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珍藏十二生肖珍品
- 格式:docx
- 大小:414.29 KB
- 文档页数:6
故宫珍宝馆的宝物介绍
故宫珍宝馆是故宫博物院中最为珍贵的展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宝贝。
以下是其中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宝物介绍:
1. 长信宫金鳌双首杯: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件金器。
杯子造
型为两只鳌龙相对,中间以花卉图案点缀,十分精美。
杯底刻有“长信宫”和“嘉靖十年”字样,寓意长寿和安康。
2. 清代乾隆御制玉瓶: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玉器,由当时的皇
帝乾隆亲自下令制作。
玉瓶整体呈鼓形,带有青色和白色的纹路,精致的雕刻和细腻的纹理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
3. 清代乾隆御制琉璃瓶:这是一件以玻璃制成的宝物,亦是由
乾隆皇帝下令制作。
瓶身呈现出深蓝色和浅蓝色的交错和谐,瓶口则镶有铜制的花卉图案,十分华美。
4. 元代青花鱼纹瓷盘:这是一件元代时期的青花瓷器,制作工
艺十分精湛。
瓷盘上绘有鲤鱼和荷花,栩栩如生,呈现出优美的造型和色彩。
5. 清代乾隆御制绣球:这是一件非常精致的刺绣作品,由乾隆
皇帝下令制作。
绣球上密密麻麻地缀满了各种动植物、花卉、山水和人物,技艺之高令人惊叹,被誉为中国刺绣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宝贝,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和辉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倍加珍视和保护。
- 1 -。
故宫关于兔子的文物故宫的藏宝中,就有多种成套的十二生肖藏品,比如十二生肖镜、十二生肖四神镜、十二生肖压胜钱、青玉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图》等。
今年是兔年,故宫中和兔子有关的藏品,也是多姿多彩。
白玉十二辰(兔)明代玉兔,又名月兔,居住在月球上,在月宫里负责捣药,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玉为象形字,始见于甲骨文,本义指玉石,通常用来比喻洁白美丽。
《诗·召南》曰:“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人们把月兔称为玉兔,可见对这一动物的喜爱。
也只有如玉般的兔子,才能陪伴在嫦娥那样美丽的仙子身边吧。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中,就有不少玉质兔子。
比如元代的白玉镂雕双兔佩、明代的白玉兔形佩和白玉十二辰(兔)、清代的青玉十二辰(兔)和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等等。
这些藏品中,十二辰生肖有多套,但其中的兔子各有独特之处。
明代的白玉十二辰玉质洁白莹润,十分细腻。
玉兔为立体圆雕,兔首人身,杏眼,尖嘴,嘴分瓣,耳后搭,身穿交领衫,腰中束带,坐姿,右手持折扇,左腿支起,左手肘放在左腿膝盖上高举,呈持握状,但手中无物,可能原有它物后脱落。
而清代的青玉十二辰中,兔首人身的卯兔左腿竖起,左手肘放在左腿膝盖上,左手高举,持两片树叶,右手摇扇,好似一副古代书生的神态。
此件玉兔手持的不是捣药的玉杵,而是树叶,这来源于“吴刚斫桂”的传说。
李白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诗句,玉兔手中握着的便是桂树的叶子,寓意带来无尽的财富。
除了手持树叶、扇子、捣药的玉杵等不同的物品外,明清时期的玉雕设计中,常常让兔子口衔灵芝。
兔为月宫灵物,灵芝是传说中的仙草,这一设计增添了吉祥长寿的寓意。
比如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明代的白玉兔形佩,玉兔口衔灵芝,前腿前伏,回首凝望,身上毛纹竖立,显得十分机敏。
清代的青玉嵌宝石卧兔中,玉兔呈伏卧状,四足弯曲向前,背部、双耳处有数道阴刻线刻画出毛绒质感,口衔灵芝,更显玉兔之温顺可爱。
元代的白玉镂雕双兔佩从名称就可以看出,这一玉佩有两只兔子。
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是中国历史上一组独特而珍贵的文物。
它们原本是位于北京圆明园中的一组石刻艺术品,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
这些铜像的制作精细以及代表的象征意义使它们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
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它们原本是乾隆皇帝为圆明园建造而下令制作的。
乾隆皇帝是清朝最具艺术天赋的皇帝之一,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使得他推动了许多文物的制作和收藏。
圆明园作为他在北京郊区建造的一座皇家园林,汇集了许多宝贵的艺术品,其中包括这组生肖兽首铜像。
这组铜像原本共有24尊,每个生肖分为两尊,形状各异。
它们被安置在圆明园的十二生肖钟楼上,以表明皇帝对各个生肖的赞赏和保护。
然而,可悲的是,在19世纪太平天国战争中,圆明园遭到了严重破坏,生肖兽首铜像也不幸失落。
目前,全世界能见到的生肖兽首铜像只有兽首部分,而没有身体。
