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5
从动物词汇看英汉文化内涵一、英语中动物词汇的象征含义及其构词类型1.表示动物的单词。
(1)bee:蜜蜂,象征勤劳,人们常用as busy as a bee来形容某人忙忙碌碌。
(2)beetle:甲虫,象征盲目,当作名词用时可以指近视眼,当作不及物动词时可以指某人乱撞、瞎撞。
(3)cat:猫,象征欺骗,常用来形容某人心地恶毒。
(4)goose:鹅,象征自负、愚蠢,常用来指某人是呆头鹅或傻瓜。
(5)monkey:猴子,象征诡计,可指某人捣鬼、瞎弄。
(6)nightingale:夜莺,象征悲寂,诗人济慈就曾写下《夜莺颂》以抒发悲寂、忧伤的心情。
(7)swan:天鹅,象征优雅或才华横溢,因此人们也用the Swan of Avon(艾冯河畔的天鹅)指Shakespeare。
(8)chicken:小鸡,象征胆小、懦弱的人。
2.由动物单词构成的复合词。
(1)dog:狗,象征忠诚。
如:dog-1ike常用来指某人像狗一样地忠于主人。
(2)dove:鸽子(一般指小野鸽),象征天真无邪,无害于人。
如:dove-eyed(双眼温柔无邪的),dove-like((鸽子般)纯洁可爱的,温柔的)。
(3)eagle:鹰,象征灵感,敏锐。
如:eagle-eyed(眼力敏锐的,目光炯炯的)。
(4)hare:野免,象征胆小。
如:hare-hearted指人胆小的,易受惊的。
(5)hawk:鹰,象征贪婪,敏锐。
如:hawk-eyed(目光锐利的),hawk-nosed(长着鹰钩鼻子的。
)(6)owl:猫头鹰,象征智慧。
如:owl-wise指像猫头鹰一样聪慧。
(7)pigeon:鸽子(常指家鸽),象征胆怯。
如:pigeon-hearted(怯懦的),pigeon-livered(温柔的)。
(8)puppy:小狗,象征自负,幼稚。
如:puppy-love(初恋)。
3.由动物单词构成的短语、成语(1)bull:公牛,象征直来直去和力量。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及翻译启示英语中pig的喻义也基本一样,可用pig比喻a greedy,dirty or bad-mannered person (贪婪、肮脏、粗野之人),如: eat like a pig (大吃大喝)make a pig of oneself (吃得过多)1.2动物词的文化意义在英汉中的异同点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在有些情况下,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大庭相径。
下文以dragon(龙)、dog(狗)为例。
龙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中文的“龙”是吉祥尊贵的,而英文中dragon 是邪恶凶残的,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封建社会中“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
时至今日,龙在人们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中国人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龙被看成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汉语中有许多关于龙的成语,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生龙活虎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头军师、” “丧家之犬、”“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
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被视为爱畜。
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
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或者以狗比人,如a top dog (优胜者);a gay dog(快活人);a sea dog(老练水手);a water dog (水性好的人) 等等。
英汉语中“狐狸”的文化内涵及相关的习惯表达与翻译[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英汉语中“狐狸”这一文化意象的不同内涵及在文化背景关照下其习语不同的翻译方法,意在说明在文化特色浓厚的文本翻译中,文化解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关键词]狐狸;文化特色;习语;翻译方法在对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一种很有趣的语言现象,即在不同的语言中,具有同一实体指称意义的词语在民族文化不断的渗透和影响下,其内涵变得不甚相同或者大相径庭,动物词汇便很好得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
本文以“狐狸”为例,分析对比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异同,为读者正确理解并恰当翻译与其相关的惯用语提供一些参考。
一、狐狸在英汉语中文化内涵的解读及对比1.狐狸在英汉文化内涵中的共同之处。
在肉食动物庞大的群体中,狐狸四肢较短、体小力弱,无论是攻击猎食还是躲避敌害,其都不能与老虎、猎豹这样的丛林佼佼者相提并论。
狐狸狩猎时,经常会通过伪装受伤或者同伴相争来麻痹猎物使其掉以轻心,并能迅速趁其不备袭击猎物要害部位。
此外,为了躲避丛林中的陷阱或者防止食物被盗,狐狸经常会在危险或者隐藏食物的地方释放臭气,以此来提醒同伴或者保护食物。
基于对其习性的认识,“诡计多端”、“狡猾善变”便成了众人对对狐狸形象的一种共识。
在现代汉语中,“狐朋狗友”、“狐假虎威”、“狐狸尾巴”、“狼顾狐疑”这样的成语屡见不鲜;而英语中,“as cunning as fox(像狐狸一样狡猾)”,“an old fox(老奸巨猾的人)”以及“play the fox(耍滑、装假)”也体现了西方人对于狐狸狡猾本性的普遍认同。
然而,在英汉文化各自的体系中,狐狸这一动物形象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地方。
2.在汉语中独有的文化内涵。
中国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狐是一种象征物,一种神秘的文化符号,一种动人的审美意象。
在宗教、民俗和文学中,它曾长久地发挥着特殊的文化功能和艺术功能。
”[1]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大禹与涂山女的姻缘故事反映了狐作为祥瑞之兽的图腾文化。
从动物词汇看英汉文化内涵??中文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或同情或厌恶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结合实例从动物词的文化背景及其产生的基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分析比较英汉文化的异同,并分析了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而帮助人们顺利、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动物词汇;英语;汉语;文化;内涵A View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Terms of Animal VocabulariesAbstractIn the long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animals usually keep a close relation with human beings and influence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deeply. The close relation results in human complex feelings of fondness, sympathy or antipathy. Also, people often use animals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There are so many vocabularies with relation to animal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Words of the language reflect difference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components in history, custom, pricing view, religion, belief etc, the two languages, Chinese and English, give their own connotations to animal words. This article is about