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豆质量技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681.00 KB
- 文档页数:6
大豆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大豆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大豆质量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大豆生产、加工和销售全过程,涉及农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二、大豆品质规范1. 大豆外观:大豆粒饱满,颜色鲜亮,无破损、变质、霉变现象。
2. 大豆含水量:大豆含水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一般不得超过14%。
3. 大豆气味:大豆应有清香的气味,不得有异味。
4. 大豆杂质:大豆中不得含有铁锈、砂石、玻璃、金属等杂质。
5. 大豆营养成分:大豆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三、大豆生产管理1. 大豆种植:选择良种良法,保证大豆产量和质量。
遵守农业生产规范,不使用有毒有害农药和化肥。
2. 大豆采收:采用机械化收割技术,保证大豆不受破损、变质。
3. 大豆贮存:采用通风透气的仓储设施,确保大豆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四、大豆加工管理1. 大豆碾磨:采用先进的碾磨设备,确保大豆碾磨质量。
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品质。
2. 大豆蒸煮:蒸煮大豆时,要控制时间和温度,保证大豆煮熟。
3. 大豆压榨:采用机械压榨技术,确保大豆油品质。
五、大豆销售管理1. 市场销售:大豆销售要遵循市场规律,保证产品质量和价格具有竞争力。
2. 大豆包装:采用干燥、防潮、防污染的包装材料,保护大豆产品质量。
3. 大豆运输:选择良好的运输工具,保证大豆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六、大豆质量检测1. 大豆质量检测:建立完善的大豆质量检测标准,对大豆产品进行质量抽检。
2. 大豆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大豆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七、大豆食品安全1. 大豆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大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大豆产品无公害、无污染、安全可靠。
2. 大豆产品溯源:建立大豆产品溯源体系,跟踪大豆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
八、大豆质量问题处理1. 大豆质量问题:一旦发现大豆产品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主动回收、召回不合格产品。
食用油品质检tpm标准TPM (通用油品质量检测标准)是指"食用油品质检标准",其全名为"食用植物油和动物油通用油品质量检测技术规范",是我国油脂行业的主要标准之一。
TPM标准按照疏水性、稳定性和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安全。
下面将对TPM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其重要性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TPM标准明确了食用油的疏水性要求。
疏水性是指食用油的亲水性和油脂分子之间的吸附能力。
TPM标准规定了食用油的疏水性指数要求,以确保油脂具有适当的吸附能力,能够更好地吸附并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此外,疏水性还与食用油的烟雾点、火候控制等方面相关,对于烹饪品质和油炸食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TPM标准明确了食用油的稳定性要求。
稳定性是指食用油在加热、氧化和长时间放置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保持其质量稳定。
TPM标准规定了食用油的酸价、过氧化值、保质期等指标要求,以确保油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酸败、变质和氧化等情况。
稳定性对于食用油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至关重要,不合格的食用油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最后,TPM标准明确了食用油的营养价值要求。
食用油是人类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脂质来源,具有提供能量、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等功能。
TPM标准规定了食用油中的脂肪酸组成、维生素含量等指标要求,以保证食用油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合格的食用油应该能够满足人体对脂肪酸和维生素的需求,并能够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总的来说,TPM标准通过对食用油的疏水性、稳定性和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规范,保障了食用油的质量安全。
符合TPM标准的食用油具有适当的吸附能力、稳定性和营养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和安全的油脂来源。
同时,TPM标准的实施还促进了油脂行业的发展和规范化,并提高了食用油的整体质量水平。
然而,目前我国食用油市场上仍存在着一些不合格和假冒伪劣的产品。
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食用油时,应该选择符合TPM标准的产品,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批次号、生产许可证等信息,并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粮油工艺技术规范粮油工艺技术规范是制定和规定粮油加工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和工艺流程,旨在保障粮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份700字的粮油工艺技术规范的示例。
一、原料处理1. 原料采购:应选择正规渠道采购新鲜、无霉变、无异味、无虫害的优质原料。
2. 清理:对原料进行清理,去除杂质、坏粒、石子等。
3. 粉碎:将大颗粒原料经过适当粉碎,碾磨得到适合加工的粉末。
二、粮油加工1. 搅拌:在粉碎原料中加入适量水,进行充分搅拌,以达到合适的湿度。
2. 烘炒:将湿度适宜的原料进行烘炒,时间、温度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烘炒均匀。
3. 榨油: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榨油,确保榨得的油品质良好。
4. 过滤:将榨得的油进行过滤,去除杂质、悬浮物等。
5. 净化:对过滤后的油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油中的酸、油脂、溶解物等。
6. 脱香:对净化后的油进行脱香处理,去除油中的异味物质。
7. 分离:将脱香后的油进行沉淀、分离,得到清澈的粮油产品。
8. 贮存:将分离后的粮油产品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以保持其品质。
三、加工设备和环境要求1. 加工设备应具备优良的加工性能,满足卫生和安全要求。
2. 加工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3. 加工场所需要保持严格的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
4. 加工过程中应避免任何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如异物、细菌等。
5. 加工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温度调控措施,确保加工过程温度的合理控制。
