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祸为史上最烈吗(1)
- 格式:ppt
- 大小:67.59 KB
- 文档页数:37
□钟小安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多次宦官秘书擅权干政乱朝为患的现象。
宦官又叫太监,是除了皇帝、后妃、宫女外,在后宫中走动的一类奇特的人,即被阉割后的男人。
太监本为官名,“太”指皇帝,“监”有督察、帮助之意,故太监亦名宦官。
宦官与上述几种人共同构成了后宫成员。
从数量上说,宦官仅次于宫女,有些朝代宦官人数甚至比宫女还要多。
明朝后期宦官“多如蚁阵”,最多时达十万之众,《日下旧闻考》记载:“都人生子,往往阉割,觊为中官,有非分之福。
”譹訛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政权统治人口约一百万左右,却有宦官近二万人。
就宦官的绝对数量而言,南汉大约只逊于明代。
就宦官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而言,南汉则开创了前朝后代绝无仅有的特例,堪称中国历史之最。
譺訛一、宦官秘书擅权干政的历史溯源宦官因为是皇帝的忠实仆人,其中一部分人从事的是内廷秘书事务,宦官秘书由此在宫中得势,所以官员不敬重宦官就有不敬重皇帝的成分。
据记载,“刘祜因为宦官江京,当初奉派到清河宾馆(清河邸)迎接他入宫即位,认为江京有功,封都乡侯(当时前往官邸迎接的是邓骘,江京不过是邓骘手下);封李闰当雍乡侯。
二人一齐当寝殿侍奉宦官(中常侍)。
江京兼皇后宫总管(大长秋),跟另外一位寝殿侍奉宦官樊丰、宦官总管(黄门令)刘安、宫廷花园器具管理官(钩盾令)陈达,以及刘祜的奶娘王圣、王圣的女儿伯荣(姓不详),结成一条阵线,奔走内外,互相比赛奢侈、贪污、残忍、凶暴。
尤其是伯荣,随随便便出入皇宫,毫无禁忌,大规模从事奸恶勾当。
”譻訛宦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受刑后的犯人是宦官的一个来源。
在北魏,当时宦官的唯一来源就是受刑后的犯人。
因此,人们称宦官是刑余之人。
唐太宗以后,把犯人变成宦官的事例逐渐减少,张廷玉等编著的《明史》记载,明代只有怀恩是因株连受刑为宦的。
譼訛2.阉割幼童为宦官属于另一种来源。
明代朝臣剿平南部少数民族的反抗后,多次阉割其幼童供给朝廷,理由是剪其逆种,防止他们再次叛乱。
【明朝历史】明朝最残忍的诛十族血案在公元1403年的一场血雨腥风中,明成祖朱棣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成功地夺取了皇位,如愿当上了皇帝。
建文帝不知所终,建文朝的遗臣们面对旧君新主,也都做了不同的选择。
有的自杀殉难,有的投身新主,还有一些大臣退隐山林,从此销声匿迹……(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
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
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17岁迎娶徐达长女,21岁带着金成祖像册金宝就藩北平。
40岁以“靖难”名义兴兵,四年后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了大明江山,在位22年,改年号为“永乐”,谥号“文皇帝”,庙号“太宗”,世宗改“太宗”为“成祖”,死后葬于长陵.)朱棣篡位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那些曾经反对他的人进行疯狂的报复,无所不用其极。
朱棣从他父亲朱元璋那里继承的除了雄心壮志、文韬武略外,还有残暴和苛刻。
他对建文朝不肯与自己合作的大臣们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掀起的血雨腥风就像一大片乌云漂浮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不散。
建文帝的主要谋士黄子澄和齐泰都被“族诛”。
朱棣对抵抗最为坚决的铁铉恨之入骨,命人割下了他的耳鼻,又砍碎他的身体,将其杀死。
更令人切齿的是,朱棣还将这些建文忠臣的妻女发往教坊司,充为官妓,任人凌辱。
不过,比起一个叫方孝孺的遭遇来,这些忠臣还不是最惨的,方孝孺居然被诛了十族,最为惨烈。
故事还得从朱棣的军师姚广孝讲起。
当年朱棣挥师南下的时候,他最依赖的谋士姚广孝送他到郊外,跪地向他请求:“方孝孺是个才学出众的人,当我们取得胜利的时候,他肯定不会降服于您,但请您不要杀他。
杀了他,那么天下的读书种子就没有了!”朱棣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
后来朱棣进入南京城的当天,方孝孺就被捕下狱。
朱棣即位时要拟即位诏书,朱棣想到了让方孝孺写,来装点门面。
朱棣便召方孝孺上殿草拟即位诏书,然而此事的发展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生命的长度无法掌握,生命的宽度却可以扩展,那是因为生命中有了闪光的亮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他是明史上最为了不起的太监比郑和还要厉害导语:怀恩,明代著名宦官,宣德初年,因族兄兵部侍郎戴纶一案株连,从小便被阉割,送入宫中为宦官,赐名怀恩。
他任事恭谨,后来被成化帝提升为司怀恩,明代著名宦官,宣德初年,因族兄兵部侍郎戴纶一案株连,从小便被阉割,送入宫中为宦官,赐名怀恩。
他任事恭谨,后来被成化帝提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廉洁不贪、性格耿直,识义理,通典故,遇事常能以先朝的典故来进谏。
明孝宗幼年时期几度危难,经怀恩调护,才得以保全。
