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外天基预警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天基紫外预警技术发展现状及思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天基紫外预警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天基紫外预警技术是指利用卫星所搭载的紫外线探测器,对大气中气溶胶、云、水汽等物质的光学特性进行测量,通过研究这些物质在紫外辐射下的反射、散射和吸收特性,对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及市政工程等进行监测和预警。
本文将对天基紫外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所带来的思考作一探讨。
一、天基紫外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卫星技术、光学仪器技术和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天基紫外预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及气候变化预测等领域。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研制并部署了天基紫外预警卫星。
比如美国的TOMS卫星、FUBS卫星、NIMBUS7卫星,欧盟的OOLWCI卫星以及我国的ZY-3卫星等。
这些卫星大多采用同步轨道卫星或地球同步卫星,利用其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紫外线探测器,对全球大气环境进行长期监测,从而对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进行预警。
二、天基紫外预警技术所带来的思考天基紫外预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思考。
下面就天基紫外预警技术所带来的一些思考进行探讨。
1. 保护地球环境。
天基紫外预警技术通过广泛监测大气环境、水质变化等问题,为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应充分发挥天基紫外预警技术的监测效能,合理利用已有资源,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信息。
2. 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通过天基紫外预警技术收集到的全球气候数据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了解,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 科学研究。
天基紫外预警技术通过收集到的光学特性数据,也可以在科学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大气光学颗粒物分布、大气透明度、气候变化等参数的研究,为科学家们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思路,进一步丰富科学知识体系。
4. 社会合作。
天基紫外预警技术的发展需要科技工作者、政府机构、民间组织等各方共同努力。
我们应积极推动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品质和精度,共同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做出贡献。
国外天基预警雷达系统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朱庆明;金术玲;孟祥玲
【期刊名称】《电讯技术》
【年(卷),期】2012(052)006
【摘要】天基预警雷达作为重要的信息获取手段,其采用多种工作模式,可探测空间、空中和地面目标.鉴于天基预警雷达系统的战略地位,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竞
相开发该系统.总结了天基预警雷达系统的国外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简要介绍了天
基预警雷达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美国虽怀疑其“天基雷达计划”的可行性,但仍非
常重视天基雷达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页数】5页(P1054-1058)
【作者】朱庆明;金术玲;孟祥玲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合肥230088;中国电子科技
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合肥230088;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合
肥2300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59.74
【相关文献】
1.天基在轨空间碎片撞击感知系统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J], 刘武刚;庞宝君;韩增尧;孙飞;唐颀
2.国外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发展现状与启示 [J], 汤泽滢;黄贤锋;蔡宗宝
3.天基雷达观测空间碎片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J], 吕洁;吴季;孙波
4.美国天基预警雷达系统发展 [J], 陈荣
5.我国天基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J], 李双博; 张艳松; 李德仁; 王礼恒; 王崑声; 徐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天基预警卫星发展情况[概况]预警卫星是用于监视和发现敌方来袭的战略导弹,并发出警报的侦察卫星,它能延长预警时间,便于及时组织战略防御和反击。
中国的天基导弹预警卫星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了,光学预警星和红外预警星都已经上天组网了。
导弹预警卫星不但要捕捉上升段远程导弹的尾焰红外特征,还要辩识弹头的物理属性,但是现在卫星部署数量还不够多。
