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90.00 KB
- 文档页数:25
颈内静脉置管冲洗操作程序(治疗期间)
程序要点1、洗手,戴口罩
—七步洗手法
2、备齐用物:肝素液、10ml注射器2付,消毒棉签,75%酒精—使用10ml或更大的注射器,操作时不要用外力将液体注入导管,以免导管破裂
3、洗手
4、冲洗:
(1)以棉签蘸取酒精消毒肝素帽(2)待干
(3)抽取生理盐水10ml插入肝素帽中央,放开管夹,用轻柔的压力冲洗,剩下1ml左右时边推边拔针
(4)给药
(5)输液结束后抽取生理盐水10ml插入肝素帽冲洗,方法同前
(6)抽取肝素浓度为25u/ml的生理盐水5ml,,冲洗方法同前。
(7)移去针筒—可用洗手液或快速手消毒液
—25u/ml肝素液配制:100ml生理盐水加0.4ml的2ml装12500u 肝素钠
—冲洗时,间歇正压用力,避免导管内血液的回流导致阻塞
—给药前后冲洗模式:SASH(生理盐水→给药→生理盐水→肝素液)—连续用药期间,不需要冲管:药物完毕需封管时,应遵循此程序冲管
5、洗手
6、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废弃物
7、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每次冲洗的时间及签名。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作者:许丽蔚白银玉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4年第03期【摘要】目的:总结15例带cuff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护理经验,探讨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方法:以15例长期颈内静脉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护理及宣教工作,可有效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经抗生素治疗后,1例再发感染拔管;2例发生导管栓塞,经溶栓后正常使用。
结论:持续有效的导管护理,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5-0111-01Abstract:Keywords: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用的替代治疗措施之一。
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稳定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
采用带Cuff涤纶套环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迅速建立起长期的血液透析通路,具有血流量充足、手术方法简单等优点,适用于造瘘困难、瘘管阻塞及畏惧反复血管穿刺的患者。
我院自2009年共收治15例长期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均按我透析中心制定的工作流程进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1月至2013年10月间15例长期颈内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年龄48~81岁,透析时间为6~32个月;其中左侧颈内静脉置管2例,右侧颈内静脉置管13例。
20护理21术前护理置管前做好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拍片了解患者有无颈内静脉狭窄等[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预先洗头、沐浴。
22透析护理221透析前的护理透析环境保持清洁,透析前30min进行空气消毒。
测量患者体重及生命体征。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25002 【作者简介】徐晓玲(1964-),女,江苏扬州市人,主管护师,本科在读。
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的应用和护理体会徐晓玲 【关键词】 血液透析;留置导管;颈内静脉;护理【中图分类号】 R 6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7044(2004)022******* 我院自从开展血液透析以来,血管通道一直是血液净化专科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长期维持性血透病人一般是先制作内瘘建立永久性的血管通道,而对于那些需长期血透已多次造瘘,自身已没有适宜血管制作内瘘病人和尿毒症急诊需要紧急血透的病人,我室采取了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的方法进行血液透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们具体应用中的护理与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998年~2003年4月共为血液透析病人行颈内静脉置管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15岁,平均年龄47岁。
其中5例为糖尿病引起的尿毒症,因血管硬化 血管条件差,多次制作内瘘失败,因而长期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置管时间最长的3年零3个月,最短的30d ,平均155d ,共为这些病人做血透1126例次。
1.2 方法1.2.1 颈内静脉穿刺点的选择 采用中位穿刺点,即取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上方1.5~2.0c m 穿刺点与喉结平,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腔静脉置管途径,该穿刺点相当于颈内静脉中段,位置相对表浅,暴露充分[1]。
解剖学定位标志明显,毗邻结构不及上下两段复杂,因而相对危险小,进针方向明确,穿刺成功率较高。
1.2.2 导管的选择和置管的长度 应用美国A rrow 公司生产的大口径双腔导管,置入长度一般为13~15c m ,导管尖端的位置应在上腔静脉的上部,置管长度主要取决于穿刺点距锁骨头上缘的距离。
导管留置后,腔内保留肝素生理盐水。
1.2.3 透析方法 去除导管肝素帽,用碘伏消毒双腔导管的接头,用注射器先抽取双腔管路里的肝素和部分残余血液,接上透析管路,全身肝素化,进行常规透析,透析结束时用生理盐水驱回血,在动、静脉导管内各注入生理盐水10m l ,以保证管腔内无血液,再用浓肝2m l (12500u )加生理盐水1m l 注入两导管内封管,并以肝素帽封口,防止导管内凝血。
PICC置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对PICC导管异位进行分析及研究对策方法:对130例置管患者,其中4例出现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患者,经过调整,全部送入上腔静脉,均未发生感染。
结论:发生导管异位时,应首先研究对策,不急于拔除,这样不仅降低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大大减轻了由于患者血管条件欠佳再次穿刺失败所造成的经济负担。
总结经验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末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它可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轻药物反应,提高疗效。
随着PICC置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随之伴发的并发症也不断的增加,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文献报道发生率12.5%。
我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共为130例患者行PICC置管,其中异位至颈内静脉达4例,发生率为3.8%。
,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130例,男1 例,女3 例,年龄27~78岁,置管的目的:均为肿瘤患者,因需要进行化疗者例,外周静脉条件差但需要长期输液者例。
2、定位参考标准 T5~T7为PICC置管适宜位置。
T4相当于胸锁关节位置,T5相当于上腔静脉上段,T6~T7相当于上腔静脉中下段,T8以下为进入心房。
3、导管的选择我院130例患者均采用美国巴德PICC。
它的材料为硅胶,质柔软,与人体的亲和性好,对血管刺激小。
巴德的PICC为三向瓣膜式导管,型号为3~6 Fr,直径为0.3~0.6 mm,导管直径大小与液体流速成正相关。
4、用物准备:中心静脉穿刺包、无菌手套、生理盐水、肝素钠、0.5%碘伏、75%乙醇、20ml注射器、无菌敷贴、巴德PICC管。
5、操作方法均选择健侧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纸尺测量定位,常规消毒,预冲导管,铺洞巾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前进少许,送入导管鞘,送导管至肩部位置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膀,送导管至预定长度体外留置部分,尾翼锁定,抽回血,脉冲式冲管,接正压接头,贴膜固定,CT模拟机下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