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
该病症状轻重不一,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教案将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活动和宣传材料,以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手足口病。
一、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包括肠道病毒71型、肠道病毒16型等。
这些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播,包括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粪便、呕吐物等,以及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
二、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经常洗手、勤换洗衣物、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等。
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要教导学生正确洗手的方法,包括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污物后、进食前和上厕所后。
2.室内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保持教室和寝室的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地板、桌椅等物品,保持室内通风。
使用消毒剂对常用物品进行消毒,如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
3.食品安全和饮食卫生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吃生食、熟食和生熟混合食物。
饮用水要保证安全卫生,尽量饮用开水或经过过滤消毒的水。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作宣传海报、宣传手册等,向全校师生发放宣传材料,举办讲座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防范能力。
三、教学活动和宣传材料1.手足口病知识讲座组织专家或医生来学校进行手足口病的知识讲座,向学生和家长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讲座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手足口病。
2.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手册组织学生参与制作手足口病的宣传海报和宣传手册,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等。
可以将宣传海报和宣传手册张贴在学校的公共区域,如教室、食堂、厕所等,提醒学生和教职工注意个人卫生和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它通常在夏秋季节流行,特点是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为了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控制疫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本教案将详细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儿童的健康。
一、了解手足口病 1.1 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消化道传播等途径传播。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唾液、粪便、体液等都可能携带病毒,传播给他人。
1.2 手足口病的症状和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喉咙痛、腹泻等症状。在严重病例中,手足口病还可能引发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脑炎等。
二、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2.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可能带有病毒的物品或场所后。
- 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2.2 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 - 室内环境清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家具、床上用品、玩具等物品,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洁。
- 室外环境清洁:避免让儿童接触到脏污的土壤、水源等,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如幼儿园、学校等。
2.3 饮食卫生和饮食调理 - 饮食卫生:确保食材的新鲜和熟透,避免生食、半熟食物。养成良好的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增强免疫力。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口腔不适。
2.4 增强个人免疫力 - 锻炼身体:适量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作息,避免疲劳和过度劳累。 2.5 避免接触患者和潜在感染源 - 避免接触患者:如果身边有手足口病患者,尽量避免与其密切接触,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 避免接触潜在感染源: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物品,如婴儿尿布、呕吐物等。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预防手足口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2.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措施;3.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教学内容:1.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2.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措施;3.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手足口病的症状及传播途径(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热、口疮、皮疹等,以及它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唾液等传播的途径。
引导学生认识到手足口病的严重性和传播途径。
2.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措施(15分钟)(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洗手液和流水洗手的重要性;不挖鼻孔、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肘掩盖口鼻;不把手指放进嘴巴。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开窗户、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避免接触病毒:不与手足口病患者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个人用品;不接触患者的体液和粪便。
(4)保持健康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强身体免疫力。
(5)及时就医:一旦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接受治疗。
3.个人卫生的重要性(10分钟)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个人卫生不仅能够预防手足口病,还能够预防其他疾病的传播。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能够保证自己的健康,也能够保护他人的健康。
四、教学方法:讲授结合讨论、图片展示、案例分析等。
五、教学评价:1.课堂小测:出几道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评价学生对预防手足口病方法和个人卫生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3.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谈谈他们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否良好,如果不好的话,应该如何改进。
六、教学资源:1.演示图片或视频:用来介绍手足口病的症状;2.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介绍手足口病症状和传播途径的视频;3.教材:用于辅助讲解和学生阅读。
预防手足口教案预防手足口病教案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特别容易在儿童之间传播。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以及如何在学校或家庭中有效地进行预防。
一、了解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掌脚底出现疱疹等。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特别容易在儿童之间传播。
因此,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二、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食物、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应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彻底清洗双手。
-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2.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例如桌子、椅子、玩具等,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3. 注意饮食卫生- 食用安全食品:选择新鲜、熟透的食品,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
- 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
4. 避免接触传播- 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密切接触:尽量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接触,特别是他们的唾液、鼻涕、疱疹液等分泌物。
- 避免共用个人物品:避免共用毛巾、杯子、餐具等个人物品,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三、在学校中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 向学生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教师和家长应该起到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
2. 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
3.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 学校应定期清洁和消毒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四、在家庭中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 家庭成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家庭成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应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彻底清洗双手。