报道称过去10年来中国一直在秘密开发的监视别国导弹发射的卫星预警系统,由25颗卫星组成,这一系统是中国反弹道导弹系统的组成部分,也将作为抗衡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一个重要手段,预计中国计划在未来的10年内发射完成“红色导弹防御系统”的其他24颗卫星。
导弹预警卫星是用于监视和发现敌方战略弹道导弹并发出警报的侦察卫星,通常被发射到地球静止卫星轨道,由数颗卫星组成预警网,利用卫星上的红外探测器探测导弹在飞出大气层后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并配合使用电视摄像机跟踪导弹,及时准确判明导弹并发出警报,特点是反应灵敏,预警范围广,具有一定的抗毁能力,工作寿命长。
如果这个报道真实的话,无疑是非常提气的!同时,实现天基红外预警可不光是只有地球同步轨道,远地点1600公里的大倾角低地轨道也是其一,并且可以跟踪中段和末段的“冷弹头”,其特征就是两个成队一组,以实现立体观察。
那么符合这个特征的已经有没有?中国在轨星都过百了,可以去找找看嘛。
只不过是说要实现全球观察,那就需要最少3条轨道21颗星,更优化一点的还可以4条轨道28颗星。
[进展]2009年1月6日凌晨中国军方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用一枚长征*甲火箭,将一颗价值5.52亿美元的“长城一号”(英文代号:CC-1)导弹预警卫星送入太空,最终定位在距赤道32510公里的轨道上,用来侦察和监视其他国家导弹发射或核试验情况的。
2012年11月20日的科技日报报道《博弈空天正当时空军预警学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纪实》,空军预警学院60华诞在际的情况。
预警侦察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在现代战争中,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拥有信息优势成为夺取战场优势的关键因素,预警侦察系统也已成为夺取战争胜利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1982年的叙以冲突中,以方出动多架E-2C预警机进行空中巡逻并实施引导任务,成功击落叙方80多架飞机;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几场局部战争中,预警侦察系统的部署更是全方位、多样化。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动用了全方位、立体化、全天候的预警侦察系统,预警侦察卫星多达几十颗;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共动用了十几颗侦察卫星,投入了50多架各种类型的有人侦察机,部署了七种类型、200多架无人侦察机,飞行时间达4000多小时。
全方位、多层次的天基、空基、地基、舰载侦察探测装备发挥着各自优势,实现战场态势感知,为远程精确打击提供了有力保证。
研究当前预警侦察系统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不仅可以为我军对抗敌预警侦察系统提供依据,而且也能为我国研制自己的预警侦察系统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典型预警侦察系统随着预警侦察技术的发展,预警侦察系统的覆盖面已十分广泛。
地面上有各种电子侦察站组成的地面侦察系统;海上的各种舰载雷达系统、声呐系统、电子侦察设备、水声侦察仪、磁异探测仪和潜望镜等侦察设备组成海基预警侦察系统;低空中有电子侦察飞机、无人侦察飞机等组成的战术侦察系统;高空中有战略侦察飞机、空中预警指挥机组成的战略侦察系统;太空中有各种类型的卫星侦察系统。
这些系统互联互通构成范围广、立体化、多手段、自动化的侦察预警网络。
现代预警侦察系统主要包括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四大类预警侦察系统。
1. 陆基预警侦察系统广义的陆基预警侦察系统主要由各种地面固定和机动式雷达、电子侦察装备、光电探测装备和声呐系统等组成,包括地面弹道导弹相控阵雷达、超视距雷达、监视雷达、固定信号情报侦察站、车载无线电侦察/测向系统、战场侦察雷达、战场光学侦察系统、战场传感器侦察系统、装甲侦察车等各种侦察装备,用于侦察探测空中、地面、水上及水下目标。
浅析国内外天基预警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天基预警系统作为现代化战争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其重要地位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鉴于当前天基预警系统的重要战略地位,各国都在竞相开发此系统。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外天基预警系统的现状,简要阐述了其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在天基预警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天基预警系统预警卫星搜集探测捕捉1 引言天基预警系统,又称为空间预警系统,在国家防御战略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是导弹防御系统的最前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局部战争表明,大气层外的空间已成为联合作战中获取对方军事信息的重要领域,天基预警系统对情报的监视和侦察则是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基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卫星,主要用于对导弹的早期预警,预警卫星上装有红外探测器和电视摄像机等设备,根据导弹发射时的目标特征实施监视、跟踪和定位。
天基预警系统对远程弹道导弹一般可以提供15-30 min预警时间;对近程导弹也能提供几分钟的防御准备时间。
天基预警系统在导弹防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预警系统能否及时、准确地发出预警信息,将决定着整个反导作战的成败。
2 当前国外天基预警系统的现状当前世界上已经形成的比较完善的预警卫星系统的主要有美国的DSP (defense suppoprogram)和SBIRS(spacd-basinfrared system)系统以及俄罗斯的天基预警系统。
