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我小测 鲁教版选修2
- 格式:doc
- 大小:743.00 KB
- 文档页数:9
2017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3.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素材鲁教版选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
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相关素材典型海洋灾害风暴潮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
风暴潮会使受到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正常潮位。
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影响海区天文潮位高潮相重叠,就会使水位暴涨,海水涌进内陆,造成巨大破坏.如1953年2月发生在荷兰沿岸的强大风暴潮,使水位高出正常潮位3米多。
洪水冲毁了防护堤,淹没土地80万英亩,导致2000余人死亡。
又如1970年11月12—13日发生在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一次风暴潮,曾导致30余万人死亡和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风暴潮按其诱发的不同天气系统可分为三种类型:由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为叙述方便,以下统称台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台风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暴潮;由寒潮或强冷空气大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潮,以上三种类型统称为风暴潮。
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了解海洋灾害的不同类型。
2.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
3.阐述风暴潮、海啸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4.了解我国海洋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基础·初探]一、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1.定义:因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剧烈变化而导致的自然灾害。
2.类型(1) 受海水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
如:风暴潮、海冰等。
(2)海底岩石圈震动引发的灾害。
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海啸等。
(3)大气扰动产生的灾害。
如:海面风灾等。
1.巨浪属于那种类型的海洋自然灾害?【提示】巨浪应该属于受海水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
二、风暴潮和海啸1.风暴潮(1)定义:指由热带气旋、台风、飓风等引起的强风和气压骤变所导致的海平面异常升降现象。
(2)特点:往往伴随巨浪,来势凶猛,强度大,最具破坏性。
(3)分布①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于受台风影响严重的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
北方地区,冬季寒潮大风在渤海南岸莱州湾也能引起风暴潮灾。
②世界分布:日本沿岸、孟加拉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欧洲北海沿岸。
(4)危害:冲跨堤防、淹没农田与城镇、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设施和海上油田开发。
2.孟加拉湾地区风暴潮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哪些?【提示】(1)强烈的天气系统在孟加拉湾发生的频率较高。
(2)海岸形态呈喇叭口状,加之地理位置面向印度洋,夏季直接受到西南季风的强劲袭击,进一步助长了潮势。
(3)孟加拉湾海底地形平坦,对风暴潮的阻力大大减小。
2.海啸(1)定义: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引起的涌向海湾或海港的破坏性大浪。
(2)形成:当海底地震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小于20~50 km时,便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
(3)危害:海啸在大洋深水区波高很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当它进入浅水区或岸边时,能量高度集中,波高迅速增大,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边,造成极为惨重的灾难。
3.巨浪:(1)形成:海洋面积辽阔,稳定的大风往往形成巨浪。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单元综合测评鲁教版选修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南方都市报2008年9月24日报道早晨6时45分,强台风“黑格比”在茂名陈村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5级,受潮水倒灌顶托的影响,东江水位比前天上升约1.5米,造成海滘、望牛墩、洪梅等镇堤围漫顶和出现缺口等灾情。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道滘、望牛墩、洪梅等镇遭受的海洋灾害是( )B.风暴潮A.台风D.洪涝C.海啸2.文中描述的海洋灾害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①来势猛、速度快②强度大、破坏力强③增水过程相对平缓④突发性强B.③④A.①②D.②④C.①③3.文中描述的海洋灾害会造成的危害有( )①封锁航道②耕地盐渍化③撞毁船只④海水入侵B.③④A.①②D.②④C.①③【解析】由材料可知,强台风会引起风暴潮灾害。
【答案】 1.B 2.A 3.D博客中有这样两段描述:地球感冒了,打了一个喷嚏,它是朝着东南方向打的,那猛烈的气流卷起高楼一样的万米巨浪,那强烈的震荡让海底裂开一道缝隙。
于是东南亚各国美丽的海滨顿成一片汪洋,多少美丽的建筑,顷刻消失。
也许是地球累了,打了一个哈欠。
幸亏他没有伸一下懒腰。
他在努力忍着呢,只这轻轻的一小股气息,就让人类的许多苦心经营,化作乌有。
据此回答4~5题。
4.博客中描述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①风暴潮②台风③海啸④海底地震B.③④A.①②D.②④C.①③5.博客中第二段描述的灾害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B.起始快A.增水过程平缓D.突发性强C.来势猛【解析】该题组以博客中的两段描述为切入点,考查海啸和风暴潮的特点、成因。
