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奇特的民风民俗
- 格式:docx
- 大小:18.51 KB
- 文档页数:3
长白山冬季旅游如何选择最佳纪念品长白山的冬季,是一个银装素裹、如梦如幻的冰雪世界。
当您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领略了壮观的雪景、体验了刺激的冰雪活动之后,想必也希望能带回一些特别的纪念品,让这段美好的回忆得以珍藏。
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选择中挑出最佳的纪念品呢?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
长白山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手工艺品就是其生动的体现。
比如满族的剪纸,精美的图案展现了满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传统习俗。
这些剪纸作品通常以红色为主色调,寓意着吉祥如意,无论是小巧的书签还是大幅的装饰画,都极具艺术价值。
还有朝鲜族的刺绣,细腻的针法、鲜艳的色彩,将朝鲜族独特的审美和文化内涵融入其中。
您可以选择一幅刺绣的手帕或者一个绣有精美图案的钱包,既实用又美观。
特色服饰也是不错的选择。
长白山地区的民族服饰有着鲜明的特点。
满族的旗装,其独特的剪裁和精致的配饰,彰显着满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朝鲜族的传统服装,色彩鲜艳,裙摆飘逸,穿上它仿佛能感受到朝鲜族人民的热情与优雅。
如果觉得购买整套服装不太方便携带,那么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小饰品,如发饰、腰带等,也是很好的纪念品。
这些小饰品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穿搭的点缀,还能让您在不经意间回忆起在长白山的美好时光。
长白山的特产也是值得考虑的纪念品。
人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长白山的人参品质上乘,是滋补身体的佳品。
在选择人参时,要注意观察其外形、色泽和纹理。
优质的人参通常根须完整、主根粗壮、色泽自然。
如果您对人参不太了解,可以请教当地的专业人士,确保购买到正宗的长白山人参。
此外,鹿茸也是长白山的特产之一。
鹿茸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其品质和等级也有差异。
在购买时,要选择正规的商家,并了解相关的鉴别知识。
对于喜欢美食的游客来说,长白山的特色美食制品是不容错过的纪念品。
长白山的蜂蜜,口感醇厚,香甜可口。
您可以选择一罐纯正的长白山蜂蜜带回家,无论是冲调饮品还是作为烹饪调料,都能为生活增添一份甜蜜。
黑龙江长白山探寻东北自然奇观的研学之旅黑龙江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山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之一。
其独特的地质和生态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自然奇观,吸引了无数研学之旅的脚步。
下面,让我们一同踏上黑龙江长白山的探寻之旅,领略这片神奇的大自然。
一、自然景观黑龙江长白山以其壮丽的火山地质景观而闻名于世。
巍峨的长白山主峰海拔2,691米,是中国境内的最高火山岩峰。
登上山顶,笼罩在云雾之中,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观赏长白山的日出和云海是一种难以忘怀的体验。
长白山还拥有丰富的瀑布、温泉和湖泊资源。
其中,长白山天池是一个被誉为“东北明珠”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绿树环抱,美不胜收。
此外,还有长白山飞瀑、长白九湾、长白温泉等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
二、动植物资源长白山是中国最丰富的动植物基因库之一,拥有着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这里栖息着众多珍稀动物,如东北虎、长白岩羊、黑鹳等。
而长白山的植被也是多种多样,常绿阔叶林、红松林、针阔叶混交林等景观交相辉映,让人目不暇接。
研学之旅的同学们可以在长白山上进行自然生态观察,了解动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保护意义。
同时,还可以参加专业的生物考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地质探索长白山是研究火山地质的宝库,这里保存着丰富的火山岩、火山口、火山砾等地质现象。
参观长白山火山地质博物馆,可以了解火山的形成、喷发过程以及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在黑龙江长白山的研学之旅中,同学们可以亲自到火山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体验火山的景象,了解火山的构造和地质特征。
这将为他们的科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并培养他们对地质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文化交流黑龙江长白山地区是中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里融合了汉族、满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风情。
