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
- 格式:pdf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8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强制性条文内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及《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1号)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其中有5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现将该52条强制性条文摘录如下:一.第一章“总则”部分第 1.0.2 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第 1.0.4条: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二.第三章“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部分第3.1.1条: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类、乙类、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第3.1.3条: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另外,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现浇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示例现浇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用于高层建筑、办公楼、商业综合体等建筑项目。
该结构形式具有承载能力强、结构稳定性好、施工周期短等特点,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给出一个现浇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结构形式的设计与施工。
设计示例:多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设计一、工程概况该工程是一个7层办公楼,总高度为30m,楼面高度为4m,地上部分为6层,地下部分为1层。
办公楼的结构形式为现浇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
二、结构设计1. 基础设计:根据工程地质勘探报告,采用扩基基础形式,基底尺寸为10m×10m×3m,基础采用30cm的厚度均质悬浇混凝土。
地下室的地板与周围基础之间设置防水层以避免地下水渗漏。
2. 框架结构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各楼层之间设置楼板和梁柱。
楼板采用预制空心楼板,厚度为20cm,楼板与梁采用混凝土预制楼板连接。
梁柱采用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梁的截面尺寸为40cm×60cm,柱的截面尺寸为70cm×70cm。
梁柱之间的连接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节点。
3.抗震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满足烈度为8度的地区设计要求。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采用了以下抗震措施:设有适当的剪力墙,并在框架结构中设置水平地震短肢、抗剪墙、支撑等。
4.安全性设计:考虑到该办公楼的使用性质,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能,对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安全性设计。
主要措施包括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和应急疏散设施,例如疏散楼梯、消防通道和灭火器等。
三、施工技术要点1.现场施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现场将采用搅拌站配送的混凝土进行施工。
施工期间,要配合混凝土供应商、现场监理及施工单位,保证施工期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标高控制: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楼层的标高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楼板的整体平整度。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标高点,施工过程中不断进行测量与调整。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体系一般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框剪、筒体、混合结构等类型。
不同的结构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
本文简单介绍了各结构体系,并对其选则提出一些思考。
标签: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型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良好的抗震性能、成熟的施工技术、较强的经济型等优点在民用建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也是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类型众多,且体系变化多端,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以抗震等级为主线的设计方法,也有别于钢结构和砌体结构。
2、高层建筑受力特点高层建筑为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
与一般多层建筑主要承受由于重力产生的竖向荷载的作用相比,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较高,除承受竖向荷载外,还承受了由于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而产生的水平荷载。
因此高层建筑结构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面、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加强构造措施,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体系3.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为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框架结构具有结构布置规则、使用灵活等特点,同时其自身的结构侧向刚度较小,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较大,填充墙及附属结构的破坏严重。
因此,对房屋高度较高时,应避免采用纯框架结构,设置适当的剪力墙,改善结构的性能。
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不宜采用纯框架结构。
3.2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为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由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可结合建筑隔墙灵活布置,结构侧向刚度大,连梁具有很好的耗能性能,因而在民用建筑(主要用在高层住宅)中广为采用。
在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中,应正确把握一般剪力墙、短肢剪力墙及柱形墙肢之间的区别,把握边缘构件及连梁设计计算等要点。