第4题,“海底裂开一道缝隙”是题眼,说明这个海洋自然灾害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但海底地震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没有直接影响,不是自然灾害;由它引发的海啸才是自然灾害;“喷嚏”是关键词,它形象地描述了该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是大风。
【关键字】高中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课程标准要求】保护海洋之海洋自然灾害与放防灾减灾【设计思路】海洋自然包括许多种类,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有自然因素直接造成的也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发的,通过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依据课程标准本节重点是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通过选取相关素材、案例,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危害与应对的措施。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1.说出海洋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分析风暴潮、海啸、巨浪等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3.通过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风暴潮、海啸、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分析发生不同区域的风暴潮的成因;海啸的成因分析。
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这需要长期训练和培养。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海洋灾害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风暴潮的材料与视频,理解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图1 图2案例分析:孟加拉湾特有的喇叭型海湾,以北部和东部的恒河三角洲、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附近较宽,向海一侧陆架的平均深度为。
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单元综合测评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南方都市报2008年9月24日报道早晨6时45分,强台风“黑格比”在茂名电白县陈村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5级,受潮水倒灌顶托的影响,东江水位比前天上升约1.5米,造成海滘、望牛墩、洪梅等镇堤围漫顶和出现缺口等灾情。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道滘、望牛墩、洪梅等镇遭受的海洋灾害是( )A.台风B.风暴潮C.海啸D.洪涝2.文中描述的海洋灾害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①来势猛、速度快②强度大、破坏力强③增水过程相对平缓④突发性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文中描述的海洋灾害会造成的危害有( )①封锁航道②耕地盐渍化③撞毁船只④海水入侵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由材料可知,强台风会引起风暴潮灾害。
【答案】 1.B 2.A 3.D博客中有这样两段描述:地球感冒了,打了一个喷嚏,它是朝着东南方向打的,那猛烈的气流卷起高楼一样的万米巨浪,那强烈的震荡让海底裂开一道缝隙。
于是东南亚各国美丽的海滨顿成一片汪洋,多少美丽的建筑,顷刻消失。
也许是地球累了,打了一个哈欠。
幸亏他没有伸一下懒腰。
他在努力忍着呢,只这轻轻的一小股气息,就让人类的许多苦心经营,化作乌有。
据此回答4~5题。
4.博客中描述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①风暴潮②台风③海啸④海底地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博客中第二段描述的灾害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A.增水过程平缓B.起始快C.来势猛D.突发性强【解析】该题组以博客中的两段描述为切入点,考查海啸和风暴潮的特点、成因。
第4题,“海底裂开一道缝隙”是题眼,说明这个海洋自然灾害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但海底地震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没有直接影响,不是自然灾害;由它引发的海啸才是自然灾害;“喷嚏”是关键词,它形象地描述了该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是大风。
第5题,“哈欠”是关键词,说明该灾害最可能是风暴潮,而不可能是海啸。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1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2(1)1.了解海洋灾害的不同类型。
2.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
3.阐述风暴潮、海啸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4.了解我国海洋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基础·初探]一、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1.定义:因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剧烈变化而导致的自然灾害。
2.类型(1) 受海水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
如:风暴潮、海冰等。
(2)海底岩石圈震动引发的灾害。
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海啸等。
(3)大气扰动产生的灾害。
如:海面风灾等。
1.巨浪属于那种类型的海洋自然灾害?【提示】巨浪应该属于受海水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
二、风暴潮和海啸1.风暴潮(1)定义:指由热带气旋、台风、飓风等引起的强风和气压骤变所导致的海平面异常升降现象。
(2)特点:往往伴随巨浪,来势凶猛,强度大,最具破坏性。