在研学之旅中,同学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等,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亲身体验东北的独特魅力。
此外,长白山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民风和传统节日,如冬季纳福活动、长白山滑雪节等。
·177·艺术研究长白山脚下能歌善舞的民族朴微威(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摘 要:朝鲜族在古代被称为“东夷人”,其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与历史传承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个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注重礼仪的民族,在任何场合都秉承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朝鲜族的居住环境大多是坐落于靠山的平地,这种居住习性形成了朝鲜族擅长歌舞与运动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歌舞;朝鲜族;艺术;基础;个性我国的朝鲜族分布在东北的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大部分聚居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原为朝鲜半岛的居民,历史上与中国一直保持友好联系和文化往来。
18世纪中叶后,陆续迁入我国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文化艺术较发达。
我国朝鲜族的民间音乐和朝鲜半岛的民间音乐艺术是一脉相承的。
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朝鲜族,拥有民族文字语言,其音乐艺术形式别具一格。
朝鲜族能歌善舞,民间盛行着丰富的歌舞,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音乐作品的曲调丰富而优美,歌词淳厚而朴实,表演结构完整匀称,使人情绪欢快热烈,代表歌曲有众人皆知的《嘱嘿呀》《阿里郎》等。
朝鲜族音乐依照该民族的传统分类可分为6种:歌乐、器乐、舞乐、民谣、“板嗦哩”(说唱)、唱剧。
“民谣”音乐旋律欢快明朗、流畅婉转,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旋律优美、自然流畅。
常常都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和,欢歌起舞,气氛非常热烈。
朝鲜族的歌曲是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风格奇异,音调独特,色彩多变,犹如长白山的泉水一样甜美甘醇、让人心醉!朝鲜族的歌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归结于朝鲜族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以其本民族的音乐作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很多其他民族的音乐与文化精髓,进而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朝鲜族音乐”风格。
朝鲜族的戏剧艺术是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学科,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于一身,进而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具有非常丰富的东方文化内韵;在经过文化的过滤和筛选后,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有益的养料融入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当中,敢于敞开胸襟吸收其他民族有个性、有营养的文化,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新的艺术形式;在其民族的发展、成熟过程中,也受到了强势话语的汉文化冲击,所以又具备了一些中国文化的痕迹。
东北游牧民族民间故事
东北地区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聚集地之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丰富多样。
在东北游牧民族的民间故事中,有许多传说和故事流传至今,丰富了这个地区的文化遗产。
一则著名的东北游牧民族民间故事是关于“长白山神龟”的传说。
在长白山脉附
近的游牧民族传说中,有一只神奇的龟,它长生不老,拥有智慧和伟大的力量。
据说,这只神龟在长白山深处的一座山洞中居住,并守护着宝贵的天地之气。
当游牧民族有重大的决策要做时,他们会来到长白山膜拜这只神龟,希望得到它的指引和智慧。
另一个有趣的东北游牧民族民间故事是关于“一只有鹿角的狐狸”的传说。
在这
个故事中,有一只狡猾的狐狸,长着一对鹿角。
它以纵横山林的狡诈行为而闻名,经常捣乱游牧民族的生活。
这只狐狸善于变化成各种动物的模样,给游牧民族带来困扰。
但最终,正直善良的人们通过智慧和团结,成功赶走了这只有鹿角的狐狸,恢复了和平与安宁。
此外,东北游牧民族的民间故事中,还有许多以自然为背景的故事,如关于山川、湖泊和森林中神秘生物的传说。
