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的原因
- 格式:docx
- 大小:17.26 KB
- 文档页数:3
ASCRS大便失禁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ASCRS)致力于推动结肠直肠肛门疾病的研究、预防和治疗,向患者提供优质医疗。
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由学会经验丰富的结直肠外科专家组成,成立该委员会旨在引领国际,为治疗结直肠肛门相关疾病提供优质医疗,根据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制定临床实践指南。
本指南是包容性的,而不是教条性的,适用于所有从业人员、卫生保健工作者和患者,他们希望了解这些指导方针所涉及疾病的管理情况。
他们的目的是做出诊疗方案前给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信息,而不是规定一种具体的治疗方式。
应当认识到,这些指导方针不是包括所有适合的治疗方法,也不能排除那些合理的、能够取得同样效果的治疗方法。
对于任何特定手术或干预方法的适当性的最终判断,必须由医生根据病人提供的所有疾病情况而个体化作出。
问题陈述大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使人衰弱的疾病,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
其定义为年龄≥4岁,之前控便正常,出现不可控制粪便和气体症状不少于1月【1-4】。
在一项针对女性患者的大型调查中,“偶发性溢便”一词更受青睐【5】。
失禁对人的自尊和生活质量均有负面影响,可导致严重的继发性疾病、残疾,花费更多的治疗成本【6】。
根据研究方法和目标人群不同,发病率报告有很大差异,一般在1.4%-18%之间,然而在特定人群中,发病率高达50%,这也是需转到养老院的常见原因【7-11】。
成年女性健康研究使用Neilson数据调查了近6000名45岁的女性(86%的反应率),并指出近20%的女性每年至少有一次,而9.5%的女性每月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5】。
大便失禁的治疗具有挑战性,且需个体化【2,4,12】。
除了保守治疗和支持治疗措施外,也有许多干预措施在疗效上各有不同。
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技术,而其他的技术正在从临床试验转向商业化。
他们在大便失禁管理中的具体角色还没有完全确定。
该实践参数(上个版本2007)【2】更新的范围是在对已发表的证据进行彻底审查的基础上,对大便失禁的病人进行评估和管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睡着后大便失禁是什么原因呢?
导语:一般大便失禁多发在一些严重病症的患者身上,大部分时候大便失禁都是在睡着之后,遇到这种现象的时候身边的人以及本人肯定都会觉得非常的苦
一般大便失禁多发在一些严重病症的患者身上,大部分时候大便失禁都是在睡着之后,遇到这种现象的时候身边的人以及本人肯定都会觉得非常的苦恼,那么你就有必要了解一下为什么你会有这种现象,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而且还能够让你尽快好起来,毕竟这是比较尴尬的事情,而且护理起来也会比较麻烦。
很多神经系统疾患,结直肠疾患和对肛直肠的直接损伤等,均可造成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的主要和常见的病因有:
①神经系统疾患:脑血管意外,脑动脉硬化,脑外伤,脊髓损伤,脊髓瘤,脊柱裂等;
②结、直肠疾患:先天性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直肠脱垂,肛直肠畸形等;
③肛直肠直接损伤,其中手术损伤是常见原因,包括肛瘘、肛裂和痔等手术以及硬化剂注射。
此外,还有会阴撕裂,意外伤,枪弹伤和异物等病因。
肛门失禁的治疗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在病情恢复后,肛门失禁亦多能恢复。
脊椎裂患者要强调早期手术修补,才能保全肛门功能。
脊髓瘤患者,原发病灶手术切除后,肛门失禁多较难恢复先天性巨结肠,作保留括约肌的结肠切除,可以有良好肛门功能。
溃疡性结肠炎,切除病变结肠,保留肛直肠,多能保全肛门功能。
临床上常见的肛门失禁,大多由肛直肠直接损伤所引起,如分娩时会阴撕裂、手术损伤以及意外伤等,应强调在损伤后立即或在6~12个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为什么会大便失禁,大便失禁跟什么因素有关大便失禁的发病原因一、病因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
