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产品国际贸易引言农产品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的农产品的进口和出口交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意义、特点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意义农产品国际贸易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 经济增长:农产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 补充食品需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满足本国无法自给的农产品需求。
3. 促进贸易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能够平衡各国农产品供求关系,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特点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受制于自然条件: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受制于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这导致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2. 专业化和区域化:由于各国农产品的特点和需求差异,农产品国际贸易多以专业化和区域化为特征,即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多地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农产品种植和生产。
3. 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业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措施,限制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自由化。
挑战和机遇农产品国际贸易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1. 贸易壁垒:一些国家对于农产品采取了贸易壁垒措施,限制农产品的进口。
这给其他国家的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也为本国的国内农产品提供了一定的市场机会。
2. 环境和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农产品的环境和食品安全要求提高,这对于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来说,需要更加关注和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
3.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正逐渐增加。
这为生产这类农产品的国家和企业带来了机遇。
结论农产品国际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满足食品需求和平衡农产品供求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文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的地位日益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之后从我国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贸易壁垒这四方面陈述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提高农产品企业贸易竞争力、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实施全程安全质量管理,早日与国际同歩等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贸易壁垒目录1前言 1 2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1 2.1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 1 2.2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12.3农产品出口贸易区域分布 23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3 3.1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制约农产品出口 3 3.2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 3 3.2.1出口农产品比较优势下滑3 3.2.2农产品出口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优势4 3.3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4 3.3.1农产品企业融资难4 3.3.2农产品企业规模小5 3.4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农产品出口难度大5 3.4.1关税壁垒和农业补贴 5 3.4.2绿色壁垒6 3.4.3技术壁垒 6 3.4.4反倾销的滥用 6 4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7 4. 1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74. 2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7 4. 3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提高农产品企业贸易竞争力7 4. 4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实施全程安全质量管理,早日与国际同歩85结论8参考文献10 致谢111前言中国加入WTO以来,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农业,当然我们不容置否,由于其他国家的地方保护政策,我国农产品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技术壁垒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RCEP 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RCEP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应对这一挑战。
一、RCEP影响分析1. 市场准入的改善:RCEP的签署促进了参与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更加便利的市场准入条件。
2. 竞争加剧:RCEP的签署使中国农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参与国的激烈竞争,这些国家在农业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产品质量和价格更具竞争力。
3. 技术与标准的提升:为了满足RCEP的贸易要求,中国农产品生产者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和规定。
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受到RCEP的影响,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率。
二、应对策略1.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鼓励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2.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国际消费者。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RCEP参与国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共同研究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
通过参与国际农业博览会、展览会等活动,开展农产品贸易洽谈和推广,寻找更多出口机会。
4. 政策支持与调整: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产品生产者参与RCEP相关政策的培训和学习。
同时,及时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平稳发展。
5.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运输成本,增加出口竞争力。
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6.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风险防控措施,确保农产品出口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机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目录目录 (1)摘要 (2)Abstract (3)第一章我国农产品出口状况分析 (4)一、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量变化情况 (4)二、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格局与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状况分析 (4)(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格局研究 (4)(二)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状况分析 (5)第二章我国农产品所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 (6)一、我国一些主要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 (6)二、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我国的影响 (8)(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8)(二)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 (8)(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了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成本 (9)(四)不同类别和不同地区的农产品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程度不同 (9)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多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纠纷 (9)(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方面的原因 (10)(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内方面的原因 (11)第三章我国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3)一、我国突破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对策 (13)(一)我国政府应对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对策 (13)(二)逐步使农产品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14)(三)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 (15)二、建立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15)三、充分利用WTO规则,解决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争端 (16)四、改革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和生产经营体制 (16)(一)我国企业应对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对策 (16)五、构建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摘要我国农产品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自由贸易,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在我国整个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前很多西方国家利用技术壁垒限制农产品的贸易,这对我国农产品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我国必须针对这种贸易保护注意积极采取措施。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业出口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业出口农产品国际贸易是指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买卖活动,是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农业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将本国的农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行为,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拉动因素。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业出口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农产品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农业的生产。
