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得体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1
公文写作中的语言得体和措辞得当公文写作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要求语言得体,措辞得当。
只有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符合规范,才能使公文更具权威性和可读性。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公文写作中的语言得体和措辞得当的要点。
一、注意正式语气和客观性在公文写作中,应使用正式的语言风格,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和俚语。
公文应该在客观中立的基础上表达事实,避免使用主观情感色彩浓厚的词语。
另外,在描述具体情况时,应使用准确的数据和事实,以增加公文的可信度。
二、遵循行文逻辑和结构清晰公文的行文逻辑应清晰,结构合理。
应按照事实依次叙述,确保内容之间的逻辑流畅和条理清晰。
另外,在写公文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连接词和过渡词,以将段落与段落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使文意更加连贯。
三、运用专业术语和行业规范公文涉及到各种专业领域,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使用相应的专业术语和行业规范。
使用准确的专业术语能够准确传达信息,并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公文的内容。
同时,也要遵守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四、注意措辞得当和用词精准在公文写作中,措辞得当尤为重要。
要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措辞,尽可能使用具体明确的词汇。
例如,可以用“完成”代替“做好”、“开展”代替“进行”。
此外,要注意用词的精准性,避免使用形容词、副词等词汇的滥用,以免产生歧义或造成误解。
五、倡导简练明了和避免信息冗余公文的措辞应该简练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方式。
要遵循“言简意赅”的原则,用最少的词汇传达最多的信息。
此外,还应避免信息的重复和冗余,尽量删除无关紧要的内容,使公文更加精练和易读。
六、审慎使用婉转语气和虚词在公文写作中,需要审慎使用婉转语气和虚词。
如果需要委婉表达意见或建议,可以使用适当婉转的措辞。
但要注意不要使用过多的婉转语气,以免给读者造成困惑。
另外,要避免使用虚词和空泛的措辞,要力求准确明确地表达意思。
总结起来,公文写作中的语言得体和措辞得当是确保公文质量的重要方面。
初中语言要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得体的概念,知道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面前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文明、礼貌、谦逊、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语言得体的概念与重要性2. 文明用语的分类及运用3. 日常交流中的语言得体技巧4. 情景演练与实践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语言得体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语言得体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面前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的重要性。
3. 分类示例:列举文明用语的分类,如问候语、感谢语、道歉语等,并给出具体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
4. 技巧讲解:讲解日常交流中的语言得体技巧,如倾听、尊重、换位思考等,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情景演练:设计不同场景的语言交流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练,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演练过程中的收获,总结语言得体的要点,并引导他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了解他们对语言得体的认识。
2. 情景演练:评价学生在情景演练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文明、礼貌。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语言得体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语言得体的重要性。
2. 运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 注重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学习。
六、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典型的语言得体与失礼的案例。
2. 情景剧本:编写不同场景的语言交流情境,供学生演练。
3. 评价量表:制定评价学生在情景演练中的表现的标准。
高中语言得体试题及答案一、语言得体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B. 张教授的学术报告非常精彩,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C. 您刚刚乔迁新居,我特意前来恭贺,略备薄礼,不成敬意。
D. 拙作《读词与作词》已由某出版社出版,现惠赠一册,敬请拜读。
答案:C2.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 拙作《读词与作词》已由某出版社出版,现惠赠一册,敬请拜读。
B.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C. 您刚刚乔迁新居,我特意前来恭贺,略备薄礼,不成敬意。
D. 张教授的学术报告非常精彩,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答案:A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您刚刚乔迁新居,我特意前来恭贺,略备薄礼,不成敬意。
B. 张教授的学术报告非常精彩,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C.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D. 拙作《读词与作词》已由某出版社出版,现惠赠一册,敬请拜读。
答案:A4.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B. 张教授的学术报告非常精彩,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C. 您刚刚乔迁新居,我特意前来恭贺,略备薄礼,不成敬意。
D. 拙作《读词与作词》已由某出版社出版,现惠赠一册,敬请拜读。
答案:D二、语言得体填空题5. 请用得体的语言完成下列句子:- 您的文章我已经拜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您的建议非常中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您的作品我已收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您的文章我已经拜读,受益匪浅,感谢您的分享。
- 您的建议非常中肯,我会认真考虑并采纳。
- 您的作品我已收到,非常欣赏,感谢您的赠予。
