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训练题38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高三一轮复习之教材古诗文梳理:《谏太宗十思疏》高考风向+素材积累+120个实词积累之“乃”“内”+文言知识+挖空释义+理解性默写高考风向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新课标Ⅰ卷和Ⅱ卷试题增强和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的关联,如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而新的文言文断句题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将功夫下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
看来,2024高考比以往要更注重教材梳理乃大势所趋、提分必备、关键一招、制胜法宝。
现在,助攻来了!素材积累应用角度一:倾听别人的意见片段1:唐太宗李世民和名臣魏征之间演绎了一段进谏与纳谏的佳话。
每当唐太宗犯错误之时,总有一个人挺身而出,直言劝谏,甚至犯颜而谏,这个人就是魏征。
唐太宗也以魏征为自己的镜子,为自己纠正过错,使自己少犯错误,终于造就了“贞观之治”。
魏征死后,唐太宗大哭:“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死,朕亡一镜矣。
”片段2:听取忠言一句,手握明智之选。
直白忠实的劝告是蚌中之沙,于蜕变成珍珠之前,无人知晓它的价值。
你接纳了这粒沙,这句忠言定会为你的人生打磨出璀璨的珍珠。
魏征是明辨是非的沙,磨痛了初登帝位,刚愎气盛的李世民,气愤之下的太宗并未因魏征不加修饰的犀利言辞而失去理智,而是以魏征为镜,听取忠义之谏。
终创帝王臣子佳话,开启大唐盛世。
反观当年太子,置魏征二十条帝王知道于不顾,终丢权丧命,令人唏嘘不已。
片段3: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这个人说的就是魏征。
贞观期间,虽说唐太宗贤明,治理国家有道,国家开放繁荣,但魏征经常给唐太宗“泼凉水”,使唐太宗时刻保持清醒理智,魏征作为一个直言纳谏的大臣,为贞观之治,打下基础,为整个国家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着想。
他在整个唐朝的繁荣作出了很大的奠基作用。
片段4:长孙皇后死后,被安葬在昭陵。
唐太宗非常想念她。
于是就在宫中搭起了一座很高的楼台,暇时便登台眺望昭陵,以表达对这位助他定天下、理国政的贤淑皇后的哀思。
句子扩展1.给下面文句中划线的句子增加修饰成分,使语意丰富并且符合原文语境。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杨柳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2.57岁的黄庭坚结束在四川六年的贬谪生活,从贬所东归,恰逢雨水连绵,至黄龙山天才放晴,故留诗一首:“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
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
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
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请发挥想象将诗句“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
3.以“春夜,听雨点敲窗”开头,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合理想象场景,侧重听觉描写;②运用拟人、比喻两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100字。
4.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盛夏,村口的梧桐树给人们送来凉爽。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③不少于60字。
5.请以“光阴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刻刀”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①运用对比手法;②句式整散结合;③40~80个字。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刻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面一句话扩展为一个生动形象、中心突出的语段。
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合乎情理,词语顺序可以调整,80个字左右。
秋天到了,我漫步校园。
7.请将“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语言连贯,语意鲜明,100个字以内。
8.将下列词语扩展为一个生动形象、中心突出的语段。
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合乎情理,词语顺序可以调整,80个字左右。
春天阳光春风旋律新颖9.请你发挥想象,将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扩写成散文。
要求:(1)用第一人称。
(2)侧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感情和景物意境要忠实原诗。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不少于200字。
10.请以“生命像一条河流”为开头写一段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连贯,90字左右。
2019届高三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一)》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练习分析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知识准备】1、通过引导学习,把学和练落到实处。
2、特别要针对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缺乏语言存储,语感迟钝的特点,积极培养语感,努力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夯实语言基础。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应试技巧:语感审读法、筋脉输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
【自主探究】一、考点释要:1、病句的含义及修改的意义: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一直是语文高考的必考点之一。
在语言发展极快,新词与语病都层出不穷的今天,尤其需要规范语言,使其健康发展。
2、高考的考查形式: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只是两种: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
在高考试卷中以两种形式考查,一是单项选择题,放在Ⅰ卷;一是主观性试题,放在Ⅱ卷。
辨析病句是对病句识别与能力的考查,修改则以辨析为基础。
3、修改的原则: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伤原意,尽量“多保留少改动”。
