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酸发酵工艺培训材料
- 格式:pptx
- 大小:106.09 KB
- 文档页数:27
子情景:学习手册赖氨酸发酵种子扩大培养材料一:赖氨酸的性质完成下列信息!材料二:赖氨酸主要用途简介:1赖氨酸在医药上的应用赖氨酸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平衡。
是合成人体激素、酶和抗体的原料,往食物中添加少量赖氨酸,可以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起到增加食欲、促进幼儿阅读材料赖氨酸具有哪些性质?----------------------------------------------------生长发育的作用。
赖氨酸还可作为利尿药的辅助治疗剂,治疗因血中氯化物减少所导致的铝中毒:对营养不良、乙肝,支气管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赖氨酸也是优良的血栓预防剂。
2 赖氨酸在食品上的应用赖氨酸是合成大脑神经再生细胞和其它核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重要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
专家认为,在食物中添加1g赖氨酸:就相当于增加10g可利用的蛋白质。
儿童食用添加赖氨酸的食物,其体格、智力的发育、血浆蛋白的含量和身体的免疫力等均有所提高。
另外,赖氨酸能与羰基化合物的羰基反应,起到消除异臭的效果。
并且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及品质。
3 赖氨酸在饲料上的应用畜牧业使用赖氨酸已获得显著效果。
赖氨酸具有满足动物需要,改善氨基酸平衡、促进动物生长、节约蛋白质资源、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
在饲料中添加赖氨酸,能增进动物的食欲,促进生长。
赖氨酸可提高植物蛋白质的利用价值,低含量赖氨酸的饲料在添加赖氨酸后其它植物蛋白质可被有效的利用,并且能够改善肉的品质,提高瘦肉率。
另外,赖氨酸还可以作为一种环保物质。
它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畜禽饲料的总用量,减少畜禽粪便。
材料三:赖氨酸生产方法赖氨酸是人和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的一种氨基酸,必须从外界摄取,而植物中所含的各种赖氨酸很少,被称为植物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1960年日本的木下祝郎等用紫外线照射谷氨酸柞杆菌得到一株营养缺陷型变异株,从此开始了发酵法工业生产商品赖氨酸。
世界上生产的主要方法有微生物发酵法、化学酶法、提取法和合成法四种。
经典赖氨酸的发酵工艺赖氨酸是重要的氨基酸之一,其具有丝氨酸和蛋氨酸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成分。
因此,赖氨酸在医药、生化工程、畜牧、保健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赖氨酸的发酵工艺。
1、菌种选择赖氨酸的发酵常用的菌株有棒状杆菌、芽胞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其中棒状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菌株,其产量和生长速度都比其他菌株高。
2、培养基配方赖氨酸的生产需要一种含有充分营养的发酵培养基。
肉汤培养基、玉米浆培养基、大豆蛋白水解物培养基等都可以作为赖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基础配方。
3、发酵条件发酵条件是影响赖氨酸产量的因素之一,包括pH值、温度、搅拌速度、氧气含量等。
常用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7℃,pH6.5-7.0,搅拌速度300r/min,氧气含量5-20%。
4、发酵过程发酵过程分为批次发酵和连续发酵。
批次发酵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生长、中期、后期和稳定期。
稳定期一般持续24-30小时,产生的赖氨酸稳定。
5、赖氨酸提取经过发酵过程,赖氨酸与其他细胞成分一起被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细胞包裹着,无法直接获得。
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将赖氨酸从培养基中提取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离子交换法、逆流萃取法、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萃取法等。
6、赖氨酸纯化提取出来的赖氨酸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纯化,以得到纯度高达98%以上的赖氨酸。
常用的纯化方法有凝胶过滤、离子交换、逆流色谱和气相色谱法等。
总之,赖氨酸的发酵工艺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配方、发酵条件、发酵过程、赖氨酸提取和赖氨酸纯化等步骤。
只有在严格控制各个条件的同时,才能得到高产、高纯度的赖氨酸。
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
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医药、食品、饲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是通过微生物菌种在合适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而得到的。
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配方、发酵条件控制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菌种选择,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中常用的微生物菌种包括大肠杆菌、乳酸菌、黄曲霉、窄盘菌等。
选择菌种时要考虑菌株的稳定性、产量、生长速度等因素。
