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及防范
- 格式:pdf
- 大小:78.29 KB
- 文档页数:2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防治对策引言眼睛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眼科护理对于保护和维护我们的视力至关重要。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眼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防治,可能会导致眼睛健康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眼科护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防治对策,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眼睛的健康。
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问题一:眼睛疲劳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容易导致眼睛疲劳。
眼睛疲劳常表现为眼睛干涩、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对策一:定期休息和眼保健操每隔1小时,要给眼睛休息15分钟,可以通过远眺窗外或闭目养神等方式放松眼睛。
此外,进行眼保健操也是缓解眼睛疲劳的有效方法,如眼球旋转、按摩太阳穴等。
对策二:注意用眼环境保持用眼环境明亮,并控制电子屏幕的亮度,避免高光照强度对眼睛的刺激。
此外,保持适当的用眼距离,每隔20分钟远离电子设备10分钟,给眼睛一个放松的机会。
问题二:干眼症干眼症是由于眼睛分泌的泪液量不足或质量异常,导致眼睛湿润度不够而引发的问题。
症状包括眼干、灼热、刺痛、红眼等。
对策一:保持适当的室内湿度在干燥的季节,使用加湿器可以提高室内湿度,减少眼睛干涩的发生。
对策二:减少干眼症风险因素避免长时间接触强风、冷风、烟雾等环境,戴好防护眼镜,在风尘较大的环境中外出时,戴好太阳镜。
问题三:近视近视是当人看远处物体不清楚,只能看清楚近处物体时,眼球形状或者晶状体的折射性出现异常导致的问题。
对策一:正确用眼姿势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非常重要,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电视和使用电子设备。
应该时常眺望远方,放松眼球,预防和减缓近视发展。
对策二:科学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对于已经近视的人群,科学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也是防治近视的有效方法。
同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调整配镜度数,避免错配。
结论眼科护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如眼睛疲劳、干眼症和近视,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眼睛健康。
浅谈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缺陷及防范目的对眼科护理中的常见缺陷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
方法通过分析患者的各个方面如心理因素、睡眠问题、生活质量、感染控制等中存在的缺陷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
结果通过对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缺陷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加强医护人员对眼科护理中的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结论眼科疾病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自己的工作持严谨、细心的态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升自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标签:眼科护理;缺陷;防范对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医院医疗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之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加强,医院的风险不断提升[1-2]。
由于眼科护理工作其自身的特殊性,本身高风险,眼部结构即为精细,稍微有所损伤都可能引起患者的视力减退,甚至是失明,所以本文针对眼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提升我院医护人员的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降低医疗事故风险,现报道如下。
1心理因素刚进入眼科的患者由于对环境的不适應,或病房的环境较为陌生,导致患者出现抵触情绪,无法配合治疗。
对于此类患者,医护人员首先要对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一一耐心的解答,对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了解,确保患者的不良负面情绪能够得到及时的疏通,消除心理障碍,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同时对病房进行规范化整理,采用暖色调颜色,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患者融入病房环境。
2生活因素患者由于接受眼科手术后,处于保护目的患者的眼部会被纱布遮挡或视力出现障碍,其生活自理能力大大降低,易出现事故[3]。
对于刚完成手术的患者,由于其视力受到影响,医护人员要多在病房巡视,对患者的起居生活多关心,保持病房内干净整洁,定期更换床单、病服,帮助患者修整发面、指甲等,缓解患者由于视力受到影响而产生的烦躁心理。
3睡眠问题患者由于视力受到影响,日常行动不便,其卧床时间大大增加,导致患者的夜晚的睡眠受到影响,睡眠质量不佳或紊乱[4]。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眼科护理是指对眼部疾病和症状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工作。
在眼科护理中存在着一些风险,需要护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加以注意和对策。
本文将对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治疗风险:眼科护理涉及到眼部的诊断和治疗,如眼药水的滴眼、眼部手术等。
不当的治疗方法和操作不规范都有可能造成患者的眼部损伤和并发症。
2. 交叉感染风险:眼科护理中常常需要与患者进行直接接触,如果在处理过程中没有做好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
3. 药物过敏和反应风险:有些患者对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果眼科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就有可能造成患者的不良反应。
4. 护理疏忽风险:部分眼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疏忽和马虎的情况,例如未按时给患者滴眼药水、未及时更换患者的眼部敷料等,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降低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眼科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照医嘱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2. 加强清洁消毒:眼科护理中的器械、用具、眼镜等都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预防药物过敏:在治疗前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确保选用的药物对患者没有过敏反应,必要时可以进行皮试。
4. 严格执行护理标准:眼科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护理标准,不得马虎和疏忽,保证护理工作的全面和及时。
眼科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眼科护理中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涉及到患者的视力健康,因此必须保证护理的安全性。
然而,在眼科护理中仍可能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需要被及时发现和纠正,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一、不安全因素分析1. 患者的身体状态:患者的身体状况对眼科护理的安全性有直接影响。
患者可能患有其他疾病或正在进行某种药物治疗,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2. 护理操作不规范:眼科护理需要非常细致和精确,护理人员必须遵循规范的操作步骤。
