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船屋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大火与单身汉,才是烧旺日本地摊经济的推手要提起日本的地摊经济,多少与你我对地摊固有印象稍有不同。
日本的地摊经济,也可以称作“屋台经济”,“屋台”在日语中既是摊位之意,日本的地摊经济少见直接在地上铺一块布叫卖的,而是搭起摊位。
屋台一词,出现在江户时代,也就是从幕府政治中心、东京传开。
江户,单身汉的城市作为东京的前身,江户是云集全国单身汉的城市。
江户居民的一半,是来自地方的“农民工”,为新建江户城卖力;另一半是从地方“上京”的武士。
男人多的地方,不精于油盐酱醋的男性,自然造就了最发达的餐饮业。
寿司大抵就是在江户单身汉的吹捧下,逐渐风行于世的。
男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营造江湖就离不开酒,居酒屋的盛行也源自江户城。
多发火灾,烧旺了江户男人的荷尔蒙江户城的人口密度大,尤其是庶民集中的日本桥、京桥、神田所谓“下町”一带,当道的地方是主要商店林立的街道,胡同里则是密密麻麻的狭长民居“长屋”,房屋几乎是清一色的木造结果。
家家户户使用火,很容易发生火灾,一旦有火灾遭殃的定会是全部居民,特别是在冬天,气候干燥更容易发生火灾。
在东京的历史上,有三大惨烈火灾:江户时代延绵的264年间,大小火灾共有100多次,据说日本桥、京桥等地每2~3年都会遇到一次大火灾,“首都高速路”街道出发点而知名的日本桥就被烧塌过10次。
在江户时代,有三次大火永远在敲响东京人的警钟。
明历大火·1657年1月18日,本乡5丁目(现在的文京区本乡)的本妙寺发生火灾,从这里延烧到整个江户城,烧掉了大部分的城市,持续2天的大火夺走了10万多人的生命。
目黑行人坂大火·1772年明和9年2月29日,从目黑行人坂(现在的目黑区下目黑1丁目附近)的大圆寺院起火,从麻布捎到江户城周边的武士住宅,延烧到神田、千住方向,夺走了约1万5000人的生命。
丙寅大火·1806年文化3年(丙寅年,又称文化大火)3月4日,从芝·车町(现在的港区高轮2丁目附近)的木材铺起火,正巧赶上劲吹的南风,瞬间延烧到京桥、日本桥、神田、浅草,江户下町的530个町卷入火灾,死者约1200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摇花船》优质教案范文《摇花船》》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摇花船是一种富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民间艺术活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摇花船》优质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摇花船》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竹篾、流苏、火铳、火流星、信天游;理解:即兴创作、娉娉婷婷等词语。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和行船的路线和时间”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3、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
教学重点:1、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感受民间活动是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并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
教学难点: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各个地方,各个民族流传着不同的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
每逢佳节,这些民间艺术活动就会集聚一堂。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几种。
板书课题(读题)2、摇花船是一种怎样的民间艺术活动呢?看资料介绍。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这段资料让我们对“摇花船”有了初步的了解。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前往他的家乡,具体感受这项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吧!二、整体感知1、来,打开书本,轻声快速读课文,注意读正确,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摇花船的?2、交流归纳板书:花船的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行船路线三、研读课文“(一)学习课文1—5小节,了解“摇花船”1、默读课文1—5小节,用直线划出写花船样子的句子,用浪线划出写花船是怎样摇的句子。