4、注意事项:A、明确语言简明的主要内容B、要注意汉语表达的灵活性C、要注意考题的要求二、知识点概要病句的类型主要有:(一)语序不当思考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并根据下列提示补充例句。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7、主客颠倒:8、分句位置不当:[高考经典试题分析1](语序不当)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2、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1.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2025届第一课王者征途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精选高三,我们做些什么?01020304目 录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导入要想上好大学,语文不能差!福建孟卓毅语文150分数学124分英语142分历史74分地理94分生物94分高考总分678要想上好大学,语文不能差!第二部分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精选新高考Ⅰ卷4.材料一多处使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4分)9.文末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
你认为本文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简要说明。
(6分)14.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5分)16.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6分) 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
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5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
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新高考Ⅱ卷5.“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在中国航天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6分)9.文本中频频出现“一年以后”“现在想来”“他知道这情况时”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
(6分)甲卷5.请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词语。
(3分)14.C.斥鹦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21.下面的文字是一位老奶奶在医院看病时的自述,不够简明扼要,不利于和医生高效沟通。
请对这段自述进行缩写。
要求:保留必要信息,不超过80个字。
(6分)【新高考1卷】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与《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
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
2023届江西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一轮总复习检测联考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村落是基本的农业人口居住单位,在长期历史传承中形成的经济、血缘与文化的种种关系,使村落构成了完整的有机整体,具有很强的内凝性。
中国古代村落的内凝性在战国之前直接表现为村落的共同体机制。
战国之前的村落基本是集聚式村落,有统一规划的住宅、窖穴,有作为公共设施的水井、陶窑等作坊,还有紧邻村落的公共墓地以及村落的防护设施。
居民们“生死相恤,坟墓相从”,在井田制下进行着集体劳动,有着浓厚的共同体色彩。
战国以来的村落继承了这一传统,村民们仍是相对集中地聚居一处,虽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散居村落,甚至是三五户人家的小村落,但集聚式村落仍是主体构成,且是其他类型村落的归宿。
中国古代的集聚式村落一直延续到近代以来,在此基础上,村落的内凝性依然存续。
村落活动的集体性以及村落中的邻里守望是其凝聚的重要纽带,村规民约是村落内凝性的制度呈现。
村落活动的集体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农业生产上,相当一部分村落流行集体耘田。
农忙时节,村民们往往以互助、换工等方式,统一组织集体耕作,有的还以秧鼓助力,活跃气氛,提高效率。
另外,一些村落中的村民还为生产互助而结社,汉代即有“民或十家五家共为田社”的记载,汉以后村落中亦多有生产互助性结社,如唐宋之际的渠人社、元代的锄社等。
对于村落的公共活动与公共事务,村民往往普遍参与,使其成为村落的集体活动。
以祭社为例,自先秦至明清,祭社活动一直是村落重要的集体活动,它所折射的是农民对土地神的祈望和诉求,是维系村民情感的精神纽带。
先秦时期,人们使“唯为社事,单出里;唯为社田,国人毕作”。
战国以降,这一传统相沿不衰,汉代村落之祭社便是举家而动,杀猪宰羊祭祀社神,然后分享祭肉,歌娱宴饮。
史载:“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
”魏晋南北朝之村落,社日也是“四邻并结综合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
2024年高三一轮复习之教材古诗文梳理:《沁园春˙长沙》统编版必修上册高考风向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新课标Ⅰ卷和Ⅱ卷试题增强和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的关联,如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而新的文言文断句题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将功夫下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
看来,2024高考比以往要更注重教材梳理乃大势所趋、提分必备、关键一招、制胜法宝。
现在,助攻来了!字形圈点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词语沙龙1.峥嵘岁月: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造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50年峥嵘岁月融入历史长河。
2.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
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造句: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寄希望于风华正茂的年青一代。
3.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4.挥斥方遒:指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出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造句:明日,江山还等着我们去挥斥方遒。
5.书生意气: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
意气,意志和气概。
书生意气表示青年学生踌躇满志,意气奔放6.百舸争流舸:大船争流:争着行驶。
百舸争流指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
形容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
造句: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拓展】“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讲的是使劲摇桨的人才能在竞渡中跑在前面,告诫人们要发奋努力、敢于拼搏。
先贤圣人大多对发奋这一精神情有独钟。
2024年高三一轮复习之教材古诗文梳理:《答司马谏议书》高考风向+素材积累+120个实词积累之“期”“奇”“迁”文言知识+挖空释义+理解性默写高考风向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新课标Ⅰ卷和Ⅱ卷试题增强和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的关联,如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而新的文言文断句题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将功夫下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