美国是最早开始天基预警系统研究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与实战结合最紧密的国家,相对来说,俄罗斯预警卫星总体水平远不及美国,所以这里主要以介绍美国天基预警卫星为主,阐述一下美国天基预警系统现状。
美国现阶段的卫星预警系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DSP和SBIRS,下面来做详细的介绍。
2.1 国防支援计划(DSP)美国国防支援计划卫星系统的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11月发射,目前的在轨卫星均属于第三代。
该卫星预警系统星座是由5颗DSP卫星组成,其中的3颗为较新的工作卫星,2颗为较老的备用卫星。
预警指挥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预警指挥机作为一种具备空中预警能力的航空器,在军事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预警指挥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探讨其在技术、应用与发展方面的可能性,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预警指挥机的发展现状1. 技术水平提升:预警指挥机在雷达、通信、数据传输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实现了更高的空中监测能力和指挥系统性能。
2. 系统集成升级:预警指挥机的系统集成越来越完善,融合了通信、情报、监测、指挥等多个功能,提高了战场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效率。
3. 多平台协同作战:预警指挥机与其他航空器、地面设施和导航系统形成了紧密的协同作战体系,提升了整体作战效能。
二、预警指挥机的未来趋势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预警指挥机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分析、识别和判断战场信息,并快速做出决策。
2. 多任务功能:未来的预警指挥机将具备更多任务功能,除了传统的空中监测和指挥作战功能外,还能够承担空中加油、电子战、侦察等任务。
3. 超视距监测能力:预警指挥机的监测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并具备更远距离的监测能力,能够实时监测更广阔的领域和更复杂的战场环境。
4. 网络化集成:未来的预警指挥机将更好地与网络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与其他作战系统的快速连接与通信,形成更加紧密的战场信息链路。
三、预警指挥机发展的挑战与应对1. 技术限制:虽然预警指挥机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依然面临雷达探测距离、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的限制。
未来的发展需要克服这些技术限制,提升监测能力和传输速度。
2. 成本压力:预警指挥机的研发、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这对各国军事预算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未来的发展需要以降低成本为目标,同时保证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
3. 信息安全:预警指挥机作为关键的指挥系统,其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
未来的发展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防止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攻击获取机密信息。
4. 国际政治环境:预警指挥机的发展受到国际政治环境的制约。
浅析天基综合信息网现状一、引言天基综合信息网(Space-based Integrated Information Network)是通过星间、星地链路连接在一起的不同轨道、种类、性能的飞行器及相应地面设施和应用系统,按照一定的体系结构,组成的栅格状空天地一体化综合信息网。
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基于天基信息系统,进行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将极大地提高信息流通速率。
加快天基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抢占未来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决策。
注重大系统的顶层设计,以应用为导向,体系化发展各类航天器,建设天基基础设施,构建天基综合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航天大国的发展方向。
天基信息系统包括天基信息获取系统、天基信息传输系统、天基时空基准系统和天基资源综合管理系统。
天基综合信息网的主要标志是:1.实现星上信息处理;2.建立星际通信链路;3.形成自主运行的通信网络。
二、存在的问题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10月,经过近六十年的艰苦奋斗,先后取得了以“东方红一号”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三大里程碑。
当前,中国已具备了较为完善配套的航天型号研发、设计、试制、生产、实验体系及产品保障体系,具备大部分种类的卫星、设计、研制、生产能力,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卫星已具备连續稳定运行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目前中国已发射100多颗卫星和其他飞行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正步入科技发展的快车道,太空这片广阔的天地,对我国航空航天的发展是一片新机遇、新挑战。
我国航天系统种类的日臻完善,产品品种和各系统功能的不断增加的同时,各个卫星以及系统之间自成体系、条块分割的局面也逐渐形成,这是由于空间技术展的历史过程和各种应用卫星的特殊性造成的。
