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卡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
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1. 为保障设备备品备件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降低维修成本,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工作。
3. 设备备品备件的管理原则为科学、规范、及时、经济、合理,达到物尽其用、安全可靠的目标。
二、设备备品备件管理职责与权限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备品备件的采购、储存、核实、发放、维修、报废等工作。
2. 财务部门负责设备备品备件的财务核算工作。
3. 相关部门(如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等)负责设备使用、维护和报修工作。
4. 设备管理部门具有领导、协调、监督和考核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力。
三、设备备品备件的采购与储存1. 设备备品备件的采购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采购部门应按照标准程序和合理的价格进行采购活动。
2. 设备备品备件的储存应符合安全、防潮、防尘、防火的要求,存放位置应标明名称、规格、型号等相关信息,便于管理和查找。
3. 设备备品备件的储存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定期检查储存的设备备品备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或更新。
四、设备备品备件的核实与发放1. 设备备品备件的核实应由专人负责,对采购、入库、出库等环节进行核实,并建立相应的台账和档案记录。
2. 设备备品备件的发放应按照合理的流程进行,发放前应核实领料单、使用人员、用途等相关信息,并做好备案。
3. 设备备品备件的发放要求及时、准确,确保设备备品备件供应与实际需求相符。
五、设备备品备件的维修与报废1. 设备备品备件的维修工作应按照相关维修手册或说明书进行,由专人负责维修工作,并做好维修记录和维修报告。
2. 当设备备品备件达到报废标准时,应及时进行报废申请,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报废处理,包括报废登记、报废清点、报废销毁等工作。
3. 设备备品备件的报废处理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经济、环保的方式进行,同时做好相应的报废记录和档案。
六、设备备品备件的管理档案与报告1. 设备备品备件的管理档案应按照规定进行建档、整理、归档工作,包括采购档案、入库档案、出库档案、维修档案、报废档案等。
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制度1.目的本规定明确了设备备件从申报、入库、保管到发放领用的制度及管理职责,对设备备件的申报、收、发、存进行控制。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检测、试验设备备品备件及工装易损件的管理活动。
3.术语及定义3.1设备备件:为了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缩短故障的修复时间而备用的配件。
3.2待修件:不能正常工作但能通过修复再使用的配件。
3.3报废件:不能工作且无法修复或维修费用接近甚至高于购买该件的成本的配件。
3.4工装易损件:在工装使用周期内,需要多次更换的零件或部件。
4.职责与权限4.1设备维修班是备品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备品备件清单的制作及优化更新。
4.2设备维修班负责对申报备件及报废件的确认;负责优化备件品牌及替代件;对车间的备件使用情况监督检查;负责到库房现场查询设备备件情况。
4.3设备科负责组织保全员修复待修件。
4.4库房管理员负责设备备品备件的入库、保管、发放工作;负责每月月底对设备备品备件进行盘点;负责对在库备件申报填补,负责对设备备件消耗量的统计,于次月初上交设备维修班。
4.5供应科负责根据库房、车间的《半月物品请购项目清单》采购备件。
5.工作程序5.1制定备品备件安全库存/关键设备备件清单5.1.1生产部设备科根据设备说明书、《设备检修保养指导书》、《设备台帐》制定《备品备件清单》,发放给供应科、保全员和库房备品备件保管员。
5.1.2《备品备件清单》应包括类别、名称、规格型号、更换周期、最大和最小库存、适用设备、获得途经、代用件、采购周期等内容,《备品备件清单》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优化补充,不断持续改进。
5.1.3新增设备的设备维修班更新《备品备件清单》。
5.1.4新设备随机附带备件入库,记手工帐。
5.1.5在保修期内的设备原则上也应建立备品备件,以保证设备可动率,设备厂家赔付的备件可用于补足库存。
5.2设备备件的采购申报5.2.1在备品备件库建有库存的,每月末库房根据期末库存、《设备备品备件清单》,执行零采程序;未到期末即达到最小库存的填写《急件请购单》迅速补足。
设备的备品配件管理制度设备备品配件是指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的备品备件,包括设备零配件、易损件、耐用部件等。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维护效率,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读。
一、设备备品配件管理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设备备品配件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设备备品配件的及时供应,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 意义:良好的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制度能够促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设备的效率和生产力,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和安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二、设备备品配件管理的基本原则1. 规范化原则: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应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备件的质量、型号、规格等与设备原件一致,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