(1)了解花船的样子。
·理解“竹篾”、“流苏”,感悟花船的轻而美·指导复述师边贴图边引导复述、学生看着图介绍花船(2)了解花船是怎样摇的。
太平墟,有道独特的风景,就是“火船拖省渡”船,原先靠桨或帆驱动,光绪末年,火船仔传入广东,船便靠火船拖着航行,所以又叫拖渡。
这种轮船拖渡,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成为粤东、粤西与珠三角水上主要的交通工具,我们把乘拖船赴广州的航行,称之“火船拖省渡”,此种船木造而且巨大,类似画舫,长约40米,宽约12米,船高三层,上层是餐厅,为一等舱;中层是公舱,为二等舱;下层与船头是货舱,为三等舱。
船的装饰华丽,雕栏画栋,尤其在船尾装有彩色灯管,夜晚航行五光十色,斑斓异常,故称花尾渡。
夜航的花尾渡,仿如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在水上浮动,煞是旧日广东特有的河上风景。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省渡泊岸和离岸,因为花尾渡是拖船,每次靠岸、离岸都要拍拖一次。
靠岸时,火轮要减速,船工松开牵引绳,花尾渡就靠惯性泊至拖船边,船工再绑好两艘船的绳。
两艘船就稳稳泊在岸边。
省渡离岸开船则是另一番情景,船员首先把系在码头的缆绳解开,然后系在火船上,火船鸣笛三声,机声隆隆作响,烟囱上冒缕缕浓烟,船尾掀起簇簇白浪,拖船发力拖着省渡缓缓离开码头。
是为“泊”和“拖”,据老人说,男女拖手仔一如两艘船泊埋拖行,于是,广府人将【作者简介】卢锡铭,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期刊协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作品收入《粤港澳百年散文大观》《广东散文五十年》《广东作家五十年文选》《新粤海散文选》《全国散文诗大系》等十数种文选,出版散文集《南方绿岸》《潇洒夜语》《带走一盏渔火》《枕水听涛》,诗配影集《影踪》《江山如诗》,报告文学《浪拍云帆》《龙的嬗变》等。
曾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等奖项。
火船拖省渡□卢锡铭恋爱用其谐音称之为拍拖。
每当省渡离岸那一刻,有人在船舷放鞭炮,有人在撒溪钱,以示驱邪,让此航顺风顺水,漫天飞舞的爆竹屑、溪钱、追来的海鸥与穿梭的帆影连成一片,形成一幅有纵深感的立体画,小朋友一看到这种壮美的情景,又是拍手又是蹦跳又是哼歌仔,码头上一片欢腾。
我的童年时期,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去省城看我姑妈和表哥,都是乘省渡去的,因为那时若乘车需过三个渡口,一是万江,二是中堂,三是新塘。
二战日本特设医院船和特殊用途舰艇二战日本特设医院船和特殊用途舰艇2010-03-12 16:19朝日丸号医院船本舰原本为在意大利下水的Dantearigiari号客船,昭和三年由近海邮船购入,使用于往来台湾的航线,昭和12年8月被海军征用为特设病院船,昭和19年2月5日在四国丸龟岛海域和油槽船满珠丸相撞沉没。
主机为二轴推进9300马力,速力17节,排水量9326吨。
高砂丸号医院船本舰原本为昭和11年使用于台湾航线的大阪商船所属的客船,昭和16年被海军徵用为特设病院船,直属于联合舰队在任务中活跃直到终战,战后复归大阪商船,直到昭和31年解体为止都是作为货客船使用。
排水量9315吨,二轴推进11000马力,速力20节。
桥丸号医院船原本为昭和10年东京湾汽船就航于伊豆航线的客船,昭和13年6月被海军征用成为吴镇守府所管的特设病院船,7月29日赴中国出任务遭中国军机爆击沉没,之后又打捞浮扬从新整备,昭和20年8月在南太平洋航行时遭美军驱逐舰临检,因为违法搭载兵员而被俘虏。
战后从事复员运输,而后又继续在伊豆航线工作直到昭和48年为止。
排水量1772吨,二轴推进2400马力,速力17节。
冰川丸号医院船昭和5年建造,用于西雅图航线的货客船,昭和16年11月于北美撤侨时被征用,归国后改修为特设病院船。
开战后隶属于第四舰队在任务中活跃,曾有触雷三次的经验,但都大难不死生存到终战,战后成为复员船,之后又作为客船直到昭和35年为止。
排水量11621吨,二轴推进11000马力,速力15节,现在作为纪念船系留于横滨的山下公园。
亚美利加丸号医院船明治31年在英国建造完工后被东洋汽船购买使用于旧金山航线,之后被大阪商船买入转到台湾航线,昭和12年被征用为特设病院船,昭和19年3月6日遭受美军潜艇攻击沉没。
波上丸号医院船本船于昭和11年建造,大阪商船使用在琉球航线的货客船,昭和12年8月被徵用为特设病院船。
昭和17年10月7日在拉包尔南方海域遭美军潜艇击沈。