四、质量控制1. 加工过程中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严格的品质检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 加工过程中应有完整的记录,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参数、质检结果等,以便追溯和分析。
3. 定期对原料和成品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4. 发现问题产品应及时停产、排查问题并进行处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一份粮油工艺技术规范的示例,制定和落实相应的规范,可以提高粮油产品加工的操作规范性和产出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ICS 13.120.00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团体标准T/CCOA×××—××××花生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Peanut oil征求意见稿20XX-╳╳-╳╳发布 20X×-╳╳-╳╳实施中国粮油学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粮油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花生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花生油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术语定义、生产技术要求、生产技术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花生仁为原料生产食用花生油的加工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32 花生GB/T 1534 花生油GB 1886.5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抽提溶剂(又名己烷类溶剂)GB 1886.17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27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80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T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9685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8873 粮油名称术语油脂工业GB 89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GB 10381饲料用花生饼GB 10382 饲料用花生粕GB/T 13383 食用花生饼、粕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6629 植物油抽提溶剂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 19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料GB/T 30354 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3 术语和定义GB 1534、GB 8873中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58农家之友 2017. 7新技术 种植金典 油莎草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有:油渣子、油莎豆、糖根果、地下板栗。
油莎草块茎含油27%左右。
成熟的时候,从地下拔出直接可吃,味道香如花生。
中国目前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种植油莎草。
油莎草是一种产量很高的油料作物,含油量27%左右。
一般亩产600多公斤,可产油150~200公斤,相当于2~3亩油菜籽和2亩左右花生的产油量。
油莎草除榨油外,也可加工成食品出售,可生食、炒食、油炸,味道香甜。
叶可作饲料,或作为造纸、编织的原料。
油莎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亚油酸,其中含蛋白质8~10%,亚麻油酸含量占20%左右,亚油酸含量占29%,总油酸高达90%以上。
油色清澈微红,无沉淀,浓香无异味,0℃以下不冻,可作精美菜肴的调料油,具有降低人体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能,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油莎草是优质、高产和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的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
既是很好的油料作物,又是家畜的优良饲料,可作为优良牧草发展种植。
此外还可用作润滑油和制皂,发展油莎草种植对于有效补充国内食用油资源,缓解我国食用油供求不足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油莎草外形特点 油莎草株高约100厘米。
秆直立,粗壮,高可达1米。
茎圆筒形,块茎长1.5~2厘米,油莎草宽1厘米,有节,节间干后有皱纹,表皮黄褐色,由叶片包裹而成。
叶互生于基部,线形,表面光滑柔软,叶鞘淡褐色,宽4~6毫米。
少数植株开花,苞片长于花序;花长于主茎顶端,黄白色;多为出聚伞花序,穗状花序圆柱形或稍扁平;小穗多数,长8~30厘米,水平叉开,每穗具 8~30朵花;花两性,鳞片卵形,黄褐色。
小坚果矩圆形,长1.2~2毫米,宽为长度的一般,灰褐色。
油莎草生长环境 阳性植物,喜光。
耐旱、耐涝、耐温、耐瘠、耐盐碱,适宜于在河滩、荒地、荒山、荒坡种植,适应性广。
喜排水良好、疏松的土壤。
要求年均气温20℃以上,年降水量不少于600~650毫米,高温多雨的夏季生长尤旺。
油莎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油莎豆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主要用于榨取油脂和制作食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植物油脂的需求增加,油莎豆市场需求量逐渐上升。
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种植油莎豆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供稳定的经济效益。
二、市场分析和需求情况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油莎豆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
一方面,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对植物油脂的需求逐渐增加;另一方面,食品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油莎豆的需求提供了保障。
三、项目评估和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种植油莎豆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种植过程相对简单,企业可通过引进和培训相关专业人员来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2.经济可行性: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预计项目年销售收入可达到XX万元。
同时,该项目拥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销售利润,能够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
3.财务可行性:通过财务分析,考虑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成本,预计项目的投资回报期为XX年,内部收益率为XX%,能较好地保证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4.环境可行性:种植油莎豆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能够较好地保护土壤和水源,符合环保要求。
四、项目实施计划1.资金筹集: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启动资金,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营。