与美国相比,我国卫星数量较少,性能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各类卫星管理控制系统之间缺乏统一设计,现有各类卫星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不够,各部门之间较少进行统一的任务实施,尤其是在卫星传感器的建设方面,我国与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成体系的空间卫星星座系统的计划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军 事 纵 横美国天基预警系统发展分析张保庆天基预警系统探测范围广、预警时间长,可为弹道导弹防御和实施反击提供及时预警信息。
美国最先发展天基预警卫星系统,先后部署了多种型号的天基预警系统,包括“国防支援计划”“天基红外系统”“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等。
当前,美国已形成了高低轨结合,预警、跟踪和识别功能复合的天基预警系统,性能先进,可为美国提供强大的弹道导弹预警能力。
美国天基预警系统发展现状天基预警系统是美国反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国家领导、作战指挥官、情报机构以及其他关键决策人员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导弹预警与红外监测信息,使美国在全球导弹发射探测、弹道导弹防御、技术情报搜集及战时态势感知等方面的能力极大增强。
美国现役天基预警系统主要包括4颗“国防支援计划”(DSP)卫星、3个“天基红外系统”大椭圆轨道卫星载荷、2颗“天基红外系统”(SBIRS)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颗“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低轨卫星。
DSP卫星系统 DSP卫星系统是美国部署的第一种实用型预警卫星系统,先后研制部署了三代,共23颗卫星。
经过三代发展,DSP卫星在探测战略弹道导弹方面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实战水平。
然而,由于技术原因,DSP卫星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无法跟踪中段飞行的导弹、扫描速度过慢、对国外设站依赖性强、存在虚警现象等。
而且DSP卫星系统对助推段燃烧时间短、射程近的战区导弹的探测能力十分有限,难以留有充足预警时间。
鉴于以上因素,美国决定不再继续发展DSP卫星系统,重点发展SBIRS卫星系统和STSS卫星系统,以逐步取代DSP卫星系统。
当前,仅有4颗DSP卫星在轨服役,卫星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主要任务是为美国指挥机构和作战司令部提供导弹发射的探测和预警。
SBIRS卫星系统美国于1995年提出发展SBIRS卫星系统,最初的方案是构建一个由4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2个大椭圆轨道(HEO)有效载荷和24颗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以及地面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
预警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警系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目前,国内外对于预警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者对预警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研究:国内的学者在预警系统的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他们关注于预警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预测算法等方面,以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研究:国内的学者在预警系统的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他们关注于预警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预测算法等方面,以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应用研究:国内的研究者也在探索预警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例如,预警系统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可以帮助监测市场波动,提供及时的风险预警。
应用研究:国内的研究者也在探索预警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例如,预警系统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可以帮助监测市场波动,提供及时的风险预警。
3. 政策研究: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也在研究预警系统相关的政策和规范。
他们关注于如何制定有效的预警政策,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政策研究: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也在研究预警系统相关的政策和规范。
他们关注于如何制定有效的预警政策,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相比,国外对预警系统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
以下是一些国外研究的主要内容:1. 应急管理:国外的研究者将预警系统与应急管理结合起来,致力于发展更高效、快速的应急响应系统。
他们关注于如何在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
应急管理:国外的研究者将预警系统与应急管理结合起来,致力于发展更高效、快速的应急响应系统。
他们关注于如何在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
2. 社交媒体分析: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国外的研究者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数据进行预警系统的构建和分析。
