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教案2 (2)
- 格式:doc
- 大小:20.36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空气组成及成分的检验方法;•掌握用空气、氧气进行燃烧、供氧等实验操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等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增进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正确环保意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探究性、创新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空气组成及检验方法;•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气的制取、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固定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及其比例关系的理解和确定;•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1.课程内容第一课时:空气基本概念•空气的定义与意义;•空气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氧气的制取•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性质及应用。
第三课时:空气的使用•燃烧的概念;•空气中氧气和氮气比例和固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空气的应用。
2.教学进度第一节课:讲授空气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带领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空气的性质;第二节课:讲授氧气的制取方法,带领学生进行氧气制取实验,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氧气的性质及应用;第三节课:讲授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和固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方法,带领学生进行空气应用实验并进行小组交流。
四、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预先设计好实验,并将实验内容和方法说明清晰易懂;•给予学生足够的实验时间和实验机会,教师进行引导和提示,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环境和器材排布要合理,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讨论教学法•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让学生参与进去,开展小组探究或讨论;•让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个人的创新思维和交际能力;•教师积极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空气》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实验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问题,通过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镇巴县盐场初级中学王卿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学习,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
3.认识化合物和纯净物,并能举例说明。
4.认识空气里其它成份的用途。
5.掌握污染空气的因素以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习,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 通过学习,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 通过学习,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教学准备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500 mL量筒、100 mL量筒。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_活页教案_首页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教 学 活 动 组 织 流 程修订与补充【复习】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2、自然界中,与人的生命和生存密切相关的物质有哪些?化学上学习的物质就应该是与人的生命和生存密切相关的物质。
从空气开始。
【新课】一、了解课前自学情况。
小组检查:导学案中【课前预习】的九个问题,统一答案,汇报学习成果。
从第一小组开始,每小组汇报一个问题,答案统一后,再依次进行。
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究。
完成导学案中【课堂探究】的内容。
1、演示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 (1)什么时候观察实验现象?(2)进入瓶内的水是多少?进入瓶内的水占居的体积就是什么的体积? (3)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举例说明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空气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存在。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存在的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
2. 实验器材:燃烧用的火柴、砂纸、试管、燃烧瓶等。
3. 实验课件和PPT。
4. 教学板书内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实验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重要性。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0分钟)
1. 介绍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等。
2. 通过对比空气和纯氧气的氧气的比例,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组成。
三、实验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存在(15分钟)
1. 利用燃烧瓶中的火柴燃烧产生氧气,再通过灭火棒的灭火来验证空气中存在氧气的方法。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实验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15分钟)
1. 利用燃烧瓶中的氢氧化钠与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再通过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来验证空
气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方法。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总结与交流(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巩固学生对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存在的认识,解答
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调整教学方法。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篇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
讨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2、新课探究:空气的组成阅读:课本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1、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探究参考: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反应结束后瓶内有残余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重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4.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通过“磷的燃测定空气的含量,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o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工具集气瓶、燃烧匙、吸管、水槽、塑料袋、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
空气对于人类是如此重要,我们做一个深呼吸,那么我们便吸人了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又是如此亲近和熟悉,但是有谁摸着了它?看到了它吗?没有。
那么本节我们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在,还要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提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提问。
)生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生2:吹气球,发现气球鼓起了,说明有空气了。
生3: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生4:夏天电风国转动,一阵风扑面而来,说明空气在流动。
(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教师作总结。
)[提问]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 生1:第一单元中“探究蜡烛的燃烧”实验说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
生2:第一单元中通过对吸人气体的探究实验说明了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生3:食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潮湿了;早晨的露珠;冷藏的饮料放置空气中外壁出“汗”等现象,说朗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
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提问]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二、探究活动师:下面呢,我竹j将分组实验,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分数。
课题1 空气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
提问: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学生阅读课本P26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观看图(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
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
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拉瓦锡的实验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
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就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探究步骤:(1)将图2-3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胶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皮管上的弹簧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胶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空气教案
一、课程安排
1、课题:九年级《空气》课程
2、上课时间:45分钟
3、教学目标:
(1)掌握空气的定义及成分;
(2)理解空气的压强;
(3)了解空气的流动特性;
(4)熟悉空气的污染问题;
4、教学内容:
(一)空气的定义及成分
(二)空气的压强
(三)空气的流动特性
(四)空气的污染
二、教学步骤
1、导入:
(1)回顾学过的有关空气的知识,让学生谈谈空气的概念;
(2)告诉学生,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空气的知识;
(3)分析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空气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讲授:
(1)空气的定义及成分: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定义,空气的成分,各种成分含量的变化;
(2)空气的压强: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压强,大气压的作用,空气的压强的变化;
(3)空气的流动特性: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流动特性,介绍空气的稳定性及不稳定性;
(4)空气的污染: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介绍空气污染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
3、课堂讨论:
(1)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演示实验】在烧杯底部放一张团好的纸,倒置时不下滑,将烧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浸没,过一会将烧杯垂直拿出来,烧杯中的纸没湿。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烧杯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烧杯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浸湿了。
烧杯中跑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纸为什么湿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问题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从实验时间的长短,操作是否简单、易操作,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考虑。
) 讨论交流 阅读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1.实验一(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实验现象】一部分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
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氧化汞。
【实验原理】汞+氧气【实验结论】容器里空气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都是氮气。
2.实验二【实验步骤】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原理】氧化汞汞十氧气。
【实验结论】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气体的体积。
3.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归纳总结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优点:科学家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
缺点:实验时间的较长,操作装置比较复杂,且实验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
知识拓展拉瓦锡不是最早发现氧气的科学家,发现氧气的科学家是舍勒和普利斯特里。
探究点二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问题模拟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我们如何选择药品、仪器,设计装置进行实验呢?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课堂讨论 1.上述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哪些性质?(不能支持燃烧,且不溶于水)2.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我们还可以设计出其他的装置图吗?归纳总结知识拓展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一种混合气体,其成分比较稳定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地区和气候而异。
第1页 共3页
《空气》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
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
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
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
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
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
定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汞、红磷)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 实验现象:
第2页 共3页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3、实验成功的关键:(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 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
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学习方法:
阅读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引入:空气不仅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而且还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提出问题1】氧气具有哪些用途?
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归纳出氧气的用途
学会从图片中挖掘信息,培养自学能力
【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2】
引导学生讨论教科书的一组讨论题,分别总结出氮气的相关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的概念。
分组讨论,温故知新,学会对同一现象,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阶段小结 提出问题3】
氮气有哪些用途呢?
阅读教材,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性质。暗示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第3页 共3页
讨论稀有气体的用途
两人一组对决,记忆、互查三种物质用途的掌握情况。
及时记忆落实
投影展示图,请同学们说说由这幅图,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由此想到了什么?
畅说欲言。
提高识图能力
组织讨论:
1、 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分组讨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
归纳空气污染源、污染物、防治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