2.土地准备:寻找合适的土地用于种植油莎豆,确保土地的品质和灌溉条件。
3.种植和管理:引进专业人员进行种植和管理工作,包括土壤调理、播种、防病虫害等。
4.采摘和运输:确保在油莎豆成熟时进行及时采摘,采用适当的运输方式将油莎豆送至加工厂。
五、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随着市场需求的波动,存在市场风险。
但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预计项目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2.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可能影响生产,但通过合理的防灾准备和投保保险等方式,能够降低风险影响。
六、总结和建议通过对油莎豆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和分析,本报告认为油莎豆项目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然而,同时也需要注意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可能影响。
压榨菜籽油执行标准号标准编号:Z/XXXXX-XXXXX1. 范围该标准规定了压榨菜籽油的技术要求、化学指标、物理指标、微生物指标、包装、标志、质量合格判定方法及抽样规定。
2. 规定2.1 技术要求2.1.1 外观:应为清澈透明的油状液体,无异物。
2.1.2 气味:应具有植物油的特征性气味,无异味或刺激性气味。
2.1.3 颜色:应为淡黄色至黄色。
2.1.4 氧化度:不超过3.0mg KOH/g。
2.1.5 游离脂肪酸:不超过0.25%。
2.1.6 酸价:不超过1.0mg KOH/g。
2.1.7 过氧化值:不超过10.0mmol/kg。
2.1.8 水分和杂质:不超过0.05%。
2.1.9 硼胺试验:阴性。
2.1.10 高温保存试验: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
2.2 包装2.2.1 压榨菜籽油应使用无毒、无异味、无污染的食品级容器包装,并密封良好。
2.2.2 包装容器应清洁牢固,能够有效防止外界光线、氧气和水分的侵入。
3. 标志3.1 包装上应清晰标出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和批次号。
3.2 应标注“食品级”字样,表明产品适用于食品加工用途。
3.3 允许在包装上标注生产厂家名称或商标,但不得误导消费者。
4. 质量合格判定方法4.1 外观、气味、颜色:通过人工检查判断。
4.2 化学指标: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试验分析。
4.3 物理指标: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试验测定。
4.4 微生物指标: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试验分析。
4.5 包装:通过质检部门进行检查。
5. 抽样规定抽样方法按照相关标准执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6. 其他压榨菜籽油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要求。
注:标准号、文中的未充分数据、标准编号等均为虚构,仅供参考。
请以实际标准为准。
一级菜籽油国家标准一级菜籽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品种,其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促进食用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级菜籽油国家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规范一级菜籽油的生产、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合格性。
本文将对一级菜籽油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一级菜籽油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食用油卫生标准等。
其中,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是一级菜籽油国家标准的核心内容。
技术要求包括原料选择、生产工艺、产品特性等方面的要求;质量指标包括外观、气味、色泽、酸价、透明度、杂质等多项指标的要求。
这些内容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一级菜籽油的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级菜籽油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级菜籽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用油品种之一,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通过制定严格的国家标准,可以规范一级菜籽油的生产过程,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
同时,标准的执行也可以有效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不法商家生产和销售劣质产品,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级菜籽油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食用油行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而一级菜籽油作为其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其生产和销售对于食用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可以促进一级菜籽油行业的规范化和规范化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一级菜籽油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促进食用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可以规范一级菜籽油的生产和销售行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一级菜籽油的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放心的食用油产品。
一级大豆油执行标准大豆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油,由大豆中的油脂经过精炼加工而成。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用油,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大豆油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制定了一级大豆油的执行标准。
一级大豆油执行标准是依据国家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涉及到大豆油的生产、贮存、包装等方面,旨在保障大豆油的质量合格和食用安全。
首先,一级大豆油的生产要求非常严格。
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设备和设施,确保生产环境的洁净卫生,避免外部污染物的进入。
生产工艺要科学合理,包括清洗大豆、脱皮、粉碎、磨浆等各个环节,有严格的取样检测要求,确保大豆油的品质。
其次,大豆油的贮存要求也非常重要。
大豆油在贮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光、防潮、防风、防异味等,避免外部因素对大豆油的影响。
贮存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延长大豆油的保存期限。
另外,一级大豆油的包装也需要符合标准。
包装材料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不能有异味、异色、异物等,确保包装的安全和卫生。
包装容器要密封良好,防止大豆油被氧化,影响品质。
一级大豆油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气味、颜色、透明度、酸价、过氧化值、油脂酸值等。
外观要求为清澈透明,无沉淀物。
气味应为正常香味,无异味。
颜色要求为金黄色,没有混浊或发黑现象。