幼儿园手足口病通知家长的信亲爱的家长:您好!本园最近发现有手足口病患者,请您注意以下事项,共同防范疾病。
一、手足口病的症状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
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掌脚底出现疱疹等,病情轻重不一。
二、如何预防手足口病1.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接触过门把手、水龙头、玩具、厕所等公共物品后必须彻底清洗双手。
2.保持环境清洁:经常清洁家里的地面、桌椅、玩具等公共场所,确保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场所的卫生,预防和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
3.保持局部清洁:特别要注意口腔、鼻腔等处的清洁,可以使用盐水漱口、清洁鼻腔等方法来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4.健康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多吃新鲜、富含营养的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过咸、过油、过甜的食物。
5.避免接触患者:如有患者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尽量避免接触。
对于有类似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
三、家长应该如何做1.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病情,尽早进行治疗。
2.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勤洗手、勤换衣服、勤通风等。
3.家长应严格控制孩子接触感染源,不允许孩子与患者接触,避免参加人群聚集活动。
4.如发现孩子有类似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热、口腔出现疱疹等,应送至医院就诊,及时治疗。
我们将在幼儿园内密切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疾病的传播。
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们可以配合我们共同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谢谢您的支持和配合!祝愿您和孩子们健康快乐!此致敬礼XXX幼儿园日期:XXXX年XX月XX日。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病毒传播。
它通常引起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并发症。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份预防手足口病的教案,详细介绍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了解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3-7天,感染后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前一天就会具有传染性。
二、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后。
-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2.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 定期清洁:清洁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桌子、玩具等。
3. 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口水、鼻涕、唾液等分泌物。
- 避免接触患者的粪便和尿液,特别是在更换尿布或处理排泄物时。
4. 避免与患者共用物品- 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个人物品。
- 避免与患者共用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玩具。
5. 注意饮食卫生- 食用熟透的食物:确保食物充分加热,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
- 避免生食:避免食用生的蔬果或未经处理的食材。
6. 加强个人免疫力- 增加户外活动:适度参与户外活动,增加阳光暴露,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 均衡饮食:摄取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三、家庭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 家庭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到患者或患者的物品后。
2.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子、椅子等。
3. 避免与患者共用物品,如餐具、杯子、毛巾等。
个人物品最好单独使用、清洁和消毒。
4. 家庭成员之间保持距离,避免亲密接触,特别是患者出现症状时。
5. 家庭成员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尽量避免生食。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总结报告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多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中。
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对于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评估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并为家长和幼儿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1.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病毒粪口传播,所以在预防控制方面,幼儿园应该注意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家长也应该教育孩子要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到污染物后。
2. 注意食品安全在幼儿园,食品安全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食物应该经过充分烹饪,生熟分开,防止受到病毒污染。
另外,幼儿园还要提高食品卫生意识,确保每一餐的安全。
3. 加强空气流通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幼儿园应该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增加室外活动时间,减少孩子们在室内长时间的聚集。
4. 提高教师和家长的识别能力教师和家长要能够及时发现孩子出现的手足口病早期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疾病扩散。
总结回顾通过对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全面评估,我们了解到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幼儿园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共同致力于营造一个安全、干净的环境。
我们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识别能力,及时发现并阻止手足口病的传播。
个人观点我认为,预防手足口病是一个综合性工作,仅依靠学校或家庭的单一努力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共同为预防手足口病做出努力。
总结完毕,这篇文章共包含了对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全面评估,重点对传播途径、食品安全、空气流通和识别能力进行了探讨。
文章共计字数超过3000字,符合要求。
,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手足口病的个人防护措施和疫苗预防措施,以及加强对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
1. 个人防护措施除了加强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幼儿园和家长还可以采取一些个人防护措施来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教育幼儿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特别是在接触污染物后及时洗手。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简报:共同预防疾病健康安全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简报:共同预防疾病健康安全在幼儿园中,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容易在孩子们中间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成为了保障幼儿健康的重要举措。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共同预防疾病,确保幼儿健康安全。
1. 了解手足口病让我们深入了解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儿童是其易感人群。
症状包括发热、口腔内出现疱疹、手部、足部及臀部出现皮疹等。
这种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在幼儿园中特别容易传播。
2. 预防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是保障幼儿健康的关键。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幼儿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玩具、桌椅等常接触表面。
做好幼儿个人卫生教育工作,教育幼儿正确洗手、咳嗽礼仪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强对幼儿体温监测,一旦发现有发热或其他症状,及时通知家长,减少疾病传播。
3. 家园合作除了幼儿园内部的预防措施,家园合作也是重要的一环。
幼儿的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预防工作,关注幼儿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现不适及时与幼儿园沟通。
家长要加强对幼儿的个人卫生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预防幼儿园手足口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家长,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等也需要积极参与到预防工作中来,共同保障幼儿的健康安全。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保障幼儿健康。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深入了解了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并就如何共同预防疾病进行了讨论。