其次是培养基配方,培养基是赖氨酸发酵生产工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般情况下,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常见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等,常见的氮源有氨基酸、蛋白胨等。
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如磷酸盐、硫酸盐等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元素。
再次是发酵条件控制,发酵条件的控制对于赖氨酸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赖氨酸的发酵温度在35-37摄氏度之间,pH值在6-7之间。
同时,提供足够的氧气和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合成。
为了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减少副产物的积累,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如添加葡萄糖、氨基酸等增加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或采用液体循环发酵工艺等。
总的来说,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需要综合考虑菌种选择、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控制等因素,以高效地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对于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将有望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应用价值。
d-赖氨酸原材料
赖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可以通过多种原料合成。
以下是赖氨酸的原材料:
1. 葵花籽、花生等植物油: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赖氨酸。
2. 大豆:大豆中富含亚油酸和天冬氨酸,可以提取出亚油酸,然后经过反应合成赖氨酸。
3. 玉米:玉米中含有天冬氨酸和亚油酸,可以提取和合成赖氨酸。
4. 氨基酸发酵液: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产生含有赖氨酸的氨基酸发酵液,然后经过提纯和精制。
5. 化学合成: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赖氨酸,原料可以是各种有机化合物。
需要注意的是,赖氨酸的生产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方法进行,原料选择和合成工艺会有一定的差异,具体的生产过程需要依据具体的制造商和生产工艺而定。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赖氨酸的发酵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赖氨酸发酵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分析影响赖氨酸发酵的因素,优化发酵条件。
二、实验原理赖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蛋白质中。
赖氨酸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将原料转化为赖氨酸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酵母菌发酵法,利用酵母菌将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进而合成赖氨酸。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原料:玉米粉、豆粕粉、麦麸粉等;(2)酵母菌:赖氨酸生产专用酵母菌;(3)试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锌等;(4)水:去离子水。
2. 实验仪器:(1)发酵罐:2L;(2)温度计、pH计、溶解氧计;(3)电子天平、移液器、锥形瓶、培养皿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处理:将玉米粉、豆粕粉、麦麸粉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 预发酵:将混合后的原料置于发酵罐中,调节pH值至适宜范围,接种赖氨酸生产专用酵母菌,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发酵。
3. 发酵过程控制:(1)温度控制:发酵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保证酵母菌的生长和赖氨酸的合成;(2)pH值控制:发酵过程中,pH值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保证酵母菌的生长和赖氨酸的合成;(3)溶解氧控制:发酵过程中,溶解氧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保证酵母菌的生长和赖氨酸的合成。
4. 发酵终止:当发酵液中的赖氨酸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终止发酵。
5. 赖氨酸提取:将发酵液离心分离,收集赖氨酸发酵液,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提取赖氨酸。
6. 赖氨酸纯化:将提取的赖氨酸进行纯化,得到赖氨酸产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过程中,赖氨酸浓度随时间逐渐升高,直至达到最大值。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生长和赖氨酸的合成受到温度、pH值、溶解氧等因素的影响。
2.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确定赖氨酸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pH值6.0,溶解氧0.5mg/L。
3. 在最佳条件下,赖氨酸发酵液中的赖氨酸浓度可达2.5g/L。
赖氨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氨基酸,其在营养、抗酸、甜味剂、抗病毒、抗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赖氨酸的工艺设计是赖氨酸的生产、使