contrasting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animal word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their fundament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t also analyzes how to translate animal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o help people do well in th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moothly and properly.Key words: animal vocabularies; English; Chinese; culture; connotations著名语言学家拉多在其《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谈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英汉动物词汇的意蕴对比及翻译摘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动物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英汉动物词汇的差异也反映了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含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之处,并且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都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代表。
到位的理解、恰当的运用并真正领悟英汉语言中的动物文化,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与翻译时的准确运用。
Abstra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imals and man’s life, the differences of animal-related words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animal words of two countries contain same, but more is different. And any kind of language of animal words are not the symbol representative of the animal imag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 proper command and a solid grasp of animal cultur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are great help to accurate utilizati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翻译提纲:1. 英汉动物词汇的意蕴对比1.1 相同的动物词在英汉词汇中具有相同的表达1.2 不同的动物词在英汉词汇中具有相似的表达1.3 相同的动物词在英汉词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2. 英汉动物词汇的翻译2.1 直译法2.2 意译法2.2.1 对应法2.2.2 解释法2.3 形象转换法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动物世界,它们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也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对比于翻译一、动物词文化语义不同的原因:1.传统习俗东西方传统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英文里动物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别。
在中国人眼里,喜鹊是吉祥鸟,它的出现预示贵客来监。
但在英语国家里却是唠叨的象征。
中文里的蝙蝠从古到今都象征福气,而英语文化中却与福无关,甚至有邪恶与憎恶之意,像“as crazy as a bat”(疯得像蝙蝠)与“have bats in thebelfry”(异想天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鹤象征长寿,所以有“鹤发童颜”与“鹤寿松龄”等。
英文中长寿的象征却是大象。
中文里凤代表吉祥幸福,也代表用来比喻少见的人才与罕见之物,如“凤毛麟角”。
英语中的凤凰则是复活与永生的代表,如“I believe that a phoenix that rises from its ashes will be even more dazzlingly beautiful.”(我始终相信浴火重生的凤凰将会更夺目。
)英汉两个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英汉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历史传统以及宗教信仰等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动物词文化意象的不同。
例如,凤凰( phoenix) ,依照Br 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的说法, 凤凰是传说中的长生鸟,在阿拉伯沙漠上生存了五六百年,临死前衔草木筑巢,在唱完一首挽歌后用翅膀扇火自焚,然后从灰烬中又诞生出一只新凤凰。
于是,西方文化便取凤凰不死的神性,在英语中赋予其“复活”、“再生”的文化意象。
在汉语传统文化中,因凤凰的神异与美丽人们将其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人们赋予了它“吉祥、珍贵、美丽”的文化意象,如“龙凤呈祥”喻指婚姻的完美,“凤毛麟角”表示非常珍贵的东西,以“凤姿”来象征女性的优美等。
在一种文化中提到某些动物时往往可以联想到某特征, 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联想不到任何特征。
这种例子, 举不胜举。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英汉语中都有大量的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有褒义有贬义。
通过对各类动物在英汉语言中字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相似或相同、不同、空缺以及字面意义不同,文化内涵相似或相同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文化对词汇的影响,揭示中英文化差异,有助于语言学习。
本文以蝙蝠、猫头鹰、牛、熊四词为例,对它们在英汉翻译中字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差异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一、bat(蝙蝠)汉语中蝙蝠的“蝠”与“福”同音,常出现在年画上。
画五只蝙蝠飞入大门,即五福临门,表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画蝙蝠和鹿一起,代表福禄;画蝙蝠爬在一个圆圆的铜钱上,即福在眼前;红蝙蝠是大吉兆,因为洪福或鸿福。
传说千年的蝙蝠是白色的,吃了它还能长寿。
西方的bat却是一种与魔鬼和黑暗势力有联系的不祥之物,常让人联想到丑陋、凶恶、瞎眼、吸血动物等特征。
这也许是因为吸血蝙蝠的缘故。
凡英文中带有bat 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视力差、有眼无珠,as crazy as a bat发疯,have bats in the belfry异想天开,come to bat面临严峻考验等。
许多人还认为bat与巫婆有关,他们相信bat 闯入私宅是死亡的凶兆。
二、owl(猫头鹰)猫头鹰也称夜猫子,专门夜间活动,叫声凄厉,在中国常被看作不祥之兆,如“夜猫子进屋,全家都哭”“夜猫子进宅,好事不来”。
有人甚至迷信地认为看到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都要倒霉。
而西方人却把owl看作智慧的象征。
在希腊神话里,雅典守护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猫头鹰即是她的化身。
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猫头鹰的形象是睿智、公正。
动物间的争端要请猫头鹰来裁决,紧要关头要向猫头鹰请教。
因此,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 (象猫头鹰一样聪明)的习语。
而owlish形容一个人聪明、严肃。
由于猫头鹰夜间活动,owl可喻指常熬夜的人,这点与汉语中的夜猫子相吻合。