透明度要求为透明或微浑浊状,不能有浑浊或沉淀物。
酸价要求小于0.3g/100g,过氧化值要求小于10meq/kg,油脂酸值要求小于4mgKOH/g。
此外,一级大豆油还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能含有铅、铜、镉等重金属超标的情况。
同时,转基因大豆的使用也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大豆油的安全。
总之,一级大豆油执行标准对于保障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贮存和包装,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一级大豆油,确保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大豆油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加强抽检力度,确保市场上销售的大豆油符合标准。
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是指我国对大豆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规定,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促进食用油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的制定,是经过专家学者多次论证和实验验证的结果,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对大豆油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对大豆油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生产工艺方面,标准要求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包括原料的选择和储存、生产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生产过程的温度和时间控制等,以确保大豆油的生产符合卫生标准。
在质量指标方面,标准对大豆油的外观、色泽、气味、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要求,保证了大豆油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其次,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对大豆油产品的包装和标识也做出了规定。
标准要求包装必须符合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保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保护作用。
同时,标准还对产品的标识内容和形式做出了详细规定,包括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等,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
最后,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对大豆油产品的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规定了大豆油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以及合格标准和不合格标准,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可比性。
同时,标准还对大豆油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生产人员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加强了对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
总之,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大豆油生产和销售行为,提高大豆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推动大豆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希望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能认真遵守标准,共同维护大豆油市场的良好秩序,共同促进大豆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湖南农业科学2011,(15):21~22,26 不同类型油莎豆品种的群体质量特征与产量表现 宗宜方 ,-,陆洪川 ,王 怡 ,陈时龙 ,林东余 ,沈庆雷 一,许 轲。 (1.上海市海丰农场,江苏大丰224153;2.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 要:对10个油莎豆品种2 a的群体质量特征与产量表现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千粒重、株型及块茎分布等 表现可以将油莎豆分为两大类型、4个小类型,即大粒型品种(包括普通大粒型、特大粒型)和小粒型品种(包括小粒型、中粒型); 产量构成因素上,单穴粒数、总粒数均表现为小粒品种显著高于大粒品种,而干粒重方面则表现为大粒品种显著高于小粒品种;2 个品种类型的块茎均比较集中,且小粒型品种集中度高于大粒型品种。 关键词:油莎豆;产量;品种;大粒型;小粒型 中图分类号:¥5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 1)15—0021—02
Populatio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Performanc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ufa Varieties
ZONG Yi-fang’一,LU Hong-chuan ,WANG Yi ,CHEN Shi-long’, LIN Dong-yu ,SHEN Qing—lei’。。,XU Ke
《1.Shanghai Haife ̄Form,Dafeng 224153,PRC;2.Agrieultural College,Yangzhou University,Jiangsu 225009,PRC) Abstract:Two years experimental data of 10 chufa cuhivars,such as populatio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yield performances and SO on,have been statist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cording to 1000-tuber weight,plant typ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uber,the chufa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types:small tuber type and large tuber type, which also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in detail:small tuber type,medium tuber type,large tuber type and super large tuber type;the tuber number per hole and the total tuber number of the small tuber type varieti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rge tuber type varieties,but the 1000-tuber weight of the large-tuber type varieti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mall tuber type varieties;the tubes of both type varieties were all concentrated,and the small tuber type varieties was more concentrated than the large tuber type varieties. Key words:chufa;yield;cuhivars;large tuber type;small tuber type