用和应用的基础。
本文设计了一种以天然赖氨酸为原料,以赖氨酸乳精为
产品,年产5万吨的赖氨酸工艺设计。
一、原料及其准备:
本设计中的原料为天然赖氨酸,其分子式为C3H7NO2,熔点154℃,
极性为正,重量分数为100.09%,它是一种温和的植物氨基酸,具有很强
的甜味性,能够有效改善食材的口感与营养价值,增加食物的表面活性,
且具有降低食物胆固醇、抑菌、降血压、抗血小板凝块等作用。
(1)原料的选用:原料应选用优质天然赖氨酸,产量高、成分纯度高、无污染,有利于发酵生产。
(2)原料检测:在开展生产前,应取样检测原料的纯度、熔点、溶
解度等指标,确保其质量符合工艺要求。
二、发酵工艺:
发酵是生产赖氨酸乳精的重要环节,其发酵工艺主要有原料调配、发
酵培养、发酵反应、发酵终止等几个步骤。
(1)原料调配:发酵前应将原料进行调配,调配的原料应包括赖氨酸、氮源、碳源、矿物质、营养剂等,以保证发酵过程中的酸碱度、氧含量、温度、光照等指标的达标。
年产1200吨赖氨酸车间发酵工艺设计以年产1200吨赖氨酸车间发酵工艺设计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赖氨酸的发酵工艺设计。
一、赖氨酸的概述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
由于其市场需求量大,发酵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二、原料准备1. 碳源:选择适宜的碳源是发酵工艺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碳源有葡萄糖、玉米粉等。
根据工艺要求和成本考虑,选择合适的碳源。
2. 氮源:氮源对于赖氨酸的生产也非常重要。
常用的氮源有酵母粉、玉米浆等。
选择适当的氮源可以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纯度。
3. 矿盐和微量元素:赖氨酸的发酵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的矿盐和微量元素,以维持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
三、菌种选用菌种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发酵工艺的效果。
在赖氨酸的生产中,一般选用赖氨酸高产菌株,如大肠杆菌、突变菌株等。
菌株的选用需要综合考虑产量、稳定性、抗性等因素。
四、发酵工艺设计1. 发酵罐选择:根据年产量要求,选择适当规模的发酵罐。
一般使用不锈钢罐体,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
2. 发酵条件控制:控制适当的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一般来说,赖氨酸的发酵温度为30-37摄氏度,初始pH值为6.5-7.0。
3. 发酵培养基配方:根据菌株的需求和发酵工艺的要求,合理配比培养基,确保碳源、氮源、矿盐等成分的含量均衡。
4. 发酵过程控制:通过添加适量的发酵增产剂、发酵抑制剂等,调节菌株的代谢途径,提高产量和纯度。
5. 发酵时间控制:根据菌株的特性和工艺要求,控制发酵时间,以获得最佳的产量和质量。
五、发酵产物提取和纯化发酵结束后,需要对产物进行提取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赖氨酸。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酸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
纯化过程中,可采用过滤、浓缩、结晶等方法,去除杂质,提高赖氨酸的纯度。
六、工艺优化和控制策略发酵工艺设计的优化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工艺参数,如温度、pH值、培养基配方等,以及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工艺的稳定控制和优化。
赖氨酸的发酵调控研究一、实验目的1、了解赖氨酸发酵常用的发酵菌种。
2、掌握L-赖氨酸发酵的工艺控制过程和方法。
3、能熟练运用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根据实验的不同要求,正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二、实验原理赖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水解法(已淘汰)、合成法、酶法和直接发酵法。
直接发酵法合成的赖氨酸是一种次级代谢产物。
微生物合成赖氨酸是诱导物的诱导调节、自身产物的反馈调节、自身产物的分解调节、以及细胞膜透性的调节等次级代谢调节综合作用的结果。
谷氨酸棒杆菌合成赖氨酸的自身产物调节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谷氨酸棒杆菌合成赖氨酸的自身产物调节作用三、材料与分析方法1、菌种谷氨酸棒杆菌(编号10065,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2、培养基(1)斜面培养基:牛肉膏1.1%,蛋白胨1.0%,葡萄糖0.5%,NaCl 0.5%,琼脂0.2%,pH7.0,在0.1Mpa压力下灭菌20min。
(2)种子培养基:糖蜜2.0%,豆饼水解液0.5%,(NH4)2SO4 0.4%,CaCO3 0.5%,K2HPO4 0.1%,MgSO4 0.04%,pH7.0,,于250mL三角瓶内装25mL种子培养基, 在0.1Mpa压力下灭菌20min。
(3)发酵培养基:糖蜜20%,豆饼水解液1.0%,玉米浆(氮源)0.6%,(NH4)2 SO4 2%,K2HPO4 0.1%,MgSO4 0.05%,FeSO4 0.2%,MnSO4 0.2%,pH7.0,于250mL三角瓶装液25mL发酵液,在0.1Mpa压力灭菌20min。
3、分析方法(1)丝氨酸的测定采用变色酸-分光光度法测定(见附录1)。
(2)赖氨酸的测定发酵液中赖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比色法,并加以改进。
吸取发酵液4mL, 6000r/min离心10min去菌体及杂质。
取上清液2mL,加茚三酮试剂(A液:茚三酮1.25g溶于94mL乙二醇甲醚中;B液:CuCl2·2H2O 1.97g溶于32mL 0.1mol/L柠檬酸溶液中;将A、B两液混合,用蒸馏水定容到250mL)4mL,混合,在沸水浴加热20min,冷却后测定475nm处的吸光度值,通过查赖氨酸标准曲线得知发酵液中赖氨酸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