这些故事反映了游牧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和尊重,也传递了他们的价值观和智慧。
这些东北游牧民族民间故事不仅丰富了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也为后代留下了重
要的历史、道德和智慧的遗产。
它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成为东北地区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游牧民族的营帐中,还是在城市中的故事会上,人们都可以欣赏到这些精彩的故事,感受到东北游牧民族的文化魅力。
长白山传说故事长白山,又称“白头神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著名山脉,也是中国的五大神山之一。
长白山不仅因其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更因其丰富的传说故事而备受人们喜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长白山的传说故事吧。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长白山上住着一位名叫长白神女的仙女。
她容貌绝美,善良温柔,深受山下百姓的崇拜和爱戴。
据说,每当长白山下雨的时候,那都是长白神女在为人间浇灌甘露。
她的一颗眼泪落在长白山上,便形成了湖泊;她的一声叹息化作了山间的云雾。
长白神女用她的无尽仙力,保护着长白山和山下的百姓,让人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幸福安康。
除了长白神女,长白山上还流传着许多其他的神话传说。
比如,有人说长白山上有一位名叫长白大人的巨人,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曾经帮助人们抵御外敌,保卫家园。
还有人说长白山上有一只神奇的玄武,它能掌控雷电,保护着长白山的安宁。
这些传说无一不在诉说着长白山神奇的力量和神秘的魅力。
而在长白山脚下的村庄里,也有许多关于长白山的传说。
村民们口口相传着长白山上的神奇故事,他们相信长白山是神灵的居所,是不可侵犯的圣地。
他们敬畏长白山,崇拜长白山,将长白山视为自己生活的依托和庇护。
长白山传说故事的魅力在于它既神秘又真实,既超凡脱俗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些传说,不仅让长白山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更让人们对这座山脉充满了敬畏和向往。
正是这些传说故事,让长白山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神秘的长白山之美。
长白山传说故事,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它们让长白山拥有了独特的魅力和魔力,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神话。
让我们一起走进长白山的传说故事,感受那份神秘和美丽吧。
愿长白山的神奇力量,永远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和这里的人们。
长白山天池有什么神秘的传说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长白山脉中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地质环境而闻名,同时也与众多神秘的传说和民间故事相连。
下面将介绍长白山天池中一些神秘的传说。
传说一:天池的起源与神仙关于长白山天池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大地上只有一片荒原,上天看不下去,决定复苏这片土地。
于是,神仙派出仙女下凡,她的名字叫做白鹤。
白鹤落地时,身后留下了一道似天池的泉眼。
仙女化为人形后,常在这里沐浴,把洁白的仙气洒向四周,使得这个地方呈现出了世间罕见的美丽景色。
因此,后来人们将这个地方称为长白山天池。
传说二:天池的神仙公主根据传说,在长白山天池附近有一个神秘的洞穴,洞穴的深处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女公主。
这位仙女公主拥有神奇的力量和千年不老的灵魂,她以湖水为食,长时间住在洞穴里。
相传,只有那些真心爱她并且愿意奉献自己的人,才能得到仙女公主的庇佑和祝福。
传说三:天池的神仙石长白山天池的周围布满了奇形怪状的岩石,人们称之为神仙石。
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仙女,有的像龙,还有的像猴子等等。
传说这些石头都是神仙们在争斗中留下的痕迹,因此被当地居民奉为神圣之物。
传说四:天池的水源之谜长白山天池的水源一直是个谜。
相传这里的湖水源自天上,每天清晨,天空中会降下千年雪水灌溉天池。
在冬季,天空中的水滴会凝结成雪花,在春天融化后,流入天池中。
传说这里的湖水有着神秘的力量,能够治愈一切疾病,并赐予人们好运和幸福。
传说五:天池的眷顾之兽据传说,长白山天池周围生活着一种神奇的动物,它们被称为神兽。
传说神兽是天上仙女所化,它们常常现身于天池周围,保护着这一神圣的湖泊。
天池的面积比较大,因此神兽们分成了不同的部落,它们以湖水为食,生活在长白山茂密的森林中。
长白山天池拥有许多神秘的传说,这些传说在当地久经流传,成为了人们对于这一自然奇观的美好想象。
这些传说让长白山天池更加神秘而迷人,也增添了这一美丽景点的魅力。