这组生肖兽首铜像的制作非常精细,每尊雕像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它们的表情生动,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每个生肖的兽首都具有象征意义,传达了对应生肖的特点和品质。
例如,鼠首体现了机智和聪明;牛首象征了坚韧和勤劳;虎首代表了勇猛和力量;兔首表达了灵巧和机灵等等。
这些铜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动物的崇敬和赞美,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智慧的思考和探索。
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的失落令人痛心,然而,它们的意义和价值在人们的记忆中依然存在。
许多人对这些铜像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和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人努力寻找并收集这些雕像的碎片和残余,以期恢复它们的原貌。
同时,很多艺术家和学者也在自己的作品和研究中将这些生肖兽首铜像进行再创作和解读。
尽管如此,目前仍然没有完整的生肖兽首铜像得以重新出现。
它们的失去让人们对历史的遗憾和对文化遗产的珍惜更加深刻。
无论是作为艺术品还是作为文化符号,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Top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说到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最值钱的是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它曾是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在海外消失。
幸运的是,截至2021年3月,牛、猴、虎、猪、鼠、兔、马的头像已经回归祖国。
不幸的是,剩下的五尊雕像仍然下落不明。
Top2、长颈葫芦瓶这是清乾隆收藏到圆明园的一件珍宝,上面绘有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在2010年10月07日的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的最终拍卖价是2亿2千万元!长颈葫芦瓶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看起来极其美丽。
小贴士:在清代,景德镇制瓷工匠,采纳及熟习乾隆初年开创的绘画技艺后,创立了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这是一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圆明园中的长颈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Top3、四十景图《四十景图》,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之一,它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1860年,圆明园被烧时,《四十景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Top4、《情韵墨花》手卷在圆明园中,名人书画也是极多的,而且都特别珍贵,明陈栝的《情韵墨花》手卷就是其中之一,它其实就是圆明园淳化轩旧藏,印章和石渠著录齐全。
2010年12月02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情韵墨花》手卷最终拍卖价是1.137亿元,现被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
Top5、圆明园印说到圆明园中的稀世珍宝,圆明园印肯定算一个,而且绝对无价,不过对它的记载不多,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
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圆明园究竟藏了多少奇珍异宝?圆明园内的奇珍异宝有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六角套瓶、女史箴图、四十景图、康熙玉如意等。
具体介绍如下: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2、清乾隆外粉青酱釉地描金银莲纹粉彩镂空三多瓜果内心绘青花缠枝花卉纹六角套瓶此瓶是清督陶官唐英创造发明的新品种,也是创造发明“转心瓶”的过渡期,在工艺和科技含量上都是非常高的。
尤其是外层不是圆的球型,而是六角镂空,在造型、制坯、镂空、夹层等工艺上,制造难度又加了一层。
3、女史箴图《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
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
4、四十景图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按其绘法不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工笔彩绘图,仅有一套,原存于圆明园。