如果护理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疼痛、感染等不良后果。
3. 设备不合格:在眼科护理中,许多设备都是必需的。
如果这些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就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伤害。
4. 环境不卫生:眼部是一个特殊的器官,非常容易感染。
如果环境不干净、卫生不达标,就容易导致患者的感染和疾病传播。
二、预防对策1. 加强护理工作者的培训:护理工作者必须接受规范的培训,从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标准。
同时,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的护理理论和技术,以保证自身的专业水平。
2. 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眼科护理涉及到眼部感染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包括消毒设备、定期清洁卫生、使用一次性用品、在患者之间隔离等。
3. 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眼科护理的安全性。
这些设备和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防止操作不规范和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良反应。
4.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是预防眼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关键措施。
通过质量管理,可以对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识别和解决问题。
总之,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性。
护理工作者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并加强质量管理。
同时,必须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前言眼科护理是一项细致、繁复的工作。
一个差错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或者并发症的出现。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差错,探讨差错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常见护理差错1. 护理中的感染问题眼科患者通常会因为眼部问题接受手术治疗或者其他眼科治疗,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感染问题。
其中一个常见的感染问题是在治疗或者照顾患者的过程中感染了制造细菌和病毒的细菌。
眼科护理中的感染问题通常会导致以下方面的病情恶化:•眼部感染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硅胶插管引起眼部感染,并经常需要拆除插管;•眼带配错或太紧,会增加眼部细菌繁殖的风险,因为汗水和皮肤化学物质导致的眼皮炎,是眼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2. 不良的眼部液体制剂使用眼科护理中不当使用液体药剂,或者存储药品不当,会导致以下方面的问题:•不洁手指和非无菌的器械污染眼药,会导致眼部感染和角膜炎;•液体药剂的非正常使用,如使用过多或过少,会对病情产生不良反应;•频繁的更换药品、低质量的药品或药品的禁忌使用,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如视力下降、眼球内压增高等等。
3. 常规护理不足常规护理不足可能会导致眼科护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如:•日常清洁护理不足,导致细菌和病菌繁殖;•治疗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例如缺乏消毒措施或患者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不注意卫生和温度控制,会因温度不适和卫生不足而导致患者不适感。
护理差错的根本原因1.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很多护理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眼科护理知识。
护理人员对眼科护理的不理解会导致护理过程中常见差错的产生。
2. 护理人员行为不当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求太高,过于匆忙,对患者不够耐心,缺乏仔细地分析和思考工作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眼科护理差错的发生。
3. 环境因素在许多医院,缺乏相应的控制和管理会导致环境因素对护理产生影响。
例如,缺少清洁设备和器材,不当储存护理用品等都可能会导致护理差错。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指的是可能对患者和护理人员产生危害的各种情况和因素。
了解并分析这些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眼科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对策。
1. 护理环境不安全:不安全因素:护理环境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污染,以及存在的危险物品和不良护理设备。
防范对策:定期进行护理环境的清洁消毒,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干燥;配备好的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和更换不良护理设备。
2. 药物误用:不安全因素: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眼科药物过程中的误用或错误剂量。
防范对策:医护人员应持有效的药品知识,正确掌握不同用药方式和剂量,并在给药前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和用药清单,避免发生错误。
3. 手术操作不当:不安全因素:手术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或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术后感染等后果。
防范对策: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手术操作培训和考核,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做好手术前后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4. 患者护理不当:不安全因素:由于患者自身情况或病因等原因,容易对护理人员和自身产生危害。
防范对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危险。
5. 患者伤害风险:不安全因素:患者眼部受伤、手术后、护理期间容易发生的出血、感染、角膜根溃疡等并发症。
防范对策: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疾病的发展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做好眼部伤口和术后切口的清洁和消毒,并确保患者按时服用抗生素等药物。
6. 不合理的使用护理器材:不安全因素:使用不合适或损坏的护理器材可能对患者的眼部产生危害。
防范对策:定期检查和维护护理器材的完好性,更换损坏的器材,并确保正确使用和操作。
7. 资源不足:不安全因素:医疗机构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无法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
防范对策:医疗机构应加强资源的统筹和管理,合理分配和调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护理过程不受影响。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眼科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涉及到眼睛的健康和治疗。
眼科护理中存在着一些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正确处理,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对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非常必要。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风险:在眼科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眼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
特别是在手术、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消毒不彻底,就极易造成感染。
2. 误操作风险:眼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误操作风险,比如使用不当的器械或药物,或者操作技术不熟练,都可能对患者的眼睛产生不良影响。