英汉动物词汇内涵意义对比词的内涵意义表示词的概念意义的属性,在日常谈话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因民族而异。
动物词汇作为语言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个词语承载的内涵意义也是不相同的。
下文就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内涵意义的异同作以比较和说明,以期对两种语言和文化进一步理解和学习。
一、同一词汇内涵意义相同英汉两个民族对一些动物的相同认识,使得这些动物词汇在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能够引起他们的类似联想,赋予了这些动物词汇相同的内涵意义。
驴(ass )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指一种耳朵长,比马小的哺乳动物。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笨驴”、“蠢驴”这样的说法,用来形容反应迟钝的愚笨之人。
同样在英语中“ass ”这个单词也有“ a stupid person ” 这样的意义,衍生出类似“ to make an ass of oneself (犯傻)”,“ as dull as an ass (蠢得像头驴)”,“ an ass in a lion 's skin (冒充有智慧的人)” ,“play the ass ”(做糊涂事,出洋相)等一些习语。
类似的还有狐狸(fox )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奸诈、狡猾的动物。
人们常用“他是只老狐狸”来形容那些诡计多端的狡诈之人,同时,也将那些使用各种媚人手段来勾引男性的女性称作“骚狐狸” 或者“狐狸精”。
那么在英语词典中,“fox ”这个单词也有以下两种意思:(1)a person who is clever and able to get what they want by influencing or tricking other people (狡猾的人;老滑头)(2)an attractive young woman (漂亮的年轻女子)。
由之在英语中产生一些如同“ as cunning as a fox (像狐狸一样狡猾)”、“ He is sly as a fox (他狡猾得像只狐狸)” 这些常见的表达方式。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英汉动植物词汇在两种语言的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意义和联想,其中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
本文将对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语言对动植物的理解和赋予的文化内涵。
1. 动物词汇在英语中,动物词汇常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或行为方式。
英语中的“lion”指的是狮子,而在英汉文化中,狮子通常被认为是勇敢和强大的象征。
当英语中用“lion-hearted”来形容一个人时,是在赋予他勇敢和强大的意义。
而在汉语中,动物词汇更多地与文化传统和神话故事有关联。
“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神明的化身,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当汉语中用“龙的传人”来形容一个人时,是在赋予他高贵和崇高的意义。
在英语中,植物词汇经常被用来形容事物的外观或品质。
“rose”是玫瑰花的意思,在英语中常用来形容美丽和纯洁的女性。
而“oak”指的是橡树,在英语中常用来形容坚强和稳固的特质。
在汉语中,植物词汇则更多地与哲理和情感扯上关系。
“竹”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崇高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象征,因此常常被用来比喻儒雅和淡泊的品性。
而“梅”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不畏严寒的品格,因此常常被用来比喻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在英语文化中,动物词汇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或行为方式。
英语中的动物词汇多用于描述个体的特性,比如“A fox”指的是狡猾的人,“A wolf”指的是凶恶的人。
“A lion”指的是勇敢的人,等等。
这些词汇反映了英语文化对动物的理解和诠释,也反映了英国人对个体品质的关注和评价标准。
而在汉语文化中,动物词汇更多地与文化传统和神话故事有关联。
汉语中的动物词汇常常被用来象征着某种特定的品质或形象,比如“龙”則象征着权力和威严,“凤”则象征着美丽和高贵,“虎”则象征着勇猛和精神。
这些词汇反映了中国人对动物的神秘和崇拜,也反映了中国人对品质和形象的注重和追求。
而在汉语文化中,植物词汇则更多地与哲理和情感扯上关系。
动物词语在英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 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denotation) 外,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cultural connotation) ,即该词所隐含的附带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和贬义等。
许多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其语词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生产的“山羊”牌闹钟质量好, 畅销国际市场。
可是在英国却无人问津,原因就在于商标用的词语上。
在中国“山羊”可代表博学之人,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老山羊爷爷很有学问;而goat在英语中含有“好色的不正经的男子”的文化内涵。
由此可见,同一动物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文化内涵之异同,可以透析出文化对词汇的影响,也生动地揭示出中英两种文化间的差异。
一、同一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大致相似,中英两国人民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相同的文化内涵。
比如: 英国人说:“He is a fox.”中国人的理解是“他这个人非常狡猾。
”可见英语中也常用狐狸来形容人奸诈、狡猾。
又如,as cunning as a fox(象狐狸一样狡猾)。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语言文化赋予了“狐狸”相同的文化内涵。
具有相同文化内涵的同一动物词还有很多。
羊(sheep )在中西文化中均被视为一种性情极驯服、温顺的动物。
从文化角度简析英汉动物词汇的内涵
英汉动物词汇的内涵可以从以下文化角度来简析:
1.宗教信仰:英汉动物词汇中的一些词汇可能与宗教信仰有关。
例如,在英语中,天鹅是纯净和美丽的象征,与天使和神圣力量相关联;而在中
国文化中,龙是象征着皇权和吉祥之物。
2.神话传说:动物在英汉文化中经常与神话传说相关。
在英语中,独
角兽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具有神秘和纯洁的象征意义;而在中国文化中,
凤凰是吉祥、幸运和重生的象征。
3.象征意义:英汉动物词汇中的一些词汇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在英
语中,狡猾的狐狸代表着机智和欺诈,而中国文化中的马被视为勇敢、自
由和行动力。
4.祝福寓意:动物词汇在英汉文化中经常用于表达祝福和吉祥的寓意。
例如,在英语中,兔子代表着幸运和繁荣,常在复活节和其他庆祝活动中
出现;在中国文化中,鱼象征着富贵和年年有余,常在春节期间使用。
5.社会文化背景:英汉动物词汇的内涵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例如,在英语中,牛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固执和勇敢;而在中国文化中,鸡
是良好婚姻和家庭团聚的象征。
总之,英汉动物词汇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包括宗教信仰、神话传说、
象征意义、祝福寓意和社会文化背景等。
通过了解这些内涵,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和解读英汉动物词汇的含义和文化意义。
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异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动物词汇在不同语言中的内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不同,反映了各自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本文将从动物词汇在英语和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动物象征意义、习语及俚语等方面进行探讨,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异同。
