“或者”连接,几个命题可以同时为真;不相容选言命题用“要么……要么……”连接,几个命题只能有一个为真。
对于联言命题,只有当所有支命题都为真时,整个命题才为真;对于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只要有一个支命题为真,整个命题就为真;不相容选言命题则只有一个支命题为真时,整个命题才为真。
三、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它是一种条件关系的命题,包括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常见的关联词有“如果……那么……”,其逻辑关系是“有前件就有后件,无前件未必无后件”。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常见的关联词有“只有……才……”,其逻辑关系是“无前件就无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常见的关联词有“当且仅当”,其逻辑关系是“前件和后件同真同假”。
在解题时,我们要学会通过逆否命题来进行推理,还要注意区分不同条件关系的命题。
四、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必备技巧与经典例题剖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掌握必备的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解答逻辑推理题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逻辑推理的必备技巧,并通过经典例题进行剖析。
一、直言命题推理技巧直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最基础的部分。
其推理技巧主要包括对当关系和推理规则。
对当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比如,“所有的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是矛盾关系;“所有的 S 都是P”与“所有的 S 都不是P”是反对关系。
推理规则方面,“所有→某个→有的”的推出关系要牢记。
例如:所有公务员都廉洁奉公。
根据推理规则,可以推出“某个公务员廉洁奉公”,进而推出“有的公务员廉洁奉公”。
例题:已知“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那么下面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有的苹果不是水果B 有的水果是苹果C 所有的水果都是苹果D 有的水果不是苹果解析:“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根据推理规则,可以推出“有的水果是苹果”,B 选项正确;A 选项“有的苹果不是水果”与已知矛盾,错误;C 选项“所有的水果都是苹果”过于绝对,错误;D 选项“有的水果不是苹果”与已知不符,错误。
二、联言命题推理技巧联言命题表示多个命题同时成立。
其逻辑形式为“p 且q”。
当“p 且q”为真时,p 和 q 都为真;当“p 且q”为假时,p 和 q 至少有一个为假。
例如:“小王既聪明又勤奋”,如果这个命题为真,那么“小王聪明”和“小王勤奋”都为真;如果这个命题为假,那么要么小王不聪明,要么小王不勤奋,或者两者都不具备。
例题:如果“小张有才华且有能力”是假的,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小张有才华但没有能力B 小张没有才华但有能力C 小张没有才华且没有能力D 小张要么没有才华,要么没有能力解析:“小张有才华且有能力”为假,根据联言命题的真假关系,可知小张要么没有才华,要么没有能力,D 选项正确。
国考行测推理判断技巧:十大关键词汇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的逻辑判断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又是难度较大的一部分。
在近几年的公务员国考中,论证题占到逻辑判断部分的三分之一,可见做好论证题对行测总体成绩影响之大。
对于论证类题目而言,无论是加强还是削弱,首先题目中一定会给出论点,然后针对论点进行加强或者削弱。
那么如何在大段的文字描述中快速的找出论点是一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大大缩短考生在论证类题目中所花费的时间,我们知道时间是行测考试中最重要的因素,节约时间就等于提高分数。
