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如何准确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和深层含义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如何准确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和深层含义

姓名:

一、技法详讲

解答记叙文阅读题,核心是要读懂文章,而读懂文章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准确地理解关键的词句。一篇好的文章在用词、造句上都是极有讲究的,古人写诗“推敲”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文学创作史上经典的美谈和佳话,始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语文考试中为了检测学生对阅读材料语言的表现力的理解,常常要求考生讲解词句不能替换或删除的理由。这类题有一定难度,我们应认真对待。解答这类题目,其思维的走向应紧扣以下几个方面。

1.从词义范围的大小上去分析

如《怀疑与学问》:“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一切学术

..也就不会

..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

进步了。”加点的“学术”与“文化”能否互换?为什么?这两个词有关联,但词义范围大小有别。“学术”指专门学问,“文化”则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术”只是“文化”中的一部分。该段文字前一部分讲的都是具体学术问题,段来用“一切学术”一句加以归纳,因而只能用“学术”;接着推而广之,谈及影响到“文化”,两句间存在着层递关系,故不能互换。

2.从词义和语气的轻重程度上去考虑

如《猫》的最后一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为什么不能换成“我家再也会不养猫了”?因为“永不”语气更加重,更加决绝,更加斩钉截铁,更加不可动摇,更能突出表现作者内心的愧疚。在表意上,“永不”的程度比“再也不”要深得多。

3.从作者用语的感情色彩方面去考虑

例如,《一面》中“瘦得教人担心”若改为“非常得瘦”有什么不好?这就要体会作者用语中倾注的感情。“瘦得教人担心”更能表现作者对鲁迅先生健康状况的深切忧虑之情,而“非常得瘦”只是强调了“瘦”的程度,并不能表现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与爱戴的感情。

4.从词的搭配上去辨析

例如《纪念白求恩》:“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自求恩医生

..的治疗……每一个共产党员,一

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

..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加点的“医生”与“同志”能否互换?为什么?解答此题,要研究原句。前一句说“军民”对白求恩的医术、医德的感受,“白求恩……的治疗”是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治疗”,因此从受治疗的角度讲,称白求恩为“医生”更确切;后句主语是共产党员,学习的又是白求恩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因此称白求恩为“同志”更相宜。

5.从与上下文的关联与照应上分析

例如《背影》中“我的眼泪又来了。”“又”为什么不能删去?答此题不仅要着眼于内容,答出“突出了作者与父亲离别时对父亲的依恋、感激、敬爱之情”,而且要从行文的照应方面思考,答出“照应了上文‘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句”,这样答案才算是完整的。

6.写人的文章还应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需要上去思考

例如,把《藤野先生》中的“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改为“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有什么不好?从表现藤野先生精神品质上思考,会发现原句更能表现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的可贵品质。粗看这两句话所用词语大体相同,但词序有别,表达重点实际上已大有变化。原句重在表现藤野关心中国的医学进步,改句则重在说明藤野希望新的医学广泛传播,能传到中国,可见,在表现人物品质上改句就大为逊色了。

在解答记叙文阅读理解题时,除了要准确把握关键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外,还需要理解个别句子的深层含意。在很多记叙文中,句子的意思不仅仅是其表面意思,还有暗含的深层次意思。所谓深层含意是指句子在一定语境中所隐含的意义,就是人们常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发掘不出这种句子的“弦外之音”,对文章的理解就有可能出现偏差。在阅读答题的过程,探求句子的深层含意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联系全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写作的背景材料

例如鲁迅的《故乡》的最后一句:“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弄清此句的深层含意必须了解该文的写作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干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本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然而,辛亥革命后的十年,封建礼教仍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百姓还面临着饥荒、兵、匪的威胁,农村经济几近破产,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的希望在哪里?这一切引起了作者的深思。据此可知,地上的路实指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道路,作者坚信只要去奋斗追求,希望最终定能实现。

2.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起的表达作用

有言外意义的语句大多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斑羚飞渡》的结尾:“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里将“彩虹”比喻成“桥”,而“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作者没有直接写“镰刀头羊”从容地走下悬崖赴死,而是说它“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表达了他对于“镰刀头羊”的钦佩和敬仰之情。

3.联系文章的写作特点.分析句子的深层含意

例如高尔基的《海燕》,全文使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用“海燕”这个形象歌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的斗争情绪。据此,文末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深刻含意便是:欢呼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预言了无产阶级革命必定胜利。

4.若是解释文中人物语言的深层含意,还应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分析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写道:“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作者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我”送到书塾里去吗?其实他是知道的,只不过用“不知道”来表现作为一个顽童的“我”的懵懂、调皮,表达对于被“送到书塾”的不情愿,以及对于“百草园”的不舍。

二、例题详解

糖罐的秘密

①上高中时,学校坐落在清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里。宁静的村落三面临水,四季风景如画,如同古人笔下的世外桃源。但也极其A(piān pì)闭塞,周围疏疏落落全是民居,连买一根针也非要上十里外的小镇不可。

②这可苦了我们这群高三的可怜虫们。读书实在太耗心智了,以至于整天唯一的感觉就是饿,连睡梦中都满是各种各样令人B(chuí xián)的好吃的东西。不知是谁带了一罐糖来,是那种黄亮如金、细软如沙的黄砂糖。

③于是,寝室里便流行罐装的黄砂糖。十二个糖罐,恰似我们十二个女孩子,亲亲热热地排成一排。临睡前,美滋滋地喝上一杯热腾腾的糖水,月儿便甜甜地照进梦乡。

④唯独秦霜是不大喝糖水的。因此她那个别致的青瓷陶罐里的糖,比起我们的总是又多又满。每晚。我们一边啜着糖水,一边唧唧喳喳地品头论足,或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或嘻嘻哈哈地相互取笑时,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问她为什么不喝,她说:“坏牙齿呢!”

⑤后来有人跟我咬耳朵,说秦霜的糖罐根本就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她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年迈的外婆一起过活,学费都交不齐,哪还有闲钱买糖吃?她那一罐糖,吃了再没得添的,又怕被人瞧不起,就胡说什么坏牙齿的鬼话!我听了之后觉得心头一紧,有说不出的悲凉。一次下课间操,口渴了,我匆匆忙忙回寝室找水喝,经过寝室门前的花坛时,不经意地向寝室的窗户一瞥,却见秦霜正狼吞虎咽地吃什么东西,不由一惊。细细看,竟是在吃糖呢!她挨次从每个糖罐里舀上一大勺,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

⑥我看得目瞪口呆。可不知怎地,慢慢地,所有的惊讶、愤怒、鄙夷渐渐散去,两行温热的泪却无声无息地淌下来,滴落在那暗香袭人的花丛中——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回教室。

⑦晚饭后,待一寝室人走得一个不剩,我一跃而起,飞快地闩上门,拉上窗帘,一把抱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