病人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
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
此种病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变越明显,越复杂。
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耻骨直肠肌短缩,明显向前上方移位;内括约肌缺如或仅处于雏形状态;外括约肌多处于松散状态,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
有作者随访225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病儿,80例(35.5%)有不同程度的污便或失禁,畸形位置越高,失禁发生率也越高。
其病因主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也与手术损伤、手术错误有明显关系。
过去治疗高位畸形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时,直肠未通过耻骨直肠肌环,而在其后面下降。
肛门直肠畸形,特别是高位畸形伴有骶骨畸形,致神经功能缺陷者也不少见,据Jiehioiiikhh分析,术后肛门失禁者约10%属此原因。
中、低位畸形术后的肛门失禁,主要原因为手术损伤、感染等因素。
如泄殖腔畸形,主要为女婴的直肠肛管、尿道、阴道共合一穴,以及高位无肛婴儿术后常有大便失禁。
先天性痴呆、脑脊膜膨出、多发性硬皮病等均可发生大便失禁。
2.外伤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
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撕裂),以及肛管直肠手术的损伤,如肛瘘、痔、直肠脱垂、直肠癌等手术损伤了肛门括约肌致大便失禁。
3.神经系统病变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4.肛管直肠疾病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痔疮手术之后大便失禁是什么原因?导语:痔疮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人都得过痔疮,但是痔疮严重则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来解决了。
那么我们知道手术后不好好休养和调整,很容易导致痔痔疮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人都得过痔疮,但是痔疮严重则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来解决了。
那么我们知道手术后不好好休养和调整,很容易导致痔疮复发或者更严重。
就例如大小便失禁这种情况。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相信很多人都很难想到。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痔疮手术后24小时内,每4--6小时要排尿1次。
特别是骶麻术后患者应强调定时排尿及多饮水,因为骶麻未解除前或刚接触几小时内,排尿反射不敏感,不注意按时排尿易致尿潴留。
若术后8小时不排尿且感下腹胀痛并隆起时,表明有尿液潴留,宜先经行热敷以促进排尿,如果无效应导尿。
2、痔疮手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可减轻伤口疼痛及出血。
此后,可适当增加下床时间或做些轻体力活动。
早期适当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一期愈合,但要避免久站或久坐的一切活动。
3、痔疮手术后1--2天应控制排便,一般情况无需绝对禁止饮食。
但最初应以流质、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藕粉、莲子羹、稀饭、稀面条等为主,可适当吃些香蕉、苹果、桔子等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
要防止因便秘而用力排便崩裂伤口,导致出血水肿,增加病人痛苦,延长愈合时间。
可在最初几天适当用些润肠通便药物防止便秘。
4、痔疮手术后加强会阴部护理及保洁:可用PP粉溶液或中药便后坐浴,1日1—2次,坐浴后中药换药及栓剂纳肛。
如肛门部水肿,可生活常识分享。
大便失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大便失控可谓是最伤害人们面子的疾病了,一般情况下大小便失控可能就是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影响到了。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大便失控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