其实如何找到论点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除了一些明显的在段首或者段尾出现的论点以外,大部分论证类题目都会有一些明显的标示,可以用它们来对论点快速定位。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结论描述之前都有一些特定的词汇,如“表明、建议、解释、指出、认为、因此、推测、认识、说明、所以”,这类词语的出现表明题目中所要进行加强或者论证的内容出现了,也就是论点所在的地方。
下面通过几个例题进行说明。
例1.【2007国考】90. 在许多鸟群中,首先发现捕食者的鸟会发出警戒的叫声,于是鸟群散开,又一种理论认为,发出叫声的鸟通过将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而拯救了同伴,即为了鸟群的利益而自我牺牲。
最能直接削弱上述结论的一项是:A. 许多鸟群栖息时,会有一些鸟轮流担任警戒,危险来临时发出叫声,以此增加群体的生存机会。
B. 喊叫的鸟想找到更为安全的位置,但是不敢擅自打破原有的队形,否则捕食者会发现脱离队形的单个鸟。
C. 危险来临时,喊叫的鸟和同伴相比可能处于更安全的位置,它发出喊叫是为了提醒它的伴侣。
D. 鸟群之间存在亲缘关系,同胞之间有相同的基因,喊叫的鸟虽然有可能牺牲自己,但却可以挽救更多的同胞,从而延续自己的基因。
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削弱论证型。
从上述的关键词我们很容易找到题干的论点,是在“认为”之后的部分。
题干论点是说,鸟发出叫声是因为拯救鸟群而自我牺牲。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部分高分小技巧
华图教育网特别整理: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场高分小技巧——判断推理部分。
一、合理安排答题顺序
对大多数应试者来说,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事件排序题,再解答其他题目,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增强应试者答题时的信心和保持锐气,也可以通过热身,活跃思维,从而有利于解答后集中类型的试题。
需要强调的是,答题顺序与试卷题目编排顺序不同时,一定要严格对应题目号填涂答题卡,以免犯错涂错位置的低级错误。
二、运用逻辑规律抓住解题关键
若一个题的题干有关于甲乙丙丁的若干陈述,则在这些陈述中被涉及的次数最多者为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涉及乙丙丁的陈述分别只有一个,而涉及甲的陈述有两个,则突破口最有可能是甲。
如果一个题目涉及充分条件关系,则“肯定前件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一定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一定肯定前件”的逻辑规则一般是突破口。
三、利用发散思维和联想类比思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图形推理的规律千变万化,分析推理涉及的科学逻辑关系多种多样,应试者须充分调动发散思维。
当猜测到一种规律时,就将规律代入验证,如果符合则认定规律成立,如果不符合则立即运用发散思维和联想类比思维寻找其他规律,不可在对某一种规律的论证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四、善用代入法和反证法
定义判断用得较多的是代入法和反证法。
有的题目给定的条件较多,题干较长,此时将选项代入,如果能推出与题干不符的结论,根据反证法就可以作出判断。
公务员中的判断推理题技巧公务员考试中的判断推理题是一项重要的测试内容,对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务员中的判断推理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考试题型。
一、理解问题在做判断推理题时,首先需要准确地理解问题。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
有时候题干中存在干扰信息,考生需要筛选出关键信息,确保自己理解的问题与出题者意图一致。
只有正确理解问题,才能确定解题思路,避免走偏。
二、归类信息判断推理题通常会给出一系列已知信息,考生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
可以用一个表格或者图示的方式整理信息,清晰地展现出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分析问题,缩小解题范围。