第二类为墨线白描图,共有3种版本:一是由词臣奉旨校刊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的附图,有乾隆十年内府行本;二是光绪十三年石印再版《圆明园图咏》所附分景图,原由孙祜、沈源合绘;三是张若霭绘制的四十景。
5、康熙玉如意康熙玉如意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的,长近半米,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
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呈灵芝型或云型,柄微曲。
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
圆明园究竟有哪些国宝?我们先来看看道光年间内务府的一份奏折,此份折子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然而这些文物,对于偌大的圆明园,也只算是冰山一角罢了。
北京故宫三大镇馆之宝介绍北京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拥有大量珍贵文物。
其中最具盛名的就是那三大镇馆之宝。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这三宝的来历和特点。
一、《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世绘画中的瑰宝,由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绘制于12世纪初。
这幅卷轴画以真实生动的形象和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繁华景象。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城内外繁忙的景象,通过丰富的细节展示了当时的各行各业和社会层级的生活。
它涉及到农田、工商、军队、市井等多个方面,不仅有漂亮的建筑、喧嚣的市场,还有饮食、娱乐、交通等生活细节的描绘。
这幅画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二、十二生肖铜鎏金兽首十二生肖铜鎏金兽首是中国古代工艺的珍品,它是明代瑞兽铜像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
这些铜兽首在清代被移至故宫,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每个兽首都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相应动物进行精细雕刻而成,然后用金银镀鎏金,使之更加华丽瑰丽。
它们形态逼真,雕工细致,代表了古代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技巧。
这些铜鎏金兽首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而且也反映了中国人对生肖文化的崇尚和传承。
三、《辽宁省文物保藏院宝图》《辽宁省文物保藏院宝图》是明代工部尚书魏忠贤的座舰明贤船上舷侧挂之画,他挂在明贤船舷侧,以展示魏忠贤家族的荣耀。
这幅宝图画长达17米,高达1.2米,以石渠细流为背景,描绘了宝船上的各种美人、贵族以及丰富的船上设施。
《辽宁省文物保藏院宝图》是明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典范,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制细节精美,体现了当时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准。
这幅宝图画不仅独特珍贵,还反映了明代追求奢华和富丽堂皇的审美标准。
以上就是北京故宫的三大镇馆之宝的介绍。
它们以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精湛的艺术水平和传承的文化价值,为人们展示了古代中国的辉煌与魅力。
任何参观故宫的游客都不容错过这些宝藏,它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见证,也是无法代替的国宝。
和田白玉故宫乾隆十二生肖宝玺《故宫乾隆生肖宝玺》的原型是清“乾隆乙未(1775年)御制十二生肖”,“御制十二生肖”由宫廷造办处顶级玉器匠人精雕而成,采用兽首人身坐像造型,栩栩如生,通体晶莹欲透,圆润天成,线条流畅自然,在高低起伏间,充分展示玉的特质和玉器匠人高超的雕刻手法,是乾隆朝玉雕工艺的代表,也是中国玉器中的巅峰之作。
乾隆对此也是爱不释手,常常把玩,作为御用之物,堪称国玉的精华代表。
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十二生肖历史悠久寓意丰富,十二生肖历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广泛用于宫廷和民间的用品、饰品和艺术品当中,十二生肖形像也是岁末年初广受欢迎的贺岁佳品。
1. 吉祥寓意的象征,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如古老的祥瑞之神物龙,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向上、奋斗的象征。
代表富贵、吉祥的猴。
被赋予祥瑞色彩的兔。
2. 多子多孙,如鼠、猴、兔等生肖形象多被用于新婚器物和装饰上。
3. 避祸禳灾,如虎作为百兽之王,周代已经开始在大门上画猛虎守门。
生肖狗是守门镇宅,驱邪保平安的象征。
