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品管圈鱼骨图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33.35 MB
- 文档页数:4
鱼骨图分析法在腔镜手术物品清点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在腔镜手术物品清点安全管理中应用鱼骨图分析法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8月100例在我院进行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常规组研究对象,实施一般手术物品清点模式;另外选取2021年9月-2022年2月100例在我院进行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组研究对象,应用鱼骨图法进行清点。
从两组手术浅层物品清点差错率发生情况分析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
结果术前、术中、术后,常规组差错发生例数分别为10、15、11,差错率分别为10.00%、15.00%、11.00%;术前、术中、术后,研究组差错发生例数分别为2、1、2,差错率分别为2.00%、1.00%、2.00%;常规组的差错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腔镜手术中需要强化手术物品清点管理以提高安全性,应用鱼骨图分析法有利于全面评价手术全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预防,可降低差错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率。
关键词:鱼骨图分析法;腔镜手术;物品清点;安全管理腔镜手术是现阶段外科手术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由于手术风险、腔镜操作等原因,手术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若未能有效防控,将导致手术差错事件发生,影响治疗效率和质量[1]。
因此,如何提高腔镜手术安全性是现阶段重点研究问题。
腔镜器械配件复杂,手术物品清点效果与其管理质量密切相关,故需要加强手术物品清点安全管理[2]。
基于此,本研究应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腔镜手术物品清点管理,分析对手术物品差错发生情况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8月100例在我院进行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常规组研究对象,实施一般手术物品清点模式;另外选取2021年9月-2022年2月100例在我院进行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组研究对象。
常规组中男:女31:69,年龄最大患者63岁、最小患者19岁,平均年龄(40.88±4.15)岁;研究组中男:女=33:67,年龄最大患者67岁、最小患者20岁,平均年龄(40.29±4.20)岁。
品管圈在降低 PICC置管术后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降低PICC置换术后敷贴部位的皮肤过敏率方面发挥的作用。
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中选择560例开展研究,均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入院,其中,开展QCC活动前有290例,开展QCC活动后有270例。
分析QCC活动前、后的皮肤过敏率情况,并对QCC成员的个人能力、团队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 QCC活动前,皮肤过敏率为13.10%(38/290),QCC活动后,皮肤过敏率降至3.70%(10/270),前后数据差异明显(p<0.05)。
同时,QCC成员通过活动,在个人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团队功能也因此增强。
结论 QCC是一种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内容严谨、措施规范的管理方式,在并发症、不良事件的预防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PICC置管术;品管圈;皮肤过敏率QCC指的是一个团体,其成员数量一般在7-12人左右,团体的作用是实施质量控制,为便于工作讨论和开展,成员的工作形式往往相同,或者相近、互补。
QCC活动中需要将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建立规范的活动程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予以有效的解决,对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有重要价值。
PICC置管术常应用于化疗、抗生素治疗、静脉营养支持等方面,可以建立安全的静脉入路,操作简单,但是留置时间长,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尤其PICC置管后,需要通过敷贴的方式将置管固定,而敷贴部位的皮肤易出现过敏反应,不仅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了痛苦,也给护士带来了困扰[1]。
QCC活动对此类过敏反应有无影响及影响的程度,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中选择560例,患者年龄在18周岁以上,QCC活动前有患者290例,QCC活动后有患者270例,患者详细了解了关于研究的各项内容,自愿参加。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率中的应用,以为后续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5日-11月14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尿管的60例患者作为改善前组;2022年3月11日-4月24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尿管的65例患者作为改善后组,予以回顾性分析。
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后结果可知,改善后组患者的漏尿发生率为10.7%,明显低于改善前组的41.7%,P<0.05。
结论:针对留置尿管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患者的漏尿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就医的经济压力,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护理难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率;应用品管圈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后在日本的实行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逐渐被人们所重视[1]。
品管圈是一种开放的质量管理手段,通过成员间的集体合作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尿管具有操作便捷、刺激性小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2]。
但在实际的使用中,患者常常出现漏尿的情况,引起患者压疮或者感染,提高了护理难度。
相关医学专家指出: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品管圈活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为了进一步验证品管圈活动这一概念的具体实践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10月25日-11月14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尿管的60例患者作为改善前组;2022年3月11日-4月24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尿管的65例患者作为改善后组,展开调查,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现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常规资料选取2021年10月25日-11月14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尿管的60例患者作为改善前组;2022年3月11日-4月24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尿管的65例患者作为改善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