看来,2024高考比以往要更注重教材梳理乃大势所趋、提分必备、关键一招、制胜法宝。
现在,助攻来了!素材积累应用角度一:“宽容”“理性”“必要的妥协与长远的目光”“坚定与执着”“执拗与刚愎自用”司马光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坚定反对派之后,曾经以他特有的方式,连续三次致信王安石,劝告他重新考虑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王安石的反应就是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
从此,二人在政治上分道扬镳,遂成为政治死敌,不共戴天;在个人友情上则彻底决裂,从此终身不再往来,直到公元1086年,二人同年去世。
王安石不惜与众多亲人、朋友、同事反目,也要忠实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信念,坚定而执着。
司马光也表现出了同样决绝的坚定与执着。
这种政治非理性令人感到极度不安。
当这种令人敬重的品质与完全拒绝不同意见相结合时,在这两位伟大人物身上,同样使人产生了一种感觉:美好的品格被不适当地、过分地滥用了。
于是,政治宽容、理性精神、必要的妥协与长远的目光全部不见了,坚定与执着变成了执拗与刚愎自用,帝国的政治空气之中,被两位政治领袖从不同方向注入了一股同样强烈的、带有戾气的不祥气息。
它是一把双刃剑,锋芒所向,丝毫不留余地,在伤害了对手的同时,势必同时伤害自己所钟情的事业。
点评:语段由司马光与王安石的通信引出课文《答司马谏议书》,指出二人政治上分道扬镳,个人友情上彻底决裂的史实。
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论证了坚定与执着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了对手的同时,势必同时伤害自己所钟情的事业。
复句的类型1.对以下句子的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③所欲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A.并列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B.并列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C.递进复句递进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D.递进复句递进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2.全是转折复句的一项是()(1)我并不特别喜欢活的或者别的什么猫儿,但对家里的八只景德镇的瓷小猫有些例外(2)因为开花的时间这么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
(3)关口上“居庸关”三个大字,虽已剥蚀褪色,但字形仍可辨认。
(4)鸟类之所以能在万里晴空任意翱翔,是得益于尾巴的妙用。
(5)它的尾巴虽与其他蛇类不同,但也不是生下来就有音乐器的。
(6)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A.(1)(3)(5)(6)B.(1)(2)(5)(6)C.(2)(4)(6)D.(1)(2)(3)(5)3.下列对有关语法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好生活”“解放思想”“心情舒畅”“今天劳动节”分析:从短语的结构类型看,以上短语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
B.在市场竞争中,国外影片没能打垮国产影片,反而刺激国产影片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在竞争中发展起来。
分析:这是个递进关系复句。
C.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
(巴金《小狗包弟》)分析:句中加点词“在”,从词性上看,是介词;“在这所楼房里”作为补语补充说明谓语动词“住”的地点。
D.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新的成功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分析:这是个单句,“证明”是句子的谓语。
4.下列对有关语法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自己的经验,你简要谈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分析:句中加点词“根据”,从词性上看,是介词,与“自己的经验”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名著阅读《红楼梦》:基础知识1.薛宝钗和薛宝琴的关系是()A.亲姐妹B.表姐妹C.堂姐妹D.无血缘关系2.《红楼梦》中海棠社的社长是()A.李纨B.林黛玉C.湘云D.迎春3.在传统社会中,同一宗族的人不按年龄而按辈分高低来确定人伦秩序,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的情形。
下列是祖孙关系的一组是()A.贾赦和贾蓉B.贾代儒和贾芸C.贾珍和贾兰D.贾敬和贾琩4.以下关于《红楼梦》内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中秋之日,元春归宁省亲,在轿内见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度,命换“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最后正式赐名为“大观园”。
大观园楼阁中,贾元春极爱潇湘馆和蘅芜苑,次爱怡红院和稻香村。
B.曹雪芹借门子抄给贾雨村“护官符”一事,为我们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彼时的兴盛之势。
这四家皆联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其中,“珍珠如土金如铁”和“白玉为堂金作马”两句分别形容的是宝钗所在的薛家、宝玉所在的贾家。
C.《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指贾府或和贾府有关系的十二位女性,分别为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李纨、秦可卿、香菱,其中年龄最小的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惜春。
D.《红楼梦》以“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的故事开篇,这两个神话传说为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面纱,文中还多次写到“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其目的不过是给作品增添神秘气息,吸引读者阅读。
5.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秦可卿、妙玉()A.李纨、史湘云、香菱B.贾巧姐、平儿、史湘云C.贾巧姐、李纨、史湘云D.袭人、李纨、史湘云6.下列不是《红楼梦》别名的一项是()A.《情僧录》B.《风月宝鉴》C.《金玉良缘》D.《石头记》7.下列对《红楼梦》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因而成了荣国府的管家媳妇。
十八
一.(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抹杀.(shā) 摒.除(bǐng) 刚愎.自用(bì) 叱咤.风云
(chà)
B.狙.击(jū) 翌.日(yì) 淆.乱乾坤(xiáo) 怙.恶不悛
(hù)
C.刍.议(chú) 肄.业(sì) 徇.私枉法(xún) 箪食.壶浆
(sì)
D.召.开(zhāo) 溘.然(hé) 长歌当.哭(dàng) 亘.古不变
(gèn)
2. 下列词语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渎.职 赎.罪 木椟. 穷兵黩.武 连篇累牍.
B.茁.壮 拙.劣 罢黜. 咄.咄逼人 相形见绌.
C.蚊蚋. 纳.闷 木讷. 方枘.圆凿 千补百衲.