(3)分布①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于受台风影响严重的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
北方地区,冬季寒潮大风在渤海南岸莱州湾也能引起风暴潮灾。
②世界分布:日本沿岸、孟加拉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欧洲北海沿岸。
(4)危害:冲跨堤防、淹没农田与城镇、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设施和海上油田开发。
2.孟加拉湾地区风暴潮危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哪些?【提示】(1)强烈的天气系统在孟加拉湾发生的频率较高。
(2)海岸形态呈喇叭口状,加之地理位置面向印度洋,夏季直接受到西南季风的强劲袭击,进一步助长了潮势。
(3)孟加拉湾海底地形平坦,对风暴潮的阻力大大减小。
2.海啸(1)定义: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引起的涌向海湾或海港的破坏性大浪。
(2)形成:当海底地震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小于20~50km时,便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
(3)危害:海啸在大洋深水区波高很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当它进入浅水区或岸边时,能量高度集中,波高迅速增大,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边,造成极为惨重的灾难。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一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自我小测 夯基达标 1.与风暴潮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热带气旋 D.温带反气旋 2.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 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 B.连续离岸吹的强风 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D.海底火山的喷发 3.关于海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啸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B.海啸波在大洋中传播时能量衰减很少 C.海啸和风暴潮造成的危害均由巨浪引起 D.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 4.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冰仅出现在北冰洋海域 B.冬季,我国的边缘海中仅有南海不会形成海冰 C.海水含盐偏高的海区往往最先形成海冰 D.海冰的危害主要由膨胀力及其运动时的推撞力引起 5.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 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 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 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 6.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 )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一 A.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B.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大 C.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D.常出现在中低纬地区 7.由岩石圈活动引发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 A.风暴潮 B.冰山 C.海啸 D.海冰 8.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冰是北冰洋特有的水文现象 B.印度洋不可能有海冰现象 C.海冰一定是咸水冰 D.风弱浪小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出现海冰 9.下列可能引发海啸的是( ) ①海底地震 ②海底火山喷发 ③水下塌陷和滑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读2005年我国主要海洋灾害损失统计表,完成 10~13题。 灾种 发生次数 死亡(失踪)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风暴潮(含近岸台风浪) 20 137 329.8
赤潮 82 无 0.69 海浪 66 234 1.91 溢油 8 无 — 海冰 — — 合计 176 371 332.40 10.从成因上看,下列各种海洋灾害不完全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风暴潮 B.赤潮 C.海浪 D.海冰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一 11.我国很少发生海冰这种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没有结冰的海域 B.我国海域大部分位于中低纬度 C.我国海域海水流速很慢 D.我国海域海水的盐度是世界上最高的海域
12.下列地理事物不会引发海浪灾害的是( ) A.台风 B.海底地震 C.风暴潮 D.地下水漏斗
13.下列行为不能减少风暴潮造成的损失的是 …( ) A.利用气象卫星正确预报 B.加固海堤 C.建造沿海防护林 D.入保险 “卡特里娜”飓风于2005年8月25日袭击美国佛罗里达州,后来又于29日在美国墨西哥湾沿海地区登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14~16题。 1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飓风的天气系统是( )
15.飓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一 ①海啸 ②风暴潮 ③地震 ④狂风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6.目前防御飓风灾害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 A.修筑防波堤 B.加强监测和预报 C.沿海居民内迁 D.营造沿海防护林 17.如下图,2005年8月25日,飓风“卡特里娜”在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登陆,并深入美国内陆腹地,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堪称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