2. 分级管理原则:根据设备备品配件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将备件分为关键备件、常用备件和低频备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库存安全策略,以提高备件的管理效率和成本控制。
3. 预防性维修原则: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应以预防性维修为主,通过定期保养、检修等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隐患,提前更换或修理备品配件,以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4. 信息化管理原则:通过建立设备备品配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备件库存的自动化管理、备件需求的计划和采购、备件使用和退库等流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备件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设备备品配件管理的主要内容1. 备件需求计划: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历史数据,制定备件需求计划,确保备件供应的及时性和合理性。
备件需求计划应包括备件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使用周期等信息,以便根据需求进行备件采购和库存管理。
2. 备件采购管理:根据备件需求计划,制定备件采购计划,确保备件的及时采购和供应。
在备件采购过程中,应根据备件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等因素,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严格把控备件质量和成本,以避免采购不合格或高价备件对设备运行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设备管理程序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设备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以保证设备管理符合规定的要求,保证其持续的加工能力,满足产品质量的需要。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3 .职责3.1 生产部是本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更改、发放、执行、回收、保管本部门的文件。
3.2 总经理审批设备购置计划。
3.3 行政经营部负责设备的购置。
4 .定义4.1 关键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或生产的关键设备,如:瓶颈设备、特殊过程的设备、加工关重产品特性的设备等。
5 .程序5.1.1 生产部或项目组根据生产需要,制定《设备购置计划》提出购置设备要求,报总经理批准,计划应包括:设备型号、厂家、技术参数、价格、付款方式等内容,提交总经理审批。
5.1.2 生产部同行政经营部负责与设备制造厂家签定采购合同并跟踪合同的实施。
5.2设备验收5.2.1 开箱验收设备到厂后由生产部组织开箱验收。
确认设备是否完好;依照合同要求及装箱单,逐项清点备用零部件、辅件品种,数量;确认设备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卡等资料是否齐全,如验收不合格,则由行政经营部负责按合同规定处理。
5.2.2 安装调试及验收:设备的安装调试由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
由制造厂家/安装公司/公司自行负责等方式进行安装调试,工作完成后,进行设备试运行,设备试运行结束后,由生产部组织设备的验收,形成《设备验收记录》。
设备经验收合格便移交给生产车间。
验收不合格,由行政经营部按合同规定处置。
1.1.1 建立设备台账:设备移交后,由生产部将其列入更新的《设备一览表》,填写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厂家,制造日期,使用日期等并保管制造厂家的随机文件资料。
1.1.2 由生产部负责建立《设备履历表》,设备履历表应包括设备保养记录、故障修理记录等内容。
1.1.3 生产部负责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保养规程》,并分发操作人员执行。
1.4 使用管理1.4.1 生产操作人员负责按《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S行生产操作。
备品备件管理一、前言备品备件(Spare Parts and Components)是指经常维修工作中需要使用的备用零配件工具、设备、基础设施等。
备品备件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制造业、电子电器制造业、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医药、军事、航空航天等行业。
备品备件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维持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具有关键作用。
二、备品备件管理的意义备品备件管理是企业维护设备运行和生产操作的关键,其意义如下:1. 预防性维护:备品备件管理可以为企业提供预防性维护的支持,这意味着当一些设备出现故障或停机时,公司可以立即拿出必要的备件进行更换,从而快速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提高生产效率:不可避免地,生产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故障或设备停机情况。