一、动物词汇在英语和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1. 英语中的动物词汇英语中的动物词汇往往有其象征性和情节化,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例如,狮子被视为野心勃勃和具有领袖气质的象征,狐狸则经常被用来形容狡猾和欺骗行为,而猴子则被用来表达嬉笑怒骂的情感。
动物词汇还可以表达另一种文化内涵:即文化隐喻。
例如,“兔子”在英语中既可以指小动物,又可以表示快速移动的对象,还可以表达胆怯和害羞的情感;“熊猫”虽然既是一个被保护的物种,但也可以被用来形容表情柔和、安详的样子。
2. 汉语中的动物词汇汉语中的动物词汇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与英语中的有所不同。
例如,“鱼”在汉语中被赋予了多种意义,既可以表示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吃鱼),又可以表达人生哲理(求鱼),还可以表示人的智慧(鱼跃龙门)。
在汉语中,“马”是一种特别的动物,被视为战争和草原文化的象征,脍炙人口的成语“马到成功”也来源于此;而“鸟”则被赋予了纯洁和自由的象征意义,例如“一叶知秋”、“有志者极高”等成语都用到了鸟这个词。
二、动物象征意义动物词汇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有其本身的生物学意义,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反映着特定文化的特点和传统。
以下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动物象征意义:1. 狮子狮子是一种充满力量和雄壮,被视为英勇和正义的象征。
在英语中,狮子被广泛用来形容领袖和强者,如“狮子王”、“狮子般的勇气”等;在汉语中,“狮子头抬得高”、“狮子大开口”、“狮子下山”等成语都用到了狮子这个动物。
2. 熊熊是一种温顺、有力和威猛的动物,被视为勇猛和坚定的象征。
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外延意义及其互译冯燕飞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谢村小学内容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
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血液,而文化则是发展语言的途径。
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它是语言中最活跃,最具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
全世界范围的各个领域,包括传统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都离不开词汇。
动物,人类的忠实伴侣,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一方面,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衣食来源之一;另一方面,许多动物被人们赋予神性,视为图腾,顶礼膜拜。
这些动物形象积淀着特定的民族心理,负载着人们的特殊感情。
动物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漫漫数千年,人们在与动物的接触中,创造了丰富的语汇和形象的比喻。
英语和汉语中的动物词汇是语言词汇系统中庞大的一族,其形式和意义所负载的文化内涵足以从一个角度来体现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取向与社会风格,折射出两个民族各自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
当然,动物在词语或习语的运用上,英汉两文化有其相似性与差异性。
如果中国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它们的差异性,将能更容易地理解西方文化,从而促进对英语的学习与认识。
这就避免了中西交流过程中所出现的“文化错位”现象,减少了交际障碍。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英汉动物词汇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从中窥视更深一层的中西文化差异,并从而探讨英汉动物词汇的互译方法,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动物词汇;中文;英文;外延意义;互译An comparison of Connotative Meanings of Animals Words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AbstractVocabulary, a very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culture, is used in every aspects of life all over the world. Animals, human beings’ companions, also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culture. During the many thousands years when we interacted with animals closely, we have discovered their nature and characters. Thus, a great amount of words and phrases and idioms of animals (it is called animal words in this paper) are coined to express a more vivid and cunning meaning. Also,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ses of animal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t is very easy to judge that Chines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y can understand the western culture deeper.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animals and its nowadays meanings and uses also its translation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 light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Key words: animal words; Chinese; English; connotative meanings; translationTable of Contents1 Introduction1.1The aim of this paper1.2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1.3The literary review1.4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bulary and culture2culture and vocabulary2.1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2.2The definition of vocabulary2.21 C.K.Ogden and I.A.Richards’s theory--(Semantic Triangle, Semiotic Triangle, Triangle of Significance)2.22 The connotative meaning of a word2.3 How the animal words reflects culture2.3.1 The shapes of animals and the culture2.3.