患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
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
此种患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变越明显,越复杂。
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耻骨直肠肌短缩,明显向前上方移位;内括约肌缺如或仅处于雏形状态;外括约肌多处于松散状态,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
其病因主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
2.外伤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
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撕裂)等。
3.神经系统病变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4.肛管直肠疾病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大便失控的处理方法肛门失禁的治疗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在病情恢复后,肛门失禁亦多能恢复。
脊椎裂患者要强调早期手术修补,才能保全肛门功能。
脊髓瘤患者,原发病灶手术切除后,肛门失禁多较难恢复先天性巨结肠,作保留括约肌的结肠切除,可以有良好肛门功能。
溃疡性结肠炎,切除病变结肠,保留肛直肠,多能保全肛门功能。
临床上常见的肛门失禁,大多由肛直肠直接损伤所引起,如分娩时会阴撕裂、手术损伤以及意外伤等,应强调在损伤后立即或在6~12个月内进行修补。
大小便失禁的原因1、随着年龄变化,大小便失禁变得越来越平常,这是因为盆骨处肌肉、韧带和能够使膀胱和肠道保持紧密的组织变弱并且功能逐渐衰退。
2、压力型失禁:40岁以上的女性几乎有五分之一都有过这种类型失禁的经历,这是由于腹部的压力增加,膀胱括约肌和盆骨不能保持膀胱的紧密性。
压力型失禁通常会发生在人大笑、咳嗽、打喷嚏或者运动的时候。
3、膀胱过敏:如果膀胱肌肉出现不受控的痉挛,膀胱会突然要抽空从而会引起失禁。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膀胱过敏。
4、严重便秘:由于粪便堵塞肠道,所以当通便药物经过堵塞的位置时,就会引起失禁性腹泻。
5、感染:肾脏或者尿道感染都会影响膀胱的正常控制能力。
6、神经组织损伤:由于神经系统受损也可以引起大小便失禁,例如脊髓受损或一些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7、疾病:疾病不但使人体功能受损而且还会增加失禁的风险。
直肠或者肛门肿瘤都会引起大便失禁。
盘骨底肌肉训练:透过运动令盘骨底肌肉加强收缩和控制力,防止小便流出即忍尿动作,可改善失禁情况。
如想知道盘骨底肌肉训练的方法,可向医护人员查询。
药物治疗:主要有治疗泌尿道感染及失禁的药物,必须经由医生因应情况而处方,切勿胡乱自行购买使用。
本疾病应查明原因后对症治疗,对无办法改善的大小便失禁患者,可进行留置尿袋和粪袋处理。
注意保持局部卫生,减少感染。
1、摄取足够水份每天饮用6 - 8 杯水大约2公升或其他饮料,维持一定的排尿量,以加强泌尿道的天然抵御功能,有助预防尿道感染。
此外,减少喝酒、咖啡、浓茶及汽水等利尿饮品,亦有助改善小便失禁的情况。
2、预防便秘宜多吃水果、蔬菜及高纤维食物,及每天饮用适量水份,配合适量运动,可纾缓便秘,改善因便秘引起的失禁情况。
3、保持适当体重过胖会增加腹部压力,因此保持适当体重,有助预防压力性失禁。
4、养成良好排尿习惯有小便失禁的患者可每隔2 - 3 小时排尿,来训练控制膀胱的能力,及提高患者对排尿的知觉。
每次小便时应尽量排空膀胱的尿液。
【疾病名】大便失禁【英文名】faecal incontinence【缩写】【别名】copracrasia;肛门失禁;encopresis;scatacratia【ICD号】K62.8【概述】大便失禁即肛门失禁(copracrasia)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亦称大便失禁。
肛门失禁的发病率不高,但非罕见。
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造成病人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地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