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农民们有更多的机会将他们的产品出售到国外市场,并取得更高的收益。
这将激励农民们增加投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农产品国际贸易可以丰富一个国家的农产品品种。
没有国际贸易,一个国家很难从其他国家引进新的农产品品种,从而使农产品更加多样化。
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的农产品可以互相交流学习,以提高各自的农产品品质和品种。
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业出口还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首先,农产品国际贸易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外汇收入。
农产品作为一种可贸易的商品,可以通过出口获得外汇,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
这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加国家的进口能力,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业出口还可以刺激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
农业是农村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可以刺激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
然而,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业出口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
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个国家都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的投入,使农产品的供给量大幅度增加。
这就使得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
其次,农产品出口还面临各种贸易壁垒和技术性措施的限制。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业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和技术性措施,使得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
这增加了农产品出口的难度和成本,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为了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业出口的发展,国家应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逐渐成为了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章首先概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然后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
在理论方面,文章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在实证方面,文章利用相关数据和案例,深入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具体影响。
文章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提供参考。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类型及其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动植物生命及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的障碍。
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尤为显著。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
技术法规是指强制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可适用的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
例如,某些国家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若我国农产品出口不符合这些标准,则将面临被禁止进口的风险。
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则是指那些影响产品特性的规范、指南或特性文件,以及有关产品是否符合这些规范、指南或特性文件的合格评定程序。
这些标准和程序往往由进口国制定,对于出口国来说,必须符合这些要求才能获得市场准入。
例如,某些国家对于农产品的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若不符合这些要求,则可能导致农产品被拒绝进口。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内外环境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农产品贸易必须在WTO基本框架内发生,《农业协议》中有关对农产品实行降低进口关税保护、削减出口补贴及国内支持水平的规定,将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及农产品贸易产生约束。
由于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开放市场后农产品进口将趋于增加,农业部门面临巨大调整压力,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都将面临新的问题。
因此,如何选择切实可行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使这些保护政策既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又符合国际惯例,是我国农产品贸易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WTO农业协议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一)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WTO农业协议为各国提供了一个改善贸易体制的框架。
由于各国在谈判中承诺把实施国内农业政策改革与贸易政策改革结合起来,因此,农业协议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新规则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农产品贸易争端解决程序,增强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稳定性。
2.农业谈判达成的关税化以及关税、补贴和国内支持的减让承诺,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今后农产品贸易的摩擦;而关税作为唯一允许用于边境上的保护措施,则为将来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打下了基础。
3.关税约束条款的应用有可能使农产品关税约束在某一确定的水平,使农产品把喷壶能得到抑制。
4.停止使用并逐步削减农产品出口补贴,以及限制使用国内支持措施,促进了国际农产品贸易体制的改革,并逐步将有关国内政策纳入WTO框架进行管理。
5.卫生与植物检疫协议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贸易壁垒。
农业协议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它为国内农业政策建立了一套完全新的、可操作的规则,而且将对保护主义的约束承诺已经纳入国际法中。
(二)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据统计,WTO农业协议的实施将把全球农业的国内支持由1980亿美元减少到1620亿美元,出口补贴由213亿美元减少到138亿美元,将来所有的农产品关税要被约束,如建立关税约束上限,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增加贸易的安全性,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农产品进出口对农业经济的影响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出口已经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产品进出口的增加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产品进出口对农业经济的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需面对的挑战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经济的积极影响是显著的。
对于出口农产品而言,它们不仅仅是仅仅满足国内消费的货物,它们还可出口到其他国家获得更高的价格,这样就为农民提供了更高的收入。
农产品出口还可以增加土地的产出,刺激生产量的增长,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另外,农产品出口还可以吸引外国的投资和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内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这将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且为农村创造就业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然而,农产品进出口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其一是出口质量的问题。
因为出口的商品有在国外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压力,因此产品品质问题被越来越重视,对出口商品进行质量管控是保障农产品质量与行业形象的必要手段。
其次,农产品出口还必须面对竞争激烈、市场波动等一系列问题。
在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固然取决于市场,但质量、规格、营养价值、产地等诸多因素也无疑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而且,国国际市场上的要求严格,由于不同国家的法规和标准不同,在国际市场上出现问题将会带来重大的损失。