弘治元年(1488年)闰正月二十八日,为了表彰其功德,明孝宗特批为他建造显忠祠。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下他的故事。
一、不信鬼神,胆识过人。
怀恩有过人之胆识,不迷信鬼神。
《明史·五行志》记载,成化十二年(1476),京师天变,“有物金睛修尾,状如犬狸,负黑气入窗,直抵密室,至则人昏迷”,以致遍城人心惶惶。
一天,宪宗上朝,奉天门的侍卫们闻怪物之事而一片哗然,纷纷抛下成化帝而四下逃散,只剩下怀恩一人,镇静地护持着成化帝。
二、性情耿直,刚正不阿。
《明史》记载着怀恩敢于保护朝中正直大臣的事情,说有个叫阿九的宦官,因其兄担任京卫时犯了罪,被刘大夏笞打责罚,从此,阿九便怀恨在心,蓄意报复。
有一天,他向宪宗诬告,将刘大夏打入诏狱大牢。
后来怀恩知道情况后,不顾自身安危,拼死力救,才救出刘大夏。
当时汪直掌管西厂,梁芳、韦兴等人,亦很得宠,祸乱朝纲。
员外郎林俊不顾生死,上书弹劾梁芳及僧继晓,结果却逮下诏狱,宪宗为梁芳等人谣言迷惑,便想处死林俊。
怀恩得知情况后,不惜触犯圣颜,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专权太监王振敢把皇帝卖给敌人导语:史学家称明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
他本来是一个失败的教书先生,却自阉进宫,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史学家称明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
他本来是一个失败的教书先生,却自阉进宫,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开始擅权,结党营私,干涉朝政,揭开了太监帝国的序幕。
为了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根本不知作战为何物的他,怂恿皇帝亲征来犯的也先,结果是皇帝做了俘虏,自己搭上了性命。
在中国帝王史上,宦官专权误国的历史几乎涵盖了整个帝王史的漫长历程,基本没有或者很少有这种情况的朝代只有两个,而且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就是元朝和清朝。
元朝因为对汉族的文化吸收很少,宫中大多使用功臣贵族子弟侍卫,宦官数量很少,地位更是卑微,所以元朝基本没有宦官之祸。
而清朝离明朝太近了,明朝宦官祸国害民直接导致了明朝的败亡,给清朝的教训也是太深刻了。
加上清朝皇帝几乎没有太昏庸的,至不济也是中等的君主,而对宦官的管理可以说是最严格的。
只有慈禧太后用了几个得宠的宦官如安德海、李莲英等,也不过是窃取些威势,聚敛些金银而已,对国家政务却不敢染指。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很善于借鉴前朝失败教训的人,他建国以后,鉴于历朝历代因宦官而王国灭家的经验教训,对宦官限制极严,曾立下规章制度,不许宦官读书识字,不许宦官兼任外臣文武衔,不许穿戴外臣所穿戴的冠服,品级不得超过四品等。
还在官门挂一块高3尺的铁牌,上面刻有"内臣即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几个大字。
朱元璋确实对宦官管制很严,曾有一位作镊工的老宦官,服事朱元璋几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宦官刘瑾刘瑾是明代最值得注意的太监。
一方面,在他当权期间,制度为之大变,“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居内阁上”①。
另一方面,他执政所包含的内容,比他之前的王振和他之后的魏忠贤都要丰富得多,史家对刘瑾执政也要比对魏忠贤、王振专制更加重视。
“八虎”之首景泰二年(1451),陕西兴平县一个姓谈的农民家中,生下一个男儿,几年以后,他被净身送入宫中,投靠一刘姓太监,按照当时的习惯,改姓刘,这就是刘瑾。
关于刘瑾在孝宗以前的活动,记载甚少。
或曰,他在内臣李广引荐下,选入东宫,侍奉皇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武宗②。
也有说他曾“坐内臣李广奸党充南京海子口军,夤缘起用。
乾清宫灾,复发配,又召回佥书”③。
在朱厚照的周围,有八个对他有影响的太监,即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和刘瑾。
朱厚照即帝位,这些人立即受到重用,称八党或“八虎”。
或去高凤,张永改张兴,称“七党”。
刘瑾任钟鼓司太监、不久,升为内宫监太监,总督团营。
正德元年(1506)六月,提督十二营操练。
“八虎”以游戏引诱武宗,日进鹰犬、歌舞、角觝等,又引导武宗微服出宫,把武宗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这一点很为外朝官僚忌讳和反感。
由英国公张懋领衔,五府六部等衙门官联名上疏谏劝武宗,工科给事中陶谐也因灾陈言:“陛下当夙夜恐惧,增修德政,以回天意。
奈何视为泛常,倾耳于太监丘聚、魏彬、马永成之流。
”①陶谐的疏中未专门提到刘瑾,显然,这时刘瑾的权势尚未显赫。
刘瑾的才干高于其他人。
王鏊《震泽纪闻》中有两段记载,一段说,刘瑾“不甚识文义,徒利口耳”。
一段说,刘瑾“少狡狯,颇识字书,略知古今,特称为利嘴耳”。
不甚识文义和颇识字书,有些矛盾,利嘴则是一致的,这是刘瑾的一个特点,在他后来的官场中大有用场。
刘瑾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有强烈的权力欲,“尝慕王振之为人,在孝庙时愤郁不得志,每切齿”②。
群臣的弹劾给刘瑾创造了机会。
他对其他宦官说:“使瑾入司礼,可使科道结舌,文臣拱手。
明代宦官,一直是明史研究的一个热点。
最早的论述,多出日人之手。
1949年以前,这个领域的研究只能算是略为着墨,多属杂谈、简说性质,刊载于通俗读物上,以飨一般读者。
第一部具有较大影响的专著是丁易的《明代特务政治》(中外出版社,l950年;群众出版社,l983、2008年;中华书局,2006年)。