【流行病学】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
病人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
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
此种病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变越明显,越复杂。
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耻骨直肠肌短缩,明显向前上方移位;内括约肌缺如或仅处于雏形状态;外括约肌多处于松散状态,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
有作者随访225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病儿,80例(35.5%)有不同程度的污便或失禁,畸形位置越高,失禁发生率也越高。
其病因主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也与手术损伤、手术错误有明显关系。
过去治疗高位畸形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时,直肠未通过耻骨直肠肌环,而在其后面下降。
肛门直肠畸形,特别是高位畸形伴有骶骨畸形,致神经功能缺陷者也不少见,据Jiehioiiikhh分析,术后肛门失禁者约10%属此原因。
中、低位畸形术后的肛门失禁,主要原因为手术损伤、感染等因素。
如泄殖腔畸形,主要为女婴的直肠肛管、尿道、阴道共合一穴,以及高位无肛婴儿术后常有大便失禁。
先天性痴呆、脑脊膜膨出、多发性硬皮病等均可发生大便失禁。
明导管被打通㊂再次给予拍片,导管头位于第3胸椎水平,给予稳妥固定㊂12月20日晨起,病人诉肿胀感消失,手臂水肿消失㊂2014年2月10日完成治疗拔除导管,过程顺利㊂2护理2.1心理护理该病人治疗间歇期发生导管意外,非常紧张,担心影响后续治疗㊂立即赶回北京,希望能得到妥善处理以保证治疗顺利完成,对我院有很高期望值㊂护士要关心病人,使用安慰性语言,做好解释工作,做好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消除其恐惧心理,以免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等引起血管痉挛或收缩[3]㊂2.2溶栓的注意事项溶栓必须要慎重㊂肿瘤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留置静脉导管血栓发生率较高,若发生导管堵塞,首先要判断是否有血栓形成,如果有血栓形成,要根据情况进行溶栓处理,不能急于拔除导管,以免血栓脱落,发生危险㊂如果是纤维蛋白鞘所致导管堵塞,根据医嘱选择合适浓度尿激酶进行处理[4]㊂此类操作,具有一定风险性,应在充分知情同意情况下,由经验丰富具有导管维护资质护士操作㊂2.3调整导管位置的注意事项插管过程中由于病人的血管变异㊁体位等原因以及操作者的手法㊁经验等原因,发生导管异位或打折时有报道,这种情况经过调整,大多可以恢复㊂留置P I C C管过程中,发生异位很少见㊂此例提醒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导管脱出时,不能暴力向体内送管,以免发生感染或致使导管体内盘旋打折等不良事件㊂发生冲管困难等要注意询问病人既往史,结合临床症状准确判断堵管原因㊂调节导管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㊂在调管过程中不要评判指责其他医院,以免造成纠纷㊂2.4日常护理注意事项静脉导管维护必须由经过正式培训的护士,在有维护资质的医院完成㊂严格无菌操作㊂做好宣教特别是做好居家导管维护的宣教㊂对于导管脱出等意外情况,要确定导管头位置㊂如不影响使用,加强外漏部分妥当固定㊂避免人为将脱出的导管送回,以免发生感染㊁导管盘旋打折等并发症㊂同时做好固定,采取措施防止导管自行向体内移位,以免导管头进入心腔内发生不良反应㊂3小结曾有报道P I C C置管过程中发生异位或盘旋打折,可能和病人血管㊁操作者进针角度㊁病人体位等有关,一般均能矫正㊂本例P I C C导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的浅静脉内盘旋打折,非常罕见㊂该事件提示护士:发生冲管输液困难或置管侧手臂肿胀等异常情况,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血栓形成,以免因冲管等造成血栓脱落发生危险㊂对于溶解纤维蛋白鞘等操作必须遵医嘱执行㊂不明原因堵管,要注意追问病史,考虑是否有导管盘旋打折等特殊情况发生㊂参考文献:[1]王岩,乙苏北,康娜.1例P I C C导管2次异位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5):1292.