他们通过监测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和用户行为,提前预测事件的发生和演变。
浅析国内外天基预警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天基预警系统作为现代化战争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其重要地位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鉴于当前天基预警系统的重要战略地位,各国都在竞相开发此系统。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外天基预警系统的现状,简要阐述了其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在天基预警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天基预警系统预警卫星搜集探测捕捉1 引言天基预警系统,又称为空间预警系统,在国家防御战略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是导弹防御系统的最前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局部战争表明,大气层外的空间已成为联合作战中获取对方军事信息的重要领域,天基预警系统对情报的监视和侦察则是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基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卫星,主要用于对导弹的早期预警,预警卫星上装有红外探测器和电视摄像机等设备,根据导弹发射时的目标特征实施监视、跟踪和定位。
天基预警系统对远程弹道导弹一般可以提供15-30 min预警时间;对近程导弹也能提供几分钟的防御准备时间。
天基预警系统在导弹防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预警系统能否及时、准确地发出预警信息,将决定着整个反导作战的成败。
2 当前国外天基预警系统的现状当前世界上已经形成的比较完善的预警卫星系统的主要有美国的DSP (defense suppoprogram)和SBIRS(spacd-basinfrared system)系统以及俄罗斯的天基预警系统。
美国是最早开始天基预警系统研究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与实战结合最紧密的国家,相对来说,俄罗斯预警卫星总体水平远不及美国,所以这里主要以介绍美国天基预警卫星为主,阐述一下美国天基预警系统现状。
美国现阶段的卫星预警系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DSP和SBIRS,下面来做详细的介绍。
2.1 国防支援计划(DSP)美国国防支援计划卫星系统的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11月发射,目前的在轨卫星均属于第三代。
该卫星预警系统星座是由5颗DSP卫星组成,其中的3颗为较新的工作卫星,2颗为较老的备用卫星。
卫星在地球上空约为36000km高的小倾角同步轨道上运行。
3颗卫星的定点位置分别位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巴西上空,分别监测中俄两国、美国东、西海岸等地的导弹发射情况,主要的任务是探测并实时报告针对美国本土及盟国的任何弹道或战术导弹的袭击,为其防御提供充足的预警时间。
2.2 天基红外系统(SBIRS)天基红外系统主要包括高轨和低轨部分。
高轨道部分主要用来捕获识别主动段的弹道导弹,低轨道部分主要是用来跟踪中段的弹道导弹和末段的再入弹头,对主动段弹道导弹也有一定的探测识别能力。
SBIRs-HIGH(高轨部分)包括了4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2颗大椭圆轨道卫星及1颗地面备份卫星。
4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高度为36000km,卫星上装载有扫描型和凝视型2种型号的红外探测器,扫描型探测器对导弹在发射时所喷出的尾焰初步探测,而后将所探测到的信息发送给凝视型探测器,然后由后者进行精确的定位跟踪。
大椭圆轨道卫星则主要是将该卫星预警系统的预警能力扩展延伸到南、北极地区。
总的来说,天基红外预警系统高轨卫星的扫描速度和灵敏程度都比DSP卫星系统要高很多,并且它能够有效的穿透大气层进行探测,使得导弹一点火就能被其探测和追踪到、并在10-20 s内将相关信息传输给地面指挥中心。
SBIRS-LOW(低轨部分),由24颗小型、低轨道、大倾角卫星构成,分布在约为1350km的高空,每一颗卫星都装载了捕获探测器和跟踪探测器,前者用于扫描和观测主动段导弹尾焰,后者主要是对目标进行锁定跟踪。
这些卫星经由地面站转接到导弹防御系统,使其具有在、全球范围内对导弹的连续探测和跟踪能力。
其具体的任务是为导弹防御提供跟踪目标的相关信息,重点是用来跟踪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和末段飞行的再入弹头,该系统最多可同时锁定跟踪100多个目标,并且对洲际弹道导弹的最长预警时间可增加到20~30分钟,从而为导弹防御赢得充足的时间。
3 天基预警系统的发展趋势(1)发展一体化水平,加快网络化建设。
在未来战争中,要注重发展一体化的预警系统。
现阶段各国军事信息结构都存在很大的缺陷,由于不同的系统由不同的机构进行管理,因此互操作性差,服务功能单一,严重影响工作效能,而如果通过网络化将所有预警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在战略预警系统的建设上采用联合技术标准,并充分克服目前预警系统功能重复、条块分割的现象,将天基预警系统与空中预警系统、陆基预警系统一同通过网络化建设,组成了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一体化预警系统,实现预警情报资源共享,从而可以使得整个系统达到最佳的配置与整合。
例如美国就提出用10至15年建设国家战略预警的网络化信息集成系统,该计划强调充分利用陆军、空军、海军以及民用的空间系统资源,采用联合技术标准,通过与各类信息基础设施的集成,组成国家一体化、分布式体系结构的战略预警、侦察、监视和情报网络系统。
最终建成功能强大、攻防兼备的空间反导预警网。
(2)构建微小卫星星座,增强探测跟踪能力。
早期的DSP卫星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卫星扫描速度低、对目标确定能力差、存在虚警问题过高及对战区导弹的探测能力十分有限等等。