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加强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教育,同时家园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是,预防幼儿园手足口病需要广泛的共同参与,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保障幼儿的健康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对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的深入探讨,以及对共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手足口病预防及健康教育宣传知识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中。
手足口病以高发热、口腔颌面部疱疹和手足皮疹为特征,症状轻重不一,但一般在1-2周内可以痊愈。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一、个人卫生习惯:1.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带有病毒的物体或经过公共场所后。
2.保持手指和指甲的清洁:幼儿指甲内可能藏有病毒,因此应常剪指甲,并坚持勤洗手。
3.避免接触有眼部分泌物或鼻涕的人:手足口病的病毒可以通过眼睛和鼻腔黏膜感染。
二、环境卫生:1.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家庭和托儿所环境的清洁,并用消毒剂擦拭常常接触的表面,如玩具、门把手等。
2.防止交叉感染:家庭中有人患手足口病时,应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接触,避免一起使用毛巾、餐具等。
三、饮食卫生:1.护理婴幼儿的饮食:避免喂食不安全的食物,特别是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
2.饮食多样化:提供各类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C和E、锌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3.喝干净的水:给婴幼儿饮用煮沸的水或瓶装水,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
四、健康教育宣传知识:1.宣传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提高家长和师生的认识,如高温、结疱、发疹等症状,以及通过接触病人排泄物感染的方式。
2.加强家长和师生的防护意识:通过宣传海报、传单等形式,教育大家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并提醒注意个人卫生。
3.广泛宣传清洁和消毒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和托儿所的清洁消毒措施,并指导正确的消毒方法和频率。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手足口病防控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儿童,症状包括口腔、手掌、脚底出现疱疹、溃疡等。
手足口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有不良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对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了解,并采取防控措施。
一、认识手足口病1.病因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经口、鼻等途径传播。
2.传播途径手足口病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食物、饮水传播。
3.感染症状手足口病的感染会出现口腔、手掌、脚底出现疱疹、溃疡等症状。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1.加强环境卫生实行日常清洁消毒、定期通风等措施,保持幼儿园内环境清洁卫生。
2.改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幼儿养成勤洗手、勤更衣、不共用毛巾等良好卫生习惯。
3.限制患儿活动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应停留在家中进行治疗,不宜到幼儿园等公共场所活动。
4.加强教育宣传教育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染途径,切勿用含有柯萨奇病毒的物品食物接触幼儿的唾液、鼻涕等分泌物。
5.班级隔离如果确诊有手足口病病例,应迅速隔离患儿,予以治疗并进行全面消毒。
三、应急措施1.识别病人幼儿园教师需要及时识别出手足口病,对可能感染的儿童进行防控。
2.隔离治疗如果有病人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及时隔离治疗,接种疫苗或进行其他措施有效控制疫情。
3.宣传教育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后,幼儿园应及时向家长和其他幼儿园宣传教育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提醒家长及时检查自己的孩子,最大程度避免疫情恶化。
四、家长防控手足口病的方法1.劝告孩子勤洗手建议家长每天3-5次帮助幼儿洗手,教育孩子勤洗手,并注意儿童的手卫生习惯,避免污染。
2.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家长可以定期进行房屋通风、消毒清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整洁。
3.消毒家居用品应选用含有消毒成分的洗涤剂、清洁剂,对家居用品(包括玩具、牙刷等)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洁。
4.每天测量孩子体温家长应每天测量孩子的体温,发现孩子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存在手足口病疫情。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安全教育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幼儿园及托儿所等人群中。
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十分容易,因此对于幼儿园来说,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安全教育的相关问题。
一、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要想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中传播,首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下面,列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保持干净卫生:保持教学、生活环境的卫生干净,防止细菌滋生和繁殖。
清洗室内外环境,空气消毒。
2、勤洗手:提高幼儿、教师洗手的频率,要求洗手彻底,减少病毒在教室、电动玩具等环境中逗留的机会。
3、衣物洗涤:维护衣物卫生,定期更换幼儿园防护用品。
4、环境消毒:对教室、办公室、厕所、餐厅等场所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洁。
5、个人饮具:个人饮具自备,避免幼儿交叉感染。
6、季节预防:在疫情高发季节,要增加幼儿活动次数,使室内外空气流通,减少幼儿间接接触病毒机率。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要预防手足口病,首先需要了解其典型症状。
病毒易于在幼儿园、托儿所等人群中传播,因此,了解手足口病症状的幼儿园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发现并采取措施。
下面,列出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1、开始症状:手足口病早期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疼痛、胃肠道不适、食欲减退等。
2、口腔问题:随着病情的加重,口腔内出现数目不等的颗粒性、米粒状、水泡状、坑状等皮疹,疱疹较小,分散在口腔黏膜上。
疱疹破裂后溃疡,溃疡附近常见静脉突出红晶。
3、手足皮肤问题:病毒感染会导致手心、脚底部或者手指、脚趾甲周边及肘、膝等关节处皮肤发现小红斑、疱疹、水泡、流脓等。
如症状加重,可导致爪痕疹、皮肤脱屑等。
三、如何教育幼儿预防手足口病要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还需要对幼儿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
下面,列出了如何教育幼儿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1、提高幼儿卫生意识:要让幼儿从小养成勤洗手、勤换衣的好习惯,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
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
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
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
/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
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
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
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
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
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
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
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
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
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
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
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
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
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
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
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
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
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
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
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
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
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
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
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
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
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餐具、毛巾等物品
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
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
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
厕所。
黑山寺寄小教育处
2010年8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