[2]韩国华,温昌霖.冠脉介入治疗导管打折离断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4):978.[3]周竞奋,邢红.1例巧用导丝缓解P I C C置管病人拔管困难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3,20(8A):6566.[4]林娥,杨玉英,倪桂娥.尿激酶防治肿瘤病人深静脉导管堵管的效果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56.作者简介王岩,主管护师,本科,单位:10007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七医院;李瑞花㊁卢燕㊁付玉芳㊁薛娟㊁刘淼单位:10007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七医院㊂(收稿日期:20140805;修回日期:20141013)(本文编辑寇丽红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O B卫生棉条在大便失禁病人中的应用王丽珠,林碧珍,林润华关键词:O B卫生棉条;大便失禁;护理大便失禁主要原因是因为肛门括约肌失去了控制能力,一般发生于危重病人㊁昏迷及截瘫病人㊂如果大便未及时给予处理,肛周皮肤因受潮湿刺激,容易发生压疮㊂护理的重点主要是使病人清洁㊁舒适和防止发生压疮等并发症㊂笔者采用O B卫生棉条护理大便失禁病人,收效甚佳㊂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将O B卫生棉条置入肛门内,棉条的拉线留于肛门口外面,由于棉条的拉线是由棉条顶端密实地缝到尾端,所以当棉条吸满大便变得湿润后,轻拉线尾取出即可㊂棉条更换的时间按大便量而定,拉线端有大便水流出即更换,一般2h~4h更换1次,8h内一定要取出㊂2优缺点优点:O B卫生棉条是一个直径为1.32c m~1.42 c m的内用卫生棉条(一般超市均有销售),使用方便㊁卫生㊁易操作,与尿布相比较,减少了大便对臀部皮肤的刺激,与使用便盆相比较,减少了由于使用不当或拖㊁拉等与皮肤产生摩擦,易使皮肤破损的机会㊂缺点:价格昂贵,对住院时间长且经济困难者不适用㊂作者简介王丽珠,护师,专科,单位:36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林碧珍㊁林润华单位:36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0206;修回日期:20140926)(本文编辑寇丽红)㊃0483㊃C H I N E S E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O c t o b e r,2014V o l.28N o.10C。
大小便失禁是什么原因文章目录*一、大小便失禁是什么原因*二、大小便失禁如何预防*三、大小便失禁如何治疗大小便失禁是什么原因随着年龄变化,大小便失禁变得越来越平常,这是因为盆骨处肌肉、韧带和能够使膀胱和肠道保持紧密的组织变弱并且功能逐渐衰退。
压力型失禁:40岁以上的女性几乎有五分之一都有过这种类型失禁的经历,这是由于腹部的压力增加,膀胱括约肌和盆骨不能保持膀胱的紧密性。
压力型失禁通常会发生在人大笑、咳嗽、打喷嚏或者运动的时候。
膀胱过敏:如果膀胱肌肉出现不受控的痉挛,膀胱会突然要抽空从而会引起失禁。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膀胱过敏。
严重便秘:由于粪便堵塞肠道,所以当通便药物经过堵塞的位置时,就会引起失禁性腹泻。
感染:肾脏或者尿道感染都会影响膀胱的正常控制能力。
神经组织损伤:由于神经系统受损也可以引起大小便失禁,例如脊髓受损或一些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疾病:疾病不但使人体功能受损而且还会增加失禁的风险。
直肠或者肛门肿瘤都会引起大便失禁。
大小便失禁如何预防1、摄取足够水份每天饮用6-8杯水(大约2公升)或其他饮料,维持一定的排尿量,以加强泌尿道的天然抵御功能,有助预防尿道感染。
此外,减少喝酒、咖啡、浓茶及汽水等利尿饮品,亦有助改善小便失禁的情况。
2、预防便秘,宜多吃水果、蔬菜及高纤维食物,及每天饮用适量水份,配合适量运动,可纾缓便秘,改善因便秘引起的失禁情况。
3、保持适当体重,过胖会增加腹部压力,因此保持适当体重,有助预防压力性失禁。
4、养成良好排尿习惯有小便失禁的患者可每隔2-3小时排尿,来训练控制膀胱的能力,及提高患者对排尿的知觉。
每次小便时应尽量排空膀胱的尿液。
5、盘骨底肌肉训练,平时多作盘骨底肌肉运动,可加强肌肉的收缩力和控制力,以减轻小便失禁的情况。
6、改善家居环境,睡床和厕所的高度要适中。
如行动不便,可放置便椅在睡房中。
7、衣服的选择宜穿着简单方便的衣服,如橡筋头的裤子,以方便如厕。
大小便失禁如何治疗1、每次大小便后要清洗干净。
大便失禁是什么状况呢?