大豆油生产质量安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油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文件适用于大豆经压榨或浸出等制得大豆油的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2 大豆GB/T 1535 大豆油GB 1886.5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植物油抽提溶剂(又名己烷类溶剂)GB 27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T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873 粮油名称术语油脂工业GB 89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GB 9685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6629 植物油抽提溶剂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 19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料GB/T 30354 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535、 GB/T 8873和GB 14881-20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选址与厂区环境应符合GB 14881-2013中第3章和GB 8955的相关规定。
5 厂房和车间应符合GB 14881-2013中第4章和GB 8955的相关规定。
油莎豆质量技术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Q/HOM 欧博美生态食品有限股份公司企业规范
油莎豆质量技术规范(暂行)
欧博美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油莎豆质量技术规范(暂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莎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质量要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植物检疫、标签、包装、储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应有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入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定的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543.6—199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GB/T 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5—2003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 5009.17—2003 食品中总汞及无机汞的测定
GB/T 5009.18—2003 食品中氟的测定
GB/T 5009.20—2003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GB/T 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GB/T 5009.123—2003 食品中铬的测定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析法
GB/T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5494 粮食、油料检验杂质和不完善粒检验法
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4488.1—2008 油料种子含油量的测定
GB/T 14488.2—2008 油料杂质的测定
GB 19641 植物油料卫生标准
GB/T 14489.2—2008 粮油检验植物油料粗蛋白质的测定
JJF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DB41/T533——2008 油莎豆质量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莎草科Cyperaceae 莎草属 Cyperus
一年生草本,原产于西亚和非洲,具地下匍匐枝,其末端形成块茎;块茎椭圆形或者长圆形,淡黄褐色,长1~1.8cm,宽5~8mm,干果表皮微皱缩,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引入种植。
4 质量要求
4.1感官指标
4.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4.3 限量指标
5 试验方法
5.1 感官检验
按GB/T5492执行。
5.2理化指标
5.2.1含油量
按GB/T 14488.1执行5.2.2蛋白质
按GB/T 14489.2执行5.2.3水分
按GB/T 3543.6执行。
5.2.4杂质和不完善粒:
按GB5494规定的方法测定
5.2.5 霉变粒率
按GB5494规定的方法测定
5.2.6总砷
按GB/T 5009.11规定的方法测定。
5.2.7铅
按GB 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
5.2.8镉
按GB 5009.15规定的方法测定。
5.3.9汞
按GB 5009.17规定的方法测定。
5.2.10铬
按GB/T 5009.123规定的方法测定。
5.2.11氟
按GB 5009.18规定的方法测定。
5.2.12黄曲霉毒素B1
按GB/T 5009.22规定的方法测定。
5.3净含量
按JJF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6 检验规则
6.1产品组批与抽样
6.1.1 组批
同一产地,同一播种期生产的同一品种油莎豆,经过包装完好的产品为一批。
6.1.2抽样
按GB5491规定扦样
6.2 常规检验
产品交收时,应检验部门:感官要求、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百粒重指标。
6.3型式检验
6.3.1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中技术要求规定的全部项目。
6.3.2型式检验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a)每批油莎豆收获后、加工或出售前;;
b)交收检验结果与入库时型式检验结果差异较大时;
c)国家法定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4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全部项目合格时,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感官检验不合格项目不得复检,理化、卫生项目不合格时从同批产品中重新抽取双倍样品,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若复检结果仍有不合格项目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7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7.1标签、标志
运输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规定。
7.2包装
应采用新的、干净、无污染的麻袋、塑料编织袋或其他适用于食品的包装容器,包装容器应兼顾、清洁、干燥、无任何昆虫传播、真菌污染及不良气味。
包装容器封口严密、不得破损、泄漏。
7.3运输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污染;运输过程中必须防雨、防潮、防暴晒。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运输中应注意安全,防止日晒、雨淋、渗漏、污染和标签脱落。
7.4储存
产品应贮存于清洁卫生、通风、防潮、防鼠、无异味的库房中,食品贮存时应留有一定间隙,隔墙离地,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存。
产品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避光处,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一同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