3. 药物过敏反应风险:在眼科治疗中,使用药物的情况比较常见。
有些患者对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及时了解并注意,就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4. 视力损害风险:眼科治疗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会影响患者的视力,比如手术操作不当或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等。
针对以上的风险,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降低风险,并确保眼科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
针对感染风险,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和消毒标准,确保器械、仪器的消毒和清洁。
在手术、检查或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的评估,排除感染患者。
提倡多种预防性安全措施,比如手术室不能近伤员进出,不得存放任何非手术相关的物品等。
对于误操作风险,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操作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责任心。
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好沟通与协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程序,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应对药物过敏反应风险方面,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评估,询问患者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对患者有过敏反应的药物。
要做好药物配制和使用的记录,及时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
对于视力损害风险,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做好手术方案和风险评估。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防范和缺陷摘要: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问题一直是临床所重视的课题之一。
对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护理实践,探讨提升眼科护理质量措施。
眼科手术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护理质量监管力度不足、宣教及心理指导工作不足、环境问题等,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调整护理管理对策,才能确保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文章就眼科手术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管理对策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眼科手术;安全隐患;护理管理1导言近年来,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
眼睛作为人身体暴露在外的器官之一,受到外界伤害的概率较高,一旦受到伤害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眼科在临床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护理风险因其特殊性而增加,目前眼科工作护理缺陷已成为眼科护理工作重点关注的课题。
2眼科手术中的安全隐患2.1安全防范意识不足由于眼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的视力障碍,尤其是围术期的患者,很可能发生碰撞、跌倒、误食等安全问题,而护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护理观念,对此防范不足,也没有向患者做好说明工作和帮助工作。
加上眼科护理人员不足,流动性较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思维模式固定,对于新技术、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差,在遇到紧急事件时不能及时做出应对,导致患者健康受损。
对于领导层而言,部分领导不能意识到眼科围术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防护设备缺乏,投入力度不足,未能广泛开展护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2.2医护缺少沟通因为患者失明或失聪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沟通交流能力,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了解患者内心所需,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部分患者因难以接受自身障碍而容易存在孤僻、抗拒治疗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帮其重拾信心,以乐观心态面对临床治疗;由于部分医护人员认为和患者之间无任何关系,所以对患者态度冷漠,缺少关心,难以实现良好的沟通效果,导致原本就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更加抗拒临床治疗。
2.3感染风险因素感染因素是护理工作当中一个影响护理质量比较严重的因素,导致出现感染的原因也较多。
眼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眼科护理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常见问题。
以下是一些问题及可能的对策:1. 感染风险:•问题:患者眼部容易感染,尤其是手术后。
•对策:加强手部卫生,使用无菌技术进行眼科操作,确保手术器械和环境的无菌性。
2. 病人舒适度:•问题:患者可能在治疗、检查或手术中感到不适。
•对策: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解释过程,提供适当的麻醉或镇静,确保患者舒适。
3. 眼睛干涩:•问题:在治疗或手术中,患者眼睛可能感到干涩。
•对策: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润滑眼药水,定期提醒患者闭眼休息,保持眼部湿润。
4. 患者教育不足:•问题:患者可能不了解眼科疾病或治疗。
•对策:提供清晰的患者教育材料,解释疾病的病因、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对眼科护理的理解。
5. 医护沟通不畅:•问题:医护人员之间沟通不畅,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
•对策: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机制,使用标准化的沟通工具,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理解。
6. 护理流程不规范:•问题:护理流程可能不规范,存在差异性。
•对策:建立标准的眼科护理流程,进行培训和持续教育,确保医护人员对操作流程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7. 药物管理问题:•问题:药物管理不当,如用药剂量错误、用药时间不准确。
•对策:建立严格的用药管理制度,进行双人核对,使用标准的药物管理流程。
8. 患者隐私保护:•问题:在治疗或手术中,患者的隐私可能受到侵犯。
•对策:确保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的保密,采用合适的隐私保护措施,如屏风、病房隔离等。
以上对策应该结合具体的护理场景和眼科疾病类型进行调整和实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舒适和满意。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及防范的要点发布时间:2021-12-27T02:09:35.42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3期作者:蔡璐璐 1 林依丽 2 倪瑞丽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正确认识眼科护理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并做好风险规避蔡璐璐 1 林依丽 2 倪瑞丽通讯作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医院上海 201803 [摘要]目的正确认识眼科护理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并做好风险规避,提升患者满意度、护理有效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方法选取眼科患者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方法),每组的人数各占 60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眼科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质量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观察组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在采用了缺陷防范护理措施后,显著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从而提高了眼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 眼科护理;护理缺陷;防范要点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眼睛是人体很重要的器官,如果眼睛失明,将大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
