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化学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35
绝密★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 个小题,每小题6 分,共4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 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解析】分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D.碳酸钡可溶于酸。
详解: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 正确;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 正确;C.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 正确;D.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 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 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应用即可,注意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性质差异。
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B.根据示意图分析;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学科%网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第7讲化学反应与能量[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焓变(ΔH)与反应热的含义。
6.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反应热与焓变的概念及图像的理解1.(2016·海南化学,11)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由X→Y反应的ΔH=E5-E2B.由X→Z反应的ΔH<0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由图可知,X→Y反应的ΔH=E3-E2,X→Z反应的ΔH=E1-E2<0,反应放热,A项错误,B项正确;由X生成Y的反应,即2X(g)3Y(g),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C 正确;X→Z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提高Z的产率,D错误。
答案BC2.(2017·江苏化学,8)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C(s)+H2O(g)===CO(g)+H2(g)ΔH1=a kJ·mol-1②CO(g)+H 2O(g)===CO 2(g)+H 2(g) ΔH 2=b kJ·mol -1③CO 2(g)+3H 2(g)===CH 3OH(g)+H 2O(g) ΔH 3=c kJ·mol -1④2CH 3OH(g)===CH 3OCH 3(g)+H 2O(g) ΔH 4=d kJ·mol -1A .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B .反应③也是CO 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 .反应CH 3OH(g)===12CH 3OCH 3(g)+12H 2O(l)的ΔH =d 2 kJ·mol -1D .反应2CO(g)+4H 2(g)===CH 3OCH 3(g)+H 2O(g)的ΔH =(2b +2c +d ) kJ·mol -1 解析 A 项,反应①、②提供CO 2和H 2,正确;B 项,反应③将CO 2转化为有机原料,是CO 2的资源利用,正确;C 项,反应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大于d 2,错误;D 项,目标反应可由反应②×2+③×2+④获得,计算反应热为2b +2c +d ,正确。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解析】分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D.碳酸钡可溶于酸。
详解: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应用即可,注意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性质差异。
2.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B.根据示意图分析;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学科%网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2017全国卷二理综—-化学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称碳水化合物 B 。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L 0.1mol/L NH 4Cl 溶液中,NH 4+的数目为0。
1N A B. 2。
4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
1N AC. 标准状况下,2。
24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
2N A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
2N A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d>c 〉b 〉a B. 四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 。
c 的氧化物水化物是强碱 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11、用电解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制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Al3++3e—== 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H=1.2时,C(H2A)=C(HA-)B。
lg[K2(H2A) ]= — 4.2C.PH=2。
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二卷答案及解析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l2(so2)3化学性质实际应用领域a. 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b. 铁比铜金属性弱 fe2锈蚀cu铸造印刷电路板c.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d. hf与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退火标记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烷室温下会与浓盐酸出现替代反应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d.乙酸在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9.以下有关实验的操作方式恰当的就是实验操作a. 酿制稀硫酸先将浓硫酸重新加入烧杯中,后放入蒸馏水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c. 淡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清澈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状态食盐水d. ccl2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10.未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下,以下观点错误的就是a.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b.异丙苯的沸点比苯低c.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d.异丙苯的和苯为同系物11.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逐渐减小c.振动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12.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w、x的直观离子具备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就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小的,学.科.网w与y同族,z 与x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圆形中性。
以下观点恰当的就是a.简单离子半径:w< xb. w与x构成的化合物溶水后溶液呈圆形碱性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13.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0.1mol ch3cooh溶液中重新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增大b.将ch3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增大c.向盐酸中重新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d.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中不变包含必考题和挑选考题两部分。
第8讲 电化学原理[最新考纲]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及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新型化学电源的分析与判断1.(2017·课标全国Ⅲ,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 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 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 +x S 8===8Li 2S x (2≤x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 2S 6+2Li ++2e -===3Li 2S 4B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 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C .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 的导电性D .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 2S 2的量越多解析 A 项,原电池电解质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根据全固态锂硫电池工作原理图示中Li +移动方向可知,电极a 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由总反应可知正极依次发生S 8→Li 2S 8→Li 2S 6→Li 2S 4→Li 2S 2的还原反应,正确;B 项,电池工作时负极电极方程式为:Li -e -===Li +,当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 电子时,负极消耗的Li 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其质量为0.14 g ,正确;C 项,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可以提高电极a 的导电能力,正确;D 项,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此时电解总反应为8Li 2S x =====通电16Li +x S 8(2≤x ≤8),故Li 2S 2的量会越来越少,错误。