3.3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第十二章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12-1 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一、多层及高层建筑的范围(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规)JGJ3-2002、J186-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建筑。
(2)多层及高层建筑的大致范围多层建筑:<10层且高度不超过28m的建筑;高层建筑:≥10层或高度超过28m的建筑;习惯上,对其中10-18层的建筑又称为小髙层建筑;18-40层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40层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
二、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指结构构件受力与传力的结构组成方式。
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是由梁、柱刚接而构成的结构体系。
其主要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空间划分方便。
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体系。
广泛应用于多层工业厂房及多高层办公楼、医院、旅馆、教学楼、住宅等建筑中。
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因而对其建造高度应予以控制。
框架的合理建造高度一般为30米左右(6~15层)。
异型柱框架:柱截面为L形、T形、Z形或十字形的框架结构称为异型柱框架结构,目前一般用于非抗震设计或按6、7度抗震设计的12层以下的建筑中。
2、剪力墙体系剪力墙是指固结于基础上的钢筋混凝土墙片,它具有很高的抗侧移能力。
剪力墙体系是把钢筋混凝土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抵抗水平力的构件的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的房屋横墙多,侧向刚度大,整体性好,并可使用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先进施工方法,利于缩短工期,节省人力。
但剪力墙结构的房间划分受到很大限制,因而一般用于住宅、旅馆等开间要求较小的建筑,其使用高度为15~50层。
框支剪力墙体系:把剪力墙体系的底层或底部两层的部分剪力墙改为框架,即为框支剪力墙体系。
3、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是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外加荷载的结构体系。
框-剪体系的侧向刚度比框架结构大,大部分水平力由剪力墙承担,而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
第一篇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砖混结构:一般所指是由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承重结构。
目前一般所指是由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砖墙承重的结构体系(也称砖混结构)。
墙体构造要求:1.须注意横墙间距的大小、2.纵墙宜尽可能贯通,3.墙体要适当加设壁柱。
4、墙体要适当设置伸缩缝。
5、墙体要适当设置沉降缝钢筋混凝土楼盖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装配式和现浇式。
装配式楼盖的选型中,铺板式楼盖是当前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常用的预制铺板的截面形式有:实心平板,空心板和槽形板。
房屋采用空心板,走道采用实心平板或槽形板为宜。
现浇式楼盖的结构形式有:单向板肋形楼盖和双向板肋形楼盖。
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传递路线为:板—次梁—柱(或墙)--基础—地基双向板肋梁楼盖荷载传递路线为:板—梁—柱(或墙)--基础—地基现浇式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就是在建筑平面上进行梁、板的布置。
肋梁楼盖一般由板、次梁和主梁三种构件组成。
第二章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是由梁和柱刚性连接的骨架结构。
框架的结构特点就在于“刚节点”。
框架结构由梁板式结构和无梁式结构组成。
梁板式结构由梁、板、柱三种基本构件组成。
多用于多层与高层房屋建筑上。
无梁式结构式有板和柱子组成的结构实质是无梁楼盖结构。
按框架的施工方法划分可分为四类:现浇整体式框架、装配式框架、半现浇框架、装配整体式框架。
按承重结构划分:全框架、内框架。
按框架的构件划分:短柱单梁式、长柱单梁式、组合单元式。
装配式接头形式:梁与柱的接头:1暗牛腿刚接方式、2明牛腿刚接方式柱与柱的接头方式:木式焊接连接。
梁与板的接头方式:叠合梁式。
框架的布置:主要承重框架横向布置、主要承重框架纵向布置、主要承重框架纵横两向布置。
现浇无梁楼盖结构由板、柱帽及柱子组成。
装配式无梁楼盖结构由跨中板、柱上板和柱帽组成。
双向板式由双向跨中板、柱上板和柱帽组成。
第三章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主要效能在于提高房屋的抗侧力刚度。
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延性探讨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较多且强烈的国家之一。
其主要分布在东南方向的台湾福建等地,还有华北津京地区,青藏高原四川云南,西北的甘肃宁夏等地区。
地震的广泛分布,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而且严重威胁着我国相关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破坏力,毁灭性巨大,且预防较为困难,因此,要加强建筑房屋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损失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增强建筑的延性,做出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延性设计,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结合实际对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延性进行探讨,对我国多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现状作出简单概述,探究房屋建筑结构延性设计,并提出控制延性的措施。
关键词:多层多层;钢筋混泥土;房屋;延性;探讨abstract: our country is the world seismic activity more strong and one of the countries. the main distribution in the southeast of fujian and taiwan, and north china tianjin beijing area,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yunnan in sichuan province, northwest gansu ningxia and other regions. the earthquake widely distributed, not only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to bring great negative influence, and a serious threat to our related areas the lifeproperty safety of the residents, the destructive power, devastating huge, and the prevention is very difficult,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the