长白山天池有什么神秘的传说长白山天池位于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市的交界处,是长白山脉最大的高山湖泊,也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高海拔的湖泊。
天池四周峰峦叠翠,云雾缭绕,景色壮丽美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
除了其壮丽的自然风景外,长白山天池还有许多神秘的传说与故事。
据传,长白山天池是一位名叫“万岁爷”的巨龙守护的圣水池。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长白山脉一带曾经有一群凶猛的恶龙横行,它们威胁到了附近的村庄和居民的安全。
为了保护人们免受恶龙的侵害,整个村庄的居民齐心合力,制造了一口巨大的水池,并将恶龙引到了池子旁,然后将池中的水引入恶龙的巢穴中。
当恶龙喝下这池中的圣水后,它们突然变得怯弱无力,最终全部被镇压住。
从此以后,人们将这口水池称为天池,并奉为圣地,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感谢万岁爷的庇佑和保护。
另外,长白山天池还有一个与这口圣水池相关的爱情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池的周围有两个姐姐,一个是姜平平,一个是姜小花。
姜平平长得十分美丽,智慧过人,而姜小花虽然相貌平凡,但心地善良。
一天,一位名叫胡三的青年来到了天池,在池边遇到了姜平平。
胡三被姜平平的美丽所吸引,也被她的智慧所倾倒,决定追求姜平平。
然而,姜平平对胡三的追求毫不理会,因为她相信只有那些在池边的水中洗过澡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她的伴侣。
胡三为了得到姜平平的心,不顾一切地跳进了天池中,拼命游向天池的最深处。
他游了好几天好几夜,终于游到了池底,取出了长白山的圣水。
当胡三爬上岸时,他发现自己的皮肤变得焦黄而有光泽,看起来焕然一新。
胡三满怀希望地来到姜平平面前,向她展示自己变得更加英俊的容貌和更高超的智慧。
姜平平看着变化的胡三,终于被他的真诚和勇气所打动,两人决定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个故事也被人们传颂至今,提醒着人们勇于追求爱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除了这些传说之外,长白山天池还有许多其他的神秘故事,例如关于山神的传说,关于神奇草药的传说等等。
喜欢长白山的理由长白山脚下的静谧、浩渺与澎湃难以以语言表述。
每个来此的人,都会被这里的景色深深吸引。
长白山的每一处景色都具有各自的独特魅力。
每种季节都有自己的风采。
春季弥漫着青草的芳香、夏季是繁花似锦、秋天是五彩斑斓的景象,冬季又是银装素裹,如诗如画。
长白山的景色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着人们前来欣赏。
春夏之交,长白山的冰雪开始融化,山谷中的瀑布奔流而下,声音震动人心。
夏秋之间,长白山的森林变成五彩斑斓的大自然调色板,为游客们提供了最美的视觉享受。
长白山不仅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独特的动植物资源。
例如,这里是长白山蟾蜍、马铃薯蛙、褐潭蝾螈等稀有动物的栖息地。
长白山还是一处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之地。
山脚下的长白朝鲜族群落,传统的民居、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增添了长白山的人文魅力。
让人更加深入了解和喜爱这个地方。
另外,长白山的山泉水是长白山的另一种独特的资源。
山泉水清新甘甜,口感醇和。
每一口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真实、最清新的馈赠。
长白山不仅是自然的艺术家,而且也是一位严格的艺术品鉴赏家,它选择了最优秀的元素,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这就是自然的神奇,人类无法仿制。
长白山的年代悠久,古老的传说和神秘莫测的天池使得长白山更加神秘莫测,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人的心。
长白山的每一处景色,无论是巍峨耸立的山峰,还是平静如镜的湖泊,都是自然的精华。
同时,不论春夏秋冬,无论早晚,长白山总能给人带来不同的美,让人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这就是我们热爱长白山的理由,这片大自然的艺术品,这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自然公园,这个蕴含着丰富动植物资源和人文风情的地方。
东北长白山的故事
东北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
这里山峰险峻,湖泊清澈,瀑布蔚然,被誉为“东北瑰宝”。
长白山的故事源远流长。
相传在古代,长白山曾是一座高大的火山,火山喷发之后形成了壮丽的群山。
山上种满了茂密的森林,千姿百态的花卉在此盛开。
清晨,云雾弥漫,给这里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长白山是许多动植物的家园,拥有丰富的资源。
这里栖息着珍稀动物,如东北虎、亚洲黑熊以及朱鹮等。
进入大自然的怀抱,仿佛置身于俗世的纷扰之外,可以享受到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在长白山的最高处,有着一片被誉为“长白天池”的湖泊。
湖水清澈见底,象征着长白山的纯净。
每年夏季,成群的游客来此踏青,映入眼帘的是湖中蓝天的倒影,美不胜收。
长白山还有许多壮美的瀑布,如“白云瀑布”、“镜面瀑布”和“倒影瀑布”等。
