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引言牛只一旦感染传染性支原体肺炎很难根除、会成为持续带菌者和传染源,通过分泌物向环境中排放病原体,健康牛群与病牛接触后能够感染发病。
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防控本病,并且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这样牛群发病后,给临床方面的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必须做好本病的综合防控工作。
在此从支原体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分析如下。
1.病原牛支原体是感染牛群的致病性病原体,能够寄生于牛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内,有时可以寄生在乳腺内,在实验室可以从病牛的肺脏病灶中分离到病原体,有的可以从病牛的淋巴组织中分离。
牛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抵抗能力与其他细菌有很大区别,对高温的敏感性与其他细菌一样,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存活率越来越低,在粪便中可以存活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常用的消毒药物可以起到明显的杀灭效果。
2.流行病学牛支原体属于环境性病菌,能够在牛群中普遍存在并分布很广,能够引起地方性流行,尤其是肉牛和奶牛容易感染发病,羊群和水牛很少发病,人类没有感染本病的。
牛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不固定,有的一周时间,有的2周以上才发病。
据统计目前牛群爆发传染性支原体肺炎基本上与长途运输有很大关系,大多数情况下,牛群被运输到新牛场后7天左右开始发病。
一些牛群在运输到新牛场后2天就开始发病。
牛群一旦感染本病,病原体在环境中很难根除,如果管理不善或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就会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感染支原体的牛只能够携带数月、甚至数年的病原体而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病牛通过呼吸道向环境中排放携带有病原体的飞沫或分泌物,健康牛只可以经过呼吸道摄入体内而感染发病,这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其次还可以通过近距离直接接触、生殖道交配、吸吮母乳等进行传播和扩散。
虽然牛群感染传染性支原体肺炎后容易继发或混合感染其他疾病,但是环境条件突变、饲养方式不固定、异地运输等应激条件都是诱发本病在主要因素。
实验证明:牛群发病周牛支原体起着主导致病作用,因为牛支原体对呼吸道黏膜造成很大的损害,对机体粘膜免疫系统危害很大,明显降低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极易诱发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加重呼吸道病症和增加治疗难度。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治摘要:牛传染性胸膜肺炎(BStM)是一种常见的牛群呼吸道疾病,其致病菌主要是Mannheimiahaemolytica和Pasteurellamultocida。
该疾病严重影响牛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基于此,以下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治的策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牛养殖;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治策略引言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涉及许多复杂的问题。
在诊断过程中,充分了解牛的病理变化和致病菌的特征,可以帮助兽医确定最恰当的诊治方案。
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和改善饲养管理也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1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治的重要性牛传染性胸膜肺炎(CIP)是一种严重影响牛群健康的疾病,对农牧业产业和食品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及早诊断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整个牛群的健康。
一旦发现患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牛只,应立即将其隔离,并进行相关检测以确认诊断。
通过迅速识别和治疗患病牛只,可以避免疾病的蔓延,并减少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有效的诊治也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患牛的肺部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其肉类的质量与安全。
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患牛肺部受损程度,提高肉品的品质和食品的安全性。
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视也体现了农牧业产业发展的责任意识。
牛是农业中重要的生产力资源,而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爆发会严重影响牛群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因此,通过加强诊断技术和研究,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保护农牧业产业稳定发展。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对农牧业产业、食品安全和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高度重视该疾病,加强相关研究和控制措施,以保护牛群健康、确保食品安全和推动农牧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2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类型2.1急性型胸膜肺炎急性型胸膜肺炎是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一种常见类型。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摘要】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也可叫做牛肺疫,支原体是引起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该疾病有着较大的危害性,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方法治疗,会不断扩大传染的范围,极易引起严重后遗症。