三、寻找规律在进行判断推理题时,寻找规律是解题的核心。
通过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考生需要发现其中的规律或者关联性。
可以采用逻辑、数学、排列组合等的方法来寻找规律。
同时,考生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概念和定理,以及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
四、排除干扰项在解答判断推理题时,经常会遇到与正确答案非常相似的干扰项。
考生需要通过排除法,将干扰项一个一个排除,最终找到正确答案。
在排除过程中,需要仔细阅读答案选项,并与已知信息进行对比,找到与问题要求最符合的选项。
五、练习题目熟能生巧,在公务员考试中掌握判断推理题的技巧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
考生可以通过做一些模拟测试题、真题或者参加培训班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总结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并不断改进。
六、复习常见题型公务员考试中的判断推理题常见题型主要有“因果关系判断”、“逻辑推理判断”、“条件判断”等,考生需要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或者参考资料,了解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典型范例,为应试做好充分准备。
总结:公务员中的判断推理题技巧对考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仔细阅读问题、归类信息、寻找规律、排除干扰项、大量练习与复习常见题型等技巧都有助于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判断推理题。
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推可能,肯后推可能】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前推后)(1)如果……那么……例:如果我考上了公务员,那么我肯定通过了笔试。
(考上了公务员→通过了笔试)(2)只要(倘若)……就(则)……例:只要(倘若)你考上了公务员,我就嫁给你.(考上公务员→嫁给你)(3)凡是……都……/所有的……都……例:凡是我不认识的字都不是字。
(我不认识的字→不是字)【这里要注意一点,做这种题不要考虑题本身是否正确,就像上面这个例子,本身是错的,但这里只要根据逻辑词去推断结果就好。
】(4)为了(想要)……一定要(必须)……例:为了老婆以后能穿迪奥,女儿能吃奥利奥,自己能开奥迪,我现在一定要努力.(老婆穿奥迪,女儿吃……→努力)(5)……离不开……例:鱼离不开水.(鱼→水)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后推前)(1)只有……才……例:只有老婆不生气,才有幸福小生活。
(幸福生活→老婆不生气)(2)不……不……例: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知道柴米油盐贵→在当家)(3)除非……否则不……(注:题干中如果没有“不",在转换答题时需自己把“不”添加上)例:除非今天发工资,否则不能买海鲜。
(买海鲜→今天发工资/不买海鲜→没法工资) (4)……是……必不可少的例:奶粉是提高婴儿营养必不可少的.(婴儿有营养→有奶粉)(5)……是……的基础例:乐观的心态是生活幸福的基础。
(生活幸福→乐观的心态)(6)……是……的前提/关键例:类似于上面一个(7)没有……没有……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共产党)二、递推公式【A→B,B→C,即A→C】例:如果给老婆买包,老婆就不生气了,老婆不生气,我就不用跪搓衣板. (买包→不生气,不生气→不跪,即:买包→不跪)三、联言命题(推理题)1。
“且”关系:表并列A且B,A、B需同时满足或存在;A且B为真,则A、B必须都为真;A且B为假,则A、B中至少一个为假就为假命题。
逻辑判断推理技巧大全一、演绎推理1. 指的是通过一些的前提来论证从而推断出某个结论。
2. 基本原则:头脑清空原则(按人家来,不要按自己的来)题设为真原则(人家题设说的是绝对不可怀疑的)形式统一原则3. 解题步骤:(1)看问题,定题型;(2)看题目,做简化;(3)据技巧,得答案。
