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北师大版数学二下《十年的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十年的变化(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十年的变化,掌握十年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1. 十年的时间单位,如十年、二十年等。
2. 十年的变化,包括人口、物价、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3. 数学知识在十年的变化中的应用,如计算、数据分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十年的变化,掌握十年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十年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十年的变化的数据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十年的变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十年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十年的变化。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十年的变化实例,让学生了解十年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数学知识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十年的变化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十年的变化的重要性和数学知识在其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十年的变化2. 内容:十年的变化的基本概念、十年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知识在十年的变化中的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收集一些十年的变化的数据或图片,并进行分析。
2. 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十年的变化中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十年的变化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讲解和引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上就是对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十年的变化(北师大版)的详细设计,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步骤,包括引入、新课导入、实例分析、数学知识应用和总结。
《十年的变化》说课稿倪家营学区汪家墩小学王燕“十年的变化”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一)”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活动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
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对编写者意图的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2)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
3 十年的变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李坑学校李忠华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材第47页)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判断估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法(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如果是连续进位呢?你能计算下面的各题吗?378+475 492+38 289+655二、学习新课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47页情景图及小短文。
(1)问题1:说一说野生动物园十年来动物的种类有什么变化。
明确:环境好了,动物的种类越来越多了。
(2)问题2:野生动物园现在有多少种动物?对于这个问题,谁知道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明确:十年后这里增加了139种动物,也就是说比十年前的87种多了139种,所以应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87+139。
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的加法计算题,先估计一下结果大概是多少。
明确:87接近90,139接近140,90+140=230,结果应该接近230。
追问:你能计算87+139吗?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方法一)先计算87+100=187,再计算187+30=217,最后计算217+9=226。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拨珠计算,先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139,然后在个位上加7,这时个位上的珠子有16个,满十向前一位(也就是向十位)进1,个位上还有6个珠子;十位上原来有3个珠子,加上进位来的1个珠子就有4个珠子,再加8个珠子,应该是12个,满十进1,所以十位上剩2个珠子,百位上原来有1个珠子,加上进位来的1个珠子就有2个珠子,结果是226。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十年的变化(优秀版) 资料《十年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十年的变化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
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这节课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生比较容易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1.学会三位数的连续进位方法,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利用学过的旧知,通过自主思考、迁移学习新知。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1、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2、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五、教学难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纠正学生在遇到连续进位往往容易遗漏加上进上来的1,养成认真做题的好习惯。
六、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动物园里转一转(播放视频)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发现野生动物园的种类真多,其实,在以前我们国家野生动物的种类很少,如青山县野生动物园,(出示课件)从这段文字我们发现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种类发生了什么变化?生:环境好了,动物的种类越来越多。
(原来只有87种,现在增加了139种。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现在有多少种动物?”(二)解决问题师:你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生:87+139计算: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竖式,数线图,计数器)师:那你把你的很多同学都算完了,请同学们把自己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