这些瀑布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叹和享受。
每当冬季来临,长白山被笼罩在白雪皑皑之中,成为滑雪爱好者的天堂。
这里有着世界级的滑雪场,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
站在山顶,一眼望去,被白茫茫的雪景所包围,让人心旷神怡。
长白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集结地。
这里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传统舞蹈、民间故事和传统乐器等。
来到长白山,游客可以欣赏到东北地区独特的音乐和舞蹈,亲身体验到东北人民的热情和风情。
无论是追求自然美景、还是体验民俗文化,长白山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这里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也能领略到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
走进长白山,你将会收获满满的美好回忆。
清代东北流人诗歌中的长白山风物民俗作者:王胜楠孙洪斌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20期摘要:作为中国古代长白山文学最高成就的东北流人诗,以其独特的创作对象和独具特色的诗歌内容成为诗坛上独树一帜的文学现象。
这些流人在诗歌中表现长白山区的自然景观、生活风俗和当地百姓的英勇形象,对研究长白山区的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东北流人自然景观生活风俗英勇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125—02李兴盛在其《流人史、流人文化与旅游文化》一书中对“流人”这一概念进行了概括,同时他认为清朝建立初期,流人发放的最主要地区为东北、云贵和新疆,在这三个偏远地区中,东北地区发配得最多。
东北地区的流人诗人将长白山区的自然景观、生活风俗和当地百姓的英勇形象作为创作题材,在诗歌中表现长白山区的民风民俗、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展现了长白山区特有的风物民俗。
一、清代东北流人诗对长白山区自然景观的描写长白山区独特的自然风景在东北流人诗人笔下独具特色,他们以其特有的身份,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自身贬谪身世的感慨相融合,把苦难的生活当作人生的调味,以乐观态度在长白山这片土地上抒写着祖国的名山大川。
吴兆骞在其创作中描写混同江和长白山风景。
混同江为同江市区北四公里的三江口,松花江和黑龙江汇合之后俗称为“混同江”,“混同江水白山来,千里奔流昼夜雷。
”描写了自长白山奔流而下的松花江和黑龙江,同时以其流淌过的广阔土地展现了长白山地区所发生过的变革。
其《长白山》一诗则是真实地展示了长白山区最为壮丽奇美的景观。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
”这首诗中作者以极为精炼的语言描绘了长白山壮丽雄伟的风景,“迥临泛海曙,独峙大荒秋”,长白山雄东北,俯塞州,临沧海,立荒秋,上浮白雪,下泻二流,可以说是长白山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最为雄伟的风景。
在诗人吴兆骞的诗歌中,长白山地区的景物又是极为险恶的,“千年冰雪晴还湿,万木云霾午未开”(《小窝稽》)。
长白山满族年俗文化的意义张玉东【摘要】长白山区的满族年俗是我国年俗中十分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品位,具有独特的魅力.从长白山满族年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满族质朴淳厚的民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可以窥见到满族敬重祖先、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关爱自然、和邻睦友的优良传统.长白山区满族年俗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有力的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满族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是长白山文化的集中展示.【期刊名称】《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3【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长白山区;满族;年俗文化;优良传统【作者】张玉东【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吉林,通化,13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7过春节,又叫过年,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普及的传统节日,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之久。