因此,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就更高,在进行疾病治疗过程中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各方面都要有全面的了解。
本次研究通过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眼科疾病护理,来观察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具体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主要调查对象是医院就诊的 120 例眼科住院患者,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后,对两组的资料进行归纳和对比分析,其具体的资料如下所示,见表 1:根据图表可以得知,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一般资料的对比时,其并无差异统计学意义,且P<0.05。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防范和缺陷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护理缺陷,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护理防范对策。
方法:将对眼科护理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共选取344例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日常护理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同时分析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护理缺陷问题,以此为依据制定护理防范对策。
结果:经过对41例护士的护理情况分析来看,其中存在的护理缺陷以查核制度不明确、医护沟通不足、医护风险意识薄弱、护患之间缺少人文关怀。
结论:眼科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存在较多的护理缺陷,应重视针对具体护理缺陷实施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眼科;护理缺陷;护理防范引言:眼科疾病类型较多,如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炎等,无论哪一种眼科疾病均会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眼科临床护理中要重视加强护理干预,帮助提高护理质量。
不过据实际情况分析来看,眼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有一定的护理缺陷,容易给护理工作带来护理隐患,基于此当前眼科护理管理部门应重视该问题,深入总结、分析护理缺陷,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帮助持续提高眼科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344例眼科患者进行深入分析,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包括187例男性和157例女性,年龄18~69岁,平均(38.6±3.7)岁。
纳入条件:在诊断后确认患者符合眼科疾病诊断标准;患者不存在交流沟通障碍情况。
1.2方法对344例眼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统计眼科护理缺陷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防范对策。
2 结果在对344例眼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后确认共出现32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9.3%;护理缺陷以查核制度不明确、医护沟通不足、医护风险意识薄弱、护患之间缺少人文关怀。
表1 眼科护理缺陷分析(%)护理缺陷例数占比查核制度不明确1340.62%医护沟通不足825%医护风险意识薄弱515.62%护患之间缺少人文关618.75%怀合计32100%3 讨论眼科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在本次回顾性研究中针对眼科中的护理缺陷进行了简单分析,从研究结果中表1可见,护理缺陷较多且复杂,具体如下:①查核制度不明确:对于眼科护理工作来说,应当严格谨遵医嘱进行开展护理工作,但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因查核制度不明确而导致的错误问题,容易引起不良事件,如出现药物用量错误、药名错误。
浅谈眼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指对患有眼部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
这个领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不慎感染、误食毒物、意外伤害等,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对策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首先,眼科护理中最常见的安全隐患是感染。
由于眼部是非常敏感和易感染的部位,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的侵袭。
为了防止感染,护士需要做好手卫生,包括经常洗手、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少细菌的传播。
同时,要保持操作场所的清洁,并定期对设备和器械进行消毒,确保无细菌滋生。
其次,眼科护理中还存在误食毒物的风险。
有些患者可能会误将眼药水或其他眼部治疗用品当作口服药物,导致误食毒物。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教育,告知他们使用眼药水或其他药物的正确方法,并将药物和治疗用品储存在患者不能触及的地方。
此外,护士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误食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并告知医生。
此外,意外伤害也是眼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比如,护士在给患者进行眼部操作时,可能会不慎对患者的眼睛造成伤害,如刮伤或扎伤。
为了预防意外伤害,护士在进行操作前应对自己的技能和知识进行充分的自我评估,确保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
此外,还需要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姿势,固定好患者的头部和四肢,以防止突然的动作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
最后,眼科护理中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有些患者由于害怕眼部操作或恐惧医疗环境,可能会产生焦虑或恐慌情绪。
为了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并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心理疏导方法,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慌。
综上所述,眼科护理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感染、误食毒物、意外伤害等。
护士需要通过加强手卫生、做好操作场所的清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感染。
在防止误食毒物方面,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教育和观察,并定期检查和储存药物和治疗用品。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及防范的要点摘要:目的:探讨目前眼科护理时可能存在问题和主要防范要点,有效减少护理中存在问题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就医安全。
方法:选择我院 2018-2019 年度住院的 66 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上需要认真考虑护理方面存在问题并及时做出改进。