故宫国宝十二生肖和田玉璧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中,十二生肖一直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几十平传承下來的巨大遗存,其中藴藏着无限的智。
自古以来,以生题材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始经为广大藏家所喜爱。
每配有防伪监制证书、出品证书、防伪查询证书,玉石国检证书,多重防伪,确保价值。
价值连城全国限量3000套故宫国宝十二生肖和田玉璧惠民抢购价1380元/套和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是难得的稀世珍宝,本身价值连城,数量稀缺。
价值连城数量稀缺生肖文化华夏一家生肖文化,华夏一家,十二生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独特标志。
国玉之首和田玉作为高贵材质,更是身份和财富的象证,国家首次将故宫国宝十二生肖与上等和田玉完美结合,精选故宫12幅国宝级藏品绘画原作作为篮本,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将十二生精铸在国玉和田玉璧之上,价不可估量。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宮国宝十二生肖和田玉璧》全套藏品以和田玉为载体,藏玉十年,万顷夏田!和田玉是不可生资源,几近枯竭,国家已经限制开采,每界张幅50%,近十年涨1000多倍,业界有软黄金”的说法。
故宫国宝十二生肖和田玉璧故宫国宝十二生肖和田玉璧收藏价值1、生肖藏品是举世公认收藏投资的“金饭碗”。
收藏界业内专家指出:生肖藏品历来都是收藏的热点,1980年发行的整版生肖猴票从6.4元暴涨到130万元创下了升值奇迹,1981年发行的鸡年生肖、82年的狗年生肖、平均增值率达到了220%-280%,12枚故宫十二生肖和田玉璧其价值必将高涨,是今年值得投资的一座生肖黄金矿。
2、大师的作品就是升值的代名词,徐悲鸿的马图市值8000万元天价。
这一幅幅动辄千万的大师名画,浓缩成一枚枚精美绝伦的国玉,整套故宫十二生肖和田玉璧中的名画艺术价值不菲!以它铸造的生肖和田玉璧就是国宝和田玉璧,传承几十年就是添加的现代文物。
国宝生肖十二色宝玺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
始于秦。
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
玺始出于周,到了周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
”李商隐《隋宫》诗:“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一玺一世界,一玺一乾坤!”从古至今,“玺”是皇家的象征,代表着最高的权力、威望和荣耀。
更是华夏民族的至尊图腾,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象征。
“国宝生肖十二色玉玺”首次采用十二种颜色玉,以多种稀缺罕见的上等玉料为载体,以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为题材,以金羊贺岁为发行背景,把“对新年贺岁的喜悦之情”和“中华民族的至尊图腾和民族精神”完美融合!专业称谓:宝玺。
宝玺者何?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
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此秦汉以来之事也。
(《明清帝后宝玺》弁言朱家溍)皇帝、皇后、皇太后所佩谓玺,印是大臣所用。
是有规矩的,不然,是会掉头的。
文章由中藏联盟编辑整理。
玉玺是御玺的俗称,正确、专业的称谓:宝玺。
明代正式宝玺亦为玉制,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即记载:“至嘉靖四十五年之冬,则世宗已不豫久矣,乃下诏曰:先朝甲戌遇灾,御宝凡六,其五已遭毁。
命所司觅美玉补造。
”可见御宝仍为玉制,惜未能流传至今。
然成化、嘉靖时,确实用白石等制作一批印玺,多属闲章,部分印文的文字与御宝一样,现藏故宫。
明朝有二十四宝玺,其中皇帝奉天之宝为唐宋之传玺(《明史》卷七十四;《明会要》卷二十四;《明官史·木集》);清朝的宝玺用料更繁多,除玉外,还有栴檀香木、檀香木质、金质、水晶、玛瑙、骨质等等。
不同时代,对玺、印、章的使用范围不一。
根据《通典》所载:“又三代之制,人臣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所好也。
……秦以印称玺,以玉,不通臣下……齐,……并依秦汉之制。
皇太子诸王金玺,皆龟钮。
公侯五等金章……光禄大夫、卿……四品五品将军,皆银章。
简介圆明园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
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现仅有少量得以收回,因此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圆明园古迹海晏堂,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
“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文苑英华》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黄河;晏,平静。
“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
此语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吉祥涵义。