解忧小村落造船厂攻略【实用版】目录1.解忧小村落造船厂简介2.造船厂的建设和扩展3.造船厂的船只制造流程4.造船厂的员工培训和管理5.造船厂的未来发展规划正文解忧小村落造船厂位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一座美丽的小岛上,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为造船厂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造船厂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船只,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解忧小村落造船厂简介解忧小村落造船厂始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船舶制造企业。
厂内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具备现代化船舶制造的能力。
此外,造船厂还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师团队,为船舶制造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造船厂的建设和扩展解忧小村落造船厂在成立之初,规模较小,主要生产一些小型渔船和快艇。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造船厂开始涉足大型船舶的制造,包括货轮、客轮、油轮等。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造船厂进行了多次扩建,增加了生产线,提高了生产能力。
如今,解忧小村落造船厂已经成为了一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船舶制造企业。
三、造船厂的船只制造流程造船厂的船只制造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设计:专业的设计团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船只设计,制定详细的设计图纸。
2.采购:采购部门根据设计图纸,采购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
3.生产:生产部门根据设计图纸和采购的原材料,进行船只的生产制造。
4.质检:质检部门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确保产品质量。
5.交付:船只制造完成后,进行试航和验收,合格后交付给客户。
四、造船厂的员工培训和管理解忧小村落造船厂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各类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
同时,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在员工管理方面,实行人性化管理,关注员工福利,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五、造船厂的未来发展规划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解忧小村落造船厂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新型绿色环保船舶,提高船舶性能和品质。
背景
三河坝是梅江、汀江、梅潭河的汇合处,三河坝群峰对峙,地势险峻,是水陆交通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南昌起义军曾在朱德的率领下在这里与国民党钱大钧部激战了三昼夜,许多战士牺牲在这晨。
1964年当地政府在三河坝东岸的笔枝尾山顶建造了15米高的纪念碑,后来又在左边建了纪念亭、纪念园,现已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且镇内有全国最早建立的中山纪念堂明代古城墙,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火船屋,凤集亭,古榕渡,象征客家与潮汕一衣带水,客潮两地人同饮一江水成长的“韩江源”石雕,各色客家传统民居和特色传统美食更是遍布镇中。
周边情况
通往外部交通:离县城较近,通往县城的道路条件较好。
另有一条通往梅县区松口的道路,路线较偏,可间接通往梅州市区,但路程过长。
住宿条件:暂无适合供游客居住的营业性旅店
饮食:镇内多本地特色小吃,如腌面、笋板、薄饼、肉丸汤等,且有本地特色的生猛河鲜。
镇内集市中多小型餐饮店,卫生条件偏差。
范汉杰求助编辑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人物小传
范汉杰(1894—1976),今三河镇梓里村人,出身清贫之家。
幼年就读于梓里公学,后考进广州理工学堂、广东测绘学校。
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军邓仲元部任参谋和连、营、团长等职。