对照组患者就是按照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然后分析这两组患者对在院治疗时间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结果:经过进行相关护理之后研究组 33 名患者普遍治疗时间为4.5±1.3,患者满意程度为 95.3±0.2。
通过数据比较得知研究组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 P<0.05。
结论: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在眼科护理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对于在护理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眼科护理;护理缺陷;防范要点随着人们对于护理质量要求的提升,眼科护理工作中,对于护理缺陷事件的容忍度下降,护理缺陷事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护理,严重的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必须在眼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护理缺陷事件的防范,以提升科室护理质量[1]。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篇文章主要选择我院 2018-2019 年的 66 名患者做出具体分析,将这 66 名人员分别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33 人。
在实验组中有 22 名男性和 11 名女性。
这些患者年龄在 14 到 39 岁之间,平均年龄大约在 24.5±6 岁,在这些患者之中其中青光眼患者有 16 名,白内障患者有 6名,视网膜脱落患者有 11 名。
在对照组中有 20 名男性患者和 11 名女性患者。
年龄范围在 15 到 38 岁之间,平均年龄大约在25.0±4.5 岁之间,在这些患者中青光眼患者15 例,白内障患者 6 例,视网膜脱落患者12 例。
这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其他各项均无统计学意义。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及防范的要点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眼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缺陷,及时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方法通过医护工作者的实践工作,对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认识和提醒,及时提出防范要点,确保提高护理质量。
结果有利于完善医护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帮助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
结论在医护工作中,建立合理有效并且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并且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
关键词:眼科护理;护理缺陷;防范在眼科护理工作当中出现问题主要是给医护工作人员在护理时出现问题做出指责和问题解决。
因为如果护理中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对于患者身体安全造成一定损害,造成很大后果。
所以对于眼科护理工作当中应当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能,只有这张才可以不断减少医疗方面纠纷。
1 护理缺陷1.1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最常见的是临床护士在用药期间,未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而造成差错的发生。
如在为病人发口服药时,未核查病人的腕带与床头卡、服药卡是否相符,只叫床号,不叫姓名,就把药发给了病人,结果造成病人吃错药的现象,这种现象较为常见;也有个别护士在为病人输液时,既不喊床号,亦不叫姓名,凭着自己的感觉就给病人输液,造成相邻病床之间交叉输错液体现象;还有某些护士在为病人点眼药水时,不仔细核查左右眼,导致点错眼的现象。
这些差错的发生都是由于护士在进行治疗中违背了操作规程,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所造成的。
1.2未专心致志地工作。
上班时间精力不集中,人在心不在;或者是边干活边聊天,把病人反映的情况抛在一边,该测的体温未及时测,该量的血压未及时量,该发现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该向医生汇报的未及时汇报。
结果使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导致差错的发生。
1.3专业技术不熟练。
因未能正确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操作方法,未掌握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而造成失误及差错的发生。
如有些新上班的护士在为角膜溃疡病人点眼药水时,操作手法太重,按压到眼球,轻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重者加重了病情,延长了治愈时间而造成差错的发生;还有的护士在为病人做泪道冲洗时,因操作不熟练,损伤了周围组织,造成差错的发生。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眼部疾病进行诊疗和护理的重要工作。
在眼科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面对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医疗设备的安全、患者的安全、职业暴露等问题。
未能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伤害,因此对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防范对策至关重要。
1. 医疗设备的安全问题眼科护理中使用的医疗设备有眼镜、验光仪、角膜地形图、超声乳剂、眼底摄影仪等。
这些设备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存在质量问题,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例如眼睛感染、角膜损伤等。
2. 患者的安全问题眼科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导致视力受损,需要在就诊过程中接受医护人员的帮助。
一些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不良行为,如情绪波动、不配合治疗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3. 职业暴露问题眼科护理中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如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眼泪、眼部分泌物以及手术时的血液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医护人员感染。
在眼科手术中还面临激光等辐射的危害。
1. 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对于使用的眼科医疗设备,要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的使用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事故。
2. 强化患者安全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安全准入机制、安全护送制度、安全救护措施等。
特别是在对视力受损患者的护理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 加强职业暴露风险防控医护人员要加强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规范操作程序,戴好防护装备,及时处理暴露事故。
对于需要进行激光手术的医护人员,要加强辐射防护,保护自己的健康。
4.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眼科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医院应定期组织眼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潜在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一项重要的专业工作,涉及到对患者眼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眼科护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能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影响。
本文将对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存在着一些设备不安全的因素。