有些人患有痔疮后,经常的会在大便的时候出现大量流血的症状,而且还感觉到肛门处瘙痒、疼痛,所以患有痔疮后不得不进行治疗。
当医生建议采用手术治疗的时候,患者有会比较的担心,害怕因为手术失败,导致大便失禁的情况出现。
那么,什么是大便失禁呢?什么原因可能会导致大便失禁呢?痔疮手术会导致大便失禁吗?
什么是大便失禁?
肛门失禁是泛指消化道下端出口处失去正常的控制,这包括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程度,如睡眠时不能控制排便,排气时出现漏粪和不能控制稀便,直至完全不能控制排气和排便等。
完全失禁时,粪便可以随时自行流出;咳嗽、走路、下蹲及睡眠时,常有粪便、黏液从肛门外流。
不完全失禁时,虽能控制干便,但对稀便不能控制,集中精力控制肛门时,方可使粪便不流出。
大便失禁的原因:
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损伤
直肠脱垂、痔疮、久泻、息肉脱出等肛门直肠疾病引起肌肉松弛、张力降低;年老或某些疾病引起肛门括约肌萎缩或收缩无力;因肛门、直肠疾病手术切断或切除肛门括约肌及分娩、肛门外伤、烧伤、烫伤等损伤肛门括约肌。
神经障碍和损伤
昏迷、智力发育不全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或支配肛门括约肌神经损伤、突然惊吓等。
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无肛门括约肌或括约肌发育不全者。
其它病因
此外还有会阴撕裂,意外伤,枪弹伤和异物等病因。
老年人身体衰弱,大便嵌塞亦可引起失禁。
痔疮手术只要不出意外,一般是不会导致大便失禁的,所以痔疮患者完全不用有这样的担心,但是想要进行痔疮手术,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这样保险系数要更大一些。
如果出现了大便失禁,如果治疗及时,效果还是非常的不错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原因造成喝酒后大便失禁呢?
导语:什么原因造成的酒后大便失禁呢?相信很多喜欢喝酒的朋友都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那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喝酒过度会引发一系列的便秘失禁。
小编整
什么原因造成的酒后大便失禁呢?相信很多喜欢喝酒的朋友都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那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喝酒过度会引发一系列的便秘失禁。
小编整理了一些朋友们关注的问题,下面小编就搜集了一些资料给大家讲一讲有关喝酒后大便失禁方面的知识,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1.患者神经障碍和损伤:排便是在内脏植物神经和大脑中枢神经支配下的反射活动,这些神经发生了功能障碍或损伤,会引起排便失禁。
如中风、休克、惊吓都可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
2.直肠靠近肛门处粘膜切除后、直肠壁内感受神经缺损、智力发育不全等均可造成大便失禁。
3.患者肌肉功能障碍和受损:肛门的松缩和排便功能,是受神经支配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来维持的。
这些肌肉松弛,张力降低,或被切断、切除,或形成大面积瘢痕,都会引起肛门失禁。
4.若直肠脱垂、痔疮、息肉脱出引起的肌肉松弛、张力降低也会引起肛门失禁。
老年人或患有某些疾病也可引起肌肉萎缩性肛门失禁。
5.肛门直肠脓肿、肛瘘、直肠恶变等手术切断或切除括约肌也可引起肛门失禁。
6.久泻和肛管直肠恶变也可引起肛门失禁。
7.肛门直肠疾病:如复杂性肛瘘,炎症蔓延广泛,瘘管分支多,瘢痕化严重等影响括约肌功能;直肠脱垂、肛管直肠炎性疾病和肿瘤累及括约肌。
还有部分老人因年老体衰,括约肌功能减弱,括约肌松弛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大便失禁是什么原因引起大便失禁是由于肛门或神经损伤,导致不能控制粪便和气体排出的现象。
那么大便失禁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大便失禁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大便失禁的原因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病人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此种病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变越明显,越复杂,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耻骨直肠肌短缩,明显向前上方移位;内括约肌缺如或仅处于雏形状态;外括约肌多处于松散状态,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有作者随访225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病儿,80例(35.5%)有不同程度的污便或失禁,畸形位置越高,失禁发生率也越高,其病因主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也与手术损伤,手术错误有明显关系,过去治疗高位畸形行腹会阴肛门成形术时,直肠未通过耻骨直肠肌环,而在其后面下降,肛门直肠畸形,特别是高位畸形伴有骶骨畸形,致神经功能缺陷者也不少见,据Jiehioiiikhh分析,术后肛门失禁者约10%属此原因,中,低位畸形术后的肛门失禁,主要原因为手术损伤,感染等因素,如泄殖腔畸形,主要为女婴的直肠肛管,尿道,阴道共合一穴,以及高位无肛婴儿术后常有大便失禁,先天性痴呆,脑脊膜膨出,多发性硬皮病等均可发生大便失禁。