因为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各地的年俗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些年俗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中最富有色彩的一部分,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这里虽然满汉长期共同居住生活,但在很多方面还保留着满族固有的一些习俗,在过年的欢庆形式上,就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点,特别是一些比较重传统的满族家庭里,过年时还基本延续本民族的习俗。
满族的岁时节庆在时间上与汉族基本相同。
长白山区的满族年俗活动主要包括迎新年、除夕之夜祭祀、年夜饭、大年初一拜年、正月十五扭秧歌、观灯等几大部分,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
迎新年一进腊月就开始了,主要是办置年货,满族人叫做买“年嚼果”。
过去,长白山区条件艰苦,劳累了一年的人们,这时才真正体验到了生活的乐趣。
全家老小坐着牛车或赶着爬犁,要到很远以外的集市或供销社去采购过年的物品,这些物品有年画、红纸、挂签、糖块、冻梨、鞭炮、布料、赠送亲友的酒和点心,还有祭祀用的香、腊烛等。
虽然脚下是厚厚的大雪,帽子和头巾上挂着霜,但人们仍然是喜笑颜开,特别是孩子,高兴的又蹦又跳。
鬼斧奇观探秘吉林长白山天池风景区的奇迹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长白山天池风景区是长白山的核心景区之一,这里集合了长白山特有的地质地貌、植被和动物资源,被誉为“山水美丽、人间仙境”。
本文将为大家揭开长白山天池风景区的奇迹。
一、融雪与融霜之成功长白山天池风景区的奇迹开始于融雪与融霜。
每年春季,长白山的积雪和厚霜开始融化,形成了大量的溪流和瀑布。
这些溪流和瀑布在山间蜿蜒流淌,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山水画卷。
尤其是融雪水注入天池,形成了壮丽的天池瀑布,给天池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和魅力。
二、奇特的地质景观长白山天池风景区的地质景观独特而丰富。
山区的地质构造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化,形成了各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如峰林、峡谷、湖泊等。
其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天池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热活动造成的奇特地质景观。
天池四周的岩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是一块块巨大的石板垒成,有的像是生动的动物形象,还有的则像是由一根根巨大的柱子组成,这种地形被称为“鬼斧奇观”。
三、独特的植被资源长白山天池风景区作为中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植被资源也是无可比拟的。
在这里,树种众多,包括云杉、红松、冷杉、白桦等。
特别是在天池附近,众多的高山植物绽放着五彩斑斓的花朵,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这里的植被资源丰富而独特,吸引了大量的植物学家和自然爱好者前来探寻。
四、多样的动物世界长白山天池风景区不仅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还是众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在这里,可以看到东北虎、黑熊、鹿、羚羊等众多野生动物,有些甚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同时,这里还是候鸟的栖息地,每年春秋季节都会有大量的候鸟来到这里繁衍生息。
长白山天池风景区的动物世界丰富多样,给游客带来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五、文化遗产的珍宝长白山天池风景区的奇迹不仅体现在自然景观上,还体现在这里独特的文化遗产上。
这里是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他们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长白山国庆节
长白山国庆节是指国庆节期间在长白山景区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和节日盛会。
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和朝鲜的接壤地带,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之一。
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国庆节期间,长白山景区会举办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举办盛大的开幕式,各种文艺表演,民俗文化展览等。
此外,还可以参加登山、徒步、滑雪、滑翔伞等户外运动,体验长白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此外,长白山周边的民俗村落也会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秧歌表演、民间音乐演奏等,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长白山国庆节是一个集观光旅游、户外运动和传统文化体验为一体的节日活动,给游客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及自然享受。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12篇