这将导致一些零件损坏或丢失。
但是,如果公司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备件来修复设备,那么这样的情况几乎不会影响生产。
3. 降低维修成本:备品备件管理可以通过快速获得所需零件降低维修成本。
4. 减少设备维修周期:在设备维修周期中,备品备件管理可以提供所需配件以快速修复设备,缩短维修时间从而降低维修成本。
三、备品备件管理主要内容备品备件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备品备件管理文件的编制:应制定《备品备件管理制度》和《备品备件管理规范》,并与公司相应部门签署接口协议,明确各部门在备品备件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确保备品备件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能够有效地落实。
2.备品备件信息管理:建立备品备件档案,对所属备品备件信息进行归档、管理、维护和更新,确保备品备件信息的准确及时。
并且应充分利用相关信息化技术,建立备品备件管理信息系统,对于设备故障事件进行分析和记录,以便参考日后的决策。
3.备品备件存储和保管:指定备品备件存储室及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规定的备品备件存放标准管理和保管,并制定合理的、安全的保存备品备件的教程及操作规程,确保备品备件的完好和有效性。
4.备品备件管理流程及保障:建立有效备品备件管理流程,及时记录并处理备品备件的需求和领用,制定和实行科学的备品备件管理计划,做到备件池的及时补充和保障,确保设备决不因备品备件缺少而受到损失。
设备的备品备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公司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备品备件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设备备品备件的定义和分类第二条设备备品备件是指设备运行中需使用的各种工具、零件和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维修所需的零部件、工装夹具、工作量具、维修工具等。
第三条设备备品备件根据其重要性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1.关键备品备件:对设备正常运行具有重要影响的备品备件,如电机、传动件等。
2.常用备品备件:设备日常维修保养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备品备件,如油封、轴承等。
3.一次性备品备件:一次性使用的备品备件,如切割刀片、流体密封剂等。
4.辅助备品备件:设备运行过程中辅助使用的备品备件,如燃料、润滑油等。
第三章设备备品备件的采购第四条设备备品备件的采购应符合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第五条采购部门按照设备备品备件的需求计划,负责设备备品备件的采购工作,并制定采购计划。
第六条采购部门应按照公司规定的采购流程进行操作,确保采购过程公开、公正、透明。
第七条在设备备品备件采购过程中,应注重供应商的信誉度和产品质量,力求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供应商和产品。
第八条采购部门应建立并定期更新供应商评价制度,对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给供应商。
第四章设备备品备件的入库管理第九条入库管理是指对采购的设备备品备件进行分类、编码、登记并储存的过程。
第十条入库前,应对设备备品备件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采购要求和质量要求。
第十一条入库时,应将设备备品备件按照分类和编码的要求进行储存,并做好相应的标识。
第十二条入库后,应及时将设备备品备件信息录入到设备备品备件管理系统中,并定期进行更新维护。
第十三条入库后,设备备品备件应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出库,避免备品备件过期失效。
第五章设备备品备件的调拨管理第十四条设备备品备件的调拨是指将备品备件从一个设备调拨到另一个设备的过程。
第十五条设备备品备件的调拨应经过设备的责任人批准,并在设备备品备件管理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记录。
关键设备备件管理制度(5篇)关键设备备件管理制度 11.设备科组织好维修用备品、配件的生产,供应和保管工作,编制备件储备定额建立备件储备卡,要处理积压,加速资金周转,保证经济合理储备。
维修用备品、配件原则上采用主机公司配套产品,特殊的备品、配件经设备科科长签字后由采购员进行采购。
2.备件的储备原则:1)使用期限不超过设备修理间隔期的全部易损零件。
2)使用期限大于设备修理间隔期,但同类型设备拥有量较多的零件。
3)生产周期长的大型、复杂的铸、锻零件。
如带花键的齿轮。
4)需外公司协作制造的`零件和需外购的标准件。
三角带、链条、滚动轴承、电气元件及向外订货的配件,成品件等。
5)重点、专用、动力设备和关键数控设备的重要配件应采取比价采购、合理储备、确保生产。
6)多次故障证实易于损坏的各种铸锻件。
7)经常摩擦而损耗较大的零件,如摩擦片、滑动轴承、传动销等。
8)在高温、高压及腐蚀性介质环境下工作,易造成变形、腐蚀、破裂、疲劳的零件,如热处理用底板、炉罐等。
9)生产流水线上的设备和生产上的关键(重点)设备,应储备更充分得易损件或成套件。
3.备件范围1)所有维修用的配套产品。
如滚动轴承、皮带、链条、继电器、低压电气开关、热元件、皮碗、油封等。
2)设备结构中传递主要负荷,且负荷较重结构又薄弱的零件。
3)特殊稀有设备的一切更换件。
4)因设备结构不良而容易产生不正常损坏或经常发生事故的零件。
5)设备或备件本身因受热、受压、受冲击、受磨损、受反复载荷而易损坏的一切零部件。
4.备件管理:1)备件图册是备件管理工作的基础,应注意收集和积累并积极采用电子图表方式以便维修人员查阅。
2)备件技术员根据备件使用期限制定储备定额,库内应经常保持一定储备量,到最低储备量时,应及时提出订货和制造。
3)备件库应建立帐、卡、分类存放,妥善保管,帐物相符,定期保养,严防腐蚀及变形。
4)备件储备的经济指标,备件资金总额按设备原值的2__3%统筹,储备资金周转期为1.5__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