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观赏实用性建筑“海晏堂”之名也出于此。
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
铜像设计者圆明园兽首铜像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
圆明园兽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R.Michel.Benoist ,1715-1744)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
原本郎世宁是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是乾隆皇帝觉得这有背中国的伦理道德,所以勒令重新设计,后来才有了这十二生肖铜像。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当时设计好后,郎世宁发现大清竟然没有一个工匠还懂得青铜器制作方法,后来他和众工匠查阅典籍,费时费力最终终于造成。
铜像的造型与构造原理圆明园古迹海晏堂,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
“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文苑英华》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黄河;晏,平静。
“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
此语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吉祥涵义。
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观赏实用性建筑“海晏堂”之名也出于此。
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十二生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郎世宁主持设计,清宫廷匠师制作,是展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
故宫十二生肖纳福聚财金银套装产品简介产品简述:“故宫十二生肖纳福聚财金银套装”以故宫馆藏百年的十二月令玉牌为创作蓝本,其中《十二生肖福牌》由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出品,联合南京造币有限公司铸造;《纳福聚财》聚宝盆由中国文物学会监制。
该产品将故宫馆藏十二大名家所绘的十二幅生肖名画与十二月令玉佩造型完美结合,并用贵金属形式展现,形成一套珠联璧合、观赏及收藏完备的艺术品,是为资深藏家特别定制的皇家收藏精品。
产品介绍:一、发行背景生肖文化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凡中华子孙,每个人都有一个生肖属相伴随一生,是每个人的生命符号和吉祥物。
有仁义礼信的祥兽、吉祥如意的瑞兽、赐于财富的福兽、保佑平安的灵兽……等十二种动物,象征十二位传承生肖血脉的守护者,表达美好的祝愿和心灵的祈福。
二、产品参数详细描述《故宫十二生肖纳福金银套装》是由十二生肖福牌+“纳福聚财”聚宝盆组合而成,十二生肖福牌(足金0.2克/枚*12枚+“纳福聚财”聚宝盆(足银70克/枚*1枚)。
生肖鼠,家业兴旺的象征,寓意生生不息。
吉祥喜庆人才兴旺——《瓜鼠图》,明朝皇帝朱瞻基所绘,是为纪念宣德二年其喜得龙子的幸福时光。
作品绘小鼠踞石上,回首仰望苦瓜,瓜藤攀援竹枝,长草出於石缝,小老鼠顾盼之情,生动传神。
生肖牛,诚挚忠厚的象征,寓意勤劳致富。
金牛送福“牛”转乾坤——《五牛图》,唐朝,韩滉所做,是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作者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较高水平。
生肖虎,威武勇猛的象征,寓意四方安康。
虎虎生威平安吉祥——《徐悲鸿虎图轴》,近现代徐悲鸿先生的作品。
图绘一花斑虎卧于石上,正扭头转身回眸远眺,显现出百兽之王唯我独尊的霸气。
生肖兔,温柔灵敏的象征,寓意纯洁高雅。
前途似锦大展鸿图——《梧桐双兔图》,清代画家冷枚所绘,描绘野菊满地,柔草丛中,两只白兔相戏的场景。
是受西画影响的中国画代表。
生肖龙,尊贵神圣的象征,寓意惩邪镇恶。
典藏珍品·故宫博物院青铜器精品欣赏(上)青铜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大件青铜器在夏代晚期(考古学文化的二里头时期)开始出现,到商代前期(二里岗时期)和商代后期(殷墟文化时期),出现了大量气势恢宏、纹饰繁缛的呈组合的青铜器。
进入西周、东周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长篇铭记历史事件文字的青铜器,这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两个特有现象。
青铜器的制造和发展,历代绵延不断,但对社会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在先秦时代。
【十二生肖镜】隋,直径13.65cm镜圆钮,钮座周围饰连珠纹。
内区饰缠枝纹,外区饰十二生肖,以双线相隔。
素缘。
【双兔车軎】双兔车軎(音卫),西周,高8.8cm,宽15.6cm。
双兔立于軎筒之上,两兔反向,臀部相连,俯首曲腿,圆目,长耳,圆腹,腹中空,腹外饰云纹。
軎筒两端的口径粗细不等,筒中部横向有一圆孔。