此后,台湾学者有一些研究,但数量不多。
进人上世纪80年代,国内学界对这个议题开始关注,进入了一个研究的繁荣期。
就其成果而言,仅据笔者搜罗所及,有关论著即不下二百篇(部)。
一有关明代宦官的著作研究明代宦官的著作,当首推丁易所著《明代特务政治》,这是第一部研究明代宦官的专著。
该书写作于1945至1949年之间,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者为了“影射”的需要,以特务政治作为书名。
该书所设定的论述框架及对明代宦官的一些主要评价,至今罕能突破,这也是它一再刊印的根本原因。
在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冷淡期后,明代宦官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在最初的阶段,以王春瑜和杜婉言的成果最为突出。
他们先后合作译注了《明史·宦官传》中的刘瑾、魏忠贤二传(中华书局,1983年),编写了《明代宦官与经济史料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6年),并写作了《明朝宦官》(紫禁城出版社,1989年)。
后者是第二部研究明朝宦官的专门著作,后来收入王春瑜个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再版时内容有所增加,主要是新增宦官小传43个,总计达58人。
该书还附有“明朝宦官事例”,其实也都是宦官传。
其他论著还有卫建林的《明代宦官政治》(山西人民出版社,l991年;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增订版)、何伟帜《明初的宦官政治》(香港网上电子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初版;香港文星图书公司,2002年增订版),均以“宦官政治”为矢的,但创新性内容不多,未能出丁易的范围。
温功义《明代宦官和宫廷》(重庆出版社,l989年第l版;2000年第2版)、《明代宦官与三案》(重庆出版社,2004年),注重叙述的“娓娓道来”,学术性稍弱。
明朝的宦官制度
宦官任职机构膨胀,宫廷中设有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12监。
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4司及兵仗、银作等8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各设专职掌印太监。
宦官人数激增,至明末多达数万之众。
英宗时,掌权宦官王振网罗部分官僚为党羽,形成阉党,开明代宦官专政先声。
此后,宦官之祸迭起。
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
他们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巧取豪夺,屡兴大狱,加剧了明朝政治上的腐败,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扩展资料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较严,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压低其官阶,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并悬铁牌于宫门上,明示不许干政的警戒。
从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
皇帝亲信的太监经常被派出巡出洋,担任监军。
永乐十八年(1420)设东厂,由宦官执掌,从事特务活动,诸事直接报告皇帝。
宣宗时,改太监不得识字的祖制,在宫内设内书堂。
令学官教授小太监识字。
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外另设西厂,以宦官任提督,加强特务统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宦官
1。
试论明代宦官专权的特点摘要:明代宦官专权在中国历代的宦官祸患中表现出其独特的特点,在政治权力上上完全依附于皇权、形成于明代的文官制度的改革变异、与士大夫即斗争又相互利用,甚至作为一种特务机构而存在,在经济上控制明代经济的各方各面,对明代造成了深重社会影响。
关键词:明代、宦官、专权、皇权、士大夫、特务、经济中国古代宦官专权屡见不鲜,但也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言:“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
”①明代大儒黄宗羲也说过:“阉宦之祸,历汉、唐、宋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明之为烈也。
”②可见明代宦官专权实甚于他朝,所以探究明代宦官专权的特点就更显得尤为必要。
因而本文拟从专制皇权的衍生、形成原因、与士大夫的关系、特务司法统治以及经济控制等几个方面分析明代宦官专权的特点。
一.对专制皇权的完全依附宦官之祸如唐一代,“宦官专权期间十个皇帝(不含德宗),为宦官所立的有7位(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为宦官所杀害的有 4 位(顺宗、宪宗、敬宗、文宗),昭宗还曾为宦官所囚禁”。
③犹如唐宪宗时,内常侍陈弘志杀害宪宗于中和殿,接着,大宦官梁守谦等立太子为帝,此即穆宗。
④相比于太阿倒握,主仆异位的唐代,明代专权宦官之如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虽不可一世,然完全是依仗皇权而已,虽然能通过司礼监执掌机要,却只是“假皇权以肆虐的奴才”只不过投其所好以弄权,如“(天启帝)每引绳削墨时,忠贤辈辄奏事。