答案 D2.(2016·课标全国Ⅱ,11)Mg-AgCl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Mg -2e -===Mg 2+B .正极反应式为Ag ++e -===AgC .电池放电时Cl -由正极向负极迁移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 +2H 2O===Mg(OH)2+H 2↑解析 根据题意,Mg-海水-AgCl 电池总反应式为Mg +2AgCl===MgCl 2+2Ag 。
A 项,负极反应式为Mg -2e -===Mg 2+,正确;B 项,正极反应式为2AgCl +2e -===2Cl -+ 2Ag ,错误;C 项,对原电池来说,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正确;D 项,由于镁是活泼金属,则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 +2H 2O===Mg(OH)2+H 2↑,正确。
答案 B3.(2016·课标全国Ⅲ,11)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反应为2Zn +O 2+4OH -+2H 2O===2Zn(OH)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 +向阳极移动B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 (OH -)逐渐减小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4OH --2e -===Zn(OH)2-4D .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 mol 电子,消耗氧气22.4 L(标准状况)解析 A 项,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 +向阴极移动,错误;B 项,充电时,总反应方程式为2Zn(OH)2-4=====通电2Zn +O 2+4OH -+2H 2O ,所以电解质溶液中c (OH -)逐渐增大,错误;C 项,在碱性环境中负极Zn 失电子生成的Zn 2+将与OH ―结合生成Zn(OH)2-4,正确;D 项,O 2~4e -,故电路中通过2 mol 电子,消耗氧气0.5 mol ,在标准状况体积为11.2 L ,错误。
答案 C电解原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2017·课标全国Ⅱ,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 2SO 4-H 2C 2O 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 3++3e -===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解析A项,根据原理可知,Al要形成氧化膜,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因此铝为阳极,正确;B项,阴极仅作导体,可选用不锈钢网,且不锈钢网接触面积大,能增加电解效率,正确;C项,阴极应为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错误;D项,电解时,阴离子移向阳极,正确。
答案 C5.(2016·课标全国Ⅰ,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SO2-4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2-4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D.当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 mol的O2生成解析电解池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阳离子向负极移动,即SO2-4离子向正极区移动,Na+向负极区移动,正极区水电离的OH-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H+留在正极区,该极得到H2SO4产品,溶液pH减小,负极区水电离的H+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OH-留在负极区,该极得到NaOH产品,溶液pH增大,故A、C项错误,B正确;该电解池相当于电解水,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可计算出当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 mol的O2生成,错误。
答案 B6.[2017·江苏化学,16(3)(4)]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
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注: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1)“电解Ⅰ”是电解熔融Al2O3,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Ⅱ”是电解Na2CO3溶液,原理如图所示。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极产生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1)电解Al2O3,阳极O2-放电生成O2,石墨(C)电极会被O2氧化。
(2)阳极溶液中的阴离子即水中的OH-放电生成O2(图示)及H+(2H2O-4e-===O2↑+4H +),H+与CO2-3结合生成HCO-3(CO2-3+H+===HCO-3,由图阳极区Na2CO3生成NaHCO3),写出总反应:4CO2-3+2H2O-4e-===4HCO-3+O2↑。
阴极,水中的H +放电生成H2。
答案(1)石墨电极被阳极上产生的O2氧化(2)4CO2-3+2H2O-4e-===4HCO-3+O2↑H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7.(2017·课标全国Ⅰ,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防腐技术,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解析钢管桩接电源的负极,高硅铸铁接电源的正极,通电后,外电路中的电子从高硅铸铁(阳极)流向正极,从负极流向钢管桩(阴极),A、B正确;C项,题给信息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不损耗,错误。
答案 C8.(2015·上海化学,14)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解析A项,当d为石墨时,铁片为负极,腐蚀加快,正确;B项,当d为石墨时,石墨为原电池的正极,其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正确;C项,当d为锌块时,铁片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D项,当d为锌块时,铁片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错误。
答案 D分析评价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评析:常以新型电源为命题背景,考查原电池的构成及工作原理;以电解原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背景,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电解规律;以贴近日常生活的实例为背景,考查两种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区别以及常见防腐方法。
启示:二轮复习时应抓住燃料电池中介质对电极反应式的影响;新型高能充电电池四个电极式的关系等命题要点进行落实,强化电极方程式书写训练。
高频考点一原电池原理及应用[考点精要]1.构成原电池的前提条件: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中根据电性关系:电流方向与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动方向相同;电子移动方向与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动方向相同。
电子:由负极通过导线移向正极;电流:由正极到负极;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3.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说明(1)无论是装置Ⅰ还是装置Ⅱ,电子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2)在装置Ⅰ中,由于不可避免会直接发生Zn+Cu2+===Cu+Zn2+而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所以装置Ⅱ的能量转化率高。
[考法指导]考查两类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难度系数☆☆)【考法训练1】(带盐桥)(2017·河北衡水高三大联考)某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桥中的电解质可以用KClB.闭合K,石墨电极上只生成铜C.闭合K,电子流动方向为Ag电极―→盐桥―→Fe电极D.导线中流过0.15 mol e-时,加入5.55 g Cu2(OH)2CO3,CuSO4溶液可恢复原组成解析盐桥中的K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堵塞盐桥,接通电路时,离子不能定向移动,A项错误;石墨为阴极,Cu2+消耗完将由H+进一步得电子,B项错误;电子不能通过盐桥,C项错误;5.55 g Cu2(OH)2CO3(可写成2CuO·H2O·CO2)的物质的量为0.025 mol,相当于加入0.05 mol CuO和0.025 mol H2O,转移0.15 mol e-时,溶液中减少的n(Cu2+)=0.05 mol,转移电子0.1 mol,即需加入0.05 mol CuO,其余0.05 mol e-转移时,消耗0.025 mol H2O,D项正确。
答案 D【考法训练2】(带交换膜)如图所示装置,开关K闭合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下列有关开关K闭合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b极是负极B.a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H+C.当装置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右池产生标准状况下5.6 L气体D.电池总反应式为2H2+O2===2H2O解析选项A,通入H2的一极为负极,则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错误。