车軎是古代车上的重要部件,“軎”位于两个车轮的外侧,用于固定车轮,将軎套于轴的最外端,防止轮子脱落。
双兔车軎铸造精良,造型生动活泼,兔的形象写实,在西周车饰中十分罕见。
【兽面纹簋】兽面纹簋,商代。
【父丁尊】父丁尊,商代。
【史鼎】史鼎,商,通高18cm,宽15.5cm。
【兽面纹鼎】兽面纹鼎,通高21cm,宽18.3cm,重1.04kg。
鼎圆体,深腹,薄壁,平口沿外折,口沿上有双立耳。
腹下三扁足,足作夔形,首朝上,尾部作支点。
颈部饰兽面纹,无地纹。
鼎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类器物,自考古学上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代,是青铜器中流行时间最长的器物。
【兽面纹觚】兽面纹觚,通高15.1cm,宽10.7cm,重0.37kg。
觚体圆,喇叭形状,侈口,束腰,圈足。
腰饰兽面纹,无地纹,上饰弦纹二道,下饰弦纹三道。
兽面纹觚形体较小,纹饰简单,颈部较短,口沿向外伸张不大,这些都是商代前期青铜觚的特点。
【网纹斝】网纹斝,通高25.8cm,宽17.1cm,重0.93kg。
斝圆体,侈口,口上有二小柱,口内侧有一圈唇边,束腰,此腹上有一素鋬,腹下有三锥足,足中空。
《十二大名玉圆明园十二生肖宝玺》文章有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圆明园兽首铜像,是清代乾隆年间铸造的红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前面喷泉的一部分。
圆明园兽首铜像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呈“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人身石台上的。
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
因为古人的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正好是二十四小时。
不过到了正午,它们就要一起喷水,景象蔚为壮观。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兽首铜像流失海外。
截至2014年,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共7个兽首已回归中国;据传龙首目前在台湾,但短期内不会现身;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共4个兽首仍下落不明。
岫岩玉以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
广义上可以两类,一类是老玉(亦称黄白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称作河磨玉,属于透闪石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淡黄偏白,是一种珍贵的璞玉。
另一类是岫岩碧玉(亦称瓦沟玉引)属蛇纹石类矿石,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至湖水绿,其中以深绿、通透少瑕为珍品。
圆明园文物圆明园的文物有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景泰蓝麒麟、四库全书、圆明园印、四十景图、乾隆大阅甲胄、寒食帖、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清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
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2、景泰蓝麒麟:景泰蓝麒麟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
“景泰蓝”这个名字是一般俗称的名字,学术上的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
3、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
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
4、圆明园印:如果说起圆明园中的珍宝,那圆明园印肯定是要算作其中了,不过关于它的记载其实并不是很多,只是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中在他的《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载:有圆明园玉印二方。
5、四十景图:《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在乾隆九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也是圆明园的珍宝之一。
后来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如今存放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中。
6、乾隆大阅甲胄:乾隆大阅甲胄现存放于法国军事博物馆中,甲胄分为上衣、下裳、护肩、护膝、袖、裆等。
甲胄装饰华贵,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其主要是用于大阅期间。