眼科手术所使用的器材较为复杂,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患者眼部损伤,甚至失明。
为了防范这一问题,应加强护士的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护士在使用手术器械时应仔细检查器材的完整性和清洁程度,确保器材安全可靠。
眼科护理中的防感染措施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眼部是一个易受感染的部位,因此在眼科护理中必须要加强感染防控工作。
护士应做好自身个人卫生,勤洗手、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避免将细菌带入患者眼部。
护士应做好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工作,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状况,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眼部清洗和局部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眼科护理中存在一些药物不安全的因素。
眼科护理中常常会使用一些眼药水和眼药膏等药物来治疗患者的眼部疾病。
如果使用不当,这些药物也可能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
护士在使用眼药物时必须要仔细查看药物的使用说明和剂量,避免给予错误的药物或剂量。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药物过敏史和其它慢性病情况,以避免给予不适当的药物。
眼科护理中还存在一些患者安全相关的因素。
眼部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视力受损或失明,因此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避免患者摔倒或碰伤。
护士还要做好对患者的宣教工作,告知患者眼部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眼科护理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会对患者的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防范这些问题,护士应加强自身的培训,确保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要加强感染防控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药物的使用,要仔细查看使用说明和剂量,确保给予正确的药物。
还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眼部疾病。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及防范周文玲谭婕葛伟龚艳苏娟张帆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并提出防范措施。
方法:结合湖北省三级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评审标准,整理近两年我科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通过分析我科的护理缺陷主要有: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欠缺,护理沟通不到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欠缺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结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享受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眼科护理;护理缺陷;防范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19.060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医院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又由于眼科疾病的特殊性,眼科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也增大,分析眼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对提高护理人员应对风险能力和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尤为重要。
眼的结构精细,即使轻微的损伤都能引起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1]。
本文针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与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及原因分析1.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1)错误执行医嘱。
执行医嘱不认真,致药名、剂量、给药方法等错误,如点眼药时没仔细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眼别、药名导致用药错误。
(2)执行错误医嘱。
如为糖尿病患者输入葡萄糖液。
(3)配药环节失误。
如未认真检查药品质量,未发现输液瓶内有微粒,不了解配伍禁忌,致药液混浊,造成浪费。
1.2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欠缺眼科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所以在其住院期间容易发生摔伤、坠床、跌倒及误食等相关的安全问题[2,3]。
护理人员应有较高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保证患者安全。
1.3护患沟通不到位(1)患者存在明显的生理障碍,如耳聋、失语、失明等影响护患有效沟通。
(2)患者角色行为异常,表现为对患者角色厌倦、悲观、绝望、不敢面对疾病、拒绝与人沟通。
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官器官之一,眼科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眼科护理中存在着一些风险,如果不得当处理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
专业的眼科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1. 传染病风险:在眼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传染病的潜在风险。
使用不干净的眼科器械或未消毒的眼科设备可能会传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导致患者感染。
2. 误诊风险:在眼科护理中,由于患者症状的隐蔽性和多样性,医护人员有可能出现误诊情况,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治疗方法选择不当风险: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患者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果医护人员选择不当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或出现并发症。
4. 护理操作不当风险:眼科护理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患者的眼部组织,导致患者视力减退或其他不良后果。
5. 护理材料不适用风险:使用不适用的眼科护理材料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对策分析
1. 严格执行防感染措施:眼科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洗手、消毒器械、使用无菌产品等措施,确保眼科护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2. 提高医护人员的眼科知识和技能:提高眼科护理人员的眼科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对眼科疾病的诊疗能力,减少误诊风险。
3. 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法:眼科机构应该建立规范化的治疗方法,制定详细的治疗流程,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4. 加强护理操作培训:眼科护理人员应接受专业的护理操作培训,熟练掌握眼科护理技能,确保护理操作安全、准确。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医疗健康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和危害。
因此,加强对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防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常见不安全因素1.医疗设备故障:眼科医院和护理机构中使用的许多设备都是高精度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
2.危险物品的使用:眼科护理中需要使用一些危险物品(如化学试剂、手术刀等),如果不正确使用或不妥善存放,就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