中华,一个多名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每一个地区都各自具有特色的风俗。以下是XX整理的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12篇,欢迎阅读! 【篇一:汉族饮食文化】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主食 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汉族主食的制作方法丰富多采,米面制品,各不少于数百种。现在,中国东南方仍以米食为主,大米制品种类繁多,如米饭、米糕、米粥、米团、米面、糍饭、汤圆、粽子等;东北、西北、华北则以面食为主,馒头、包子、面条、烙饼、馅饼、饺子等都为日常喜爱食物,其他如山东煎饼、陕西锅盔、山西刀削面、西北、华北抻面、四川担担面、江苏过桥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风味食品。 菜肴 汉族在饮食习俗方面形成菜肴的众多不同类型,是因为受到多方面的条件影响。首先是原料出产的地方特色,例如东南沿海的各种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种山珍野味,广东一带民间的蛇餐蛇宴。其次,还要受到生活环境和口味的制约。人们常把汉族和其他有关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然过于笼统,并不准确,但也反映出带有区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异和区别。再次,各地的调制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调味、烹调技术的不同要求和特点,都是形成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 各地在民间口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有特色的地区性的菜肴类型,最后发展成为较有代表性的菜系。汇成汉族饮食文化的洋洋大观。 八大菜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气候、物产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饮食原料、烹饪方法、口味爱好也不同,因而形成很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 地方菜系是在地方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每个菜系都融合了很多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菜肴特色。如北京菜,就是融合满、蒙、回、汉等民族菜肴发展起来的菜系。一个主要的菜系,往往又派生出几个分支,如粤菜就有广州、潮州、东江等地方菜。中国的大菜系究竟有多少?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四大菜系说、八大菜系说,也有十大、十二大菜系说。其中公认的有四大菜系,即川菜、鲁菜、粤菜和苏菜,其他比较著名的还有京菜、沪菜、闽菜、湘菜、浙菜、徽菜等。 “川菜”是四川菜系的简称,以成都风味为正宗,还包括重庆、乐山、江津、合川等地方菜。川菜选料讲究,操作精细,品种繁多,风味独特,鸡、鸭、肉类多,鱼类较少。素以豆瓣酱、糟辣椒、花椒、红油、蒜泥、陈皮、香醋为主要调味品。口味的基本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具有浓厚的四川乡土气息。主要调味方法有干烧、干煸、鱼香、酸辣、椒麻、怪味、红油等。传统名菜有樟茶鸭子、香酥鸡、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怪味鸡、干烧鱼翅、干煸鳝鱼、鱼香肉丝、回锅肉等。 “鲁”是山东菜系的简称,主要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其特点是选料考究,刀工精细,调味适中,工于火候。烹调技法以爆、炒、烧、炸、熘、焖、扒等见长。调味中多咸、鲜、酸、辣、五香、酱香、葱香、蒜香等味。色泽上讲究明汁亮芡,擅长用糖色调色,故菜肴色彩鲜艳,多呈金黄色或枣红色。传统名菜有九转大肠、汤爆双脆、德州扒鸡、奶汤鱼肚等。 “粤菜”是广东菜系的简称,由广州、潮州、东江等地方菜发展而成。其基本特点是选料精细,原料和调味品种类繁多。动物性原料除鸡鸭鱼虾外,还擅长使用蛇、狸、狗、猴等野生动物。烹调技法上吸取了西方菜肴之特长,擅长煎、炸、炒、焗、炖等。口味以清淡、生脆、爽口著称。传统名菜:烤乳猪、盐焗鸡、脆皮鸡、蚝油牛肉、生炆狗肉、豹烩三蛇等。 “苏菜”是江苏菜系的简称,是由扬州、南京、苏州等地的地方菜发展形成的。其特点是选料严谨,做工精细,配色协调,造型美观逼真。以烹制河鲜、湖蟹、菜蔬见长。烹调方法擅长炖、焖、蒸、烧、炒等,着重用汤,讲究原汁原味。风味特点是清鲜、滑嫩、爽脆,肥而不腻,淡而不薄。传统名菜有蟹粉狮子头、松鼠桂鱼、荷包鲫鱼、拆烩鲢鱼头、脆鳝、凤鸡、煮干丝等。 【篇二:汉族丧葬习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篇三:朝鲜族民族风情】 鲜族风情: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是歌舞、服装、民风、民俗都极有特色,是我国56个民族大花园中一朵鲜艳亮丽的奇葩。 鲜族人爱整洁,身上的衣着和屋里的器具,总是收拾得真正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鲜族人喜欢睡火炕,炕面上铺着油漆过的厚纸板,进屋就脱鞋,然后不论是主人和客人,都在炕上盘腿而坐。