aseismic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mitigate earthquake loss one way, through to increase the ductility of the building, mak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building structure ductility design, can greatly enhance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life property safety of the residents and reduce economic loss,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multi-layer and high-rise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of ductility are discussed, to our country many high-rise building aseismic design present situation to make a simple overview, explore building structure ductility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ductility.keywords: multilayer multilayer; reinforcing steel bar mixes clay; houses; ductile; to explore中图分类号:tu528.5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前言增强多高层钢筋混泥土房屋的结构延性,是增强我国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民生,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多层住宅及高层框架结构每平方米主要材料的含量
1.混凝土:
混凝土是多层住宅及高层框架结构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用于梁、柱、楼板等基本构件的施工。
混凝土的密度一般为2400千克/立方米,平均计
算每平方米的混凝土用量大约为200千克。
2.钢筋:
钢筋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加固材料,用于提高结构的抗弯、抗拉强度。
钢筋的用量根据结构设计和要求不同,一般每平方米的钢筋用量在10-30
千克之间。
3.砖块:
砖块主要用于墙体的搭建,提供隔离、隔音、保温等功能。
每平方米
的砖块用量会根据砖的规格、墙体厚度和墙面积等因素而有所变化,一般
为50-100块左右。
4.玻璃:
玻璃在外墙幕墙中起到保温、隔热和美化的作用。
每平方米的玻璃用
量取决于幕墙的设计和玻璃的规格,一般为5-15平方米。
5.石膏板:
石膏板主要用于内墙装饰和分隔,提供隔音、防火等功能。
每平方米
的石膏板用量根据墙体面积和厚度而定,通常为5-20平方米左右。
6.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主要用于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常见的保温材料有聚苯板、聚氨酯板等。
每平方米的保温材料用量仍然根据墙体面积和厚度而定,一
般在1-5平方米之间。
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住宅的概念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住宅的概念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住宅是房地产行业中常见的分类。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这四种不同类型的住宅概念,以读者更好地了解它们。
一、低层住宅低层住宅普通指层数不超过六层的住宅建造物。
这种类型的住宅通常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设计,如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
低层住宅的优点是层高较低,单元户数相对较少,社区格局相对稳定和肃静,同时具备较好的居住舒适度。
然而,低层住宅的缺点是占用用地面积较大、居住人口较少。
二、多层住宅多层住宅普通指层数在六层以上、不超过十二层的住宅建造物。
这种住宅常见的结构设计包括框架结构、筒状结构等。
多层住宅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居住人口相对较多等特点。
它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噪音干扰、通风不畅等。
因此,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多层住宅需要更多考虑这些问题。
三、小高层住宅小高层住宅是指层数在十二层以上、不超过二十四层的住宅建筑物。
这种类型的住宅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小高层住宅相对于多层住宅来说,层高更高、视野更好,并且拥有较大的居住人口密度。
然而,小高层住宅也需要考虑结构安全、抗震能力等问题,以确保居住者的安全。
四、高层住宅高层住宅普通指层数在二十四层以上的住宅建造物。
这种住宅采用的结构设计多样,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
高层住宅具有楼层更高、景观更好的特点,同时可以容纳较多的居住人口。
然而,高层住宅由于自身的高度和复杂性,需要特殊关注结构安全、抗震能力等问题。
综上所述,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住宅各有其特点和合用场景。
在规划和设计中,需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选取合适的住宅类型,以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扩展内容:1、本所涉及附件如下:- 图表1:低层住宅平面图示例- 图表2:多层住宅立面图示例- 图表3:小高层住宅结构示意图- 图表4:高层住宅安全标识示例2、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规划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建造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法- 抗震设计规范:指建造抗震设计规范。
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低层(别墅类)地上1-4层地上480.32500.32550.34多层地上8层及以下地上410.33430.33460.35小高层地上24-80m 地上440.34480.34550.35高层地上80-100m 地上500.35520.36600.38地上100-120m 地上550.40600.42720.44地上120-140m地上580.41650.43760.46地下部分1超高层(地上100-140m)有上部建筑部分(楼座地下室)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钢筋/混凝土含量非人防-135 1.1135 1.1140 1.2160 1.3人防六级--1551.51601.51801.6地下部分2无上部建筑部分(地下车库)非人防地下车库框架+桩基或非筏板基础-一层1200地表以下1.5米以内120 1.1人防地下车库框架+桩基或非筏板基础六级一层1200地表以下1.5米以内1601.3钢筋、混凝土含量设计参考指标(住宅部分)高层(地上80-100m)注明:有上部建筑部分为楼座下部地下室结构部位,该部分按照非人防、人防分别考虑。
地下水位钢筋含量低层(别墅类)(地上1-4层)多层(地上8层及以下)小高层(地上24-80m)超高层人防等级结构形式结构部位抗震烈度6度抗震烈度7度抗震烈度8度建筑类型以高层建筑地下含量指标为基准,地上每多一层(相比较33层),地下混凝土含量指标增加0.03-0.04m3/m2,钢筋含量指标增加3-4kg/m2.注明:无上部建筑部分为非楼座下部地下室结构部位,该部分按照非人防地下车库、人防地下车库考虑,并对结构形式、人防等级、地下室层数、顶板覆土、地下水位进行相关条件约定。
人防等级地下室层数顶板覆土混凝土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