4. 演绎推理的分类:(1)论证类——加强论证型——减弱论证型(2)结论类——形式推理结论类:侧重规则的考察——日常推理结论类:侧重脉络的考察(一)形式推理结论类1. 分类:有真有假型;翻译推理型(强调对于肯定确定信息的认识);排列组合型(匹配型的题型);集合运算型(很像数学的一种题型)2. 有真有假型:(1)首先看矛盾;其次看包容;然后看反对;最后带题中(实在不行就代入排除法)(2)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两者构成整个全集,如生和死;——A:其矛盾关系为否AA且B:其矛盾关系为否(A且B)即否A或否BA或B:其矛盾关系为否(A或B)即否A且否BA能够推出B:其矛盾关系为A且否B所有:其矛盾关系为有的不必然:其矛盾关系为可能不——即首先要寻找矛盾关系,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真假结论来得出其他几个关系的真假,从而得出相应的最后答案——能用在很多地方,不光是在这里。
比如说在后来的削弱关系中,矛盾是最强的削弱关系——构成矛盾关系的主体一定相同,这是观察矛盾关系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
(3)包容关系:——当不能发现矛盾关系时,我们就要看包容关系,即寻找看几个关系之间是否存在包容。
——即要寻找包容关系,几个关系如果为包容关系,则他们同时为真或为假(这和矛盾关系刚好相反),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真假结论来得出其他几个关系的真假,从而得出相应的最后答案。
——若A能推出B:则包容关系为若A为真则B为真+若B为假则A为假只有一真,则A必为假——即“一真前假”只有一假,则B必为真——即“一假后真”——所有:则包容关系是能够推出某人、有的A且B:则包容关系是能过推出A(B)、A或者B(4)反对关系:——对于两个“有的”的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对于两个“所有”的反对关系,“必有一假”;(5)当题目中有多真多假时,可以利用矛盾或包容或反对关系将其转化为一个真或假再解。
3. 翻译推理型:(1)可分为全真判断型(重在判断,几个词之间的关系);全真推理型(重在推理,几个半句之间的关系)两种类型;他们的前提是所有的条件都是全真的即全真完全的,不同于有真有假型。
(2)全真判断型:——所有(凡是)S都是P:翻译为S能推出P;所有(凡是)S不是P:翻译为S能推出非P;没有S是P:翻译为P能够推出非S;没有S不是P:翻译为S能够推出P;不是S都是P:翻译为非S能够推出P;不是S都不是p:翻译为非S能够推出非P = P能够推出S;——也可以通过花图来进行区分,不过最好还是记住上述六种翻译结论,常使用箭头+经常使用逆否命题。
——三段论:A能推出B,B能推出C,则A能推出C(但要注意A能够推出C,B能推出C,A和B 之间不一定有必然的关系)——一定要注意:“有的”、“一些”等词语的翻译中,要注意严谨,比如说能推出有的投资者不支持沿海工业的发展,并不一定等同于有的投资者支持沿海工业的发展。
另外,“有的”、“一些”等词语的翻译中不存在逆否命题,它存在的是以下这种情况:两者之间存在交集,即至少存在一个人即是…又是…,换言之有的A能推出B;同样有的B也能推出A,有以下几种情况:——判断中的否定关系:(“并非”)并非所有A都是B 等价于有的A不是B;并非有的A是B 等价于所有A都不是B;“遇到并非,则所有变成有的,是变成不是,有的变成所有”。
——判断中的等价关系:所有的A都不是B 等价于所有的B都不是A;有的A是B 等价于有的B是A;——判断中的推出关系:所有的A都是B 可以推出有的A是B(在根据上面的结论可以,有的B是A)根据往年的题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A都是C,即A能推出B,A能推出C,则可以推出有的B是C、有的C是B)某个人的行为可以推出有的人的行为,但无法推出所有人的行为;(3)全真推理型:——重在推理分句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四种情况:充分条件(第一个条件能推出第二个条件)必要条件(第二个条件能推出第一个条件)选言命题(第一个条件或第二个条件)联言命题(第一个条件且第二个条件)——全真推理型和全真判断型只是侧重点不一样,推理等套路都一样,用箭头,并且全真推理型中很少会有“有的”,而都是“所有”之类。
——充分条件:如果P,那么Q,可翻译为P能推出Q(即第一个分句能推出第二个分句);如果……那么……;只要……就……;凡是/所有……都……;为了……一定/必须……;必要条件:只有P,才Q,可翻译为Q能推出P(即第二个分句能推出第一个分句);大部分都是必要条件;谁是条件谁在后面;只有……才;……才……;除非P否则不Q;选言命题:或者P,或者Q(P或Q),可翻译为非P即Q;非Q即P;至少有一个……联言命题:P且Q;这是一个确定的命题,要么全对要么全错,不同于上述三类不确定的命题;——如果P能推出Q,则:P能推出Q,即等价于非P或Q非Q能推出非P;否定P或肯定Q推不出什么必然的联系,要加“可能”。