(1)“卡特里娜”飓风在墨西哥湾沿岸登陆时,可能带来哪些气象灾害? (2)飓风过境前后,新奥尔良的风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飓风或台风多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域而不是赤道地区,其原因是什么? (4)飓风在墨西哥湾登陆后,势力逐渐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4年12月26日,于当地时间8:00左右,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了一次近百年来罕见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3.6°N、96.28°E。地震引起了高达10米的海啸,向附近的南亚、东南亚国家呼啸而去。在几个小时的时间内,就造成十几万人的死亡。 材料二:200年来最致命的几次海啸——①1883年8月27日,印尼爪哇和苏门答腊海岸,3.6万人死亡;②18966月15日,日本的三鹿地区,2.6万人死亡;③1976年8月16日,菲律宾,5 000多人死亡;④1998年7月7日,巴布亚新几内亚,2 000多人死亡。 材料三:受此次地震影响的部分地区图: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一 (1)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是:A________________半岛;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岛;D________________(国家)。从位置上看,A、B都位于________________板块。 (3)海啸的发生是否有地区分布的规律?原因是什么?试说明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印度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4)C岛屿南北两侧,海水深度差异极大,试分析原因。 (5)我国海岸线漫长,是否会受到强烈海啸影响?为什么? 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9~21题。
19.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 A.35° B.25° C.20° D.15°
20.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1.图示四个区域中( ) 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 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一 22.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这种灾害主要是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的,使局部
地区猛烈增水,酿成重大灾害。孟加拉国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1970年发生的某次特大风暴潮灾害,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读图,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
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 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 ④人口密集 ⑤海底地震 ⑥地壳运动 A.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台风“海棠”于2005年7月19日17时10分在福建省连江县黄岐镇登陆。受“海棠”风暴潮影响,福建省、浙江省共损失32.4亿元,死亡3人。 福建省沿海最大增水出现在闽江口,达237厘米;浙江省沿海最大增水出现在瑞安,达234厘米。福建省、浙江省有多个监测站潮位超过警戒潮位,浙江瑞安超过值最大,达36厘米。 材料二:2005年风暴潮灾害(含近岸浪灾害)损失统计 潮灾影响省区、市 受灾人口(万) 农作物受灾(万公顷) 海洋水产养殖受灾(千公顷) 房屋损毁(万间) 损毁船只(艘) 死亡失踪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辽宁 300 0.31 6 0.70 河北 0.64 0.42 1.13 0.040 4 0.92 天津 32.20 6.67 0.20 2.20 山东 3.40 6.70 0.019 28 15 2.42 江苏 4.20 0.033 8.22 0.001 7 24 1.60 上海 114.32 7.76 1.64 7 17.28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一 浙江 307.58 0.084 5 542 3 40.29
福建 870.80 35.84 36.02 2.30 74 138.20 广东 252.47 14.94 17.64 0.23 1 7.94 广西 37.81 2.08 0.66 0.047 4 0.58 海南 701.04 79.33 11.11 3.39 734 37 117.67 合计 2 316.9 147.1 389.37 7.95 6 342 137 329.8 (1)在我国,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季节,它的特点是什么? (2)这次台风在我国沿海地区引起了风暴潮。在风暴潮这种灾害中,受灾体是________________,致灾因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闽江口是福建省在这次台风袭击过程中潮位最高的原因。 (4)从表中数据看,受这次台风影响,损失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损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5)海南与广东相比,距福建更远,为何损失却比广东大得多?
参考答案 1解析: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答案:C 2解析: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答案:A 3解析:风暴潮的危害系水位暴涨以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引起;海啸的危害则由巨浪引起。 答案:C 4解析:海冰是极地和高纬度海域特有的水文现象,四大洋均有海冰出现;冬季,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会形成海冰;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先形成海冰。 答案:D 5解析:冰山属于淡水冰的一种;根据淡水与海水的密度差异可知,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比值大致是1∶7;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由于低纬海区水温较高,南极大陆断裂形成的冰山不可能到达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