D.泥淖. 悼.念 桂棹. 绰.绰有余 掉.以轻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 着学术,一些学
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
炒作。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
病。
③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做的 ,揭露了三年来原
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A.侵袭 祛除 申述 B.侵袭 驱除 申诉
C.侵蚀 驱除 申诉 D.侵蚀 祛除 申述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至今 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吸烟等
因素有关。
③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
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种人 他有多大的本领,我们
也不能委以重任。
A.不是/而是 尚 进而/不管 B.不是/而是 尚
且 因而/尽管
C.不仅是/而且是 尚 因而/不管 D.不仅是/而且是 尚
且 进而/尽管
5.依次填入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①同学们,清除垃圾,搞好校园环境卫生,这是我们 责任。
②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支援祖国的经济建
设 。
③老师常常把张帆和王茜 ,认为他俩成绩突出,其实王茜不
仅成绩好,工作能力强,同学关系好,歌也唱得好。
④今天的中国,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但与旧中国已不
可 。
A.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B.义不容辞 责
无旁贷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D.责无旁贷 义
不容辞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
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
B.诚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烦恼只需哈哈一笑便能涣然冰释....,笑
只不过是改变情绪的一种方法。
C.看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
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D.这次,他平时自学的电脑维修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见他三
.
下五除二....,—会儿工夫就把电脑故障排除了。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兆光在荣誉面前头脑是清醒的,总忘不了黄宪虹说的:“何物
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联句,
这句话激励他发奋地用功,继续努力去创作。
B.“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
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C.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竹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
心,直节”(《三希堂·竹谱序》),正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
纵使凌云仍虚心”。
D.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占全班十分之二、
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六
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
了新的重大进展。
B.“经济不发展,群众不满意;经济发展了,环境破坏了,群众一
样不满意。”该县一位干部说,“多年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片面追求GDP增长,容易产生吃着祖宗饭、砸着子孙碗的负面
效应,最终反过来又使GDP的增长难以为继。”
C.《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
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
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
外暗中接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D.生态健康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不仅包括个体的生理和心理
健康,还包括人居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
业、城市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新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
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B.即将遨游太空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
它不能不为国人感到骄傲。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
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
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
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 自执勤的岗位上。
B.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
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
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C.产品一旦有先天性缺陷,就不仅从根本上损害了生产者经营
者的利益,而且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D.中东形势依然动荡,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
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因此蒙上了阴影。
1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所以他回到家,强
迫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B.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使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
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C.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
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教育、优质教育。
D.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
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1-5 BDDCC 6-11 DCBA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