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及折旧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31.51 KB
- 文档页数:43
固定资产的计量和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固定资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们的计量和折旧会计处理方法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固定资产计量的概念、计量方法以及折旧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固定资产计量的概念及计量方法1. 固定资产计量的概念固定资产计量是指对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估值、登记和记录的过程。
固定资产的计量需要考虑到其初始成本、累计折旧等因素,以确保资产价值的正确反映和准确记录。
2. 固定资产计量的方法(1)成本计量法成本计量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购买或建造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计量时应包括购买价格、运输费用、安装费用等直接与资产获取有关的费用。
(2)市场价值计量法市场价值计量法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计量,也称为重估计量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部分固定资产市场价格较为频繁波动或者存在明显升值的情况。
(3)收益计量法收益计量法是将固定资产的计量依据设置为其未来预期收益。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难以确定或者收益相对稳定的情况,如土地使用权。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其使用寿命期间按合理分摊原则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以反映其价值的递减以及与其使用相关的经济效益。
1. 直线法直线法是最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之一,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残值)/ 使用寿命这种方法假设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使用寿命内是平均递减的,因此每年折旧额是固定的。
2. 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的折旧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 预计使用寿命总和这种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价值递减速度在使用寿命内不规则变化的情况。
3.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倍率递减法。
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 倍率倍率通常是2的倒数,即按照每年折旧额为上一年折旧额的2倍来计算。
固定资产的计量与折旧在企业的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产生经济利益的有形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等。
为了准确衡量企业资产的价值,并合理分摊其使用成本,固定资产的计量与折旧成为了会计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实践。
一、固定资产的计量固定资产的计量是指将其初始成本确定下来并记录在账簿中。
初始成本包括直接购买或建造固定资产的费用以及为使其达到预期使用状态而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安装费、运输费等。
固定资产的计量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1.实际发生法:根据实际支出的费用金额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直接购买固定资产的情况,如购买一台设备的实际支付金额就是该设备的初始成本。
2.估计法:根据专业估价师的评估报告或市场价格进行估计,来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
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适用于无法准确测定初始成本的情况,如企业自建建筑物。
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的计量原则上应当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和公允性。
同时,企业还应编制相应的会计准则,确保计量过程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折旧是指由于长期使用和使用年限限制,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在会计上将其分摊到多个会计期间的过程。
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直线折旧法:按照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减去预计残值后得到的价值,再根据预计使用年限进行平均的折旧分摊。
这种折旧方法简单、公平,适用于资产的价值相对稳定的情况。
2.年数总和法:按照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减去预计残值后得到的价值,再根据预计使用年限进行折旧分摊,但折旧额不平均。
初期折旧额大,后期折旧额较小,适用于资产价值在初期较快下降的情况。
3.双倍余额递减法:按照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后得到的净值,再根据固定折旧率进行折旧分摊。
初期折旧额大,随着累计折旧的增加,折旧额逐渐减小。
这种方法适用于资产在初期使用过程中迅速衰减的情况。
无论采用何种折旧方法,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旧政策,并在会计报表中清晰明确地披露相关信息,以保证折旧计算的合理性和透明性。
固定资产有关的会计知识一、固定资产定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通常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具体来说,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归属于固定资产的支出。
此外,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由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等。
四、固定资产的改良与修理固定资产的改良是指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改进或调整,以提高其性能或价值。
改良后的固定资产应当重新估计其价值,并按新的价值进行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是为了维护和保持其原有性能而进行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活动。
修理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五、固定资产的减值与报废固定资产的减值是指其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需要进行减值处理。
固定资产的报废是指因物理损坏、技术更新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继续使用,需要将其处置。
已报废的固定资产应进行清理,并从账面上转出。
六、固定资产的盘存与清查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存和清查,以核实其存在性和完整性。
盘存和清查的结果应当记录在册,对于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七、固定资产的报表列示在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应当按照类别和所在地进行分类列示,包括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和净值等信息。
报表使用者可以通过阅读报表了解企业的固定资产状况和折旧政策。
八、固定资产的税法规定对于企业所持有的固定资产,应遵守国家的税法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特别是对于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规定,应符合税法的要求,以保证合法合规地降低税负。
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
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为体现一贯性原则,在一年内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能修改在各折旧方法中,当已提月份不小于预计使用月份时,将不再进行折旧。
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期不提折旧,当期减少的要计提折旧以符合可比性原则。
采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介绍1、平均年限折旧法一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残值=原值×残值率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折旧法一只与三个参数相关:原值、残值(或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
折旧的多少与“累计折旧”、“已计提月份(已计提月份小于预计月份时)”无关。
2、平均年限折旧法二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在平均年限折旧法中,折旧金额与原值、累计折旧、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共五个参数相关。
如果累计折旧与已计提月份均为0,则两种折旧方法中的月折旧额是一样的,但是月折旧率不同。
3、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4、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按双倍直线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的计量与折旧核算固定资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并预计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以及价值较高的长期资产。