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s and the culture2.3.3 The habitats of animals and the culture2.4 How the culture affects the connotative meanings of animals2.4.1 The effects of myth and legends2.4.2 The effects of religion3 The different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imal words and English words 3.1 The same animals have different connotative meanings in Chinese and English3.2 Different animals have the same connotative meanings in Chinese and English3.3 The same animals both have the same and different connotative meanings in Chinese and English3.4 The same animals have connotative meanings in Chinese but not in English3.5 The same animals have connot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but not in Chinese4 The use of animal words4.1 The use of animal words in commerce in China and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4.2 The use of animal words on internet in China and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5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nimal words5.1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nimal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5.2 Theories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nimal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5.3 The methods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nimal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5.3.1 Animals have the same Conceptual meaning and cultural meanings5.3.2 Animals have the same Conceptual meaning but different cultural meanings5.3.3 Animals have the same Conceptual meaning but similar cultural meanings5.3.4 Animals have the same Conceptual meanings but no cultural meanings6 Conclusions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工作取得的成果,除了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撰写的研究成果。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动植物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英汉语言中,动植物词汇丰富多样,反映了两种文化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对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两种文化对自然的不同认知与理解。
一、动物词汇1. 猫英文中,“cat”是指家猫。
猫在英文中通常被认为是温顺的、亲近人类的动物,因此“cat”在英文中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温顺、亲近人类,例如“as curious as a cat”(像猫一样好奇)。
在中国文化中,猫被视为独立、神秘的动物。
古老的中国文学作品中常常引用猫作为象征性的意象,例如《宋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里的“故国”在平时也给人华丽失落的感觉)。
所以即使是现代的中国文化,我们依然能从这样的例子看到,猫在中国人心中象征着一种特殊的品质。
2. 狗在英文中,“dog”通常是指家狗。
狗的形象在英文中通常被用来比喻忠诚、友好等品质,例如“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dog”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无赖行为,例如“he is a real dog”(他是个真正的坏蛋)。
在中国文化中,狗被视为忠诚、勇敢的动物。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狗常常被用来象征财富、吉祥和忠诚。
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狗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并且“旺财”、“旺福”的象征符号。
在英文中,“flower”通常指花朵。
花在英文中通常被用来形容美丽、芬芳的品质,例如“as pretty as a flower”(像花一样美丽)。
英文中也有一些常用的与花相关的习语,例如“flower power”(花样力量)。
在中国文化中,花常被视为美好、幸福的象征。
中国文化中,花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牡丹花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菊花被视为品德高尚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树木被看做是连接天地的重要纽带。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英汉被动句语义特征对比分析2 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看唐诗中的典故翻译3 “自爱这罪恶占据着我的眼睛”: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自恋情结4 浅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特色5 委婉语与英语交际6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7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动物意象研究8 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9 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研究10 论《喜福会》中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1 次贷危机对广东珠三角出口贸易的影响12 论《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自然主义特色13 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14 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15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16 《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17 《通天铁路》中超验主义与清教思想救赎观冲突之探析18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19 耐克公司Ps营销策略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启示20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交往的模式及其策略21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22 成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23 劳伦斯与安妮宝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24 The Analysis of Surreal Symbolism in Shelley’s Poetry25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Numerical Idioms and English Numerical Idioms26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27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28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29 