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是第一期毕业生。
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营长、团长等职,参加过第一、二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十师师长。
北伐期间,参加过大败军阀吴佩孚的汀泗桥战役和讨伐孙传芳的江西德安马回岭战役。
北伐后出国留学,曾到日本、德国考察,研究欧美和日本的政治、军事。
回国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
“九一八事变”后,任十九路军参谋长、第三路军总部军长兼副总指挥。
1933 年,李济深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在福建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他任参谋长,随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后转任国民党军委会中将高级参谋。
抗日战争时期,任二十七军军长,率部在山西太行抗击日军达4年之久。
1941 年冬调升为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后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国防部参谋次长、国防部陆军副司令兼郑州指挥部主任、第一兵团司令、冀热察边区总司令兼热河省主席、国民党军装甲兵团司令、东北“剿总”副司令等职。
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于锦州。
1960年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馆专员。
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6年逝世,终年82岁。
他懂日、德语,曾翻译《德国步兵小动作》等小丛书。
[1]。
江西最神秘的建筑船型古屋,竟是反清复明天地会的
秘密联络点
本文导读:江西船型屋竟是天地会的秘密联络点
在江西武夷山中有一神秘的古村落洲湖村,之所以说它神秘是因为这里地处偏远山村,自古交通不便,本应是“穷乡僻壤”,但这个村子里却留下了一座巨大的古建筑群——船型古屋,被称为江西最神秘的建筑。
近代经过考察拍照才发现,这座被围墙围起来的古宅院落竟然酷似一个巨大的古战船,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和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差不多。
而院内的建筑也是令人费解,一般古代的宅院内都会有亭台楼榭、山水树木、花香鸟语,会有正厅、偏房等主次院落。
但这座古宅院里却全部都是大大小小并排的房间,横竖排列结构相同,更像是现代的集体宿舍。
并且更为奇怪的是它竟然是坐西朝东的!通常中国建筑考虑通风和光照的条件,都是建在坐北朝南的方向。
即便现代大都市的建筑也以此为主,而这座船型古屋却独树一帜。
而且经过考证,这里面的每一件房一般都只有几十平米,但却留有4~6个门,以致间间相通,任何一个房间的进出都太过方便了。
鬼屋考察报告一、歌德堡号鬼船该鬼屋是以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远洋商船——哥德堡号(East Indiaman Gotheborg)为主题背景进行的设计,总建筑面积500平米的船体坐落与世纪欢乐园的人工湖畔,船体结构采用塑石制作工艺,整体外形呈深灰陈旧的木质色。
船体共两层,但鬼屋只有一层,岸边和入口处的两边有铜色的士兵塑像,走过Z 字型的桥面,进入鬼船的第一层,然后通过楼梯登上第二层,船中间的夹板上有两个士兵和怪兽的塑像,旁边是几个破旧的七倒八歪酒桶,再往前走进门口就步入了鬼屋,整个鬼屋行程需要15分钟左右,每间隔3分钟放进去7-8名游客,里面有一个客厅,客厅里摆放着几个铺着白布的破旧的方桌,椅子上有几个骷髅坐在那里开会的模样。
再往里走有啤酒鬼,沙发鬼,厨师、剖尸鬼、沙发鬼等20多个场景,设备采用气动机械原理,有的突然从木箱里钻出一个披头散发的人头,也有躺在那里突然会坐起来面目全非的尸体等等,上下前后左右移动的都有。
整个通道顶部还挂有骷髅头,每个拐角处都放有骷髅,有的房间挂有尸体骨骸。
鬼屋里面做的比较好的一个是吊桥,走上去脚下会不由自主的晃动,两边摆放有各式各样的骷髅。
另外一个转动的剖尸鬼,场面做的也很吓人。
此鬼屋外形采用船体形式包装,内部道具采用欧洲人物包装,符合主题名称,整个外包装和内部道具包装都很好,特别是船体中间血体字做的很不错。
如果能在船上加上帆布,做几个伸出船体的炮口,效果也许会更好。
鬼屋内的道具包装也很逼真,基本上每个道具都有动作,但是屋里面没有空调,在炎热的夏天会感到闷热,降低游客的体验度。
过道虽然阴暗,增加了恐怖效果,但也由于过于阴暗反而看不到屋内整体的恐怖场景,许多道具因为光线问题不能体现在游客眼前。
在灯光方面如果增加点忽明忽暗的白光和闪烁的绿光,增加游客心理的落差感也许会更好。