准确计量和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固定资产计量和折旧核算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固定资产的计量固定资产的计量是指确定固定资产的基准价值,以便将其纳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
固定资产应当以成本计量为原则,包括购置成本、建造成本、改建成本、运输成本、安装成本以及其他直接相关的费用等。
首先,购置成本是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以及其他购置相关费用的总和。
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应该将实际支付的价款以及与购置直接相关的运输费用、安装费用等计入购置成本中。
其次,建造成本是指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建造成本包括土地使用权价款、建设工程费、安装工程费等。
再次,改建成本是指对既有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时所发生的费用。
改建成本应包括改建所需的物料费用、工人工资、管理费用等。
最后,其他直接相关的费用是指与固定资产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例如固定资产验收费用、保险费用等。
二、折旧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残值率,将其购置成本分摊到所预计使用的期间内,在每个会计年度中按照一定的方法计算和确认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固定资产可以根据不同的折旧方法进行核算,常见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首先,直线法是最常见的折旧方法之一。
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费用等于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减去残值后所剩的价值,再除以预计使用年限。
折旧费用在每个会计年度中保持不变。
其次,年数总和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将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平均分摊到每个会计年度中。
折旧费用在每个会计年度中不固定,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分配。
再次,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方法。
在使用这种折旧方法时,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在初始几年会比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大,后期会逐渐减小。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及公式1、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2÷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4、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式工作量。
企业固定资产新会计准则
企业固定资产新会计准则指的是《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是国务院颁布的一个关于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细则。
《新准则》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取代了原来的《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暂行办法》。
《新准则》对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详细规定,包括固定资产的认定、计量、初始成本和后续计量、折旧、摊销等方面的内容。
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计量依据:《新准则》采用了成本模式作为计量依据,即固
定资产的计量基础为初始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
2.折旧方法:《新准则》推荐使用直线法进行折旧计提,同时
允许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
3.资产减值:《新准则》明确规定,在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
账面价值时,需要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并对减值损失进行计提。
4.固定资产组:《新准则》引入了固定资产组的概念,对具有
相似经济性质和功能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以便更好地进行计提折旧和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5.延续使用价值:《新准则》明确规定,在资产年限到期后,
若固定资产仍具有延续使用价值,可以继续使用,并且应当继续计提折旧。
通过《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计量和评估固定资产的价值,并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价值逐年计提一定金额的费用,以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变动和使用效益的消耗。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折旧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直线法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每年按照固定比例计提折旧费用。
其计算公式为,折旧费用=(资产原值-残值)÷使用年限。
直线法的特点是折旧费用稳定,易于计算,适用于固定资产价值稳定、使用寿命长的情况。
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量来计提折旧费用。
其计算公式为,折旧费用=(资产原值-残值)×(本年度使用量÷总使用量)。
工作量法的特点是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适用于固定资产使用量波动较大的情况。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每年按照固定比例计提折旧费用,但折旧费用的计算基数是上一年度的固定资产净值。
其计算公式为,折旧费用=(资产原值-累计折旧)×2÷使用年限。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特点是折旧费用前期较高,后期逐渐减少,适用于固定资产前期价值下降较快的情况。
在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经营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价值稳定、使用寿命长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直线法;固定资产使用量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工作量法;固定资产前期价值下降较快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
总之,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选择应当合理,能够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和使用效益的消耗,有利于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主要对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面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解释。
该指南为企业提供了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计量、披露等方面的准则和要求,以确保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处理具有一致性和规范性。
以下是一些主要内容的概述。
一、固定资产定义和划分该指南首先对什么是固定资产以及如何划分进行了详细解释。
固定资产按照使用寿命和用途可以分为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包括土地和建筑物,动产包括设备、机器等。
二、固定资产的初次确认和计量该指南详细介绍了企业在初次确认固定资产时的会计处理和计量方法。
固定资产的初次确认应按照成本原则进行,包括购买成本、建造成本和租赁成本等。
同时,针对不同的固定资产,指南提供了相应的计量方法和要求。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摊销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一定规则和方法分摊其成本。
指南对企业如何计算和记录固定资产的折旧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同时,对于存在价值减少的固定资产,指南还提供了相关的减值测试和会计处理方法。
四、固定资产的处置和报废企业在固定资产处置和报废时,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指南对固定资产处置的时机、会计处理方法和披露要求进行了规定,确保企业在固定资产处置时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五、固定资产的披露固定资产的披露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必须对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和披露。
指南规定了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披露的固定资产的种类、金额、折旧方法等信息,以便利外部用户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对企业在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帮助企业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计量和披露工作。
企业应根据该指南的要求,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符合准则的要求,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