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最新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给农奴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有一定的法律自由,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指出推行农奴制改革的俄国沙皇。
(2)你同意材料中关于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亚历山大二世。
(2)不同意;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给农奴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有一定的法律自由,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为1861年改革。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这次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根据材料“……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有一定的法律自由,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
”反映了改革使农奴性积极性很高,很高兴。
我不同意材料中关于农奴制改革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俄国1861年改革颁布法令规定: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须高价赎购买。
这次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扫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点睛】(1)问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给农奴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可知反映了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据所学可确定当时改革的沙皇:亚历山大;(2)问首先根据材料内容确定反映的观点。
材料题专题训练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材料三:(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4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4分)(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4分)28. (1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同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材料二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改变世界。
请回答:(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一,“这些原则”指的是哪一外交原则?指出这一原则产生的国际意义。
(6分)(2)写出材料二中的“会议”名称及召开时间。
结合材料与所学,概括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这一方针对该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举两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专项精练全国Ⅱ卷论述题【高考真题】1.(2019·全国Ⅱ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图6——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见解: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理由: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并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这是自然进程的快速发展。
但在自然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进程上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原子弹等新式武器,正是以自然进程的发展为前提。
新式武器的运用使战争规模扩大升级,死伤惨重,经济严重衰退,还给世界人民带来不可愈合的心灵伤口。
从人文进程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退步。
由此可见,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自然进程和文明进程的发展并不同步,但我们应该努力使两者协调发展。
示例二:见解:在人文进程中应添加1917年十月革命。
理由: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
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社会主义苏联迅速的实现了工业化,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战之后,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两极格局形成,对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高考历史备战小论文:中国古代教化思想【题目】(2022·河南·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书籍中的教化思想——摘编自韩星《中国古代我化传统与乡村文明重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论题:中国古代教化传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论述:儒家思想自诞生之初就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孔子强调要教育、培养士人,使其担当起教化民众的责任并进而改造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是“仁义道德”,教化的媒介是灌注“仁义道德”精神的诗、书、礼、乐;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文化的普及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士人的推动,使得官方的教化和律令呈现儒家化的特《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 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孟子滕文公上》“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着信”《汉书》十二年三月诏,“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后汉书》在乡以下,又五里正、伍长、父老等,其职能也主要是"劝导乡里,助成风化"《吕氏乡约》(北宋)“谓居家则爭父兄,教子弟,待鎏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朋友'教后生'御使仆0至 于读书治田,营家济物,畏法令,谨租赋,如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皆可为之。
非此 之类,皆为无益”征;封建社会后期,伴随着理学的发展及儒家士人投身于基层教化的推动,乡约治理由此出现,儒家伦理开始不断滲人乡村治理之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教化的儒家化特征,推动白姓教化移风易俗,完善了基层治理,稳定了社会秩序,对我们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乡村的全面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全球治理,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经济)材料一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
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
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
——摘编自《许伴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有人说,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富国愈富,穷国愈穷”,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世界政治)材料二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摘编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世界科技)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一项发明,简述其利与弊。
(4)面对世界经济发展、政局变化、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潜在的危险”,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请以“潜在的危险与应对”为主题,从上述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经济全球化。
观点自选:赞同。
理由: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由于经济和科技实力较弱,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影响进一步加大等。
不赞同。
理由: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减少,这对发展中国家也是机遇;经济全球化能够让发展中国家吸引更多的国外技术和投资,增加出口和就业;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也充分说明经济全球化促进经济的发展等。
历史专题练习工业革命专题第一次工业革命1.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C.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世界很多地方成为英国市场。
1850—1870年英国对外贸易总额由145亿马克迅速增长到374亿金马克。
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工业革命促进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3.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中投入使用。