因此,养殖户尤为关注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养牛业的经济效益也受到严重的制约,本文主要分析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以此使牛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治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时会出现多种不良症状,包括精神萎靡、咳嗽等,其是牛生长过程中常见的支原体感染疾病,冬季是该疾病的多发期,季节变换也是传染该疾病的主要时期,在这个期间牛的免疫力相对比较低,极易导致感染的问题发生[1]。
本文主要就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以此为提高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奠定基础。
1.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不同的品种牛对传染性胸膜肺炎有着显著的易感性差异,病牛、带菌牛为传染源,该疾病病原主要是经飞沫传染给呼吸道,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有耗牛、黄牛,可通过污染饲草后经消化道感染,能达到50%的感染几率。
该疾病通过采取有效方法治疗康复后,并牛仍可将病原传染给健康的牛。
通过对病牛进行剖检后发现,在发病的初期阶段,以小叶性肺炎为主,呈浆液性纤维素性肺炎,存在着混杂的肝变,体内存在很多淋巴液。
在后期阶段会出现胸膜、肺表面粘连的情况,且会呈现出黄色的胸水,肺部存在坏死灶的现象,可导致包囊的问题发生。
2.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15~30d是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的潜伏期,在疾病初期阶段,牛如果运动或劳役,牛会出现诸多不良症状,包括干咳、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等,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就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在发病的初期阶段,病牛会呈现淡红色或者灰红色的支气管肺炎灶,主要体现在肺尖叶、心叶等部位,且会出现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灶[2]。
在发病的中期阶段,还会出现典型纤维素性支气管肺,还会存在纤维素性心包炎,融合性纤维素性肺炎会出现在肺一侧或两侧。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作者:赵焕凤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5年第10期[摘要]牛传染性胸膜炎(CBPP)主要通过支原体引发牛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通常情况也被称之为牛肺疫。
临床主要特点是胸模肺炎。
无论是何种牛都非常容易患友该种病症。
该病症的发病概率已经达到了70%,病死率已经超过了30%。
该病症主要是通过病牛的呼吸道进行传染,通常情况下,该种病症具有突然爆发的现象。
本文就牛传染性胸模肺炎的诊断与防控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牛;传染性胸模肺炎;诊断0.引言牛传染性胸模肺炎是通过丝状霉形体引发的一类高密度接触性传染疾病。
这种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对牛非常容易产生危害,同时也会给饲养人员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加强防治工作,在并以发上、传播与流行的时候加强防控。
1.牛传染性胸模肺炎的病原与流行特点牛肺疫丝状霉形体,通常也被称之为星球丝菌,数量较多,并且细小,呈球形。
经过革兰氏染色表现为阴性。
该病原主要在病牛的肺部、胸腔渗出液以及气管的分泌物中。
该种病原菌对苯胺染料以及青霉素具有极强的抵抗力,经过日光浴干燥以及热力会遏制病原菌的生长。
该类病原成丝状,病原对外部的抵抗力较弱。
如果暴露在空气中,经过干燥与高温就会迅速的死亡,特别是在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几个小时就会失去病菌能力。
各种牛仔自然的环境下,非常容易感染该类病症。
相对比而言,牛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对老龄化与幼龄期的牛,在发病的急性期,病原菌还会通过尿液与乳汁啊派出具体外,饲养与饮用水就会被污染,进而通过口传播该种病症。
从这就可以发现冬春季节是该病发病的高发阶段。
牛群敢让该种病症流行的时间相对比较持久,单独饲养估计天就会转为健康。
但是如果群饲养就会在经过几个月后恢复健康。
2.临床症状与诊断在调查的时候就会发现该类病症的潜伏时间可以达到一个月左右。
患病牛仔初始阶段会表现出咳嗽,但是并不十分的突出。
由于该种病症具有持续性,会出现急性或则慢性的状态。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1. 引言1.1 疾病概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为牛白喉,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侵袭牛的呼吸道黏膜,引起肺炎和胸膜炎,并可导致牛死亡。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特别是在养牛密集的地区更为常见。
病原体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强大的致病力。
感染牛后,布氏杆菌会迅速在呼吸道内繁殖并侵入肺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临床上,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部疼痛等。
严重感染还可能导致粘膜和皮肤发绀、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兽医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对牛群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引起人畜共患病。
加强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1.2 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指的是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该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进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农村地区发病率较高,特别是牧民和养殖户群体。
这与这些人群长期接触牛群和接触患病牛只的机会增多有关。
疫情易受季节和气候影响,通常在寒冷潮湿的季节更容易发生暴发。
流行病学特征也显示,家庭聚集性疾病事件较为常见,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密切接触,易造成人传人传播。
在流行季节和家庭聚集期间,应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以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是加强牛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工作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
1.3 发病机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支原体的侵入和繁殖过程。
支原体是一种细菌样微生物,其具有细胞壁和膜结构,能够在寄主细胞内繁殖,并引起炎症反应。