最后,政府对农业出口的政策和制度也是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之一,消费税、关税、出口补贴等政策是制约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农产品进出口的挑战,保证持续稳定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质量管控、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出口的质量和规格,加强享受贸易协定、对外投资、涉外商务的对外交流和必要联合,在国际市场上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促进我国农业与国际市场的良性互动,共同打造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同样地,我们也需要加强和完善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增加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通过与外国的农业企业合作,将其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引入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从而使我国农业在现代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浅谈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前景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及前景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劳动力,农产品出口一直是我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本文将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农产品出口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涉及谷物、油料、蔬菜、水果、畜产品等多个品种,其中大豆、棉花、苹果、葡萄酒等产品出口量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达到了1749.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5.4%。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庞大,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
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庞大,但是与国际市场上的大国相比,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十分强劲。
一方面,我国部分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不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困扰。
在国际市场上,对于食品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视,而我国部分农产品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重要挑战。
展望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前景。
尽管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但是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逐步增强。
一方面,我国加快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把关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合作机会将大大增加,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其中农产品作为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各参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积极的方面,也伴随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产品国际贸易显著促进了各国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贸易,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可以依据自身优势生产并出口相应的农产品,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例如,东南亚某些国家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世界主要的水果和橡胶出口地;而美国中部地区广阔的平原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这种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增加了农产品的多样性和可获得性。
其次,农产品国际贸易增强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农产品,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来源。
在一些非洲国家,可可、咖啡等经济作物的出口直接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经济状况。
然而,农产品国际贸易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市场准入和贸易壁垒问题。
发达国家往往设置较高的进口标准和质量检疫措施,这对于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其次是价格波动和市场不稳定问题。
由于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供需关系影响较大,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尤其是在遭遇极端天气或全球经济危机时更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国际贸易还可能加剧环境问题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可持续性。
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外观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一些农业生产者可能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这对土壤、水质及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总之,农产品国际贸易在推动全球农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市场准入障碍、价格波动以及环境压力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规则、提供技术援助和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农产品国际贸易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04年起,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开始出现逆差,并且持续扩大。
我国农业还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仍然面对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文章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比较优势理论、绿色贸易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提出了一整套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思路与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从2005年起,我国农业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已基本结束,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市场风险日益加大。
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及市场化程度更是不断提高,贸易格局逐步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额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讲述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相关发展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农产品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中国农产品国际化的步伐。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理论分析(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并获取比较利益,是自由贸易理论学派的一贯主张。
(二)绿色贸易理论绿色贸易是指在贸易中预防和制止由于贸易活动而威胁人民的生存环境以及对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损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
广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分国内绿色贸易和国际绿色贸易。
狭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就是指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
在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初级产品占了较大比重,而这些产品的技术标准很难达到国际要求的水平,许多国家处于保护其国内市场的考虑便以此为借口处处设置障碍,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日趋明显,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这种形势下,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为,这不但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还可帮助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目前国内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但大多局限于文字上的定性描述和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的简单比较,由此得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优劣结论。
当然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本文通过对当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一定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剖析形成农产品国际竞争现状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RCA指数,生产者价格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ABSTRACTABSTRACTAs China Joined the WTO and th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districts will be gradually turn to deeply and freely, and market competition also will be drastic,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Moreover,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income that the farmer but also benefit to the solution of the " three agricultures" problem, further can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s then into middle-class.