跨文化沟通:管理跨国员工队伍的战略途径30 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转换31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32 中西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渊源33 商务谈判中幽默语的运用34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看得见的种族歧视35 理智的喜剧,情感的悲剧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36 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37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习策略调查38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39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40 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初步研究41 从餐桌礼仪中的非语言交际角度看中英文化差异42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沟通中的语用功能43 从《大卫科波菲尔》的女性人物塑造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44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45 爱米丽与曹七巧悲剧性的弗洛伊德解读46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47 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Polysem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48 商务英语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49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50 《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51 An Analysis of Gothic Atmosphere in The Shining52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53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54 基督教及《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55 文本特征与高中英语阅读56 《小镇畸人》的现代主义解读57 Translation Strategy on Culturally-loaded Expressions in Prison Break58 中英身份名词翻译中的不对等性59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60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61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62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63 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64 从两个H男孩的出走看美国历史的变迁65 英语新闻中委婉语的社会功用66 论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67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68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69 The Illusory American Dream--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Martin Eden & The Great Gatsby70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71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72 旅游英语翻译方法73 关键词法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效果研究74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75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76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哥特式文学特点分析77 Analysis of Tony’s Tragedy in A Handful of Dust78 从女性角度分析《喧哗与骚动》中的堕落与升华79 A Symbolic Analysis of Paradise Lost80 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81 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82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83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84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85 《林湖重游》中的静态美分析86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Heroism in the American Movies87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88 探析《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悲剧美89 散文英译的风格再现90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91 The Real Sinner in The Scarlet Letter92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93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94 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95 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96 从跨文化视角解析商标名称翻译97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98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99 Pronunciation Problem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00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101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102 从同化的角度看英语中的中文借词103 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10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Hua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05 论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106 Joy Luck Club:Chinese Tradition under American Appreciation107 从公示语的语言特色谈其翻译108 英汉称谓语对比分析109 浅析英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11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111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112 简析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113 浅析英语新词的翻译114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115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116 