当牛暴露在感染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的环境中时,支原体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牛的体内。
一旦支原体侵入牛的呼吸道黏膜,便能够通过吸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利用细胞内器官进行繁殖。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552018.20·0 引言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被称为牛肺疫,是由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 生物型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呈亚急性、慢性特征。
感染该病后牛表现出厌食、发烧、呼吸道症状,病死率为30%~50%,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牛康复后的1年或2年,仍然带有病毒,并可以对健康牛造成感染。
病原体随尿液、乳汁、生产时的子宫渗出物排出,发病不分年龄、性别和季节。
随着养牛行业的不断发展,养牛规模也越来越大,养牛过程中的疾病类型也越来越多,养殖中必须要对该病进行及时诊断与治疗,并且要做好日常预防,尽量减少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与传播。
1 发病原因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种和新购入牛群时,检疫不严格,导致一些带有病菌的病牛混入健康牛群中,呈现流行传染趋势。
第二,环境影响。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通常在冬季发病,尤其是遇到外部天气寒冷时,牛群抗病能力较差,易引发该病[1]。
第三,养殖环境管理不当。
传染性胸膜肺炎属于呼吸道疾病,养殖场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各类疫病的发病情况,养殖场粪污乱堆乱放,对粪污处理不当,没有及时清除各种排泄物,消毒管理不及时,造成病原体繁殖、传播,引发该病。
第四,饲养管理不当。
养殖中由于饲养管理问题,导致牛群体质差、消瘦,长期处于强应激状态,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
第五,外部因素影响。
牛群中有个别牛感染该病,但是流行时间较长,并且长途运输可以诱发该病,带菌牛进入易感牛群中造成急性爆发趋势,随后可转为地方性流行趋势。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与防治措施刘璟(石家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石家庄 050000)摘要: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属于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传播迅速,危害严重,是养牛行业中的常见疾病,又称牛肺疫。
该文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提高养殖水平。
关键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20.037作者简介:刘璟(1982-),男,中级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卫生监督。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疑似病例的诊治报告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由丝状支原体所致牛的地方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高热稽留,痛性短咳,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性胸膜炎症表现。
2004年7月,雷山县方祥乡在实施种草养牛项目的过程中,从山东引进优良鲁西黄牛(3~8月龄)264头,发病52头,死亡8头。
我站全体兽医员通过两个多月的跟踪调查和服务,对病牛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病理解剖等,初诊为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在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和几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对比后,治愈病牛42头,在治疗过程中死亡3头,基本控制了病情的流行与传播。
现将诊治的情况和体会报道如下,供参考。
1发病情况笔者前往诊治时,实施种草养牛项目的三个村中:毛坪村饲养102头,死亡2头(均为3~4月龄),尚在发病的有20头(其中3~4月龄的16头,5~8月龄的4头),病情较重的有3头(均为3~4月龄);雀鸟村饲养52头,死亡3头(均为3~4月龄),尚在发病的有8头(其中3~4月龄的有6头,5~8月龄的有2头),病情较重的有1头(3月龄);陡寨村110头,死亡3头(均为3~4月龄),尚在发病的有13头(其中3~4月龄的有10头,5~8月龄的有3头),病情较重的1头(3月龄)。
本地牛无感染情况。
2临床症状笔者在诊治过程中,发现病牛临床症状基本一致,表现为:病情较重者,食欲反刍停止,体温升高达40~42℃,稽留热,鼻孔张开,伸颈气喘,前肢分开,呼吸急促并且极度困难,发出呻吟声,呈腹式呼吸,按压肋间有疼痛表现,病牛不愿卧下,拌有痛性短咳,有时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流泪,眼角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肺部听诊肺泡音减弱或消失,有支气管呼吸罗音和胸膜摩擦音,腹泻与便秘交错发生;病情较轻者,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无光,消瘦,常发干性短咳,食欲时好时坏。
3剖检变化对死亡的病牛进行解剖可见:肺部贫血,坏死,间质增宽,形成大理石样外观;胸膜显著增厚,胸腔内积有黄色浑浊、混有纤维素块的液体;胸膜与肺的患部粘连,心包积液,支气管和淋巴结肿大出血。
牛肺疫的临床症状牛肺疫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养牛技术牛肺疫也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俗称烂肺疫。
是由丝状霉形体引起的对牛危害严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肺和胸膜,其病理特征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肺炎。
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牛肺疫的临床症状牛肺疫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流行情况本病多发生于夏末秋初,主要侵害3~30月龄的犊牛,成年牛不易感染。
饲养管理不善,牛栏潮湿、闷热、通风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及饲料霉烂变质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2、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一般2~4周,最长可达4个月。
按病情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