3.医护人员自身的疏忽: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由于疲劳、情绪波动或其他原因,疏忽了某些操作,这也可能带来患者的伤害。
4.患者自身原因: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5.环境因素:眼科护理中的操作一般都需要在室内进行,如果室内环境不良,如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也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
二、防范对策1.加强设备维护:眼科医院和护理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加强危险物品管理:眼科医院和护理机构需要对使用危险物品的人员进行培训,并制定明确的使用和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危险物品的使用和存放。
3.强化医护人员的操作训练:医护人员需要接受严格的操作训练和考核,并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防止因个人疏忽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4.加强患者的观察和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5.维护室内环境良好:眼科医院和护理机构需要定期对室内环境进行检测和调整,确保室内温度、湿度等不超过正常范围,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三、结语眼科护理是一项细致、复杂和繁琐的工作,必须要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防范,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医护人员也需要时刻保持领悟、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切实履行好职责,确保眼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眼科护理是指在眼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的一种专科护理工作。
眼科护理工作涉及到眼部特殊解剖结构的护理和复杂的治疗技术操作,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安全因素。
本文将对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1. 技术操作不规范眼科护理中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技术操作,如眼部洗涤、眼压检测、眼药物给予等。
如果护士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眼部损伤、感染等不良后果。
2. 眼部感染风险眼科患者通常存在眼部感染的风险,如结膜炎、角膜炎等。
在眼科护理过程中,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可能导致眼部感染的发生。
3. 护理环境不清洁眼科疾病对护理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保持较高的清洁度。
如果护理环境不清洁,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眼部感染。
4. 患者眼部疼痛和不适眼科患者通常伴有眼部疼痛和不适,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合作度。
如果护士在进行眼科护理时没有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可能会导致患者情绪波动,影响护理效果。
5. 护士自身的健康风险眼科护理需要长时间站立、注视和精细操作,对护士的身体和眼睛会产生一定的负担。
如果护士本身存在健康问题,可能会加剧其身体负担,增加工作风险。
1. 规范技术操作护士在进行眼科护理操作前,应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和规范操作指导,确保操作规范。
要注意洗手和佩戴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污染眼部。
2. 加强感染控制在眼科护理中,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如定期消毒器械、严格隔离患者、避免传播病原体等,确保患者眼部的清洁和健康。
3. 提高护理环境的清洁度眼科护理环境应保持清洁,避免灰尘和污染物的存在。
护士应定期清洁护理工具和器械,保持护理环境的清洁度。
4. 缓解患者的眼部疼痛和不适护士在进行眼科护理时,要注意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眼部疼痛和不适。
可以通过给予眼用药物、冷敷、刺激眼部表面等方式缓解患者的不适。
5. 关注护士的健康问题护士在进行眼科护理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及防范周文玲谭婕葛伟龚艳苏娟张帆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并提出防范措施。
方法:结合湖北省三级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评审标准,整理近两年我科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通过分析我科的护理缺陷主要有: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欠缺,护理沟通不到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欠缺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结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享受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眼科护理;护理缺陷;防范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19.060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医院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又由于眼科疾病的特殊性,眼科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也增大,分析眼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对提高护理人员应对风险能力和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尤为重要。
眼的结构精细,即使轻微的损伤都能引起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1]。
本文针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与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及原因分析1.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1)错误执行医嘱。
执行医嘱不认真,致药名、剂量、给药方法等错误,如点眼药时没仔细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眼别、药名导致用药错误。
(2)执行错误医嘱。
如为糖尿病患者输入葡萄糖液。
(3)配药环节失误。
如未认真检查药品质量,未发现输液瓶内有微粒,不了解配伍禁忌,致药液混浊,造成浪费。
1.2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欠缺眼科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所以在其住院期间容易发生摔伤、坠床、跌倒及误食等相关的安全问题[2,3]。
护理人员应有较高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保证患者安全。
1.3护患沟通不到位(1)患者存在明显的生理障碍,如耳聋、失语、失明等影响护患有效沟通。
(2)患者角色行为异常,表现为对患者角色厌倦、悲观、绝望、不敢面对疾病、拒绝与人沟通。
(3)护理人员缺乏爱心及沟通技巧,沟通不够,缺乏技巧,如患者询问药物时,态度生硬地进行指责。
1.4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欠缺未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2防范措施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2.1.1接到医嘱后仔细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将医嘱输入电脑时注意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及剂量,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由于眼科老年患者居多,服药种类也多,在服药过程中易发生错服或漏服、误吸等安全隐患。
有研究表明[4],54%老年住院患者曾发生过忘记服药,25%患者曾有不能按时服药的现象,28%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曾发生丢失、撒落药物的现象,47%老年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曾发生过呛咳。