——在全真推理中,要优先考虑确定性的信息;如果题干没有确定肯定信息的话,也就是说确定的信息都在答案中,那就要善于找出信息,即如果得出A推出C,C又推出非A,则可以得到A推出非A,即得到非A这样一个确定肯定的信息。
(4)总结:——翻译推理型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翻译(包括判断和命题),另一部分是推理(着重理清A 能推出B 和有的A能推出B这两种模式)——在翻译推理型中,两点原则:确定信息优先;答案的主语(变相的给予确定信息);4. 组合排列型:(1)主要考察的是匹配的问题;网上搜索15道逻辑经典试题,其中很多为此类(2)方法:观察题干和答案的信息。
如果答案的信息比较充分,那么使用排除法比较简单;如果题干的信息比较充分,使用相应的方法:——题干信息量最大优先。
即看哪些词语出现的次数频率最多(同级同层次上的)、能确定的信息量。
从而明确一些确定的信息,然而根据这些确定的信息再推导判断;——图表或图形法,辅助我们记忆,便于匹配。
——选项充分排除找。
当题干信息量不大而选项的信息充分的时候,可以使用此法。
(3)总结:——题干充分用图表(信息最大优先原则)——选项充分排除找(特殊信息优先原则)——有确定信息的以确定信息优先;信息量大的以信息量大的优先;5. 集合计算型:(1)很像数学类的题型,并不需要太复杂的运算,只需要理清关系,常见的是对比较(两者、三者、多者之间的比较)和补集的考察,即分为不等式和集合两类。
(2)不等式类(比较):——简单不等式,即单个不等式比较——复杂不等式,即多个不等式比较。
要善于进行简单的运算。
简单结论:女生比男生多,不及格的比及格的多,则不及格的女生比及格的男生多;(3)集合类(补集):——对补集的考察:即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推导其补集即相反的部分,然后对比答案选项,从而排除得出正确答案。
——集合之间的包容关系:看是否会重叠。
(二)日常推理结论类1. 形式推理结论类题目会标出非常清晰的脉络结构,有很多关联性的词语,如果…就…等,相对来说比较形式。
而日常推理结论类是把逻辑关系相对隐晦的隐含在句子中,可以退出……无法退出……2. 原则:主体一致原则(保证论述的主体一致)无关概念排除(在论述的时候不要引入新的概念)优先可能论断(当决定性的论断和可能性的论断放在一起时,优选可能性的论断+慎选宏观论断、比较论断即有修饰性的词语)因果联系看清(要理清因果联系,有求异、求同、共变)3. 无法推出则可以直接看答案回归到题干中进行排除确定正确答案4. 绝对数字不能用来证明,但是比例却可以用来证明。
(三)事件排序类1. 事件排序的本质:两件事情的顺序关系。
2. 步骤:(1)分段(首先看能否能某些标准进行分类)(2)首尾特征明显(可以从选项中来观察;优选选项;)紧邻特征明显(可以通过相同词汇来观察)(3)答案补全(验证下看时候正确)(四)论证类演绎推理类1. 分为两种题型:加强论证型削弱论证型2. 加强论证型:(1)分为:支持(一句话的加强就被称为支持)假设(两句话构成的,构建两者之间的联系)(2)把整个题目抽象为一句话,两句话。
(3)支持:(一句话)——弱支持:再说一遍;举个例子——强支持:(通过比较得到的结论)旁人不灵;没我不行(4)假设:(两句话)——弱假设:原因解释(解释某种矛盾;原因需要文中找)——强假设:搭设桥梁(在两句话之间搭设桥梁,如A推B,A推C,则需要搭设一个B推C这样一个桥梁;如果A和B,则需要搭设一个A推B这样一个桥梁;如果A推B,B,则需要搭设一个A这样一个桥梁)3. 削弱推理型:(1)加强相当于补洞,而削弱相当于找出漏洞;(2)分为两种:形式推理(在形式上寻找对结论的否定)日常推理(削弱的是脉络之间的因果关系)(3)形式推理(即加强的反面)——一个结论:A,则非A,就对其削弱了。
——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A推出B,则非A(否定前提,注意这时要尽量全部否定)就对其削弱了则A且非B(不必然存在联系,举个反例)——注意,A且非B 是要比非A 的削弱力度强,因为它和A推出B是矛盾关系。
——一定要注意非A且B这一类典型的错误。
另外,注意论述的主体要一致,(4)日常推理——他因:是在因果联系中对是否是唯一的原因进行质疑,分为求同和求异……它的形式是:摆出一个现象,得出一个原因。
——因果倒置:主要运用在共变的过程中,关系是反的。
(5)注意削弱推理题型中的形式推理和日常推理是不一样的,在形式推理中,A是绝对能推出B的,即A 是B唯一的原因;而在日常推理中,不一定是唯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