6. 请用得体的语言完成下列句子:- 您刚刚乔迁新居,我特意前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得体知识点总结大学一、什么是得体的语言得体的语言,主要指的是在交流中尊重他人的感受,表达得体、得当的语言。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他人:得体的语言首先要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不轻易伤害他人的感情,不以一己之见强加于人。
2. 符合场合:得体的语言要能够符合不同的交流场合,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环境,避免出现不适宜的言辞和用词。
3. 适度的表达:得体的语言要能够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既不能过于保守和含蓄,也不能过于激烈和直接。
二、得体的语言的重要性得体的语言对于一个人的社交能力、职场竞争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得体的语言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人际交往中,最初的几句交流往往决定了彼此对对方的评价。
如果一个人在交流中使用得体的语言,那么他就会给人一种成熟、有教养的印象。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交流中使用不得体的语言,就很容易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其次,得体的语言能够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
在社交中,一个人使用得体的语言,不仅能够更好地融入人群,还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与他人交流。
这对于一个人的社交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再次,得体的语言能够促进个人的职场发展。
在职场上,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用语都会直接影响到他的职业形象和职业发展。
如果一个人在职场上使用得体的语言,他就会让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能力和形象产生良好的印象,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得体的语言对于维护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际交往中,各种矛盾和冲突往往源自于交流不当。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交流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就能够更好地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如何使用得体的语言使用得体的语言,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人群,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用词角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尊重他人的感受。
在交流中,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不轻易批评和指责他人,不随意伤害他人的感情。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纲解读】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从不同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力层级为E。
所谓“简明”,即语言要简要清楚,不要重复累赘,让人产生歧义。
所谓“连贯”,即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子的组合与衔接要自然。
所谓“得体”,就是语言表达得体,恰如其分,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等。
所谓“准确”,要求用词能完全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
所谓“鲜明”,是指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它是就表达观点、态度而言的。
所谓“生动”,是就表达效果来说的,它要求用语具体形象,注意炼字炼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运用灵活的句式。
【“安徽考试说明”解读】(见“优化”P15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表达“简明”,指能通过删除多余语句、消除歧义等方式,达到表意简洁明确的目的;语言表达“连贯”,要求调整或选用语句,做到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衔接合理;语言表达“得体”,要求根据语境和语体特点恰当地使用语言;语言表达“准确”,要求用词造句能客观、恰当地阐明道理,说明特征,传达思想感情;语言表达“鲜明”,要求用富有感情的词语和不同语气的句子表明观点和态度;语言表达“生动”,要求用传神、鲜活的词句表情达意。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对考生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能力层次为E级,占3~6分。
“简明”要求语言表达简洁、明确、清晰。
它的具体要求是:第一,表达必要的信息,使用相应的简练词句,没有多余的信息及词句;第二,词句表意明确,没有费解的词句;第三,根据语境决定详略,没有详略不当的毛病。
语言表达:得体得体,指言语、行动等恰如其分。
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根据交际语境使用语言,也就是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
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一、如何做到得体?(一)看准对象,掌握分寸说话写文章一定要先明确交际或阅读的对象,即充分考虑对方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气质、性格、爱好甚至禁忌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注意交际对象的差异:语言交际首先必须适应对象的情况,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所谓“不同的对象”是指对象的不同特点,即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语言习惯等。
其次是考虑交际双方的关系,如父子、夫妻、师生、同事等。
双方关系不同,所采用的语言就不同。
禁忌语(1)生老病死的禁忌语:中国人避讳说“死”,西方人忌称别人“老”。
(2)节庆日的禁忌语:婚庆不说“分离”,喜庆不说“死”“病”。
(3)职业的禁忌语: 渔民忌“翻”,戏班忌“散”“伞”,商人忌“干”“蚀”。
(4)私隐的禁忌语: 家庭情况、年龄、收入、感情生活。
语言的分寸感源于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存在的体认,世上早有“为人处世和说话办事要讲分寸”的劝勉,古人也讲“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的道理,说到底就是“分寸”的问题。
一个人在社会上若把握不好分寸,就说不好话,办不好事,更难以与人愉快地交往。
办事的轻重缓急、说话的生疏深浅、处世的态度、感情的厚薄上都有分寸。
(二)注意遣词、谦敬得当很多汉语词语都具有态度、色彩的倾向性,如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
敬词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词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处什么位说什么话。
1.“家大舍小令外人”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