帝厌之,谬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
‟忠贤以是恣威福惟己意。
”⑤一旦他们罪行暴露或有违圣意,立时落马,如张永夜“奏(刘)瑾不法十七事……遂执瑾。
”⑥可见明代宦官专权成也皇权,败也皇权,完全依附专制皇权。
二.形成于明代制度改革关于宦官专权形成的具体原因,历代各有不同。
东汉时,幼主登基,外戚乱政,皇帝重用宦官以夺权,演成宦官弄权的局面。
及唐时,宦官掌管禁军,取得了执掌机要的权力,因而为祸朝堂。
明立国之初,朱元璋就吸取历代教训,“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宦官之祸(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自明帝以后,通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
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挡右貂,兼领卿署之职。
邓后以女主临政,而万机尊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闱之任也。
其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梁冀受钺,迹因公正,恩固主心。
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O虽时有忠公,而竟见排斥;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真情忤意,则参夷五宗。
汉之纲纪大乱矣!(选自范晔《后汉书•宦者传论》,有删改)材料二: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入主以为去已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入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闽,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用多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W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序》,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称制A下B令C不出D房闱E之间F不得不委用G刑人H寄之I国命。
历史上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和大明二三事!本文导读:一、明毅宗皇帝——虽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明代,姓朱,名由检,光宗帝第五子,天启二年壬戌受封信王,天启七年丁卯八月,熹宗重疾,召其受遗命,兄长逝丁巳日继皇位,遂大赦天下,次年以戊辰年为崇祯纪元。
据书载,崇祯沉机独断,刈(音yi即割)除奸逆,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阉党五虎之首),赠恤冤陷诸臣,慨然有为,天下有望治平。
惜乎大势已倾,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抢攘已甚,实乃积习难挽、溃烂而莫可救矣。
崇祯在位十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然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
当夫群盗满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
内外大臣救过不给,人怀规利自全之心。
言语戆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
其所任为阃帅者,事权中制,功过莫偿。
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赏罚太明而至于不能罚,制驭过严而至于不能制。
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
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则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
十七年甲申,自成直犯京师,京营兵溃,毫不抵抗。
丙午日晡(音bu即申时)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即拂晓)内城陷,帝亦崩于万寿山。
南都谥思宗、怀宗,改谥毅宗,年号崇祯,清乾隆时谥为庄烈帝。
这几段内容,拼凑自《明史·本纪》和《明史·流贼转》,信息量很大,朋友们可细细咂摸。
虽说明史清编,但哪个朝代的历史未经后世编撰过?编撰与编纂一字之差,却很耐人寻味。
二、众说纷纭的大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毅宗帝殉国时衣襟有书云: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明史》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明史》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纪传体断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