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11课《晏子使楚》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26
11、晏子使楚辽宁省东港市大东小学刘燕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与学生的描红临帖,领悟“敝”、“臣”、“贼”等字的书写要领,努力把本课的字词写得正确、美观、整洁大方,并有一定速度。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评字改字能力,养成先读帖后临帖的习惯。
3、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喜欢写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敝”、“臣”、“贼”等字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斜钩的写法以及贝字旁字的结构安排,区字框字的笔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双姿”的要求。
2、导入:书写第11课的字词,希望同学们写得整洁美观,并有一定速度。
二、写字指导:1、学生齐读字词,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观察,把本节课的字进行结构分类。
3、分析指导:(课件显示结构分类)通过观察可见左右结构的字居多,同一种结构的字各自结构安排有何特点?4、小结: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宽右窄,还有的左右宽窄大致相等。
5、重点指导泡泡提示的字的书写:(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敝”:左右结构,左右大致相等。
注意左半部分的书写笔顺。
学生先书空,后临写。
“臣”:独体字。
笔顺指导。
学生先书空,后临写。
“贼”:(1)指导“贝”旁,外形瘦长,撇长点短。
贝字旁的字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2)主笔是“斜钩”,这一笔画是写好这个字的关键。
指导“斜钩”的写法:起笔较重,向右下弧形运笔,至起钩处向上钩出。
弧度和斜度要掌握好,像张弓待发的箭弓一样有力,切忌过弯或过直。
(3)学生练习书写“斜钩”以及相关的字:找、我、戈、成。
注意横画与斜钩搭配写时笔势向右上略有倾斜。
(4)学生临写“贼”,互评互改。
6、鼓励学生读帖观察其他的字,为大家做泡泡提示:“囚”字全包围结构,外框不要过大,内框填满。
“辱”横画长,承托作用。
三、学生临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出示双姿评价标准和写字评价标准。
学生明确要求,以便提高书写质量。
2、配乐。
晏子使楚一、拼音乐园1、看拼音写汉字。
sā huǎnɡ bìɡuóɡuī jǔ qiú fàn zūn zhònɡ()()()()()2、根据句子的意思,填上恰当的词。
wǔ rǔ wēi fēnɡ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晏子,显显楚国的()。
二、词语天地解释带点的词语。
1、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
2、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
三、句子万花筒(一)啄木鸟医生治病句。
1、楚王知道身材矮小晏子,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2、楚王说:“虽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3、春秋末期,大国都是齐国、楚国。
(二)晏子的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四、课内阅读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1、从晏子的话中,我体会到。
2、我认为楚王是个的人。
这回较量晏子占上风,因为所以。
3、从带点词中,我仿佛看到此时楚王。
五、拓展阅读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书法家。
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称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是怎样造就的呢?王羲之出身于晋代的名门贵族家庭里,自幼喜爱书法,对功名看得很淡薄。
他曾经临摹过好些书法家的字贴并对他们的书法特点进行仔细的研究。
他还专门学习过汉朝书法家张芝的草书,很有心得体会。
11.晏子使楚教材分析:《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如何读出人物不同语气的方法,并能以此方法自主学习。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机智勇敢、能言善辩、有胆有识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学生:充分预习,收集有关资料。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2000多年前的春秋。
请看大屏幕(出示地图),当时,齐楚都是大国,但齐国当时内忧外患,内忧是国力下降并有内乱,外患是第一军事强国晋国派兵攻打齐国。
此时,南方的楚国蒸蒸日上,成为另一大强国。
所以齐国想江山永驻,就必须联楚抗晋。
于是,齐王派出使臣晏子。
(出示“晏子”)二、释题1、本来他叫宴婴,为什么称“晏子”?(解释“子”的意思)历史上还有?今天,我们来学习11课(出示课题,学生读题)。
2、“使”的意思是?“楚”的意思是?这篇课文选自后人为其编著的《晏子春秋》。
(出示)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并板书)学生反馈板书:侮辱楚王→→→晏子回击2、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个故事,看看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3、学生朗读四、细读课文,感知角色1、面对身高仅有1米40的晏子,楚王做了什么?2、现在你就是楚王,你会怎么想?3、是啊,晏子还没进城,楚王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晏子被吓到了吗?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请用书上的话回答。
(出示:“晏子看了看……是个什么样的国家?”)4、指导朗读方法(1)要想读好人物的语言,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把握语速的快慢,控制音量的大小,及抓住标点,重读关键词来实现。
《晏子使楚》难句讲解1、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这句话说明了楚国想凭强盛而欺侮弱小的国家,点明了楚王存心侮辱晏子、侮辱齐国的用心。
话中也预示了晏子这次访问楚国的艰难处境。
2、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叫人关起城门,让晏子从洞口钻进去,这是对晏子人格的侮辱。
而晏子用这句话来回答楚王,意思是你楚王让我钻狗洞,就得首先承认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国的国王。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楚王讽刺齐国无能人,晏子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话意是:按照我们齐国的规矩,什么等级的人才去访问什么等级的国家。
我是齐国最不中用的人,因此只能到你们最不中用的楚国来访问。
晏子用先贬低自己的方法,达到贬低对方的目的,使楚王再次感到没趣。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晏子使楚》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3.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让学生认识到晏子出使楚国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晏子。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
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简介人物和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整读课文,合作交流。
1.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思考问题:(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默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读或说出来。
2.小组交流: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件提示:(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3.具体分析:第一次:(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晏子使楚几年级课文答:晏子使楚是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晏子使楚》是战国末期佚名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全文语言简洁明了,层次分明,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且叙述客观,情节一波三折节奏紧凑充实,作者将两国交锋时的紧张刺激娓娓叙来,并且通过语言描写向读者传递这种气氛使读者如有亲身体验之感,同时也能领略到晏子的风采。
课文: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