外伤: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撕裂),以及肛管直肠手术的损伤,如肛瘘,痔,直肠脱垂,直肠癌等手术损伤了肛门括约肌致大便失禁。
肛管直肠疾病: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大便失控是什么原因大便失控的原因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
患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
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
此种患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变越明显,越复杂。
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耻骨直肠肌短缩,明显向前上方移位;内括约肌缺如或仅处于雏形状态;外括约肌多处于松散状态,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
其病因主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
2.外伤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
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撕裂)等。
3.神经系统病变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4.肛管直肠疾病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大便失控怎么办肛门失禁的治疗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在病情恢复后,肛门失禁亦多能恢复。
脊椎裂患者要强调早期手术修补,才能保全肛门功能。
脊髓瘤患者,原发病灶手术切除后,肛门失禁多较难恢复先天性巨结肠,作保留括约肌的结肠切除,可以有良好肛门功能。
溃疡性结肠炎,切除病变结肠,保留肛直肠,多能保全肛门功能。
临床上常见的肛门失禁,大多由肛直肠直接损伤所引起,如分娩时会阴撕裂、手术损伤以及意外伤等,应强调在损伤后立即或在6~12个月内进行修补。
对那些不完全失禁病例,尤其在损伤后早期,可先试用姑息疗法进行观察,食物应调节,少吃纤维素类,多吃精细食品,使粪便少而干燥,必要时可服用便秘类药。
狗狗挨揍大小便失禁-狗狗被认主人教训后大小便失禁狗狗被认主人教训后大小便失禁现在许多人们都会饲养宠物来作为自己的伙伴,狗狗从古至今都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自然是饲养者的首选。
但是饲养狗狗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那么对于狗狗被认主人教训后大小便失禁,还会变好吗?第一、单纯的惊吓导致的尿失禁狗狗可以自己康复;当狗狗出现尿失禁的情况的时候,宠物主人一定要呵护它们,并且观察它们的受惊情况与什么原因导致的尿失禁。
第一、如果狗被打只是单纯的惊吓引起的尿失禁。
狗狗平静下来后,它会自己康复的。
第二、然而,如果一只狗因被殴打和神经损伤而导致尿失禁,自我恢复的可能性很小。
进行治疗。
当狗处于极度兴奋或恐慌状态时,它们容易失禁,尤其是幼犬,所以宠物主人不要严厉教训狗狗,这样会会导致狗狗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狗狗被打的大小便失禁还会好吗如果狗狗被打之后,只是单纯惊吓引发的大小便失禁,等狗平静下来,就会自我康复。
但是如果狗狗是由于被打损伤了神经引发的大小便失禁,恢复的机会是非常低的。
小狗一激动就尿失禁是什么原因;小狗一激动就尿失禁是常见的现象,这是因为小狗有很差的控制力。
当这种情况发生在小狗身上时,不要大声叫喊或责骂它们,否则它们可能会害怕并有更严重的尿失禁。
每次见到它,不要过于激动的逗玩,特别是长时间分开后。
如果它在看到你的时候小便,等它冷静下来再和它接触或玩耍。
平时多陪它一点,多锻炼它的身体,让它消耗自己的体力,在家激动的情况就会减少很多,也能减少尿失禁的情况。
狗狗大便失禁的原因;第二,神经损伤,如脑膜炎、癫痫等症状,狗无法控制尿和粪便的排出。
猫咪大小便失禁原因猫尿失禁的原因猫咪大小便失禁可能是肠炎和猫瘟引起的。
猫如果长期不合理进食,很容易得肠炎。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尿失禁。
猫瘟是一种恶性传染病,也能引起猫的大小便失禁,所以要及早治疗,以免造成猫的死亡。
什么原因导致大便失禁呢?
