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简介共3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30
德国已经进入制造4.0时代,中国还要泡沫多久?2014-11-05金属加工金属加工当中国人疯狂迷恋于金融、电商,天天喊着要颠覆这个颠覆那个的时候,德国已经进入了制造4.0时代,并作为它的国家战略被鲜明的提出,在整个德国企业界得到广泛应用。
所谓制造工业4.0的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把德国的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产生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制造,将再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德国的全球竞争力。
反观中国还是在小商业计谋上面争得不可开交。
把流通那点环节搞得不亦乐乎,但是实际上对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来说,都是虚幻的。
5月28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参加军校毕业典礼时:“我敢说,你们说不出任何一项创新项目、创新变革以及创新产品是来自中国”,这句话尽管有些过激,但是也有它的客观性,我们热闹的互联网、电商、互联网金融、渠道变革、管理理论手法,这些哪一个不是在模仿抄袭西方。
中国的企业竞争力到底在何方?到现在就像雾霾中的城市,老路仍然看不清方向。
你再看看在中国满大街跑的奔驰、宝马、奥迪,外国企业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所有高端品牌。
而中国留恋于金融、电商、互联网思维这些“小技巧”里面,作茧自缚,这是一种没有远见的战略,我们应该好好地向德国学习。
金属加工小编特为您整理了工业4.0的相关资料:1.德国工业4.0的内涵德国是全球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装备制造行业全球领先。
这是由于德国在创新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以及在复杂工业过程管理方面高度专业化使然。
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占据全球信息技术能力的显着地位,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这些都意味着德国确立了其在制造工程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因此,德国以其独特的优势开拓新型工业化的潜力——工业4.0(Industry 4.0),并开始推进这个产官学一体项目的新一代工业升级计划。
作为全球工业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之一,德国在新时代发展压力下,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提出了该概念。
把握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实施“工业4.0”攻略的建议工业4.0工作组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2013年9月【编者按】为了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工业4.0”项目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被正式推出。
这一研究项目是2010年7月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本文为“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的全文翻译版本。
如有问题和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主编:康金城供稿:中国工程院咨询服务中心刘晓龙、郗振宇、高金金、陈守双、占松林、王波、李贞、陈磊联系人:郗振宇联系方式:xzy@ 59300248目录【编者按】 (I)执行摘要 (1)1 引言 (5)2愿景:工业4.0作为智能、网络化世界的一部分 (12)2.1塑造工业4.0愿景 (13)2.2在工业4.0下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15)2.3新型的商业机会和模式 (17)2.4工作场所的全新社会基础设施 (19)2.5全新的基于服务和实时保障的CPS平台 (20)2.6工业4.0之路 (22)3双重战略:成为领先的市场和供应商 (27)3.1 领先的供应商策略 (27)3.2 主导市场策略 (28)3.3 双重战略及其关键特征 (29)3.3.1 价值网络下的横向集成 (30)3.3.2 全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 (30)3.3.3 纵向集成和网络化制造系统 (31)4 需求研究 (35)5 优先行动领域 (39)5.1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一个参考体系 (39)5.2管理复杂的系统 (44)5.3为工业提供一个全面宽频的基础设施 (48)5.4 安保是工业4.0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 (49)5.5 数字化工业时代工作的组织和设计 (58)5.6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 (62)5.7规章制度 (67)5.8资源效率 (73)6 德国如何与世界其它国家竞争? (80)7 展望 (91)背景资料: (92)工业4.0战略计划 (92)工业4.0平台 (94)执行摘要德国是全球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装备制造行业全球领先。
德国工业40概况及研究计划-图文大纲一、工业4.0的背景1.历史回顾2.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3.工业4.0提出的原因二、工业4.0的概念三、工业4.0的目标任务1.工业4.0的根本目标2.工业4.0的任务四、工业4.0的内涵1.工业化与互联网2.工业4.0战略的互联网与工业相融合3.工业4.0的核心基础——信息物理系统知识点汇总原理和观点K01: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
K02:工业4.0是运用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icalSytem),实现设计、采购、制造、销售等生产信息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
K03:工业4.0也可以表述为信息化加上工业化,即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K04:工业4.0的根本目标是对智能工厂实行标准化。
K05:工业4.0的首要任务是提升价值附加链,拓展新的商业模式,其重要任务是提出整体方案,解决安全、隐私及知识保护等问题。
K06:工业4.0的核心基础是信息物理系统,其实质是物理进程与信息的反馈,即物理对象与互联网融合。
正文一、工业4.0的背景1.历史回顾“工业4.0(Indutry4.0)”一词于2022年首次提出。
“工业4.0”的提出者是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的CEO和科学总监WolfgangWahlter教授。
2022年德国乌尔里希·森德勒编著出版了《工业4.0》一书,正式开启了德国工业4.0时代,在全球引起了巨大反响。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
德国政府于2022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研究项目,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工业4.0的地位是国家级战略,推动者是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
工业4.0”的概念工业4.0” 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
德国联邦政府投入达2亿欧元[1]。
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并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该战略已经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在其下属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已经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
工业4.0”的内涵“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
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工业4.0”的愿景是怎样的?德国工业4.0战略将更具灵活性,也更强劲,在工程、规划、制造、运营和物流流程中实施最高标准。
这将催生动态的、实时优化、自我组织的价值链,并可通过一系列标准(如成本、可用性和资源消耗)进行优化.这一价值链还需要适当的监管框架、标准化接口和统一的业务流程。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
该计划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机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说白了,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 4.0)是指利用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和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工业4.0”已经成为中德合作的新内容。
在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四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进一步强调了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双方认为,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生产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在工业4.0时代,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工业1.0机械制造时代,这一阶段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工厂机械化,时间大概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工业2.0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这一阶段在劳动分工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时间大概是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
工业3.0电子信息化时代,这一阶段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使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度大幅度提高,时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