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A.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B.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C.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D.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答案】D4.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与科技)材料三然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和原子动力(原子能)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有什么历史意义?从材料中指出一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电使蜡烛黯然失色”,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哪一个时代?【答案】(3)历史意义: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推动了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提高了生产力,有利于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发明成果:汽车、飞机、内燃机、电的应用。
(任答一项)时代: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1.科技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世界的面貌。
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典例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化以前,家庭体系以扩展型家庭为主。
扩展型家庭体积庞大,成员聚集在一起便于集中人力、物力。
在工业革命以后,机器的使用不再需要男人强健的肌力,而更多的是靠妇女和儿童灵活的手指。
随着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
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
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没有固定居所,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改变,开始倾向于在婚后从大家庭搬出来,自立门户。
——摘编自唐思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家庭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及其原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家族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与英国家庭的关系。
【答案】(1)变化:家庭规模由大缩小;核心家庭数量由少增多;家庭由定居到经常迁移;家庭生活节奏向工厂劳动时间靠拢;家庭中女性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关系:工业革命的开展冲击了原本家族关系;促使家庭成员自由和独立意识增强;致使工人工作岗位的变动;由于工业革命中机器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女性地位逐步提高,女性经济逐渐独立并降低对男性的依附。
【解析】(1)据材料“在工业革命以后,机器的使用不再需要男人强健的肌力,而更多的是靠妇女和儿童灵活的手指”,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女性在经济生活中扮演了更重要的社会角色,使得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一定的提高;据材料“随着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家庭规模由大到小;据材料“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
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反映了工业革命核心家庭数量增加;而家庭也由于工作的原因由定居到经常迁移;据材料“……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反映了工业的发展使家庭生活节奏向工厂劳动时间靠拢。
(教资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社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域文化,回校后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开发了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课程资源。
李老师的教育观是()。
A、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B、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导C、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D、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2下课铃响了,按照教学设计还有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实施,钱老师就延长了5分钟。
钱老师的做法()。
A、恰当,保证了学习的基本容量B、不恰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风格C、恰当,遵守了教学的基本规范D、不恰当,漠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3授课过程中,李老师始终坐在讲台上操作多媒体,以展示课前准备的精美课件。
从教师观的角度看李老师的教学行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B、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C、忽视了课堂效果的提升D、忽视了教师的创造性4吴老师将“基于现象和过程”可视化的学习原理与学情相结合,提出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之间搭建桥梁的教学主张,并总结出指导学生展开微型实验设计与实施要注意的事项。
从学生观的角度,吴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是()。
A、丰富课程资源B、改善师生关系C、优化教学策略D、注重学习体验5小秦是某初中二年级学生。
父亲稍不顺心就对他进行打骂,甚至拿烟头烫他。
学校了解情况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对小秦的父亲给予警告或处分B、对小秦的父亲给予训诚并罚款C、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D、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诉讼6为满足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某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法治教育趣味丛书。
对于该丛书的出版,国家应当给予()。
A、扶持B、奖励C、保障D、审定712岁的杨盼因交通事故导致右腿残疾。
入学时,学校工作人员看他走路一瘸一拐,便对他的父母说,学校不接收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你们带他到特殊教育学校去吧。
九年级部编历史材料解析题含解析(1)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将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民主与法制建设对于推动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保证“体人民”掌权,当时雅典设立的最高政治权力机构是什么?雅典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而采取了什么措施?雅典的民主政治对后世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民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法典对今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君权)在英国《权利法案》中的突出体现。
并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改变不过是四十年代英国革命的完成。
显然,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是他们之间尖锐斗争的产物。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图采用和平的手段和合法的形式把王权改造成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改变后,英国的资产阶级专政稳定下来,以议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一百年间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2012年备战中考:专题汇编——材料分析题国宝的流失和回归主题 [原创]材料一:在2000年4月30日和5月2日,索斯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政府劝阻,公开拍卖圆明园大水法前十二生肖兽首中的虎头、牛头、猴头。
当年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不惜代价,以总价3000万港元勇购三件兽头,受到国人的热烈欢迎。
左图就是当时回归祖国的三件兽头中的其中一个(铜牛头)。
(图略)材料二:十二生肖兽头铸造于240多年前的乾隆盛世,后经战乱,漂泊海外140多年。
现在得以回归祖国。
请回答:(1)兽头是重要的圆明园文物,你知道这些精美的制品是怎样流失到海外的吗?(2)对于花巨资收回国宝,有人以为不值得。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国宝的流失和回归说明了什么问题?(3)2003年12月4日,是圆明园罹难143周年纪念日。
假如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作为列强火烧圆明园的见证人,你怎样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富于感情的语言,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参考答案:(1)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夺走的。
(2)不同意。
说明:第一,国宝漂泊海外140多年,现在回归祖国,它们是中国由盛转衰到再次复兴的历史见证,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其次,兽头是重要的圆明园文物,而圆明园又是整个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
所以回购兽头的民族意义十分重大。