此甲不管是做工还是用料上都是当时制作工艺的巅峰,因此对于中国历史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7、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纵34.2厘米,横199.5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
8、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这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于景德镇日臻完善。
圆明园十二兽首金玉玺至尊版|国宝圆明园十二兽首金玉玺|圆明园十二生肖金玉玺|圆明园十二兽首金玉玺12公斤“圆明园十二生肖金玉玺”盛大发行全国免费热线:400-668-2018首次以玉玺形式完整重现园明圆十二生肖兽首(中国收藏品商城:)中国圆明园学会权威监制中华玉雕大师仵海州、刘睿联手巨制12公斤和田玉、黄金尊贵铸就生肖、国宝、玉玺、和田玉四大价值点联合一体,注定“圆明园十二生肖金玉玺”将来势必价值连城。
【藏品名称】圆明园十二生肖金玉玺【发行量】全球限量发行:2000套【藏品发行价】全球首发价:19980元【藏品重量】每尊和田玉重达1公斤,总重12公斤【藏品简介】国宝圆明园十二兽首金玉玺以圆明园十二兽首为原型创作,全套共12尊,每尊宝玺均以和田青玉为玺基,玺基尺寸为56mm×56mm×96mm,取意中国的56个民族及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之意,力图使这一造型吉祥的圆明园“皇家守护神”成为现代所有中国人的守护之神。
宝玺的玺基上满工雕刻祥云图案,左右分别雕刻康熙及乾隆手书的“福”、“寿”字体,背面分别雕刻当代书法家刘睿篆写的十二篇生肖赞文,正面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的玺名。
每尊宝玺装配表面含Au999纯金之玺钮【发行公告】圆明园十二生肖金玉玺含12尊圆明园生肖金玉玺,和田玉重12公斤,每套配有圆明园学会出具的监制证书,中国地大宝石检验中心出具的和田玉、贵金属检测报告及仵海州、刘睿两位大师出具的创作证书、品鉴证书。
公开限量发行2000套,原始发行价:19980/套。
全国抢购热线:400-668-2018【发行背景】200多年前,乾隆帝亲自主持御制“圆明园十二兽首”奉为“皇家守护神”,祈佑国泰民安!150多年前,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圆明园十二兽首”自此流失海外…多年以后,鼠首与兔首被法国人收藏;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回归中国;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则下落不明…百年来,13余亿中国人日夜怀揣着同一个梦想“十二兽兽早日回家,早日团圆”!5年前,为圆国人梦,中国玉雕大师及无数专家团队查阅海内外无数历史档案资料,成功描绘出完整十二兽首庐山真面目,在中国圆明园学会监制下,玉雕泰斗仵海洲带领百位顶级雕刻工匠开始了国宝重塑的漫长之旅…1500多个日夜过去了…终于,今日,国宝圆明园十二兽首金玉玺惊艳面世,十二兽首以崭新的姿态完美再现,结束长达百年的分离跨越半个地球的距离它们团圆了,回家了,国人振奋不已。
历代器物中的十二生肖作者:***来源:《中华瑰宝》2020年第01期剛刚回归圆明园的马首和此前归国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鼠首、兔首一起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点燃了国人的热情和好奇—为什么是十二生肖?古人还留下了哪些十二生肖器物?十二生肖形象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经上千年的丰富和发展,在隋唐时期臻于繁盛,或见于铸造精美、纹饰繁复的铜镜,或见于墓志的纹饰及墓室的壁画,还出现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随葬十二生肖俑。
作为明器的十二生肖俑1955年3月26日,陕西省文物部门在西安市韩森寨附近发掘一座唐墓,出土了一套不同寻常的十二生肖陶俑。
十二个陶俑均为兽首人身立像,表面涂红绿彩绘,身体均为拱手直立、宽袖长袍的文臣形象,配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头像,仿佛一队谦谦君子正向人们拱手行礼。
兽首塑造得十分生动有趣—猴俑双目瞪圆,炯炯有神,嘴巴紧闭,两耳侧听,显出猴子顽皮好动的天性;猪俑则突出了一张大嘴和大鼻孔,十分有趣;兔俑有一双写实的大长耳朵;牛、羊俑则从双角的内弯或侧伸区分开来。
体现了工匠对动物细致准确的观察和刻画,同时反映出唐代雕塑技艺的高超。
古人为何以十二生肖俑随葬,这一习俗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十二生肖文化从诞生之时起,就不断衍生出许多民俗,作为随葬品的十二生肖俑就是其中之一。
考古发现,自南北朝以来,以十二生肖俑随葬就成为汉民族的一种习俗。
目前发现最早的十二生肖俑出现在北魏时期,此时的生肖俑以独立的动物写实形象出现。
之后,生肖俑与人的形象结合,逐渐艺术化、神秘化,也更为生动有趣。
常见两种类型:一为隋唐时期的“兽首人身”,即以人身配上生肖动物的头像,隋朝及初唐多为兽首坐姿,盛唐之后常见兽首站姿,如前文提到的韩森寨唐墓十二生肖俑;一为宋代的“人带生肖”,这一时期生肖动物的形象不断弱化—从出现在人像的头冠或幞头之上,到被文官俑双手捧于胸前,再到位于文官俑的器座一侧,最终在南宋时期,动物形象彻底消失了,仅以文官俑器座处的“子”“丑”“亥”等十二地支字样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