大便失禁,顾名思义,我们也知道是自己不能随意控制住大便,这在医学角度上被认为是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
如今很多老年人最容易患上此病了,给自己的生活、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在根源上治疗此病。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便失禁呢?大家一起往下阅读吧。
引起大便失禁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天性疾病引起的大便失禁。
高位锁肛、发育不全婴儿,因先天性肛门括约肌不全而引起肛门失禁。
二、肌肉功能障碍和受损引起的大便失禁。
肛门的松缩和排便功能,是受神经支配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来维持的。
这些肌肉松弛,张力降低,或被切断、切除,或形成
大面积瘢痕,都会引起肛门失禁。
若直肠脱垂、痔疮、息肉脱出引起的肌肉松弛、张力降低也会引起肛门失禁。
老年人或患有某些疾病也可引起肌肉萎缩性肛门失禁。
肛门直肠脓肿、肛瘘、直肠癌等手术切断或切除括约肌也可引起肛门失禁。
烧伤、烫伤、化学药品腐蚀也可引起大面积瘢痕的肛门失禁。
久泻和肛管直肠癌也可引起肛门失禁。
大便失禁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大便失禁的简介*二、大便失禁的原因*三、大便失禁的危害*四、大便失禁的高发人群*五、大便失禁的预防方法大便失禁的简介大便失禁即肛门失禁,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
大便失禁的发病率不高,但非罕见。
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造成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地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
大便失禁的原因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
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
患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
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
此种患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外伤
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
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撕裂)等。
3、神经系统病变
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4、肛管直肠疾病
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的危害大便失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阴部、骶尾部皮肤炎症及压力性溃疡(压疮)。
大便失禁在老年人、危重病人及瘫痪卧床病人中发生率达46.0﹪~54.4﹪。
由于粪便的刺激,使会阴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的侵蚀状态,易发生皮肤红肿、溃烂,皮肤破溃感染可深及肌层或破溃延伸至阴囊、阴唇、腹股沟等;污染尿道口、阴道口引起逆行感染,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亦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困难、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溃疡及疼痛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体重下降。
大便失禁的高发人群老年人多见,女性稍微多于男性。
大便失禁的预防方法1、健康教育
专家表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摄入
足够的液体;教会病人进行肛门括约肌及盆底肌收缩运动锻炼,以利于肛门括约肌恢复控制能力。
2、注意室内环境
要注意室内环境,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以除去不良气味,保持空气清新。
3、重建排便能力
注意观察病人排便前的表现,了解病人排便的时间、规律,适时给予便盆。
对排便无规律的病人,可定时给予便盆试行排便,以帮助建立排便反射。
4、注意皮肤护理
注意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床上加铺橡胶单和中单或使用尿垫,一经污染立即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防止发生压疮。
5、注意心理护理
专家指出,任何原因造成的大便失禁,病人都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护士应理解、尊重病人,热情地提供必要的帮助,以消除病人紧张、羞涩、焦虑、自卑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