所以我们为患者发放口服药时应做到“送服到手,看服到口,不服不走”。
对于眼科患者,我们点眼药或进行术前准备时,还要注意核对眼别。
2.1.2对于有疑问的医嘱,应及时与医师确认清楚,并监督其重新开写,直至开写出规范合格的医嘱后才签名执行。
2.1.3在经常执行操作的地方给予警示,如在治疗室张贴药物配伍禁忌、三查七对等内容。
2.2严格执行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2.2.1患者住院期间应及时评估患者有无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
对跌倒、坠床风险评估≥3分的患者,责任护士须及时采取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并填写《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上报至病区护士长,病区护士长要及时查看并督导措施落实情况,并将资料科内留存。
对跌倒、坠床风险评估≥5分的患者,由责任护士填写《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上报至科护士长,并进行院内网报,一份科内留存,一份由护理部在网上收取信息。
2.2.2对高危患者重点防护,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体弱、偏瘫患者应加床栏,并留家属陪护。
2.2.3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预防跌倒、坠床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2.2.4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病房环境,保持地面清洁干燥,病区通道通畅,安全设施完好。
2.3加强护患沟通2.3.1对存在生理障碍及年龄较大的患者,注意患者非语言性信息的流露,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体态、姿势、手势,随时严密观察,从而获取准确的信息,实施恰当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3.2对于行为异常的患者安排与开朗的患者同一病房,并主动与其交流,多为其做疾病健康宣教,抓住一切与患者沟通的机会,并掌握沟通的技巧。
正确运用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作者单位:434000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周文玲:女,本科,护士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张林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科护理人员22名及2006年2月 2011年2月我科门诊输液室收治的10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006年2月 2008年12月收治504例患者不实施护理风险管理,2009年1月 2011年2月门诊输液室收治的521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投诉情况及满意度,同时对护理人员的睡眠状况及焦虑情绪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护理投诉情况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焦虑情况明显减轻,与实施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不仅有助于降低门诊输液室护理投诉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而且对于改善护理人员睡眠及焦虑情绪大有裨益。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风险管理;满意度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19.061风险管理是指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通过对风险进行量度、评估和制定应变策略,从而将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具体而言,主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监控等一系列工作进行防范风险的管理工作[1]。
我院自2009年以来将风险管理思想引入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通过早期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及时改正及处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作者单位:401320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张林:女,本科,护师1.1一般资料我院属于区级医院,门诊输液室现有床位37张,共有护理人员22名,均为女性,年龄21 45岁。
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6名,护士10名。
学历:本科3名,大专14名,中专5名。
选取2006年2月 2011年2月我科门诊输液室收治的10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0例,女525例。
平均年龄(29.5ʃ14.2)岁。
对2006年2月 2008年12月收治的504例患者不实施护理风险管理,2009年1月 2011年2月收治的521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通,是护患有效沟通的关键。
2.3.3为患者进行疾病健康宣教时,耐心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病因及注意事项等,并为其发放疾病宣教处方。
2.3.4加强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其业务修养,掌握沟通技巧。
注重心理因素在沟通中的作用:(1)与患者谈话时注意语言的针对性、教育性、通俗性,同时注意安慰性语言、礼貌性用语的运用。
(2)学会倾听,全神贯注面带微笑,表情平和,不随意发笑、点头或打断患者谈话,注视对方眼睛,保持一定的距离。
2.4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我科落实了许多人性化护理服务:(1)便民措施(提供针线并缝补)。
(2)为病床设置护栏。
(3)为无家属的患者及活动不便患者订饭、买饭、代交住院费、代结账。
(4)制定专科检查流程图,并统一安排专人陪检。
(5)正确处理好护理员、患者亲友、护士完成生活护理的问题,明确护士的责任和职责。
(6)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
(7)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及报刊,让患者能了解疾病的护理流程,更好地配合治疗。
(8)建立出院患者回访制,广泛听取意见,提高服务质量。
(9)提供出院眼药温馨指导卡,让患者知道出院后用药的方法。
在服务理念上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做好细节服务,各尽其职,充分发挥护士的特长和优势,合理安排工作,通过在服务规范、服务设施、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便民措施等环节,使各项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无形中得以顺利开展。
3小结围绕护理质量管理和护理安全的要求,发现各个护理环节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使护理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为患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和安全的治疗及护理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5,6]。
我们应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享受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1]惠延年主编.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刘鲁霞,姜红,邹红.眼科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11):2964-2965.[3]曾梅菇,黎少珊,刘瑞玲,等.眼科门诊病人医疗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10):2557-2558.[4]姜青丽,陈桂云,吴云燕.健康教育在眼科病房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1,7(2):148.[5]黄秀英,辛明珠.临时合同护士的科学使用与管理[J].家庭护士,2007,5(17):49-51.[6]吴芳壮,应燕萍.154例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361-363.(收稿日期:2012-04-23)(本文编辑王亚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