整个行程都伴随着鬼叫声,但由于声音做的太多,互相有干扰。
二、古堡惊魂古堡惊魂鬼屋离哥德堡号鬼船很近,总建筑面积在600平方米,坐落在一个不高的小山头上,整体是一个欧洲小镇古堡似的外形,古典陈旧的色彩。
1.封火屋
封火屋,今大都称为“风古屋”,位于柳坪乡中部的柳坪村,在柳坪乡乡政府西北两公里处,现已发展为柳坪街,二柳公路穿街而过,封火屋祖堂即在公路西侧,背山面水,风景如画。
封火屋,仿江西民居而建。
为砖木结构。
中间以木架支撑,称为“列架”;四围青砖墙环绕,所有房屋均围在青砖墙之内;桁椽之间,亦砌有一米高的女儿墙相隔。
若屋外发生火灾,火势无法内延,故得“封火屋”之名。
千一公迁松,始定居于花桥畈(今称新垦畈,在宿两公路与105国道分岔点北)。
千一公生华兴公,华兴公生子五,宗一、宗二、宗三、宗四、宗五。
前四子成人后,由花桥畈北迁至柳坪,并建封火屋。
后这四大支人丁兴旺,又再由封火屋分支外迁至保障、大新、日新、邱山、蒲河、大地、后山、蒲东、南北冲等地。
所以,封火屋实为吴氏千一公支重要发祥地之一。
风火屋建于何时无记载。
但千一公迁松在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风火屋为千一公之子华兴公率子而建,按建屋时华兴公60岁计算,则建屋时间当在公元1430年前后,距今约580年。
现封火屋旧有建筑只剩祖堂及祖堂门口的大门楼,其它部分均已改建,多为楼房代替。
千一公、千二公、千三公三支联修
宗谱告竣庆
典,即在封火
屋老祖堂举
行。
2010年,
千一公支合
族重建封火
屋祖堂,并于
年底竣工。
火船屋
顺水而下的“火船屋”,位于村心东片祠堂下新街口,好像一艘整装待发的巨轮,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原民国热河省主席范汉杰将军的故居,名叫“杰庐”,又叫“下火船屋”。
“杰庐”坐北朝南,土木瓦房结构,进深31米,面宽11.9米,高两层共11.8米,建筑面积368平方米,建于1943年。
该屋设计巧妙,按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火船形状设计建筑而成。
楼房有南面和东面两个大门。
朝南大门为“船头”,用砖混结构装饰为牌坊式门楼,分别由四根砖柱支撑,两根砖柱作拱梁形成井字形结构,分上下两层,中间各开一个弧形大门,两侧各一小拱门。
柱子顶端用沙灰塑成葫芦状,非常典雅秀丽,颇有西方建筑风格;朝东大门亦由四柱三个拱门组成两层骑楼。
早年,东面骑楼门口有500多平方米的鹅卵石砌门坪,由0.5米高护墙围着,与南大门门坪及西面草坪连成一片,形成约1500多平方米的广场,状如巨大的“甲板”,“甲板”东西两面后来被用于建房。
屋内设置亦像船舱,有前、中、后三厅,前、中两个大厅内设楼梯,中间过道,两边房间,后厅通“船尾”厨房。
楼台西面有一排几十米长的木阳台,连通“船头”和“船尾”,恰似“船舷”。
“船尾”有十多米道路连接新街店铺,形如轮船拖驳。
以前该庐周围都是稻田,每当农耕插莳季节,水天一色,远眺此屋如船行平湖之中;当稻浪滚滚之时,此船又如行驶在波涛之上,抒发着客家人走出山门,走向世界的博大胸怀。
“杰庐”是范汉杰和其二、三哥寄钱回家,由其母及其妻子童绩华主持,参考本村“上火船屋”的样式而建造的,历时三年才竣工。
1995年被列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
逆水而上的“火船屋”,位于村心西片邓屋“志事堂”一侧,好像远航凯旋归来的巨轮,停靠在家乡水岸码头,这就是人称为“上火船屋”的“健庐”。
它的主人是早年旅居澳洲、印尼的华侨邓文健。
“健庐”先建于“杰庐”,坐南朝北,土木瓦房结构,进深36米,面宽10米,高两层共9.5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于1939年落成。
该屋造型与“杰庐”相似,亦酷似轮船。
“船头”设计比“杰庐”更为精巧华丽,第一层为出入木门,连接大门伸出由6根水泥柱子支撑的半圆形钢筋混凝结构骑楼,骑楼上的阳台圈着精致的栏杆,站立其间,视野开阔;坐在二楼厅堂里,犹如身至船长驾驶室,别有雅趣。
楼面大门及窗户装饰别致,二层门楼由三个弧形拱顶组成,上塑5个葫芦,两边檐桷各有一狮,中间牌匾为八仙过海图像,整个门楼中西合璧,华丽独特。
“船”内右片一排为房间,左面为通道和楼梯。
“船身”两侧只开设“舱窗”,使室内通风宽敞舒适,外观又给人以简洁明快和安全牢靠的感觉。
厨房和卫生间在“船尾”,平房结构,依转弯地形而建,恰似船尾在摆动,有活水行船之意。
“火船屋”门前有小“甲板”,门坪上的水井有如“锚洞”,左侧石阶就像码头,拾级而上直通祖屋。
据邓文健的儿媳妇、百岁老人昆瑶婆说,当初原想建造双堂两横围龙屋的,因地皮难谋,地形局限不能建造,只好改建“西装屋”,设计风格来自于澳大利亚当时的建筑风格。
歪打正着,这样的房屋不但独特、美观、舒适、实用,还节约土地!这种结合实际又有创造性的建筑设计,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
据了解,屋主邓文健多年在印尼谋生,“健庐”是由其出资,委派其长子昆瑶回乡主持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