因此,美国决定研制能力更强的新型天基预警系统来进行取代,而构建微小卫星星座就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微小型卫星绝大部分是以星座形式部署,其具有生存能力强、反应速度快、侦察范围大、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可满足应对突发事件和一些特殊任务的需要。
美国SBIRS-低轨卫星在未来就将采用小卫星进行组网,构建成小卫星星座,并在各个卫星上装配捕捉传感器和跟踪传感器,用来捕捉、跟踪、锁定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和末端飞行的再入弹头,最终引导拦截弹对目标进行拦截。
此外,此类卫星还可以配合陆军作战,可以为在恶劣的环境下作战的美国士兵提供有用的地面信息,帮助他们猎获难以寻觅的目标,从而达到降低行动任务的难度和危险性的目的。
(3)提升智能化程度,提高对抗和生存能力。
在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中,天基预警侦察系统所收集的信息量将会越来越大,对信息处理的要求也将会越来越高。
对此,天基预警系统可以使用信息融合技术,不断提高预警系统对已获得信息的处理速度和精度,以及对所获得情报的可信度。
尤其是人工智能网络理论的发展将会有力的促进天基预警侦察系统向智能化发展,并最终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并协同实施预警侦察活动。
此外,在未来的战争环境中,天际预警系统的核心——预警卫星时刻面临着电子干扰威胁、各类反卫星武器的“硬杀伤”,因此,提高预警卫星的对抗和生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根本途径就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抗辐射和抗摧毁能力。
为了防止破坏,美国天基预警系统采取相应加固手段与防激光武器保护手段,如给卫星增加防碰撞探测器,增加了“眼睑”装置,及增强了机动变轨能力,这些措施都进一步提高了预警卫星的战场生存能力。
4 关于建立我国天基预警系统的几点思考不可否认,我国在天际预警系统的建设上与美国有着不小的差距,技术上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即使是在天基信息系统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其系统只能做到基本的数据中继和传输,还不具备在空间将数据处理成信息、并按需要进行分发的能力,所以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必须正视差距,找准突破点,加紧研究,尽快立项,有步骤有计划地建立我们自己的天基预警系统。
(1)统筹规划,做好评估,打下坚实基础;一套完善的预警系统可以提供及时、详尽的战场综合信息,为可能发生的局部冲突抢占先机,因此,加紧研制和建立我国的天基预警系统就显得尤为迫切。
从天基预警系统的工作条件来说,应该包括侦察卫星系统、导航卫星系统、通信卫星系统等,我们可以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按照需求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搞好评估,有规划,有步骤的建立相应系统。
从目前情况来说,我国综合实力远远不如美国等西方国家,因此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盲目的跟随他国的发展套路走,我们要从我国国情和我军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好长期的发展计划,循序渐进,打牢基础,避免出现像前苏联那样的被美国拖入“星球大战”计划的陷阱。
(2)军地互补,针对开发,加强系统融合;在建立我国天基预警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民为军用,走军地互补,联合攻关的路线。
鉴于天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发展天基预警系统放到了战略的高度,如美国,在相应的研究上,每年的研究经费就高达数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各项的设备使用经费。
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受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制约,要在短期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把握住发展的方向,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研究。
如我们可以先在重点敏感地区建立一个低轨卫星系统,以满足当前最迫切的战略和战术通信需求,同时,再融合具有一定精度的导航和定位功能,将单星发展为星座系统,做好系统之间的有效融合,最终形成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需求的天基预警系统。
(3)抢占主动,攻防兼备,发挥最佳效能;从目前天基预警系统的发展状况来看,短期之内各国均处于研究发展阶段,但随着各天基预警系统各项功能应用的逐步成熟,一场“预警大战”的展开将成为必然。
所以我们为了抢占主动权,必须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发航天作战武器,如可以研究利用动能和定向能武器对卫星进行硬摧毁,也可以研究使用电磁干扰等手段进行软杀伤。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自身防护,如给卫星加装“眼睑”装置,加强卫星机动变轨能力,将卫星向小型化、智能化和隐形化发展等,从而做到真正的攻防一体,将系统发挥其最佳效能。
5 结语我国天基预警系统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在这个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力求将天基预警系统融入到国家空间系统及空间应用能力的大局中去,以期满足应对现阶段和可预见未来弹道导弹威胁的预警需求。
同时要从其他国家身上吸取教训,避免多走弯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追上和赶超西方国家将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