喝茶和吃饭时,都在炕上摆放着一张小饭桌子,茶饭都摆在小桌子上。鲜族人极讲究礼貌,待人友善,民风淳朴,极好客。 鲜族人无论男女老少,一律都穿白衣,故有“白衣民族”之称。男人的裤子裆大腿肥,便于盘腿打坐;上衣斜襟无钮扣,用一条长布袋束腰,在外衣上面喜欢套一件带钮扣的深色坎肩。妇女的上衣短小,下面的裙子宽而又长。上年纪的女人基本上是白衣素裙,年轻姑娘则是五颜六色,鲜艳靓丽的裙袄。鲜族人有自己独特的造形的鞋,鞋的样子很像一只小船,鞋尖上翘,穿脱都方便。妇女承担着家中繁重的劳动,家里和地里的活女人都能干。她们都习惯用头部顶水和其他物件,而不是用肩挑和挑手提。 朝鲜族几乎人人都能歌善舞。人们说“长袖善舞”,鲜族人喜穿长裙长袖衣服,舞起来自然是好看的了。连老大爷、老大娘几步简单动作的舞蹈,也非常优美动人。女人经常出来表演的,有长鼓舞、红绸舞;男人经常表演的是帽子上的大长穗舞。洋琴和木琴、手风琴,是伴舞的主要乐器。朝鲜的民歌优美动听,像《桔梗谣》、《春耕谣》等,则是让人百听不厌的。 朝鲜族的民族体育,更有其悠远的历史传统,在民间极其普及,其中,跳板、摔跤、荡秋千是他们的长项。男子比较喜爱的是摔跤,主要是民族式的角力,不许用拳头和脚伤着对方,也不用背部着地计较输赢,只要将对方摔倒即算是结局。女人则喜欢跳翘翘板和荡秋千。每逢端午节和中秋节,年轻的女子都要穿得漂漂亮亮,成群结伴地做跳板和荡秋千游戏。荡秋千最是她们的拿手戏,她们能像燕子般地凌空飞舞,并在秋千板上做出各种舞姿动作,坐在四周围观的男女老少,一边为她们喝采,有的也在
文化作文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话题作文分享
长白山奇特的民风民俗
本文是关于民风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山神节:由于长白山盛产人参,虽然清初严设禁令不准人们进山
采挖,但是私采的人还是与年俱增的,特别是康熙后期,山东、河北
农民大量破产,这些破旧产农民为生活计便翻山过海来到长白山老林
子里偷入禁区采挖,络绎不绝。进山采挖人参,俗称“放山”,是一
项十分艰苦危险的劳动。既要躲避官府的缉拿,又要与严酷的大自然
环境作斗争,因此需要由五、七人或十几人组织起来集体行动。领头
的叫“把头”,人多时再设个“二把头”。进山时,先由把头领着大
伙祭拜山神爷(俗称老把头),烧香摆供,磕头许愿,祷词曰:“山神
爷老把头在上,弟子进山取货,请给指路,让我样开眼,拿了大货,
发了大财,回来一定杀鸡宰猪给你还愿。” 放山季节一般是开始
于农历三月清明至白露期间,这时的采参叫作“放芽草市”,也叫
“放扫帚市”,六七月叫“放红榔头市”。由于放山是在农历三月开
始,故而人们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十,作为山神爷把头节。山里农家,
特别是进山挖参的人都要烧香上供,给山神爷把头过生日,人家做些
好吃的举杯庆祝。祭祀时,还有一套似唱非唱的祷告词,曰:
“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跨海来挖参,三天吃了个喇喇蛄,挖不
到人参不甘心!”
人参节:近几年来,长白山区的抚松、浑江、通化等市县,常于
每年七、八月间举行人参节。届时,全城张灯结彩,载歌载舞,展开
文化作文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话题作文分享
一片以人参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浓厚的山区
特色和风韵,有许多精彩的地方是外地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因此,
每年节日期间吸引来大量游客,其中有许多外地的以及国外的客商趁
此机会来洽谈生意要,协商各种投资与开发项目。
在人参节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莫过于
“摹拟式深山采参活动” 。参加这项旅游活动的人,事先都要穿上
当年放山人的服装,带上蚊帽,背上背筐,分头地拿上剪刀、快斧、
铲子、鹿骨、签子、索宝绲、铜钱、红头绳等器具,然后由把头带领
进山,按照事先设置好的路线进山挖宝。当把头将他们带到预定的地
点后,把头在前面用索宝棍拨开草丛放“头棍”,在他旁边的三把头
放“二棍”,然后一字排开每人相距十米左右,放“三棍”、“四棍”,
最边上的人叫“放边棍”。这样的并排前进寻找,叫作“压趟子”。
按照当年的老规矩,压上趟子后,人们便不准说笑打闹,必须聚精会
神地寻找。有谁发现了人参,便高声喊:“棒槌!”这叫作“喊山”,
别人听见后,立即接问:“几品叶?”这叫作“应山”。喊山人发现
瞅准后,马上回答说,三品叶或者是四品叶、五品叶。
按照当地人的习惯,管人参都叫棒槌;人参鸟叫棒槌鸟。几品叶
是指人参枝几簇对生的叶子而言。品叶越高,人参的生长年限越长,
价钱也就越高。如果发现有数棵人参生长在一起的,便叫“几品是堆”
或“几品叶片”。
喊山过后,大家便赶凑过来,由把头带领挖参。挖之前先用两端
拴铜钱的红头绳将参系住
文化作文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话题作文分享
(据说是怕人参跑了,实际是取得准确定位的意思),然后用树棍
支个架子将人参罩住,这才能动铲子破土挖参。遇到参须子要特别小
心谨慎,一根也不能挖断。挖断须子的参,便不那么值钱了。等到把
须子周围的土用鹿骨签子都剔除干净后,便由把头将人参起出来,然
后有人剥下附近的桦树皮将它包好。
整个采参过程,规定十分严格,操作十分谨慎,也带有一股神秘
的色彩。摹拟采参活动,也必须完全按照这个规程来做,因此也就倍
感到有味道,而且,由于事先在旅游路线上都栽埋下了人参,所以参
加者一般都能找到人参的,因此操作起来情趣盎然,决不会扫兴而归,
一棵也找不到的。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