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expert are research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 but many of which are just based on the trade data, then result in the wrong conclusion. The thes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expounded the concept and cont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Used the index sign system to evalua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China, then analyzed the result and founded the reason, further expounded the suggestion to enh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RCA index,producer price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绪论 (1)一、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发展和内涵 (2)(一)经典国际竞争力理论 (2)(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3)1、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3)2、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4)二、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6)(一)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6)1、国际市场占有率 (6)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7)3、生产者价格 (7)(二)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7)1、中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8)2、中国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11)3、中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分析 (13)4、总结 (14)三、农产品国际竞争结果分析 (16)(一)直接因素方面 (16)1、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问题 (16)2、农产品生产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 (16)3、生产成本方面问题 (17)(二)间接因素方面 (17)1、农业生产及贸易市场软硬件设施差 (17)2、农业生产及其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不完善 (17)四、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18)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绪论绪论(一)论文的选题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产品出口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外交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成为各国之间重要的外贸活动。
农产品出口既对国际贸易有一定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外交。
本文将分析农产品出口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外交的影响。
一、农产品出口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农产品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关键。
首先,农产品出口展示了一个国家的农业实力和产出能力。
农业是许多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出口农产品,国家能够向世界展示其农业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增强国际形象,提高国家知名度。
其次,农产品出口对于国家的贸易收入和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农产品的出口可以带来外汇收入,提高国家的贸易顺差,增加国内汇率储备,增强国际支付能力。
同时,通过农产品出口,国家能够扩大农业产业规模,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就业增长,推动国内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然而,农产品出口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国际市场对于农产品的贸易壁垒较高。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关税、非关税措施以及农业补贴等手段,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导致其面临着不公平竞争的困境。
其次,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也对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些国家在进口农产品时对质量和安全要求非常高,若出口国无法符合这些标准,则会面临市场的屏蔽和贸易壁垒。
二、农产品出口对经济外交的影响农产品出口也对国家的经济外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通过农产品的出口,国家能够与其他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
农产品作为基本生活物资,其出口往往被视为友好姿态和互利合作的象征。
国家通过农产品的出口,能够与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促进贸易交流,增进互信。
其次,农产品出口也是国家之间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
通过农产品的出口,国家能够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交流会议、农业展览会等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和交流。
这种方式为国际贸易合作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经济外交的发展。
然而,农产品出口也面临着经济外交的一些挑战。
一些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壁垒加剧、质量安全问题、市场需求变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1.国际贸易壁垒加剧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下,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加剧,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调查等形式。
这些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使得一些农产品面临出口困难,甚至被迫调整出口目的地。
2.质量安全问题我国农产品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例如农产品质量不达标、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可能对国际贸易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3.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一些传统出口市场需求下降,而新兴市场的需求正在崛起。
而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品种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1.加强质量安全管理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国应该加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标准和监管制度,确保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建立健全从检测到溯源的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2.积极应对贸易壁垒针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加剧,我国应该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应对,包括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国际贸易秩序、采取针对性的贸易救济措施等。
加强与贸易伙伴国的沟通和合作,争取更多的贸易便利化措施。
3.拓展新兴市场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应该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深入了解新兴市场的需求特点,调整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品种,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
加大对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研究,提高市场营销手段和效果。
4.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和技术交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什么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贸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地理环境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对国际贸易产生着深远而多样的影响。
首先,气候条件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一环。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
例如,热带地区由于终年高温多雨,适合种植橡胶、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而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更有利于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生长。
这种气候导致的农产品差异,促使各国之间进行农产品贸易。
温暖湿润的地区可能大量出口水果和花卉,寒冷干燥的地区则可能需要进口这些产品。
地形地貌也对国际贸易有着显著的影响。
平原地区往往交通便利,有利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建设,从而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商品用于出口。
比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和美国的中部大平原,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工业基地,其丰富的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比之下,山地和高原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可能更多地依赖进口商品来满足自身需求。
此外,拥有海岸线和优良港口的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天然的优势。
沿海地区便于货物的运输和贸易往来,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是地理环境影响国际贸易的又一重要方面。
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国家,依靠大量出口石油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而一些矿产资源匮乏的国家,则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工业生产的需求。
水资源的分布也会影响到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和高耗水工业,而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则在这些方面受到限制,可能需要通过贸易来获取相关产品或技术。
地理位置的优劣同样对国际贸易有着关键影响。