英汉含文化植物词谚语对比研究117 《夏日鸟笼》的女性主义解读118 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119 《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120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121 浅析嘉莉妹妹成功的原因122 适者生存—解读《野性的呼唤》中的“生命的法则”123 美国犹太文化与传统犹太文化的冲突——浅析《再见吧,哥伦布》124 《纯真年代》中社会与个人的碰撞125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126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127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消极情绪的语言表达128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129 从电影《吸血鬼日记》分析现代西方人们新的价值取向130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Learning Skills Through Nursery Rhymes131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Word of Bai and I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132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133 《秀拉》中女主人公秀拉的女权主义解读134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135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应用136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Bacon’s essay Of Studies137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in Senior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138 论广告英语的人际沟通功能139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140 如何增强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141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影视字幕翻译——结合美剧“绯闻少女”进行个案分析142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143 受超验主义影响的具有美国精神的作家144 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145 组织学习障碍及相应的对策146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14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主义”148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149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150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151 浅议英语情态动词“can”和汉语能愿动词“能”—以类型学为视角152 对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分析153 分析托马斯•哈代对西奥多•德莱塞的文学影响154 合作性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155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156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157 从女性主义看《呼啸山庄》158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159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开题报告+论)160 意象创造的对比研究——文化视觉下的中英文诗歌161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162 中美穿越剧中文化构架差异研究——以《步步惊心》和《回到未来》为例163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Features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164 关于汉字“打”在英语翻译中的研究165 从读者接受理论看《达•芬奇密码》的成功166 浅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167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Talk Shows168 On Beautiful Women’s Death in Poe’s Fictions169 从中英文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70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金色的象征意义171 英语广告语中隐喻的研究172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173 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174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175 观电影《刮痧》简析中西文化价值冲突176 从冲突到融合——从文化的角度看《喜福会》177 [会计学]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研究178 英汉产品简介的对比分析179 从语用原则视角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语用策略180 A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Elizabeth—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Jane Eyre and Pride and Prejudice181 对爱伦坡侦探小说犯罪心理的分析182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18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两个女主人公的道德沦丧的探析184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185 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186 以名词动用为例分析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隐喻187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188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189 Comparisons of Sino-U.S Family Education190 The Localization Strategy of Multinationals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Chinese Multinationals Overseas191 探讨武侠和骑士形象的异同192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193 浅析《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象征手法194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195 美中传统文化对于其家庭教育的影响196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热与好莱坞电影197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198 从到《到灯塔去》的主要角色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199 “本我,自我,超我”—《飘》中玫兰妮性格分析200 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