第三、十二生肖在中国甚至世界雕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3)答题思路:一是揭露列强的暴行,再就是从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比如:1860年10月9日,中国《中学历史在线》一篇报道节选联军暴行罄竹难书国遭此辱令人深思据中学历史在线记者明明报道:今天是个令每个中国人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一大群各种肤色、各种式样的人,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为掩盖大肆抢劫圆明园的罪证英侵华头目额尔金悍然下令烧毁圆明园…………圆明园毁灭了。
它毁于英法侵略者的蛮横与疯狂,也毁于清王朝的腐败与无能。
圆明园之火,既是帝国主义野蛮摧残人类文明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了就会挨打的证明。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围绕“21世纪联合国的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矛盾,但在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权威、加强它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就在新形势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联合国作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共识。
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宣言》,把“自由、平等、团结、容忍、尊重大自然和共同承担责任”作为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基本价值观,强调《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永不过时和普遍适时的。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国际社会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经贸领域的贸易战也日见频繁。
在解决国际经济贸易纠纷方面,世界贸易组织自成立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严峻挑战,但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势,经济全球化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既是全球范围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时代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1)依据材料一及结合相关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安理会担负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今时代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即国际组织)。
(4)面对当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经济带来严峻挑战,谈一谈你的认识。
【答案】(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经济全球化(3)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4)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势。
是当今时代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挑战,我们既要牢牢守住底线、积极有效应对,又要保持耐心和定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一道,坚定不移地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就在新形势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联合国作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共识。
【历史】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1)材料一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
(3)材料三中公约组织的名称是什么?(4)上述三则材料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哪一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杜鲁门主义。
(2)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北大西洋公约》,该条约是由欧洲和北美国家共同签订;在军事上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自从八岁时的一场车祸使她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后,自卑就如
山一样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她一年年地长大,也一年年地沉默。 就
这样一路读到了初二,她的班级来了位朱老师。一天,放学后她正整
理书包准备回家,朱老师走了进来。
“小樱!”老师亲切地叫着她的小名,“你能帮老师一个忙
吗?”
“什么忙啊?”她紧张地问道,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惊恐。
“老师想请你帮忙给花浇浇水,老师太忙了,小樱来帮帮老师好
吗?”
“好的!好的!”她激动得脸都红了。
朱老师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山茶、丁香、凤仙花……她特别偏爱的,
却是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的叶子。
她一直渴望知道,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终于有一天,当她再次给它浇水时,惊喜地发现,花开了!“好
看吧?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了
她的肩膀。她无言地点了点头。“它的花盆好看吗?”老师接着问。
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她从没注意过的花盆,那竟是一只废弃
的破脸盆。
“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
盆……”老师温柔地对她娓娓道来。她仔细端详花,那是一朵纯白的
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而花盆破旧,锈
得连边都没有了。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
霾的心,使她豁然开朗。
从那以后,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成绩突飞猛进,优秀得令人
望尘莫及……
是的,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
“花盆”而是“种子”。
(1)请你找出文中表达“她”在“浇花”这件事中心理变化的
词语。 惊恐———惊喜—
【答案】 激动 渴望 豁然开朗
(2)当老师提出让小樱帮忙时,小樱心里充满莫名的惊恐,这是因
为;后来“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意思是。
【答案】 她一直很自卑沉默,自以为没有人重视她 她不再自卑
(或变得自信)
(3)找出老师与小樱几次对话中对小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
【答案】
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 ,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
(4)写出与“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相照应的一处描写。
【答案】
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
而花盆破旧,锈得连边都没有了。
(5)“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划线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划线的词表达出小樱当时很意外、惊讶,因为她从来没注意过花盆。
(6)“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
而是‘种子’。”联系短文和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必答要点:花盆指外表,种子指内心(心灵、自信等)。可联系短文
或实际,比如联系小樱的变化、联系自己的例子等。
【考点】 词义;散文
【解析】 [分析] (1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从文中抓住关键
语句加以概括即可。惊恐一激动一渴望一惊喜一 豁然开朗。
(2)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当老师提
出让小樱帮忙时,小樱心里充满莫名的惊恐,这是因为她一直很自卑沉
默,自以为没人重视她;后来“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意思是她不再
自卑(或变得自信)。
( 3 )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老师与
小樱几次对话中对小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盆花 ,能开成什么样子,
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
(4)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 -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
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
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 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 5 )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了解用词之美,把事物说得形象具
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这里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进行
分析。
(6)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花盆指外表,种子指内心(心灵、自信等)。可联系短
文或实际,比如联系小樱的变化、联系自己的例子等。
[点评] (1 )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2) 、( 3 )本题考查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 )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5 )
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6) 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
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