急性病例多不见典型症状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体温高达40℃以上,呈稽留热,呼吸困难,精神萎顿,食欲和反刍废绝,两眼流泪,结膜潮红,口流涎沫,鼻流涕,鼻镜干燥,口温高,呈短声干咳,尤其早晨或饮水时咳嗽更为明显,叩诊胸部有痛感,不愿行走,呼吸急促,有时呻吟,脉搏增快。
多数病牛头、颈部肿胀,结膜发绀,有的排稀粪或血痢。
亚急性型症状比急性型稍轻。
慢性型病牛消瘦,遇凉或偶尔发生干性短咳,叩诊胸部有的有浊音区,消化功能紊乱,食欲反复无常。
3、病理变化病牛初期以小叶性支气管肺炎为特征,肺炎性充血、水肿,呈鲜红色或紫红色。
中期呈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肺肿大、增重,呈灰白色。
后期肺部病灶坏死,被结缔组织包围,有的坏死组织崩解,形成脓腔或空洞,有的病灶完全瘢痕化。
4、临床诊断病畜呈稽留热、咳嗽、肺部有啰音。
剖检时,肺膨胀、充血和出血,间质水肿,切面呈现大理石样病变,喉头黏膜出血,颈部和下颌部周围组织炎性水肿和胶样浸润,胸腔有混浊液体,多处淋巴结肿胀,肠黏膜充血、出血明显。
定性确诊可借助血清学检查和细菌学检查。
5、防治措施5.1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圈舍卫生消毒工作。
夏季避免圈舍内牛拥挤、空气流通不畅;冬季要注意圈舍保暖,同时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饲喂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草,定期消毒,防止病原菌的滋生和蔓延,可采用聚维酮碘消毒液每周消毒1~2次。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1412018.12·0 引言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叫牛肺疫,是由丝状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为浆液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渗出性纤维素性肺炎。
丝状支原体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比较低,暴露在外部环境,尤其在阳光照射下几个小时就失去生命活力;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几分钟就会死亡,失去致病能力。
研究表明,在发病牛肺组织的冷冻样本中,支原体可以保持1年仍然具有毒力。
因此,牛场预防牛传染性胸膜肺炎重要的手段之一是保持牛生长环境的干燥,让牛群经常晒太阳,将病菌消灭[1]。
发病牛的病变部位主要是胸腔,典型的变化是浆液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大理石样肺。
根据病程的发展变化,按照肺部和胸膜的病变程度,可以将本病粗略分为发病初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
发病初期的主要典型病变为小叶性支气管肺炎;发病中期的典型病变为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发病后期的典型病变为肺部出现坏死性病灶,结缔组织将病变部位包围[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畜牧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饲养过程中诸多疾病的爆发也给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作为牛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率高达60%~70%,其致死率为30%~50%,即使治愈也很容易导致牛群的发育迟缓,给养殖户带来了诸多的困扰以及经济损失。
因此,做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预防和治疗,对新疆养牛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为了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需要对这种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的了解。
1 流行特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丝状霉形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可以经过多重途径进行传播,同时该病的蔓延速度较快,因此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是近年我国养牛业危害程度较大的一种疾病。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牲畜以及携带病菌的牲畜,其病原体除通过呼吸道排出外,还可以通过牛的粪便、尿液以及乳汁等排出,健康牛一旦接触到这些带有病原菌的载体,极容易感染该种疾病[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作者:张 艳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08年第06期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霉形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牛肺疫,以纤维素
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各种牛易感,发病率为60%~70%,病死率为30%~50%。传播源主
要是病牛及带菌牛,自然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常呈突然暴发。此传染病在养牛业中危
害大,会给畜主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防治工作,控制其发生、传播和流行。
1、临床症状
石河子片区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率较高,一般此病潜伏期为2~4周。病初咳嗽,症状
不明显,随病程发展,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型主要呈急性胸膜炎症状。体温升高到40~
42℃,呈稽留热、干咳、呼吸加快而有呻吟声,鼻孔扩张,前肢外展,呼吸极度困难,呈腹式
呼吸,可视黏膜发绀。呼吸加重后,叩诊胸部,患侧肩胛骨后有浊音或实音区,上界为一水平
线或微凸曲线。听诊缓步,可听见湿啰音,叩诊引起疼痛。病后期,心脏常衰弱,脉搏细而
快,体况迅速衰弱,眼球下陷、眼无神,呼吸更加困难,常因窒息而死。慢性型多数由急性转
为慢性。除体况消瘦,多数无明显症状。干性短咳,叩诊胸部有实音区。消化机能紊乱,食欲
反复无常。一般预后不良。
2、病理剖检
剖检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肺和胸膜上。肺实质同时存在不同阶段的肝变,切面红灰相间,呈
大理石状花纹。肺间质水肿增宽,淋巴管扩张。肺内有坏死灶。胸腔积液,有纤维蛋白凝块。
胸膜肥厚、粗糙、粘连,表面附有纤维索性渗出物。
3、诊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依据病畜的呼吸道症状以及典型的胸腔病变,如咳嗽、呼吸困难、叩诊患部有湿啰音、大
理石样肺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肺炎等可做出诊断。
4、预防与治疗
(1)自繁自养,不从疫区购牛,若必须引进时,对引进牛要进行检疫并预防接种疫苗。
(2)将病牛隔离治疗,病死牛尸体深埋,并用1:1500倍丹维菌毒灭药液对污染场地进行消
毒,1次/d,连用5d。
(3)对急性胸膜肺炎必须输液,一瓶500mL的糖盐水配4支氢化可的松+青链霉素,1次/
d,连用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