地处交通要道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凭借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它们能够通过收取过境费用、提供物流服务等方式获得经济利益,并促进自身贸易的发展。
相反,一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内陆国家,在贸易中可能面临更高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阻碍因素
一、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1.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差不多情况。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
口总额达5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农产品出口额233.9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5%;农产品进口额28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8.07%。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由2003年顺差25亿美元转变为逆差
46.4亿美元。
2.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要紧特点。(1)农产品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和进口额分不制造历史新高。2004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接着
增长,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第5年增长,均制造出历史新记
录。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了500亿美元大关,已跨入世界农产品
贸易大国的行列。
(2)农产品进出口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出现较大的贸易逆差。
在2000年、2003年农产品进口增长大幅度超过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基础
上,2004年农产品进口增长接着大幅度超过农产品出口增长,最终导
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出现46.4亿美元逆差。这不仅是自1984年以来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首次出现逆差,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农
产品进出口大逆差。
(3)粮食对外贸易转变为净进口,大豆进口量接近历史最
高纪录。2004年我国粮食对外贸易由上一年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要
紧缘故是玉米出口大幅度减少和小麦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与此同时,
大豆进口超过2000万吨,略低于上一年度大豆进口量。
(4)棉花、食用植物油进口接着较快增长,分不创历史新
记录。2004年我国棉花进口量、净进口量分不高达198.4万吨和197.2
万吨,连续两年制造历史新高。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净进口量分不高达
676.4万吨和669.8万吨,再次制造历史新高。
(5)水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水果和蔬菜出口接着增长但增
长幅度有所减小,畜产品进出口均有增长。2004年水产品出口额增长
27%,其顺差达到37.3亿美元。水果和蔬菜出口接着增长,但其增长幅
度分不比上一年度减少16.6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畜产品进出口
双增长,其进口额增长幅度大于出口额。
二、阻碍农产品进出口的一些要紧因素
1.粮食生产因素。由于近4年我国连续出现粮食产需不足,
国家加强粮食生产并再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出口减少进口增
加成为必定。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43070万吨,是国内连续第4个粮
食产不足需的年份,已降到14年来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
强调爱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进展粮食
生产,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2004年我国用
于进口小麦、大麦和大豆的支出共达89.4亿美元,是造成我国农产品
进出口逆差的最要紧缘故。
2.出口受到制约因素。由于遭遇国外技术壁垒阻碍等多种缘
故,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农产品进口增长幅度,阻碍了农产
品对外贸易的均衡进展。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增加的同时,农
产品出口相对增幅较小,两者增幅相差高达近39个百分点。我国农产
品出口不能持续快速增长,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西方国家为
了爱护其农民的经济利益,实施某些贸易爱护主义政策,包括运用技术
壁垒、反倾销、知识产权等多种措施手段;二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全面提
高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在我国农产品出口
中,相当一部分是低价值产品(如蔬菜等)和低附加值产品(以初级产
品形式),而畜产品等高价值农产品却因卫生安全条件缘故难以大量出
口;四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尚未完全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如发
达国家需要大量有机农产品等。
3.市场及治理因素。由于行业组织化程度不高、配套改革滞
后、国际经验不足以及操作失误等缘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产
品贸易正常进展。由于我国外贸体制仍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国家放
开了农产品外贸权,企业能够自主经营绝大部分农产品进出口业务;另
一方面,由于行业组织发育、国际市场经验和信息方面等缘故,以及在
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治理机制缺位,不可幸免地造成我国某些进出口企
业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亏损。在进口农产品时,部分企业各自分散进
口,不利于形成强有力的谈判力量,被对方抬高了成交价格。与此同时,
有的国营贸易公司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或违反国家政策进行
操作,也造成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失误。
4.农产品质量因素。由于质量安全性的缘故,使我国具有比
较优势的农产品不能完全转化为竞争优势,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快
速、持续进展。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然而与发
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导致农产品比较优势
不能完全转化为竞争优势。以畜产品为例,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
类生产国,但畜产品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较小。2003年我国肉类(总
体)出口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45%,其中牛肉、猪肉和禽肉分不占世
界市场的份额为0.09%、2.19、3.34%。
三、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进展模式与展望
1.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均衡进展。我国农业的以后进展,
将处于一个日益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之中。限于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
适当地进口一部分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有利于我国农业长期可持续进
展。然而,作为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进展中国家,必须重视高达46.4
亿美元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关键是调整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和减少进口
失误,做好农产品对外贸易均衡进展。
2.引导农产品出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21世纪世界农
产品贸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
高。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实践表明,以低价格数量型农产品出
口,不仅不能支持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而且经常地受
到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反倾销等限制。一方面,进口国有时对我
国某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性不认可;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农产品达到了进
口国的标准,但由于出口数量过多阻碍了进口国农民的利益。为适应国
际市场的需要,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应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方向进展。
3.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进展。近20年
来,国际市场对农产品和食品需求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原料和初
级农产品形式的贸易比重下降,以加工品和食品形式的贸易比重上升。
进展农产品加工和食品贸易,不仅能够实现农产品附加值和高价值,而
且能够通过有关加工过程,提高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性能,既增加农产品
出口贸易额又拓宽了农产品出口市场。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
产品出口贸易中加工品和食品的比重较低。
4.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将接着增长,贸易逆
差将明显减少。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将接着较快增长,同时进出口贸
易逆差将明显减少,总体上仍将呈现大进大出的差不多格局。2004年
我国粮食产量达4695亿公斤,比上一年增长9%,初步改变了近几年粮
食生产下滑的局面,大豆产量也有增长。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我国
小麦进口量将比上一年减少,同时玉米出口量将会增加。大豆进口量可
不能变动较大,但由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下降,大豆进口额将会相应减
少。2005年我国水产品、蔬菜、水果出口将接着增长,随着农产品质
量的提高,这些产品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发挥。由于近年棉花进口较
多,而且储备量充足,可能棉花进口量将大幅减少。畜产品质量安全性
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特不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东亚禽流感疫情以
及可能导致世界性流感的发生,这不利于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综合上述
情况,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仍将接着增长,但农产品贸易逆
差将会明显缩小或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